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传说是伯益发明了井。

远古时代即有水井,《易经》记“改邑不改井”。孔颖达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在公元前721年,伊朗有坎儿井。文震亨的《长物志·凿井》介绍了当时凿井、用水以及供井神的情况:“泉井水味浊,不可供烹煮;然浇花洗竹,涤砚拭几,俱不可缺。凿井须于竹树下,深见泉脉,上置轱辘引汲,不则盖一小亭覆之。石栏古号‘银床’,取旧制最大而有古朴者置其上。井有神,井旁可置顽石,凿一小龛,遇岁时奠以清泉一杯,亦自有致”。

吴地信仰井神,称“井泉童子”。

井字形,或称井形是平面设计的图形。街道布局也有井形的街道。

井相关文献
井姓得姓始祖――井伯
井姓得姓始祖――井伯, 井伯。据《尚友录》指出,虞大夫井伯,是姜子牙的后代,以字为氏,望出南阳。另
查看全文
北京王府井为何要叫“王府井”?王府井是“井”还是“街”?
北京王府井为何要叫“王府井”?王府井是“井”还是“街”?,北京王府井为何要叫“王府井”?王府井是“井”还是“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
查看全文
参见地下水泉温泉池塘咸水淡水饮用水窨井
查看全文
浅井井规
生平元龟2年(1571年)5月时,浅井井规作为大将率领5千兵马进攻叛将堀秀村的镰刃城,结果邻近的横山城城将木下藤吉郎率百骑秘密出城,沿山路进入箕浦跟城将堀秀村、樋口直房合流,织田军以5.6百人跟5千浅井军对峙,并主动充浅井井规军,浅井军溃退,折损数十人后返回小谷城。(箕浦之战)元龟3年(1572年),当年1月时,趁著木下藤吉郎为祝贺织田信孝元服而离开横山城时,浅井井规领兵进攻横山城,结果又被木下藤吉郎跟竹中重治击败(横山城之战)。后在虎御前山之战中,浅井井规做为浅井军大将再度进攻木下藤吉郎所镇守的虎御前山砦,结果再度被击败。天正元年(1573年)7月,织田信长大举进攻小谷城,云雀山城的浅见景亲表态投降织田家,浅井长政率浅井井规跟赤尾清纲试图攻打云雀山城,但因为泷川一益跟丹羽长秀协防而不果。织田信长消灭朝仓家后,在8月27日回师屯于虎御前山再度进攻小谷城,织田家臣木下藤吉郎拿下城中的京极丸后...
查看全文
古老的盐井---燊海井
这口井座落在四川自贡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拨341.4米,处在一口叫做长堰塘的堰塘旁边。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当时,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并且能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可供14吨盐的燃烧。据有关资料记载,当井钻成11年后,俄国的谢苗诺夫都于1846年钻成了口浅井,采出少量井油。再过13年之后,美国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钻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而且只从井里采出1.8吨多的井油。由此看来,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具有昭著于世界的聪明才智。燊海井的开凿,不仅揭开了这块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地区的秘密,而且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先后钻井198口,平均6060平方米就有一眼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
查看全文
井相关标签
家族谱大览
东阳甘井吴氏宗谱 [12卷,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吴宁甘井两委会编纂组, 2001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本书包含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地志, 及村中吴氏家族的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吴泰伯. 始于商,源于姬. 甘井始迁祖(1世) : (南宋) 吴杞,字守升,行百四. 泰伯87世孙. 盘古吴氏5世祖. 居石盆,徙居邑西甘井. 本支世出延陵,温州永嘉吴氏家族,东阳盘古分支. 杞公生三子(2世) : (南宋) 吴𨱋,字仕重,行元一 ; 吴铰,字仕成,行元二 ; 吴鎏,字仕美,行元三. 仅元一公有后存至今. 子孙析置尚侃等地. 东房祖(5世) : (元) 吴煤,字惟台,行兴十. 铰公后. 中兴派祖(8世) : (明) 吴淳,字孟清,行敬五. 元一公后. 淳公生四子 : 吴樟,字良文,行宾八(天房派) ; 吴成,字良信,行宾十九(地房派,樟树下,子孙析置南京) ; 吴挥,字良卫,行宾二十八(人房派) ; 吴析,字良接. 挥公下分房祖(12世) : (明) 吴铭,字伯新,行佾十九. 铭公生五子 : 吴文浩,字惟言,行尚二十七 ; 吴文海,字惟大,行尚三十一 ; 吴文澄,字惟旬,行尚三十六(孟房,子孙析置革成) ; 吴文清,字惟扬,行尚四十二(仲房) ; 吴文治,字惟平,行尚六十二(季房). 后塘沿祖(13世) : (明) 吴文湘,字惟竹,行尚三十. 析自人房. 惟公之子. 子孙析置南京扬州. 樟公下房祖(13世) : (明) 吴文翰,字惟文,行尚十四(福房,子孙析置巍山任宅) ; 吴日新,字惟德,号铭吾,行尚二十一(寿房) ; 吴日宣,字惟承,号秀峰,行尚二十八(康房) ; 吴日严,字惟敬,号仰溪,行尚三十五(宁房). 皆为刚公之子. 尚侃祖(14世) : (明) 吴仲晟,字汝曷,行贤百四二. 𨱋公后. 子孙析置迎晖,嵊州,衢州,西安等地. 日严公下房祖(17世) : (清) 吴明相,字尔宰,行方二十二(宁房,子孙析置金华) ; 吴明枝,字尔介,行方三十三(大宁房) ; 吴明圭,行方五十六(三宁房,子孙析置宁国) ; 吴明球,字尔瑛,行方五十五 ; 吴明琪,字尔玉,行方六十九 ; 吴明玮,字尔理,行方七十四(四宁房,子孙析置下陶,湖州). 排目 : 百元通圣兴 寿运敬宾礼 仁佾尚贤良 振方泰启正 盈秀彦凤翥 腾衍封彩晋 达兆禄杰全 登肇钦润标 炳宗怀裕芳声 讳字行(13世起) : 文仲存应 明世德永庆 守成茂其宗 昌光承本大 法用进希宏 怀有凌云志 敢登宇宙峰 注 : 排行字母表详见卷1第187页(影像116).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1.井研胡氏族谱, 1665-193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全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宗祖 : (唐) 胡赟. 原籍湖南长沙府醴陵县. 徙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十三都. 永阳始祖 : 胡裕. 为授公之子. 入川祖(一世) : (清) 胡运正. 因贸易迁井研. 运正公下四子 : 胡学曾(无嗣) ; 胡学贤 ; 胡学惠(后不详) ; 胡学周. 此谱主要为学贤, 学周二房后系资料. 而学周房又较兴旺. 学贤房下支祖(7世) : 胡福元 ; 胡品元. 学周房下支祖(7世) : 胡培元 ; 胡秉元 ; 胡炤元 ; 胡惠元,字爱山 ; 胡善元,字崇山 ; 胡试元,原名治元,字均平 ; 胡吉元,字本谦 ; 胡兴元. 入川后派行 : 时际泰运学 泽绍祥光元 安邦定国治 启绪克家贤 祖德宗功显 经义治事传 忠孝仁慈让 信爱和平宽. 散居地 : 四川省井研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胡氏族谱.
浏览:100
东阳甘井吴氏宗谱 [12卷,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吴宁甘井两委会编纂组, 2001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本书包含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地志, 及村中吴氏家族的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吴泰伯. 始于商,源于姬. 甘井始迁祖(1世) : (南宋) 吴杞,字守升,行百四. 泰伯87世孙. 盘古吴氏5世祖. 居石盆,徙居邑西甘井. 本支世出延陵,温州永嘉吴氏家族,东阳盘古分支. 杞公生三子(2世) : (南宋) 吴𨱋,字仕重,行元一 ; 吴铰,字仕成,行元二 ; 吴鎏,字仕美,行元三. 仅元一公有后存至今. 子孙析置尚侃等地. 东房祖(5世) : (元) 吴煤,字惟台,行兴十. 铰公后. 中兴派祖(8世) : (明) 吴淳,字孟清,行敬五. 元一公后. 淳公生四子 : 吴樟,字良文,行宾八(天房派) ; 吴成,字良信,行宾十九(地房派,樟树下,子孙析置南京) ; 吴挥,字良卫,行宾二十八(人房派) ; 吴析,字良接. 挥公下分房祖(12世) : (明) 吴铭,字伯新,行佾十九. 铭公生五子 : 吴文浩,字惟言,行尚二十七 ; 吴文海,字惟大,行尚三十一 ; 吴文澄,字惟旬,行尚三十六(孟房,子孙析置革成) ; 吴文清,字惟扬,行尚四十二(仲房) ; 吴文治,字惟平,行尚六十二(季房). 后塘沿祖(13世) : (明) 吴文湘,字惟竹,行尚三十. 析自人房. 惟公之子. 子孙析置南京扬州. 樟公下房祖(13世) : (明) 吴文翰,字惟文,行尚十四(福房,子孙析置巍山任宅) ; 吴日新,字惟德,号铭吾,行尚二十一(寿房) ; 吴日宣,字惟承,号秀峰,行尚二十八(康房) ; 吴日严,字惟敬,号仰溪,行尚三十五(宁房). 皆为刚公之子. 尚侃祖(14世) : (明) 吴仲晟,字汝曷,行贤百四二. 𨱋公后. 子孙析置迎晖,嵊州,衢州,西安等地. 日严公下房祖(17世) : (清) 吴明相,字尔宰,行方二十二(宁房,子孙析置金华) ; 吴明枝,字尔介,行方三十三(大宁房) ; 吴明圭,行方五十六(三宁房,子孙析置宁国) ; 吴明球,字尔瑛,行方五十五 ; 吴明琪,字尔玉,行方六十九 ; 吴明玮,字尔理,行方七十四(四宁房,子孙析置下陶,湖州). 排目 : 百元通圣兴 寿运敬宾礼 仁佾尚贤良 振方泰启正 盈秀彦凤翥 腾衍封彩晋 达兆禄杰全 登肇钦润标 炳宗怀裕芳声 讳字行(13世起) : 文仲存应 明世德永庆 守成茂其宗 昌光承本大 法用进希宏 怀有凌云志 敢登宇宙峰 注 : 排行字母表详见卷1第187页(影像116).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1.井研胡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81]双叶 : 世系表 版心题 : 胡氏族谱 珍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胡赟 井研始迁祖 : (清) 胡运正. 散居地 : 四川省井研县等地
浏览:100
东阳甘井吴氏宗谱 [12卷,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吴宁甘井两委会编纂组, 2001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本书包含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地志, 及村中吴氏家族的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吴泰伯. 始于商,源于姬. 甘井始迁祖(1世) : (南宋) 吴杞,字守升,行百四. 泰伯87世孙. 盘古吴氏5世祖. 居石盆,徙居邑西甘井. 本支世出延陵,温州永嘉吴氏家族,东阳盘古分支. 杞公生三子(2世) : (南宋) 吴𨱋,字仕重,行元一 ; 吴铰,字仕成,行元二 ; 吴鎏,字仕美,行元三. 仅元一公有后存至今. 子孙析置尚侃等地. 东房祖(5世) : (元) 吴煤,字惟台,行兴十. 铰公后. 中兴派祖(8世) : (明) 吴淳,字孟清,行敬五. 元一公后. 淳公生四子 : 吴樟,字良文,行宾八(天房派) ; 吴成,字良信,行宾十九(地房派,樟树下,子孙析置南京) ; 吴挥,字良卫,行宾二十八(人房派) ; 吴析,字良接. 挥公下分房祖(12世) : (明) 吴铭,字伯新,行佾十九. 铭公生五子 : 吴文浩,字惟言,行尚二十七 ; 吴文海,字惟大,行尚三十一 ; 吴文澄,字惟旬,行尚三十六(孟房,子孙析置革成) ; 吴文清,字惟扬,行尚四十二(仲房) ; 吴文治,字惟平,行尚六十二(季房). 后塘沿祖(13世) : (明) 吴文湘,字惟竹,行尚三十. 析自人房. 惟公之子. 子孙析置南京扬州. 樟公下房祖(13世) : (明) 吴文翰,字惟文,行尚十四(福房,子孙析置巍山任宅) ; 吴日新,字惟德,号铭吾,行尚二十一(寿房) ; 吴日宣,字惟承,号秀峰,行尚二十八(康房) ; 吴日严,字惟敬,号仰溪,行尚三十五(宁房). 皆为刚公之子. 尚侃祖(14世) : (明) 吴仲晟,字汝曷,行贤百四二. 𨱋公后. 子孙析置迎晖,嵊州,衢州,西安等地. 日严公下房祖(17世) : (清) 吴明相,字尔宰,行方二十二(宁房,子孙析置金华) ; 吴明枝,字尔介,行方三十三(大宁房) ; 吴明圭,行方五十六(三宁房,子孙析置宁国) ; 吴明球,字尔瑛,行方五十五 ; 吴明琪,字尔玉,行方六十九 ; 吴明玮,字尔理,行方七十四(四宁房,子孙析置下陶,湖州). 排目 : 百元通圣兴 寿运敬宾礼 仁佾尚贤良 振方泰启正 盈秀彦凤翥 腾衍封彩晋 达兆禄杰全 登肇钦润标 炳宗怀裕芳声 讳字行(13世起) : 文仲存应 明世德永庆 守成茂其宗 昌光承本大 法用进希宏 怀有凌云志 敢登宇宙峰 注 : 排行字母表详见卷1第187页(影像116).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东阳甘井吴氏宗谱 [12卷,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吴宁甘井两委会编纂组, 2001年重修. 1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本书包含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地志, 及村中吴氏家族的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吴泰伯. 始于商,源于姬. 甘井始迁祖(1世) : (南宋) 吴杞,字守升,行百四. 泰伯87世孙. 盘古吴氏5世祖. 居石盆,徙居邑西甘井. 本支世出延陵,温州永嘉吴氏家族,东阳盘古分支. 杞公生三子(2世) : (南宋) 吴𨱋,字仕重,行元一 ; 吴铰,字仕成,行元二 ; 吴鎏,字仕美,行元三. 仅元一公有后存至今. 子孙析置尚侃等地. 东房祖(5世) : (元) 吴煤,字惟台,行兴十. 铰公后. 中兴派祖(8世) : (明) 吴淳,字孟清,行敬五. 元一公后. 淳公生四子 : 吴樟,字良文,行宾八(天房派) ; 吴成,字良信,行宾十九(地房派,樟树下,子孙析置南京) ; 吴挥,字良卫,行宾二十八(人房派) ; 吴析,字良接. 挥公下分房祖(12世) : (明) 吴铭,字伯新,行佾十九. 铭公生五子 : 吴文浩,字惟言,行尚二十七 ; 吴文海,字惟大,行尚三十一 ; 吴文澄,字惟旬,行尚三十六(孟房,子孙析置革成) ; 吴文清,字惟扬,行尚四十二(仲房) ; 吴文治,字惟平,行尚六十二(季房). 后塘沿祖(13世) : (明) 吴文湘,字惟竹,行尚三十. 析自人房. 惟公之子. 子孙析置南京扬州. 樟公下房祖(13世) : (明) 吴文翰,字惟文,行尚十四(福房,子孙析置巍山任宅) ; 吴日新,字惟德,号铭吾,行尚二十一(寿房) ; 吴日宣,字惟承,号秀峰,行尚二十八(康房) ; 吴日严,字惟敬,号仰溪,行尚三十五(宁房). 皆为刚公之子. 尚侃祖(14世) : (明) 吴仲晟,字汝曷,行贤百四二. 𨱋公后. 子孙析置迎晖,嵊州,衢州,西安等地. 日严公下房祖(17世) : (清) 吴明相,字尔宰,行方二十二(宁房,子孙析置金华) ; 吴明枝,字尔介,行方三十三(大宁房) ; 吴明圭,行方五十六(三宁房,子孙析置宁国) ; 吴明球,字尔瑛,行方五十五 ; 吴明琪,字尔玉,行方六十九 ; 吴明玮,字尔理,行方七十四(四宁房,子孙析置下陶,湖州). 排目 : 百元通圣兴 寿运敬宾礼 仁佾尚贤良 振方泰启正 盈秀彦凤翥 腾衍封彩晋 达兆禄杰全 登肇钦润标 炳宗怀裕芳声 讳字行(13世起) : 文仲存应 明世德永庆 守成茂其宗 昌光承本大 法用进希宏 怀有凌云志 敢登宇宙峰 注 : 排行字母表详见卷1第187页(影像116).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甘井村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井导读知识
杭州龙井村在哪里
杭州龙井村在哪里
杭州龙井村指的是浙江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下辖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常住人口约800多人,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龙井村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处于群山环抱之中,风景秀丽,山峦葱翠,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出产的龙井茶位居“狮,龙,云,虎”之首。除了西湖龙井茶,村内还有很多旅游资源,比如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为龙井村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景色优美,并且得到了当地的保护,维持了龙井村具有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浏览量:1958次
龙井茶怎么泡最好
龙井茶怎么泡最好
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品龙井茶很有讲究。首先,水温方面需要注意,不宜用沸水直接冲泡,最好选择75℃到85℃的水。因为龙井茶茶叶非常嫩,如果用温度太高的废水就会把茶叶烫坏,影响口感。另外冲泡手法也需要注意,要高冲,低倒。高冲可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水稍微冷却。茶泡好后倒出茶汤,这时应该把茶盅的盖子打开,不要合上。茶叶用量上不宜过多,刚好把茶盅底遮盖就够了。冲泡的时间也要随冲泡的次数增加而增加。香港艺术馆茶具文物分馆总结了一套龙井茶冲泡方法,叫做”三弄龙井“,可以让茶友们泡茶时也能体会到乐趣。1、一弄龙井:上投法 龙井茶叶,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置入适量适温的开水后,投入约5公克龙井茶叶。 静待龙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赏茶叶慢慢舒展的姿态。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这时已经可以品饮了。 2、二弄龙井:中投法 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先置入适温开水约三分之一,投入约5公克龙井茶叶,静待茶叶慢慢舒展。待茶叶舒展后,加满开水,就可以喝了。3、三弄龙井:下投法 准备瓷盖杯(本例大小约150ml),温杯,投入适量龙井茶叶。加入少许适温开水,拿起冲泡杯,徐徐摇动使茶叶完全濡湿,并让茶叶自然舒展。待茶叶稍为舒展后,加入九分满开水,等待茶叶溶出茶汤。用杯盖稍微拨动茶汤,使茶叶溶出的茶汤更平均,倒入小茶杯中品饮。
浏览量:1754次
龙井古民居
龙井古民居
龙井古民居是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沙田镇的一个景点,其距离贺州市区是比较近的,几公里的距离,这个龙井古民居的面积不算很大,但是里面有很多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虽然贺州这里有很多的古村,龙井古民居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其实一个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古村,到如今还保留着大量的清朝同治时期至光绪年间的古民居群。龙井古民居建筑技术精湛,建筑物雕龙画凤,保持完整,龙井村也是本地人聚居的一个重要村落,仍保留着本地人的奇特生活习俗。龙井古居民还有一个千年的古驿道,这个千年古驿道全都是用条石铺设而成,总长1000多米,现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但仍可见当年的历史足迹。居民区的龙井泉水甘甜芳香,冒出一尺多高的串串水珠,据说这个泉水还能预测天气。多棵参天古榕分布在寨中,欢腾的小凉河流经村寨。马东、道东田园风光点缀其间。其中还有很多影视剧在龙井古民居处设置拍摄点,这也引得众多游客对龙井古居民产生浓厚的兴趣。龙井古民居这里除了古建筑之外,还有很多田园风光是值得去观赏的。龙井古民居这里还有大片的茶花园,每年春天的时候,这个龙井古民居的景色是格外的美好,在这里也能拍出很好看的照片。总得来说,龙井古居民还是一个去观赏的好去处。
浏览量:2509次
龙井茶的特点是什么
龙井茶的特点是什么
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龙井主要有三大特点:特点一:颜色形状龙井颜色翠绿欲滴,形状美丽,品质好的有这样几种特征:外形呈现出扁平且光滑的样子,在茶尖儿处格外锋利。颜色是嫩绿色的,没有茸毛。特点二:采摘时间采摘时间要早,越早香味越浓郁,价格也会越高。而早采和晚采差距三四天的时间,它就可以从一两千金变为得不值钱。其次是它在采的时候要注意分批采摘,采大的,留下小的,让它再长,大概需要采三十多次左右。特点三:制作方法传统的龙井制作方法有十种,对人工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很多茶农同时都有精湛的手艺。如果是由机器炒的话,虽然同样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但制出来的质量则会稍低一些。
浏览量:2035次
西湖龙井茶的特点
西湖龙井茶的特点
龙井茶是指在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摘的选用龙井群体、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定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的鲜叶,按照传统工艺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加工而成,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特征的扁形绿茶。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色泽绿翠;味道清香醇厚,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浏览量:16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