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周朝 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又名虎卣,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属于卣的一类。最早发现于湖南省宁乡县,最早出土的两个虎食人卣流落到日本和法国。中国民间收藏有六、七个,所有的器物在大小、器型、纹饰都有差别。现藏于日本的虎卣重量达到5.09公斤,通高35.7厘米,口缘直径10.4×9.0厘米;藏于法国的虎卣重量达到6.5公斤,长度是24厘米,高度是32厘米,宽度是19厘米。

虎食人卣相关文献
商代鸮卣堪称最萌酒器
商代鸮卣堪称最萌酒器,核心提示: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对鸮还是很喜爱的。这可以从虽占总数不多但比较集中于
查看全文
虎食人卣
形象与象征青铜器虎食人卣是一只老虎张开嘴巴,口内一个人。也有人认为是虎与人交配。在抽象象征,许多多的理解,不能统一。有神与人关系理解,有天人合一理解。工艺器物纹饰极为复杂,然而范线却不易察觉;提梁与卣身份体铸造,却无法拆卸,最近一项发现是可以拆卸的,原来隐藏在背后的技术是:提梁用黄金铸造,外包铜质,利用黄金柔软性能和延伸性良好。历史中国古代一直盛行“无酒不成礼”之说,祭神祭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都需要用“酒”,而盛酒的青铜器就是“礼器”。虎卣最早出土在清朝末年湖南省长沙府宁乡县、安化县。其中一虎卣流入日本后,于1903年由京都泉屋博古馆住友春翠从古物商购买,入藏于1920年5月;另一虎卣,由池努奇博物馆首任馆长亨利·达且·德·提萨克于1920年购买,后来曾在上海市展出过。
查看全文
历史在殷墟甲骨文卜辞、西周金文及先秦文献中都有“卣”的存在,如:甲骨卜辞中的“鬯五卣”、“鬯三卣”等;西周盂鼎金文中的“易女(汝)鬯一卣”,毛公鼎铭文中的“易女?(秬)鬯一卣”等;《尚书&middot
查看全文
食人妖
小说在《哈比人历险记》里,食人妖说话时有很重的伦敦腔音,他们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变成石头,喜爱吃肉(羊、旅行者、哈比人及矮人)及喝酒。在《哈比人历险记》里,食人妖是一个滑稽要素,他们有普通的姓名:汤姆、威廉等。堕落维拉及首位黑暗魔君魔苟斯(Morgoth)第一纪元前创造了首位食人妖。食人妖强壮及恶毒,但非常愚笨。食人妖的主要弱点是在接触阳光时会变成石头。没有人知道魔苟斯如何培育食人妖,树人树胡(Treebeard)曾说食人妖是以树人为模范所创造的,就像半兽人仿精灵而创造的。他们也很可能是中土大陆其他堕落种族,因为魔苟斯和索伦都没有使用秘火(secretfire)的机会,因此他们不可以创造事物,只能腐化已存在的生物。在《哈比人历险记》和《魔戒》里,他们害怕阳光的特性便可作为引证。在贝尔兰(Beleriand)的战争时期,炎魔(Balrogs)首领勾斯魔格(Gothmog)有食人妖护卫。胡林(Hú...
查看全文
食人动物
大型猫科动物虎由虎造成的人员死亡数较之其他大型猫科动物造成死亡人数的总和还高。老虎同豹子及狮子不同,老虎很少为了捕食人类而进入人类居所。大多数的袭击报告都是在老虎的领地上发生的。此外,老虎袭人的事件往往发生在白天,这与豹子及狮子也不同。松达班栖居着六百多只皇家孟加拉虎,这些老虎袭击并杀死了许多人。据称这些老虎是世界上仅剩的食人虎族群,尽管这些虎并非这世上仅存的生活在人类附近的虎群。对此,一些人认为是当地老虎所饮用的淡水中盐分的含量造成了老虎在日常捕食的猎物发生了改变,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老虎因为习惯了当地常年洪水中的人类尸体的味道而开始捕食人类。狮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中展示的察沃食人狮有关食人狮的报告显示他们较之老虎胆子更大,敢于在夜晚进入人类居所以捕获食物。当然这也使得食人狮更容易被人们逮到并且处死。狮子之所以变成食人狮的原因和老虎一样:饥饿、年老、疾病(人类较之其他猎物更易于捕捉),不过...
查看全文
虎食人卣相关标签
青铜酒器
周朝青铜器
商朝青铜器
文物
家族谱大览
浦阳人峰杨氏宗谱 [1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5[1946]. 13册 : 世系表. 远祖 : 叔向. 食采于杨,子孙以邑为氏. 一世祖 : (唐) 杨虎,字伯虎,行一. 避乱于吴越,又迁义乌. 始迁祖(一世) : (元) 杨镐,讳友道,字文甫,行端一,称贵二七府君. 自义乌迁浦江人峰山麓. 镐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杨邦光,字德熙,行丙一 ; 杨邦本,字德立,行丙二(居上园) ; 杨邦基,字德业,行丙三. 邦光公下支祖(5世) : (明) 杨三思,行亨二(中宅祖) ; 杨三复,行亨三(外屋祖) ; 杨三余,行亨四(下宅祖) ; 杨三才,行亨五(花园祖). 邦本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友,行平三(上园祖). 邦基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多,行平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人峰杨氏家乘.
浏览:0
浦阳人峰杨氏宗谱 [1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5[1946]. 13册 : 世系表. 远祖 : 叔向. 食采于杨,子孙以邑为氏. 一世祖 : (唐) 杨虎,字伯虎,行一. 避乱于吴越,又迁义乌. 始迁祖(一世) : (元) 杨镐,讳友道,字文甫,行端一,称贵二七府君. 自义乌迁浦江人峰山麓. 镐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杨邦光,字德熙,行丙一 ; 杨邦本,字德立,行丙二(居上园) ; 杨邦基,字德业,行丙三. 邦光公下支祖(5世) : (明) 杨三思,行亨二(中宅祖) ; 杨三复,行亨三(外屋祖) ; 杨三余,行亨四(下宅祖) ; 杨三才,行亨五(花园祖). 邦本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友,行平三(上园祖). 邦基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多,行平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人峰杨氏家乘.
浏览:0
浦阳人峰杨氏宗谱 [1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5[1946]. 13册 : 世系表. 远祖 : 叔向. 食采于杨,子孙以邑为氏. 一世祖 : (唐) 杨虎,字伯虎,行一. 避乱于吴越,又迁义乌. 始迁祖(一世) : (元) 杨镐,讳友道,字文甫,行端一,称贵二七府君. 自义乌迁浦江人峰山麓. 镐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杨邦光,字德熙,行丙一 ; 杨邦本,字德立,行丙二(居上园) ; 杨邦基,字德业,行丙三. 邦光公下支祖(5世) : (明) 杨三思,行亨二(中宅祖) ; 杨三复,行亨三(外屋祖) ; 杨三余,行亨四(下宅祖) ; 杨三才,行亨五(花园祖). 邦本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友,行平三(上园祖). 邦基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多,行平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人峰杨氏家乘.
浏览:0
浦阳人峰杨氏宗谱 [1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5[1946]. 13册 : 世系表. 远祖 : 叔向. 食采于杨,子孙以邑为氏. 一世祖 : (唐) 杨虎,字伯虎,行一. 避乱于吴越,又迁义乌. 始迁祖(一世) : (元) 杨镐,讳友道,字文甫,行端一,称贵二七府君. 自义乌迁浦江人峰山麓. 镐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杨邦光,字德熙,行丙一 ; 杨邦本,字德立,行丙二(居上园) ; 杨邦基,字德业,行丙三. 邦光公下支祖(5世) : (明) 杨三思,行亨二(中宅祖) ; 杨三复,行亨三(外屋祖) ; 杨三余,行亨四(下宅祖) ; 杨三才,行亨五(花园祖). 邦本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友,行平三(上园祖). 邦基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多,行平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人峰杨氏家乘.
浏览:0
浦阳人峰杨氏宗谱 [1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5[1946]. 13册 : 世系表. 远祖 : 叔向. 食采于杨,子孙以邑为氏. 一世祖 : (唐) 杨虎,字伯虎,行一. 避乱于吴越,又迁义乌. 始迁祖(一世) : (元) 杨镐,讳友道,字文甫,行端一,称贵二七府君. 自义乌迁浦江人峰山麓. 镐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杨邦光,字德熙,行丙一 ; 杨邦本,字德立,行丙二(居上园) ; 杨邦基,字德业,行丙三. 邦光公下支祖(5世) : (明) 杨三思,行亨二(中宅祖) ; 杨三复,行亨三(外屋祖) ; 杨三余,行亨四(下宅祖) ; 杨三才,行亨五(花园祖). 邦本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友,行平三(上园祖). 邦基公下支祖(5世) : 杨三多,行平五.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人峰杨氏家乘.
浏览:0
浦阳人峰杨氏宗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21[1841]. 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目录中仅列5卷, 实际有7卷. 但此拍摄缺卷3. 远祖 : 叔向. 食采于杨,子孙以邑为氏. 一世祖 : (唐) 杨虎,字伯虎,行一. 避乱于吴越,又迁义乌. 浦阳人峰始迁祖 : (元) 杨镐,讳友道,字文甫,行端一,称贵二七府君. 镐公下三子 : 杨邦光,字德熙,行丙一 ; 杨邦本,行丙二 ; 杨邦基,行丙三. 散居地 : 浙江省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人峰杨氏家乘.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