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司马

司马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权。

司马相关文献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文章西汉两司马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文章西汉两司马,西汉二司马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很
查看全文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死因
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死因,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死因司马师是病死的。司马师(20
查看全文
司马
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楚国设置“令尹”与“大司马”二职,皆有权领兵,如《左传》:“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军,右尹子辛将右军。”等。究竟由什么职务统军,端看实际需要而定,并不是很严格的规范。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军官名东周战国时期,各军之下亦设有司马,地位不如各军主帅与军佐,领的是大夫衔,《尉缭子》:“今百人一卒,千人一司马,万人一将,以少诛众,以弱诛疆。”可见司马之职位在将军之下。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领之。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地位仅次于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司马昭即以山涛为行军司马,胡三省注称:“行军司马之号始此。”。宋制,司马铜印墨绶,绛朝服...
查看全文
司马姓
姓氏起源周宣王时,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天子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为许姓、郝姓、田姓等所改。冒姓或赐姓。郡望堂号河内郡‧太史堂历史名人司马穰苴-妫姓,田氏,为田完后裔,又称田穰苴。春秋时代齐国军事理论家。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将领,曾与张仪有过辩论。司马靳-司马错之孙,白起副将。司马迁的七世祖。司马卬-秦末名将,曾受封为殷王。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谈-司马迁之父。西汉太史。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司马徽-东汉末期人物,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钧-汉安帝时征西将军,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量-汉安帝时豫章太守,司马懿的曾祖。司马儁-司马懿之祖父,东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司马防-司马懿之父亲,东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朗-司马懿的长兄,东汉末年政治家,官至兖州刺史。司马懿-东汉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司马师-司马懿之子...
查看全文
司马覃
参考文献《晋书》卷六十四
查看全文
司马相关标签
公卿
三师三少三公
司马
家族谱大览
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 [8卷]
夏县涑水乡始祖 : 司马阳 会稽始迁祖 : 司马伋(宋) 散居地 : 山西省夏县及浙江省绍兴县等地.
浏览:0
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36[1608]记事. 4册. 收藏所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始迁祖 : (宋) 司马文正. 散居地 : 山西省夏县等地
浏览:0
1.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15[1587]刻本. 4册.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注 : 撰述司马文正公,讳光,之家世文集. 散居地 : 山西省安邑县等地.
浏览:100
1.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明万历36[1608]记事. 4册. 始迁祖 : (宋) 司马文正. 散居地 : 山西省夏县等地
浏览:100
司马氏族谱
司马氏族谱
浏览:0
司马吴氏族谱 十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 9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卷2. 受姓祖 : 泰伯,三让王. 肇基荆蛮称勾吴子孙以国为氏. 始居江南无锡县梅里村. 延陵宗祖 : (周) 吴季扎. 寿梦公幼子. 入闽祖(一世) : (唐末) 吴珮,行二,字伯绅. 旷公次子. 由河南光州固始徙闽,居潏溪. 因官称司马派. 始祖(12世) : (元明之际) 吴祖华,行一,字明二. 德卿公长子. 祖华公下三子 : 吴康一,行一,字景泰(福房祖) ; 吴康二,行二(禄房祖) ; 吴康三,行三(寿房祖). 沙县始迁祖 : 吴光铨,字选如. 世居顺昌,后迁沙邑. 派行 : 季子善韬光 支分潏水乡 传经诒燕翼 挂剑表衷肠 瓜瓞根蒂固 麟毛庆炽昌 昆仑联岱岳 诗礼振纲常 耕读乾坤久 谦恭遐迩扬. 派行(续) : 威仪縄虞夏 彝鼎绍殷商 节义千秋重 勋名万古新 衣冠宜阀阅 廉洁比圭璋 奕叶云霞蔚 簪缨日月长 葛蔂源流远 亿载享蒸尝. 散居地 : 福建省沙县, 顺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吴氏司马派族谱.
浏览:100
司马导读知识
司马八达是哪八达
司马八达是哪八达
司马八达指的是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分别是: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傅(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为这八人的表字里面都有“达”字,因此并成为“司马八达”。司马朗(公元171—217年)汉兖州刺史,自幼见识超群、品行端正知名,年仅12岁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后跟随父亲司马防在洛阳任职。曹操非常器重他,让他担任司空掾属,后又陆续出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魏太尉、晋宣帝。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是“八达中”成就最高、名望最大者。司马懿隐忍多年,通过高平陵之变将曹爽一党全部诛除,掌控将曹魏政权。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魏太宰、晋安平王。三国曹魏及西晋时重臣。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为太宰,封安平王。司马孚在八兄弟中享寿最高,活到92岁。司马馗,字季达,生卒年不详。曹魏时期官员,官至太常,封东武城侯。司马防的第四子,司马懿的四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死后谥曰戴。司马恂,字显达,生卒年不详,汉末河内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弟,在魏朝官至鸿胪丞。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弟,仕曹魏官至中郎,封城阳亭侯。司马通,字雅达,河内温县人,魏安城亭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朗、司马懿之弟。司马敏,,字幼达,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在魏朝获封安平亭侯,生卒年、追赠、谥号情况均不详。司马彪是著名的史学家,曾著有《九州春秋》、《续汉书》,在史学界名气很大。
浏览量:2355次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其父为司马池,当时任光山县令,因此为他取名为光。司马光年幼时就开始读书,他好学强识,并且十分聪明。司马光七岁时,有一天与伙伴们在院中玩耍。有一个小孩爬到了假山上,一不小心掉了下来,正好落到了一口大水缸中。小伙伴们遇到这种情况都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个比较机智的孩子想到了赶紧去告诉大人。不过那口水缸里装满了水,孩子在里面扑腾,眼看着坚持不了多久了。年幼的司马光见了,知道不能等下去了,当即果断搬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地向水缸砸去。水缸被砸碎后,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掉进去的小孩子也终于得救了。司马光当时年仅七岁,面对突发状况,能够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实在让人敬佩。
浏览量:1584次
司马睿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懿:三国时期大名鼎鼎、有“狼顾之相”的魏国权臣,也是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按照谱系看,司马睿是司马懿的直系曾孙。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得到西晋旧贵族的支持,顺利称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司马懿的直系后人。
浏览量:2313次
司马睿和司马炎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和司马炎是什么关系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子、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是晋元帝司马睿的从父。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1月3日),字景文,河内温县人,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综上所述,司马睿是司马炎的从子,即堂侄。
浏览量:1891次
琅琊王司马睿
琅琊王司马睿
琅琊,古作琅邪。春秋战国时期琅邪是齐国主要城邑和港口。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国迁都琅邪。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析齐东部沿海地区置琅邪郡,辖琅琊、不其、即墨、黔陬等县,郡治琅邪。 琅琊王,琅琊国最高统治者,最早始于西汉皇族刘泽,不久被废。东汉刘京为琅琊王,三国两晋至隋唐又有多位琅琊王,最为有名的当属东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十五岁袭封琅邪王。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太兴元年(318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
浏览量:19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