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得姓始祖
戴姓得姓始祖,简要介绍:宋戴公。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
谯周后裔秘藏手抄族谱现身
谯周后裔秘藏手抄族谱现身,记者张驰 古三国时期大学问家谯周的后裔现身南充(本报曾报道),引发省内外三国专家
戴姓起源
戴姓起源,戴姓:一支出于姬姓。周初有姬姓戴国(今河南兰考,杞县、封丘一带),春秋时被宋所灭
戴姓古代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戴姓历代名人175名,占名人总数的0.4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位;戴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2%,排在并列第六十四位;戴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史医学家总数的0.32%,排在第六十四位。先秦两汉戴德、戴圣:戴德系宋戴公(子撝)的十一世孙。戴圣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圣二人为西汉时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家族显赫。戴德、戴圣是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晋十六国时期戴逵(?—396),东晋学者、画家、雕塑家。戴渊,东晋人,年轻时,很侠义,不注意品行,曾在长江、淮河间袭击、抢劫商人和旅客。戴僧静,东晋人,在平定沈攸之叛乱中建功,被封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萧道成建立了齐国政权,就把戴僧静封为“建昌县侯”,担任‘太子左卫率’。4年后,又做了‘北徐州刺史、淮南太守’等官职,他出身贫贱,知道艰辛,看到百姓穷苦,就自己出钱买牛给穷家用来耕种土...
手抄本
东亚中国永乐大典抄本东汉时期出现了成熟的造纸术,唐朝7世纪已出现雕版印刷术,但在古代,印刷出版的书仍是少数。大量的个人作品是用手抄的形式留存的。文房四宝是每个文人书房里必备的书写工具,书法也是士大夫的必备素养之一。中文古典典籍按照书写还是印刷而成,区分为抄本和刻本两种。“抄本”即“手抄本”简称。名家抄本具有更珍贵的收藏价值。《红楼梦》最初就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也是人工抄写的。现存最古老的抄本为西晋元康六年写的佛经残卷。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成书年代可能在8世纪-13世纪,被撒拉族人视为民族的传世之宝。明清手抄本小说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手抄本”的明清小说,都一定程度上涉及淫秽狎亵:《海上花魅影》(清)袁枚抄本;《山水情》(明)高濂抄本;《双和欢》(清)吕天成抄本;《玉支肌》(明)沈德符抄本;《锦香亭》(清)李渔抄本;《雨花香》(清)纪晓岚抄本;《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