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892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真姓主要源自:芈姓。
真姓起源一
出自夏朝时大禹有五佐臣之一真窥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吕氏春秋·慎行论·壹行》载:“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夏朝初大禹治水时,有一个得力助手名真窥,其后代有的以其祖名真为姓,称为真氏。
真姓起源二
出自古代东北百济族的八姓中有真姓。据《唐书·突厥传》、《姓解·一二一·口部》等载,百济族八姓是沙、刕、燕、解、真(又称贞)、国、木、苗。
真姓起源三
出自芈姓,为南宋大臣慎德秀为避孝宗赵昚名讳,由慎氏改为真氏。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姓。据《宋史》载,至南宋时,宋孝宗讳昚,大臣慎德秀为避孝宗赵昚(“慎”的古字)名讳,改慎氏改为真氏,其后代遂相传姓真。
真姓望居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置上谷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阳,在今天河北省怀来县)、天水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天水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上谷郡:古郡名。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置上谷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一、真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天津之武清、吉林之乾安、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吕氏春秋》称:“真窥,禹之佐。”禹臣真窥当为真姓之始。
2、或为慎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宋真德秀,本姓慎氏,避孝宗讳(按:南宋孝宗名赵昚。昚,古慎字)改为真氏。”
3、郑樵注云:“百济八姓,其一曰真。”汉代有真祐,太尉长史;《西京杂记》有真元莬,善算;明代有真宪时,松溪人,河南按察史;又有真节,开封府通判。
真姓古代名人
真娘唐朝,唐朝前期最著名的妓女。她是江浙人,天生丽质,长歌善舞。一时令江南名士倾倒,无不拜于她的石榴裙下。真娘情浓色艳,风流潇洒,无论是诗赋辞章,还是琴吟舞唱都数江南花魁。才子文士把她比作南齐的钱塘苏小小,谁能一睹其芳颜,一观其歌舞,或能得幸与她联诗酬唱,虽日费千金万金,也视为三生有幸。因而,真娘的妓名不但在唐朝传遍四方,而且为后来历代文人所念念不忘。像《云溪友议》、《琅琊代醉编》、《平江记事》等书都有专门的篇章记叙、歌咏她的轶事和倩影。真娘与苏小小一样,虽身为下贱,却心洁气高。不为荣华富贵的屈服,洁身自好,醉心诗文艺术,放情吴中山水,身为妓女,却赢得千古芳雅之名。真娘痛恨以女子为淫乐工具的社会,愤世嫉俗,忧愤成疾,芳年便逝去了。她死后,埋艳骨于苏州的虎丘剑池西侧,与绝代佳人西施同传芳名。江南江北的名士来到虎丘,吊过西施之后,必然对墓凭吊真娘。自唐以来,许多骚人墨客在她墓旁的树上题诗相吊,代代相传,满坡都是悼真娘之诗。她的墓至今完好,与馆娃宫、剑池等列于虎丘,供后人凭吊。
真氏元朝,元代女艺人,名真真。建宁人,约元前期人。宋代理学名儒真德秀的后代。其父官朔方时,因挪用库金无力偿还,将她卖入娼家。后流落大都。时姚燧为承旨,一日宴集翰林院,歌曲所操闽音。姚询之,知其身世后,遂告丞相三宝奴,请为落籍,并助奁房,使之与翰林属官王棣结为夫妻。京师传为一时盛事。元代名士,多有歌诗咏之。今存者有贝琼《真真曲》、王逢《真氏女》二首、高启《贞氏女》(见《高太史大全集》卷七)。
真节明朝,字士和,明代福建浦城人,正德年间以贡人太学,官开封府通判。为官清廉,当时人誉称为“清白吏”。
真氏宗谱 [6卷] (588页)
西山真氏族谱 (147页)
册109-111 (147页)
1.真氏宗谱 [6卷] (585页)
册1-17 (1611页)
西山真氏族谱 (1611页)
册18-63 (3068页)
西山真氏族谱 (3068页)
西山真氏族谱 (3068页)
册64-108 (3091页)
西山真氏族谱 (3091页)
西山真氏族谱 (3091页)
侯氏族谱 (0页)
西山真氏族谱 (1233页)
西山真氏族谱 (1233页)
梨花风起正清明,网络祭扫见真情!
2017-03-26
梨花风起正清明,网络祭扫见真情!,梨花风起正清明。临近清明时节,人们怀着诚挚的感情,缅怀祖先,祭奠先人,纪念前辈的
【修谱说】编修族谱,真的只是老一辈寻根问祖的吗?
2017-11-18
历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的族谱,在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有人企望从族谱中寻根问祖,有人借助族谱教化后人,有人以族谱为媒介联结血脉亲情……发展到现在,族谱所承载的意义到底有哪些?人们为什么坚持修谱呢?一、问祖寻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们问了几千年,追寻了几千年,但能回答我们的只有族谱,“谱谍身之本也。”有了谱,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祖辈是谁。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都是族谱存在的意义。二、留本存根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若一死,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了代,把你的祖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