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

楚国(英文:State of Chu),又称荆、荆楚、楚荆,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周成王(约前1042年―前1021年)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所灭。

楚国疆域最盛时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贵州、山东部分地方。

前704年,楚子熊通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春秋早期,楚国大举扩张,灭掉江汉流域众多诸侯国,成为南方第一大国。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在吴楚争霸中楚国连连失利,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兵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复国。战国中期,楚国再次崛起。楚宣王和楚威王时期(前369年~前329年),...

楚简介资料
楚国
芈姓,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
熊氏,出土材料中,熊的原字为酓(yan)
丹阳(河南淅川)、鄢郢 (疆郢,今湖北宜城)、纪郢(湖北荆州区)、陈郢(河南淮阳)、寿郢(安徽省寿县)、彭城(江苏省徐州)
商王
公元前223年
楚相关文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
查看全文
荆楚文化—楚风楚韵—楚帛书
荆楚文化—楚风楚韵—楚帛书,   四帛书又称楚缯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
查看全文
族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说:《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亦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北京大学《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认为楚之始祖为祝融。华夏说: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ISBN9787802224735)和胡厚宣《楚族源于东方考》认为楚为东夷族。苗蛮即上着说:楚人来自中原,但臣民大多为苗蛮。西方民族说:认为楚之先祖高阳氏颛顼来自在中国西北境,即昆仑山一带,还有学者认为楚人是来自西亚拜火教的米地亚人。民族融合说:楚先民是由华夏高阳氏的一支,南下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结果。历史起源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
查看全文
马楚
历史马殷本是唐朝末年军阀孙儒部将,孙儒败亡后,马殷助孙儒余部龙骧指挥使刘建锋夺取武安军。后刘建锋被杀,马殷被推举接手武安军。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都潭州,号长沙府。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十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951年11月,南唐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952年,王...
查看全文
三楚
范围与源由南楚:《史记》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泛指楚国隆兴之地,重要城市为江陵。南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固有领地。这个领地自楚武王、楚文王开始向四周拓展,到楚庄王稳固疆域为止,总共领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南方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战国中期,秦国屡次攻伐楚国。前279年秦将白起于鄢郢之战击溃楚顷襄王,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占,龙兴之地沦陷,大量楚人东逃江淮之地,楚国也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此旧有龙兴之地即南楚。东楚:《史记》指彭城以东,东海、广陵、吴(吴郡)等地,泛指新占越国之地,重要城市为吴郡。东楚为春秋末战国初的越国之地。越国自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占有北至东海、南抵余杭(今浙江杭州)、东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战国初,楚国屡次占领越国土地。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之际,联合齐国攻灭越国,杀死越王无彊。吴郡先后是吴国与越国的首都姑苏...
查看全文
楚相关标签
战国时期国家
周代诸侯国
周朝
江苏历史政权
楚国
春秋时期的国家
湖北历史政权
湖南历史政权
安徽历史政权
前3世纪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楚山李氏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1380-1932 始祖楚山君,中朝李萱的子孙录,一世祖李萱
浏览:0
楚导读知识
楚汉传奇曹氏
楚汉传奇曹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短短十五年时间就面临灭国。秦始皇猝死后,奸臣赵高弄权辅佐秦二世当了傀儡皇帝,秦二世残暴不仁,剥削民力,让老百姓痛苦不堪,各地起义纷争不断。这时候各地英雄四起,开始逐鹿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项羽和刘邦。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天赋异禀,吸引了很多将才为他所用,更有美人虞姬倾心。而刘邦出身草莽,因善于结交,也积聚了一大批英才。 从此,项羽和刘邦开始快了不断的争斗,最终刘邦得胜,在延续秦朝原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统治天下达四百余年的大汉帝国,史称“汉高祖”。
浏览量:2506次
楚姓的来源和历史
楚姓的来源和历史
  楚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59位。当代楚姓的人口大约有28万,为第二百五十二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  楚姓来源有九种:  1、源于芈姓,出自周成王给颛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上大夫姬林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姬林楚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楚氏,世代相传至今。姬姓楚氏族人大多尊奉姬林楚为得姓始祖。  3、源于改姓,出自唐朝时期重臣褚遂良之后,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4、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大夫楚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5、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僳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传说,楚氏出自古代贤者楚老,当为楚氏之始
浏览量:4016次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晋文公】——会盟天下 (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穆公】——独霸西戎 (前682年—前621年),是缪氏先祖,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齐桓公】——尊王攘夷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楚庄王】——问鼎中原 (—公元前591年),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宋襄公】——春秋大义 (?-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浏览量:2080次
耶律楚材简介
耶律楚材简介
耶律楚材,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 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纪的一位大政治家和大学者。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他的许多举措,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科举考试的恢复,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为国家发现招揽了大量的人才,如杨奂、张文谦、赵良弼、董文用等人,他们后来都是忽必烈时代的名臣,为完成蒙古国的汉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考试使大批儒士得到身份的提高和课役上的优待,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的发展繁荣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乃马真后称制时,耶律楚材遭到排挤,渐失信任,他因此抑郁而死。后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浏览量:1653次
耶律楚材墓
耶律楚材墓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晚年号玉泉老人,佛号湛然居士。他是元代著名的大政治家,是精通儒学和佛经的学者。他虽然是契丹族人,却是个生于北京、葬于北京的地地道道北京人。 耶律楚材墓为北京西郊一带的著名古迹,元明以来,凭吊题咏,留下不少诗篇。墓前原有石翁仲,因夏夜流萤丛集眼部,被乡人目为怪异,推入水中。后因造园,祠墓均被上山覆盖。清乾隆帝建造清漪园时,在原地恢复调墓,立碑记其沿革,并褒彰耶律楚村功绩。现存规模系光绪时(1875-1908)重修,飨堂、墓室一如旧制。 进颐和园东门,沿仁寿殿南侧前行,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以北,有一座大门西向的院落,这就是耶律楚材祠。这是一所双层套院,院中三间北房是祠堂,室内有一个比真人还略显高大的塑象,并置一张长条供桌。门前竖一通二米多高的石碑,碑上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汪由敦题写的墓碑记,旁边还立着一个石翁仲。从这个松柏常青的庭院东侧北行,便是又一层院落。三间北房里堆起一座几米高的土红色巨冢,这就是耶律楚材及其续弦夫人苏氏合葬的坟墓。
浏览量:23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