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姚孟端

姚孟端

剡水始祖 : (五季) 姚孟端,字元卿,原籍河南祥符.
姚孟端简介资料
元卿
五代
五代
姚孟端相关文献
孟子和苏秦,战国英豪中的两个极端
孟子和苏秦,战国英豪中的两个极端,今天之所以把两个人放在一块,一则因为两人是战国同一时期的人,孟子(约前372
查看全文
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怎么死的姚姚简介
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怎么死的姚姚简介,上官云珠的女儿姚姚简介韦耀,本名姚姚,姚姚也是家人与亲朋好友对她的昵称,
查看全文
江苏省-苏州姚希孟
姚希孟(1579—1636)字孟长,号现闻,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希孟十月,父亲就去世了,由寡母文氏一手抚养成人。母亲又对他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后来他和舅父文震孟一起念书,在当时都负有盛名。姚希孟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母文氏卒后,蔬食三年,昼夜诵佛经不止。著成《佛法金汤征文录》十卷。他的著作除《文远集》外。还著有《公槐集》、《响玉集》、《棘门集》、《沆瀣集》、《循沦集》、《丹黄、松瘿集》、《伽陵集》、《风吟集》等。
查看全文
云南-楚雄-姚安县甘孟贤
甘孟贤:(1853~1914),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举人,清末学者和诗人,著有《不自是诱斋文集》、《行余吟》一卷等。
查看全文
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对作为孟子思想核心的“四端”说形成的背景和时间作了考察,认为“四端”说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与告子关于“仁内义外”等问题的辩论;二是在为仁政说寻找理论根据。在与告子辩论时,孟子的“四端”说尚未形成,“四端”说形成的下限约为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的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11.馀氏族谱, 11, 卷10 四房孟杰6世表端公起 ,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恕堂, 民国9[1920]续修. 存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 卷9, 卷12. 得姓祖 : (夏) 虞余. 本青阳之胄. 佐禹治水,初诞于余吾溪,因即水为名,后遂以余命姓. 婺源祖 : (唐末) 余戭,字寅夫. 徙徽州婺源沱川(今江西婺源县). 生三子 : 余从,字韶仲(居广东韶州曲江) ; 余良,字宁仲 ; 余衮,字杭仲(居浙江钱塘徐杭). 始迁祖(1世) : (明) 余仁甫. 系出宁仲公裔. 洪武时由江右徙楚黄,居于安麻两邑. 宗祖(4世) : (明) 余得后,字坤明. 举人. 生六子,分六房. 房祖 : 余孟仕(长房) ; 余孟贵(二房) ; 余孟侯,字一统(三房) ; 余孟杰,字士俊(四房) ; 余省武(五房) ; 余世麟(六房). 大房孟仕公下支祖 : 余玉端 ; 余俊端 ; 余新端 ; 余庆端 ; 余宝端 ; 余贤端. 二房孟贵公下支祖 : 余文端 ; 余立端 ; 余宁端 ; 余福端 ; 余禄端. 三房孟候公下支祖 : 余德新 ; 余德明. 四房孟杰公下支祖 : 余朝端 ; 余表端 ; 余明端. 五房省武公下支祖 : 余士龙. 六房世麟公下支祖 : 余秀端. 宗派 (13-44世) : 承之应达 邦文中正 天道大光 敏勉嘉进 礼乐诗书 传家宝训 其后克昌 永锡美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巿, 麻城县, 黄安县(今红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5.馀氏族谱, 5, 卷1至卷2 第一世祖仁甫公五代总系 大房孟仕6世玉端公起,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恕堂, 民国9[1920]续修. 存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 卷9, 卷12. 得姓祖 : (夏) 虞余. 本青阳之胄. 佐禹治水,初诞于余吾溪,因即水为名,后遂以余命姓. 婺源祖 : (唐末) 余戭,字寅夫. 徙徽州婺源沱川(今江西婺源县). 生三子 : 余从,字韶仲(居广东韶州曲江) ; 余良,字宁仲 ; 余衮,字杭仲(居浙江钱塘徐杭). 始迁祖(1世) : (明) 余仁甫. 系出宁仲公裔. 洪武时由江右徙楚黄,居于安麻两邑. 宗祖(4世) : (明) 余得后,字坤明. 举人. 生六子,分六房. 房祖 : 余孟仕(长房) ; 余孟贵(二房) ; 余孟侯,字一统(三房) ; 余孟杰,字士俊(四房) ; 余省武(五房) ; 余世麟(六房). 大房孟仕公下支祖 : 余玉端 ; 余俊端 ; 余新端 ; 余庆端 ; 余宝端 ; 余贤端. 二房孟贵公下支祖 : 余文端 ; 余立端 ; 余宁端 ; 余福端 ; 余禄端. 三房孟候公下支祖 : 余德新 ; 余德明. 四房孟杰公下支祖 : 余朝端 ; 余表端 ; 余明端. 五房省武公下支祖 : 余士龙. 六房世麟公下支祖 : 余秀端. 宗派 (13-44世) : 承之应达 邦文中正 天道大光 敏勉嘉进 礼乐诗书 传家宝训 其后克昌 永锡美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巿, 麻城县, 黄安县(今红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0.馀氏族谱, 10, 卷8 四房孟杰6世朝端公起 ,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恕堂, 民国9[1920]续修. 存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 卷9, 卷12. 得姓祖 : (夏) 虞余. 本青阳之胄. 佐禹治水,初诞于余吾溪,因即水为名,后遂以余命姓. 婺源祖 : (唐末) 余戭,字寅夫. 徙徽州婺源沱川(今江西婺源县). 生三子 : 余从,字韶仲(居广东韶州曲江) ; 余良,字宁仲 ; 余衮,字杭仲(居浙江钱塘徐杭). 始迁祖(1世) : (明) 余仁甫. 系出宁仲公裔. 洪武时由江右徙楚黄,居于安麻两邑. 宗祖(4世) : (明) 余得后,字坤明. 举人. 生六子,分六房. 房祖 : 余孟仕(长房) ; 余孟贵(二房) ; 余孟侯,字一统(三房) ; 余孟杰,字士俊(四房) ; 余省武(五房) ; 余世麟(六房). 大房孟仕公下支祖 : 余玉端 ; 余俊端 ; 余新端 ; 余庆端 ; 余宝端 ; 余贤端. 二房孟贵公下支祖 : 余文端 ; 余立端 ; 余宁端 ; 余福端 ; 余禄端. 三房孟候公下支祖 : 余德新 ; 余德明. 四房孟杰公下支祖 : 余朝端 ; 余表端 ; 余明端. 五房省武公下支祖 : 余士龙. 六房世麟公下支祖 : 余秀端. 宗派 (13-44世) : 承之应达 邦文中正 天道大光 敏勉嘉进 礼乐诗书 传家宝训 其后克昌 永锡美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巿, 麻城县, 黄安县(今红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6.馀氏族谱, 6, 卷3 二房孟贵6世文端公起,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恕堂, 民国9[1920]续修. 存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 卷9, 卷12. 得姓祖 : (夏) 虞余. 本青阳之胄. 佐禹治水,初诞于余吾溪,因即水为名,后遂以余命姓. 婺源祖 : (唐末) 余戭,字寅夫. 徙徽州婺源沱川(今江西婺源县). 生三子 : 余从,字韶仲(居广东韶州曲江) ; 余良,字宁仲 ; 余衮,字杭仲(居浙江钱塘徐杭). 始迁祖(1世) : (明) 余仁甫. 系出宁仲公裔. 洪武时由江右徙楚黄,居于安麻两邑. 宗祖(4世) : (明) 余得后,字坤明. 举人. 生六子,分六房. 房祖 : 余孟仕(长房) ; 余孟贵(二房) ; 余孟侯,字一统(三房) ; 余孟杰,字士俊(四房) ; 余省武(五房) ; 余世麟(六房). 大房孟仕公下支祖 : 余玉端 ; 余俊端 ; 余新端 ; 余庆端 ; 余宝端 ; 余贤端. 二房孟贵公下支祖 : 余文端 ; 余立端 ; 余宁端 ; 余福端 ; 余禄端. 三房孟候公下支祖 : 余德新 ; 余德明. 四房孟杰公下支祖 : 余朝端 ; 余表端 ; 余明端. 五房省武公下支祖 : 余士龙. 六房世麟公下支祖 : 余秀端. 宗派 (13-44世) : 承之应达 邦文中正 天道大光 敏勉嘉进 礼乐诗书 传家宝训 其后克昌 永锡美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巿, 麻城县, 黄安县(今红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馀氏族谱, 7, 卷4 二房孟贵6世福端公起, 192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恕堂, 民国9[1920]续修. 存16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7, 卷9, 卷12. 得姓祖 : (夏) 虞余. 本青阳之胄. 佐禹治水,初诞于余吾溪,因即水为名,后遂以余命姓. 婺源祖 : (唐末) 余戭,字寅夫. 徙徽州婺源沱川(今江西婺源县). 生三子 : 余从,字韶仲(居广东韶州曲江) ; 余良,字宁仲 ; 余衮,字杭仲(居浙江钱塘徐杭). 始迁祖(1世) : (明) 余仁甫. 系出宁仲公裔. 洪武时由江右徙楚黄,居于安麻两邑. 宗祖(4世) : (明) 余得后,字坤明. 举人. 生六子,分六房. 房祖 : 余孟仕(长房) ; 余孟贵(二房) ; 余孟侯,字一统(三房) ; 余孟杰,字士俊(四房) ; 余省武(五房) ; 余世麟(六房). 大房孟仕公下支祖 : 余玉端 ; 余俊端 ; 余新端 ; 余庆端 ; 余宝端 ; 余贤端. 二房孟贵公下支祖 : 余文端 ; 余立端 ; 余宁端 ; 余福端 ; 余禄端. 三房孟候公下支祖 : 余德新 ; 余德明. 四房孟杰公下支祖 : 余朝端 ; 余表端 ; 余明端. 五房省武公下支祖 : 余士龙. 六房世麟公下支祖 : 余秀端. 宗派 (13-44世) : 承之应达 邦文中正 天道大光 敏勉嘉进 礼乐诗书 传家宝训 其后克昌 永锡美荫.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巿, 麻城县, 黄安县(今红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詹氏宗谱, 4, 卷4, 仲仁 孟端 逢庆 15世世道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36[1947].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文侯. 宣王次子,封于詹,子孙以邑为氏. 南阳祖: 詹隗,字至瑰. 迁河南郑州,居南阳高义里. 文侯公15世孙. 江南祖: (晋) 詹康邦 ; 詹成邦 ; 詹敬邦兄弟三人. 文侯公42世孙. 建安祖: 詹良义. 居建安崔田. 文侯公42世孙, 康邦公之子. 新安祖: 詹敬. 文侯公48世孙. 婺源祖: (隋末) 詹黄,名初,字符载,别号黄隐仕. 因隐于黄山而称. 文侯公51世孙. 黄冈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詹同,原名书,御赐名同,字同文,号天矅. 为黄公23世孙. 自婺源迁楚黄. 同公派下支祖(4世): 詹受一(居冈邑) ; 詹受二(荆门洲祖) ; 詹受三(沔阳洲祖) ; 詹受四,一名清二,字以忠 ; 詹受五,又称寿五,字以敬,一字树钦. 此谱为受四, 受五合修谱. 受四公派下支祖(6世): 詹仲仁 ; 詹仲义 ; 詹仲礼 ; 詹仲智 ; 詹仲信. 受五公派下支祖(5世): 詹思清 ; 詹思诚 ; 詹思敬 ; 詹本清. 世派: 时之大士 世启闻人 文以道重 才必学成 心传中正 德裕元纯 慎修思永 作圣有恒 敬崇礼义 选用贤能 安定邦国 建树勋名 家延善庆 运兆清平 光荣显达 宏绪克绳.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