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历史

历史

(希罗多德)

由希罗多德编撰的《历史》(希腊语:Ἱστορίαι),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史书,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原书用伊奥尼亚方言书写,内容包括古希腊城邦、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近东、中东等地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以及叙述著名的希波战争,是西方史学里首部较为完备的历史著作。

历史简介资料
公元前5世纪
历史相关文献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望江历史,据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
安徽历史—黄山历史—黟县历史,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一),八公山是一座历史名山。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
安徽历史—淮南历史—八公山历史(二),(二)八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楚文化、汉淮南国文化以及宗教文化
查看全文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
安徽历史—池州历史—青阳历史调查:历史渊源,汉置陵阳县,县治陵阳镇,历时724年。陵阳镇位于今县境南部,自汉代起即为
查看全文
历史相关标签
欧洲历史著作
古希腊
战争史
亚洲历史著作
历史著作
希波战争
希罗多德
西方史学
散文
散文作品
古籍
家族谱大览
锦田乡历史沿革
此文叙述邓氏迁居锦田乡之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沿革 锦田乡始迁祖 : 邓符协(宋) 散居地 : 广东省宝安县锦田乡等地 原书: 写本. 1966. [12]面.
浏览:100
1.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会讯
原资料 : 台湾 : 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 [1984- ].-册 : 肖像 据民国73[1984]3月1日之"第一期"资料编目
浏览:100
1.黄氏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二 追根溯源 , 1, 上册, 1600-2007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金文世族谱 [4卷](别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专刊)
原书: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民国25[1936]. 2册. 注 : 此记录探讨古代姓氏之源流, 及演变之历史. 不含任何姓氏之族谱, 或世系资料. 散居地 : 中国各地.
浏览:100
历史导读知识
古代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人物
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历经26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历史名人有成百上千。按职业划分,古代历史人物主要有帝王、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医学家、探险家、外交家、发明家、建筑家等等,他们聚合在一起,为每一个朝代的发展推波助澜。也正是有了这些大家们,才有了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传承,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在良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军事家们打退了一次次外敌的入侵,保卫家国;文学家们创造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明家们更是发明了许许多多对后世有深重影响的物品;每一个古代历史人物都奉献着他们的力量,为中华名族的发展起道不可替代的作用。
浏览量:3739次
和氏璧的历史故事
和氏璧的历史故事
和氏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块著名的美玉。和氏璧的出名还要得益于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故事“还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一块宝玉和氏璧,想用和氏璧换取秦国的十五座城池。秦国口头答应,却不想给城池。蔺相如知道秦国的阴谋,于是以指认和氏璧和瑕疵为由,拿走和氏璧完整归还到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和氏璧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但真正的和氏璧是什么样的,已无人知晓。
浏览量:2506次
关于罗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关于罗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罗姓是从古籍《史书》来看是被称为是“祝融八姓”的后裔之一,罗这个形式从历史发展来看出处有很多,其一为源于妘姓,相传是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此外还有源自西周初期官吏罗氏以官职称谓为氏,以及少数名族汉化改姓等情况,从得姓始祖来看是颛顼的孙子祝融氏的后裔。 从现代相关文献来看《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有罗姓历代名人196人,排居第53位,历史中著名的名人有罗隐、罗贯中、罗聘等,在在当今国内人口中,罗姓人约占0.85%,四川是罗姓人口第一大省,而据《中国百家姓书库》公布,罗姓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20位。 从罗姓的历代迁徙传播中从春秋战国时期自匡正公始,以湖北宜城“罗子国”为起点,罗氏家族日益壮大,在秦汉时期罗氏后裔便开始从湖南东迁江西,“豫章罗氏”的郡望从哪时候开始,在唐朝中期京兆尹罗立言的先人从江西迁往安徽,在安徽形成罗氏大家族,从现代看来,罗姓的主要郡望有豫章郡、襄阳郡、长沙郡、齐郡、河东郡等,而罗姓的堂号有长沙堂、襄阳堂、太原堂、清公堂、世德堂、垂裕堂、本原堂、鹿湖堂、百顺堂、三祝堂、追远堂、介凤堂、鹿湖堂、思孝堂、湘水堂、柏林堂、明德堂、光裕堂、敦睦堂、敦睦堂、嘉德堂、锦厚堂、义恩堂、一本堂、鼎荫堂、西式堂、庆源堂、四维堂、徐庆堂、贻毅堂等多个堂号,在各地不同的罗氏族谱中记载各有不同,从现代的人口分布来看罗姓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三个省份,其次分布在江西、广西、云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几个省,四川的罗姓人口相对较多。
浏览量:2836次
卢姓历史上大官
卢姓历史上大官
卢姓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个姓氏,排在百家姓第50位,卢姓在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其中有不少著名官员。卢绾(前256年-前194年),泗水郡丰邑人,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卢绾是刘邦的同窗,深得刘邦信任,刘邦当泗水亭长时,身随左右,共同起兵。楚汉战争中,屡立军功,官至侍中、太尉,封为长安侯。汉高帝十一年,卢绾伙同代国陈豨和匈奴叛乱。刘邦亲自攻击,发布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大将军樊哙和周勃攻打燕国,导致卢绾携及家人奔走匈奴,封为东胡卢王。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卢绾死于匈奴,享年63岁。卢辩,西魏北周范阳涿县人。字景宣。魏孝武帝到关中,西魏太子、诸王都从他学习。宇文泰为相,使他依《周礼》改定官制。北周世宗时死,官至大将军。卢群(742—800),字载初,范阳人,唐代大臣、诗人。大历八年辟为从事。建中四年,以监察御史领江西行营粮料使。兴元元年,为江西节度使嗣曹王李皋奏为判官,随府移镇江陵、襄阳。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累转左司、职方、兵部三员外郎中。十三年,奉使淮西,谕节度使吴少诚归顺,以奉使称旨,迁义成军节度行军司马。贞元十六年四月,拜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等使。当年十月卒,赠工部尚书。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陕西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并以任陕西巡抚期间在平定回疆叛乱时转运粮饷有功加太子少保。卒后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敏肃。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北朝隋之际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隋开皇元年卒。
浏览量:3357次
刘彻简介历史
刘彻简介历史
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被后人称为汉武帝,他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母亲是王皇后王娡。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在人才录用方面,提拔有才能的士人,裁抑丞相职权,从而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设十三州刺史部。并且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向商人征收重税。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命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刘彻晚年沉迷仙术,再加上挥霍无度和重用酷吏,致使社会矛盾日渐尖锐,爆发巫蛊之祸。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刘彻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浏览量:17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