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清代 清朝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国号为大清国(满语: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daicing gurun,太清:daiqing gurun),对外自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由满人建立的一个帝国、也是最后一个专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其最早前身为1616年努尔哈赤在满洲建立的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改定国号为“大清”,1644年藉协助明朝军队平定民变的名义进军中国本土,彻底消灭明朝后统治整个中国,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清朝简介资料
1616年2月17日
12
爱新觉罗
佛教|儒教|道教|中国民间信仰|萨满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
近代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
39°54′N 116°23′E
1912年02月12日
清朝货币(大清宝钞|方孔钱等)
约1760年 1315万平方公里、约1790年 1470万平方公里(含
清朝相关文献
清朝老照片带你了解清朝各种职业
清朝老照片带你了解清朝各种职业,晚清的磨刀匠。武汉的一名官员。做官是以前所有人追求的职业,也是社会地位最高的职业
查看全文
清朝服饰之:清朝皇帝朝靴
清朝服饰之:清朝皇帝朝靴,天子威仪,本是从头到脚的一个整体,俯首低眉的臣民,面君之时不敢仰视“天颜”,
查看全文
清朝地图——中国古代清朝地图
清朝地图——中国古代清朝地图,清朝地图清朝(1616年-1911年)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16
查看全文
清朝官职表
说明下表基本是乾隆朝之后的情况,之前官制变化过大,难以用简表说明。文官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未入流武官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未入流参见清朝政府清朝中央国家机关列表清朝官员服饰明朝官职表唐朝官职表
查看全文
解密清朝墓穴:清朝从风水到陪葬品的文化特征
本文探讨了清朝墓穴,特别是皇家陵寝的历史与文化。清朝皇室重视风水,陵寝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多样,包括金银珠宝、文玩字画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然而,这些陵寝也面临着盗墓与保护的双重挑战。文章旨在通过解析清朝墓穴的选址、建筑、陪葬品及保护现状,展现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查看全文
清朝相关标签
满族历史
1912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20世纪中国
19世纪中国
清朝
已不存在的亚洲帝国
蒙古国历史
17世纪中国
18世纪中国
1636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帝国
古代中国
19世纪中国
古代帝国
亚洲帝国
东亚帝国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承袭书册清朝八旗副都统协领骑都尉恩骑尉等职清干隆光绪年间
原资料 : 稿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清宣统3[1911]. [1]册. 注 : 内容以汉文, 及满文书写. 注 : 家谱档案资料533, 15, 412, 22号. 注 : 我国清朝设文武勋阶, 以彰激励, 凡打仗阵亡者不但荣及前人, 而也福延后嗣, 故此资料包括阵亡者之名字, 官阶, 职位, 经历, 阵亡地点, 及承袭子姪或兄弟之名字等. 打仗散居迁移地 : 中国东北; 及江南各地, 如吉林, 直隶,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
浏览:0
承袭书册清朝八旗云骑尉骑都尉骁骑校等职清干隆至光绪年间
原资料 : 稿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约清光绪19[1893]. [3]册. 注 : 内容以汉文, 及满文书写. 注 : 包含家谱档案资料545-547号. 注 : 我国清朝设文武勋阶, 以彰激励, 凡打仗阵亡者不但荣及前人, 而也福延后嗣, 故此资料包括阵亡者之名字, 官阶, 职位, 经历, 阵亡之地点, 及承袭子姪或兄弟之名字等. 打仗散居迁移地 : 中国东北及江南各地, 如吉林, 直隶,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
浏览:0
承袭书册清朝八旗云骑尉恩骑尉骁骑等职清干隆至光绪年间
原资料 : 稿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约清光绪19[1893]. [2]册. 注 : 内容以汉文, 及满文书写. 注 : 包含家谱档案资料1-10-7号, 及1-10-8号. 注 : 我国清朝设文武勋阶, 以彰激励, 凡打仗阵亡者不但荣及前人, 而也福延后嗣, 故此资料包括阵亡者之名字, 官阶, 职位, 经历, 阵亡之地点, 及承袭子姪或兄弟之名字等. 打仗散居迁移地: 中国东北及江南各地, 如吉林, 直隶,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
浏览:0
承袭书册清朝八旗副都统协领骑都尉恩骑尉等职清干隆光绪年间
原资料 : 稿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清宣统3[1911]. [1]册. 注 : 内容以汉文, 及满文书写. 注 : 家谱档案资料533, 15, 412, 22号. 注 : 我国清朝设文武勋阶, 以彰激励, 凡打仗阵亡者不但荣及前人, 而也福延后嗣, 故此资料包括阵亡者之名字, 官阶, 职位, 经历, 阵亡地点, 及承袭子姪或兄弟之名字等. 打仗散居迁移地 : 中国东北; 及江南各地, 如吉林, 直隶,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
浏览:0
承袭书册清朝八旗副都统协领骑都尉恩骑尉等职清干隆光绪年间
原资料 : 稿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清宣统3[1911]. [5]册. 注 : 内容以汉文, 及满文书写. 注 : 家谱档案资料388-389号, 391-392号, 及374号. 注 : 我国清朝设文武勋阶, 以彰激励, 凡打仗阵亡者不但荣及前人, 而也福延后嗣, 故此资料包括阵亡者之名字, 官阶, 职位, 经历, 阵亡地点, 及承袭子姪或兄弟之名字等. 打仗散居迁移地 : 中国东北; 及江南各地, 如吉林, 直隶,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
浏览:0
承袭书册清朝八旗云骑尉恩骑尉骁骑等职清干隆至光绪年间
原资料 : 稿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记事止于约清光绪19[1893]. [3]册. 注 : 内容以汉文, 及满文书写. 注 : 包含家谱档案资料549-551号. 注 : 我国清朝设文武勋阶, 以彰激励, 凡打仗阵亡者不但荣及前人, 而也福延后嗣, 故此资料包括阵亡者之名字, 官阶, 职位, 经历, 阵亡之地点, 及承袭子姪或兄弟之名字等. 打仗散居迁移地 : 中国东北及江南各地, 如吉林, 直隶,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四川, 江苏, 安徽等地.
浏览:0
清朝导读知识
爱新觉罗氏家谱
爱新觉罗氏家谱
  爱新觉罗的姓氏我们都知道是中国清朝皇族姓氏,而爱新觉罗的家谱也称为《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原来的名称为《清玉牒》。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另外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下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下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下世系子孙。其中,世系表中的内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当前中华谱库中关于爱新觉罗氏的相关家族宗谱共有13本可供查阅,散居地大多在河北及东北各省。
浏览量:3759次
清朝和珅简介
清朝和珅简介
  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皇商。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凭借自己担任皇商的政治和经济特权积攒下了巨额财富。  嘉庆四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浏览量:2615次
清朝高士奇
清朝高士奇
高士奇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及史学家,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个历史人物,也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高士奇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人,在康熙十年入国子监,在试后留在了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在康熙十四年,授职詹事府录事后来又升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曾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所以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曾任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 从成就上高士奇可以说是以为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学识渊博,擅长书法且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经进文稿》、《天禄识余》、《随辇集》、《北墅抱瓮录》、《左传国语辑注》、《清吟堂全集》、《江村销夏录》、《扈从西巡日录》,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在家病逝,康熙皇帝追谥文恪,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葬于县城南郊。
浏览量:2411次
纳兰明珠清朝个人资料简介
纳兰明珠清朝个人资料简介
纳兰明珠是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词人纳兰性德父亲。纳兰明珠起家蓝翎侍卫、治仪正,后升为内务府郎中,历任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在康熙帝在位期间,曾在支持康熙帝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恢复议政内大臣、光禄大夫,不再受到重用。纳兰明珠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纳兰性德、纳兰揆叙和纳兰揆方。纳兰揆方夫妻两人早亡,只留下两个儿子永寿、永福过继给纳兰揆叙。纳兰性德文武兼修,以词传世。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明珠才能非凡,作为大臣,屡建奇功,但是却是一个贪污受贿的奸臣。
浏览量:1684次
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
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
我国的科举制度是在1905年9月2日被废除了,在此前,科举制度已经在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度早期被创立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为国家选拔人才扩大范围,所以也强烈地冲击了贵族势力。但是清朝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僵化问题。清朝的科举制度考试内容狭窄,仅限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对其的注释,文体限定为八股文。所以不仅不能为国家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还导致了学子普遍眼界狭窄、思想僵化。清朝的科举制度不仅不能为封建王朝服务,而且因以儒家为纲受到很大质疑,所以被废除了。不过,这一举措是一项顺应时代的有益措施。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捣毁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基础;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浏览量:22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