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世袭君主制

世袭君主制

世袭君主制,是君主制政体的最常见形式。世界上大多数现存及曾经存在的君主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与其相对的制度是选举君主制。

在世袭君主制制度中,所有君主来自于同一个家族,王位在家族内部从一个成员传给另一个成员(通常是父传子,也有可能是兄传弟、叔传侄等等)。世袭系统有政权稳定、延续性好和可预测的优点,这来源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和亲和力。

举例来说,当一位世袭君主去世或退位后,王位通常会传给下一代的直系血亲,如他或她的孩子,而且往往是较年长者。当这个孩子死了,王位将再传给他的孩子;如果此人绝嗣,则会传给他的兄弟、姐妹、侄子或其他亲属。为了维持这种体系,世袭君主制常常需要以法律形式制定一个明确的继承顺序,以决定一位君主去世之后,谁有最优先的权利成为下一位君主。现代的世袭君主制国家所采用的继承顺序通常基于长子继承权,但也存在着其他的继承体系,如最年长男性亲属继承、在世君主指定继承和交替继承...

世袭君主制相关文献
君主制
概论君主制的英文字根,起源自古希腊语:μονάρχης(monárkhēs)。它由古希腊语:μόνος(monos,意为单一的、独一的),以及古希腊语:ἄρχω(archon,意为统治)
查看全文
世袭
中国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使社会形成稳固的血缘家庭。世袭制概念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很容易被普遍群众接受。自汉朝开始,官职不许世袭。虽然现实中官职的授予多集中在现有的士族、官僚家族中,也留有某些世袭的痕迹,但是在法律上的由某个家族世代担任特定职务的制度被废除。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前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后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从宋朝开始,出现了爵位不能世袭的现象。明朝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公、侯、伯三等爵亦有可世袭者。清朝世袭罔替的爵位主要为铁帽子王,其余爵位从世袭递降,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参见爵位...
查看全文
选举君主制
历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选举君主制实际上是世袭君主制,例如所有候选人只能来自一个家族时。这在许多古代国家中出现过,常常是由真正的选举君主制转化而来的。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君主在自己尚在位时就利用权力和影响使其亲属(如儿子)被“提前”选举为下一任君主。另一种情况是,某个家族历史上有多位成员被选为君主,逐渐积聚了强大的势力,以致他们最后可以垄断王位(因为没有人敢于选举该家族之外的人)。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许多国家在名义上是选举君主制,然而该国的王位实际已由一个家族把持了数世纪之久。这种情况可以称为“伪选举君主制”,它只在官方上有一个选举的形式,而在本质上王位是世袭的。在步入近代之后,这些“伪选举君主制”的国家大多数变成了真正的世袭君主制。参见选帝侯
查看全文
世袭君主制
相关条目君主制世袭世袭专政
查看全文
什么是君主制
君主制是以君主(国王、皇帝、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的政体形式。在西方,君主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onarches,由monos(单独)和ar-cho(统治)两词组成,意为“全部最高的权力”或“单独一人的统治”,原指由个人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在君主制下,君主一般是世袭的。 君主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政体形式。根据君主的权力大小,可分为无限君主制和
查看全文
世袭君主制相关标签
君主制
家族谱大览
6.酆氏族谱, 6, 卷8, 世系: 志贞 大洁 10世世袭公起, 194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衍庆堂, 民国31[1942]. 存39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元明之际) 酆万一. 为镇海将军. 由江西太和徙居楚黄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 后裔散居黄冈, 麻城, 罗田…等处. 万一公下支祖(3世): (明) 酆福二 ; 酆福四 ; 酆福十. 福二公下支祖(5世): (明) 酆志清. 福四公下支祖(5世): (明) 酆志贞 ; 酆志先 ; 酆志斌 ; 酆志诚 ; 酆志礼. 康熙23(1684)年派行(15世起): 士际时能显 道于国有光 传家敦礼义 应运庆明良. 嘉庆13(1808)年续派行: 生笃当锺瑞 根深定发祥 由斯心德厚 自是令闻长. 注 : 此谱不全,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2, 8, 26, 43-44. 散居地 : 湖北省浠水县, 及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5
19.七修戴氏宗谱, 19, 卷18, 世传 子玉 道缮 6世袭初公起,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注礼堂藏板, 民国34[1945]修. 5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书名页注有 “冈邑陶西泉氏承栞“ 字样. 修谱人员 : 戴文安,字尧琴 ; 戴安炳,字烺仙 ; 戴安宏,字汉卿 ; 戴安民,字锡章 ; 戴泰寅,字星阶. 远祖 : (宋) 戴伯四,字方炳. 由安徽休宁迁蕲水. 6传后分三派 : 戴和恭(居巴河,另谱) ; 戴和卿(居麻城) ; 戴和乐(居团坡,另谱). 麻城一世祖 : (元) 戴华,字和卿,号定邦. 元末居蕲水团坡. 麻城横河祖(2世) : 戴法显,字脱. 华公之子. 由蕲水迁麻城横河. 长子戴锺迁项家畈,今戴家楼. 支祖(5世) : 戴经,字道经. 子孙居长家垅,双楼下,岐亭,石泉县等地. 支祖(5世) : 戴纲,字道纲. 子孙析置东边冲,双楼下,徐家沟,白杲树河等地. 支祖(5世) : 戴纪,字道纪. 子孙析置月子河,牌楼冲,龚家垅等地. 支祖(5世) : 戴缮,字道缮. 子孙析置东界岭等地. 支祖(5世) : 戴绎,字道通. 子孙析置西北门,杨家畈等地. 支祖(5世) : 戴级,字道正. 子孙析置彭家畈,王贵垅,青草河,官田畈,李家河,戴家老屋大湾等地. 支祖(5世) : 戴绯,字道绯. 子孙析置东北门,枫香坳,东岳庙等地. 支祖(5世) : 戴(纟堂),字道(纟堂). 子孙析置老屋河等地. 支祖(5世) : 戴紃,字道紃. 子孙析置老屋河,鸟鹊林,戴家嘴等地. 潘塘区始祖 : 戴亲贤. 系出法显公. 明季世迁邑南天星湾. 生四子. 本谱含长子戴公文一支谱系. 宗派(19世起) : 安定泰昌福 英才世泽新 崇贤洪盛治 家国庆长清.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卷端题及版心题 : 戴氏宗谱
浏览:100
21.高氏族谱, 21, 卷20: 传 6世袭爵公起,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4[1945]. 21册 : 插图, 世系表. 经理 : 高德纯,字粹轩. 湖北祖(1世) : 高德性. 先世籍于江西袁州府宜春县. 世祖(5世) : 高道友 ; 高道传. 道友公下四房(6世) : 高伯安 ; 高伯谦 ; 高伯聪(迁居响水堰) ; 高伯宪(迁孝感) ; 高公(龙井冲). 道传公下一房(6世) : 高袭爵(或锡爵). 伯安公下支祖(7世) : 高松 ; 高本 ; 高世 ; 高荣 ; 高俸(居大塆). 伯谦公下支祖(7世) : 高显 ; 高赞 ; 高恕,字洞章 ; 高圣(子孙析置卢河) ; 高升 ; 高鹏(居大塆). 伯聪公下支祖(8世) : 高日升 ; 高日昱 ; 高日星 ; 高日㫤(迁居麻邑) ; 高日晟(迁居光邑梅花店). 排行字(18世起) : 世维立志 德厚锡昌 希文绍序 永世其芳 时逢盛治 普庆明良 克承先统 继业安祥.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市,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一部分版心题 : 高氏宗谱.
浏览:100
唐氏学正支系世袭图
唐氏学正支系世袭图
1697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兴仁迁四川顺庆府蓬州北路,先后落户金甲(骑龙)唐家坝、徐家柏木沟、高梯子沟。本房现约人口600余人,主要分布在徐家华光村、太阳村、唐家祠村、月光坪村、小河口村,骑龙河半街等地。 字辈: 学进良世一、三德成国模、 明甫西裕志、洪光永远其。
浏览:0
衡山李氏桂林房八修族谱 [4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民国33[1944]刊. 2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26. 远祖 : 皋陶,号庭坚. 官大理寺丞,以官命氏. 名祖 : 理征,号德灵. 其子利贞,因避难而易理为李. 太宗祖 : (唐) 李晟,字良器,谥号忠武,封西平郡王. 下有15子. 江西宗祖 : (唐) 李宪,号章武. 晟公之子. 因官岭南节度使,仕籍江西袁州. 茶陵始祖 : (宋) 李余,号庆远. 任茶陵州知州. 始迁祖(一世) : (明) 李复深,字嗣元. 由茶陵徙衡山,居桂林. 二大派祖(5世) : (明) 李世袭,字集义 ; 李廷裔,字泽远. 皆为荣公之子. 世袭公下二子 : (明) 李梅坡,讳甫(开基龙湾房) ; 李体元,讳用(开基东塘房). 廷裔公下一子 : 李凤诏,讳丹(开基白鹿塘). 龙湾房下四支房(8世) : (明末) 李吉三,讳椿旸(大房) ; 李吉吾,讳椿晖(二房) ; 李吉庵,讳椿晓(三房) ; 李吉所,讳椿映(四房). 注 : 吉三公为龙溪公(讳效咏)之子. 其余三支为湾溪公(讳效诚)之子. 吉三公下五分派(11世) : (清初) 李璋,字良玉 ; 李璿,字昆生 ; 李琦,字玉叶 ; 李玟,字异玉 ; 李玑,字玉衡. 吉吾公下四分派(12世) : (清初) 李廷逢,字允升 ; 李廷庆,字景云 ; 李廷庚,字西有 ; 李廷庇,字佑臣. 吉庵公下四分派(10世) : (明清之际) 李添笃,字伯英(因) ; 李添申,字培仲 ; 李添瑞,字叔祥 ; 李添习,字季如. 皆为国相公之子. 吉所公下三分派(9世) : (明清之际) 李国华,字绳吉,又名常华 ; 李国楹,字参两 ; 李国楫,字济川. 命名诗 : 光宗在立本 萃植待春来 万甲和孙楙 群英象子开 向阳真泰运 守正乃良才 有道芳声大 逢年可作梅.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衡山李氏桂林房八修族谱 [4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民国33[1944]刊. 25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26. 远祖 : 皋陶,号庭坚. 官大理寺丞,以官命氏. 名祖 : 理征,号德灵. 其子利贞,因避难而易理为李. 太宗祖 : (唐) 李晟,字良器,谥号忠武,封西平郡王. 下有15子. 江西宗祖 : (唐) 李宪,号章武. 晟公之子. 因官岭南节度使,仕籍江西袁州. 茶陵始祖 : (宋) 李余,号庆远. 任茶陵州知州. 始迁祖(一世) : (明) 李复深,字嗣元. 由茶陵徙衡山,居桂林. 二大派祖(5世) : (明) 李世袭,字集义 ; 李廷裔,字泽远. 皆为荣公之子. 世袭公下二子 : (明) 李梅坡,讳甫(开基龙湾房) ; 李体元,讳用(开基东塘房). 廷裔公下一子 : 李凤诏,讳丹(开基白鹿塘). 龙湾房下四支房(8世) : (明末) 李吉三,讳椿旸(大房) ; 李吉吾,讳椿晖(二房) ; 李吉庵,讳椿晓(三房) ; 李吉所,讳椿映(四房). 注 : 吉三公为龙溪公(讳效咏)之子. 其余三支为湾溪公(讳效诚)之子. 吉三公下五分派(11世) : (清初) 李璋,字良玉 ; 李璿,字昆生 ; 李琦,字玉叶 ; 李玟,字异玉 ; 李玑,字玉衡. 吉吾公下四分派(12世) : (清初) 李廷逢,字允升 ; 李廷庆,字景云 ; 李廷庚,字西有 ; 李廷庇,字佑臣. 吉庵公下四分派(10世) : (明清之际) 李添笃,字伯英(因) ; 李添申,字培仲 ; 李添瑞,字叔祥 ; 李添习,字季如. 皆为国相公之子. 吉所公下三分派(9世) : (明清之际) 李国华,字绳吉,又名常华 ; 李国楹,字参两 ; 李国楫,字济川. 命名诗 : 光宗在立本 萃植待春来 万甲和孙楙 群英象子开 向阳真泰运 守正乃良才 有道芳声大 逢年可作梅.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