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国历代中兴

中国历代中兴

中国历代中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在经历一段长时间后克服了当时环境的巨大压力,使国家社会从衰退中恢复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中兴。中国许多朝代都出现过中兴。另外,中兴有时也被会视为盛世,参见中国历代盛世。

中国历代中兴相关文献
元和中兴
背景中唐以后,唐朝国势衰落。国家出现藩镇割据的问题,部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自成一国,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当中特别以河朔三镇最为跋扈。唐德宗在位时,有鉴于中央兵力不足,故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但流弊渐生。唐宪宗即位后,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便着意用兵对付强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中兴内容唐宪宗纳宰相杜黄裳之议,征伐不服之藩镇。元和元年(806年),先以高崇文讨平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旗开得胜。元和八年(813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田兴受镇兵拥护掌权,中央任命为节度使,遂归顺中央,赐名田弘正。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申、光、蔡三州,宪宗发兵近九万人进讨,久战无功。元和十二年(817年),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负责统帅全军。宪宗派李愬讨平淮西镇节度使吴元济,申、光二州守军亦降。后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治今河北...
查看全文
中国历代中兴
夏朝少康中兴,击败寒浞,少康复国。灭浇于过,又派其子杼灭豷于戈。不降中兴,讨伐九苑。商朝太戊中兴,太戊在位时,以伊陟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祖乙中兴,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史称中兴。盘庚中兴,盘庚迁殷,继续实行商汤时期的施政方针,改变了商朝的衰落局面。武丁中兴,发展国力,整顿军队,讨伐四方戎狄,使商朝重新振兴。武乙新政,重君权罢巫教政教分离,重用周公季历平定西戎及河渭之间戎。周朝宣王中兴,任用贤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汉朝昭宣中兴,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的中兴。光武中兴,光武帝灭王莽,统一中国,复兴汉室后的治世。唐朝元和中兴,唐宪宗李纯勤勉政务,善于纳谏,着手削藩,并扩大财政收入。会昌中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期的短暂治世。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的治世。五代唐明宗:天成至长兴元年的治世。后周:周太祖至世宗的治世辽朝景圣中兴,辽景宗、辽圣宗位时期的治世。明朝弘治...
查看全文
中国历代皇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扬广[公元]李渊[公元566年]
查看全文
少康中兴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后缗母家为有仍氏,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妻怀孕,从墙洞中逃归母家,生少康,所以少康一直生活在有仍氏。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了斟灌氏、斟氏的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杀浇于过,杀于戈,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查看全文
中国历代国都简表
说明: 1、本表以列历代国都为主,兼及分裂割据时代主要国家的都城。 2、国都列出本名、今地和建都时间 3、国都多名者,用本名;注出重要他名。 4、多次迁都者,按时间顺序列出主要都城,时间短暂或不重要者不列。 5、重要陪都一并列出,标记。 朝代国都陪都今地建都时间 (先秦): [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 阳翟河南禹县 [商]北亳河南商丘北汤 南亳河南商丘东南汤
查看全文
中国历代中兴相关标签
中国历代中兴
家族谱大览
1.中国历代帝王谱系汇编
原书: 台湾台北 : 正中书局, 民国67[1978]. [1], 4, 5, 13, 257, [1]页.
浏览:100
1.中国历代帝王谱系汇编
原书: 台湾台北 : 正中书局, 民国67[1978]. [1], 4, 5, 13, 257, [1]页.
浏览:100
中国历代创作画家列传
原书: 台湾台北市 : 艺术图书公司, 民国63[1974]. 256页 : 插图, 肖像.
浏览:0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
浏览:16414
东山傅氏宗谱 [4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重修. 存37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傅顺斋,字根勇 ; 傅鸿渊,字文焕.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39-40. 注: 本谱含浙江省金华县傅村镇之现状及历史沿革概括. 东山始迁祖(1世) : (宋) 傅扬成,字梦得,号肇东,行万廿七,更名毓宗. 诰封迪功郎. 德祐年间由杨塘屋徙居上东山. 扬成公下派祖(5世) : (元) 傅朝明,字公生,行荣二 ; 傅朝端,字正生,行荣九 ; 傅厹,行源九. 朝端公下支祖(6世): (元) 傅致正,字惟心,行华一 ; 傅致清,行华三 ; 傅致柔,字守刚,行华五. 朝明公下支祖(9世) : (明) 傅中元,字应魁,号渔湖,行能一 ; 傅中美,字应彦,号东湖,行能二 ; 傅中善,字应欲,行能六 ; 傅中兴,字应法,号西川,行能七 ; 傅中嘉,字应善,号前溪,行能八 ; 傅中通,字应达,号东川,行能三 ; 傅中达,字应逵,号南松,行能四. 能一公下五房祖(10世): (明) 傅仕仁,字怀德,号尧江,行训二 ; 傅仕环,字怀璧,号西隈,行训五 ; 傅仕玉,字怀宝,号立斋,行训八 ; 傅仕勤,号介庵,行训二十 ; 傅仕途,号静川,行训四. 厹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傅暟,行恭一 ; 傅暲,行恭三 ; 傅䁜,行恭六 ; 傅谆,行恭七. 冠行字母(1-20世) : 万兆伟曾荣(源) 华(本)远(璇桂)德(朗贵玑岩)能(善刚玺良)训(珩柔化恭) 玼(悌正和威敬)伯(信高瑞满钧)阡(原葵文帷智)礼(元宥仪)禧(义) 巨沛森焜垡. 冠行字母(21-45世) : 铭洋标炯培 钦清模焕坦 钊永柄炎圭 锡洪梁煦地 锦法朴熙熈城. 冠名字母 : 元本为光绍 从启洵以鸿 延得宾国用 居修家可崇 克学贤良土 宜思彦圣人.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东山傅氏廿一修宗谱
浏览:0
东山傅氏宗谱 [4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重修. 存37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傅顺斋,字根勇 ; 傅鸿渊,字文焕.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39-40. 注: 本谱含浙江省金华县傅村镇之现状及历史沿革概括. 东山始迁祖(1世) : (宋) 傅扬成,字梦得,号肇东,行万廿七,更名毓宗. 诰封迪功郎. 德祐年间由杨塘屋徙居上东山. 扬成公下派祖(5世) : (元) 傅朝明,字公生,行荣二 ; 傅朝端,字正生,行荣九 ; 傅厹,行源九. 朝端公下支祖(6世): (元) 傅致正,字惟心,行华一 ; 傅致清,行华三 ; 傅致柔,字守刚,行华五. 朝明公下支祖(9世) : (明) 傅中元,字应魁,号渔湖,行能一 ; 傅中美,字应彦,号东湖,行能二 ; 傅中善,字应欲,行能六 ; 傅中兴,字应法,号西川,行能七 ; 傅中嘉,字应善,号前溪,行能八 ; 傅中通,字应达,号东川,行能三 ; 傅中达,字应逵,号南松,行能四. 能一公下五房祖(10世): (明) 傅仕仁,字怀德,号尧江,行训二 ; 傅仕环,字怀璧,号西隈,行训五 ; 傅仕玉,字怀宝,号立斋,行训八 ; 傅仕勤,号介庵,行训二十 ; 傅仕途,号静川,行训四. 厹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傅暟,行恭一 ; 傅暲,行恭三 ; 傅䁜,行恭六 ; 傅谆,行恭七. 冠行字母(1-20世) : 万兆伟曾荣(源) 华(本)远(璇桂)德(朗贵玑岩)能(善刚玺良)训(珩柔化恭) 玼(悌正和威敬)伯(信高瑞满钧)阡(原葵文帷智)礼(元宥仪)禧(义) 巨沛森焜垡. 冠行字母(21-45世) : 铭洋标炯培 钦清模焕坦 钊永柄炎圭 锡洪梁煦地 锦法朴熙熈城. 冠名字母 : 元本为光绍 从启洵以鸿 延得宾国用 居修家可崇 克学贤良土 宜思彦圣人.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东山傅氏廿一修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