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曹操简介资料
孟德
曹操相关文献
曹操传——曹操遗嘱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城中头痛发作,眼前昏天黑地,无法走路。在这苦痛中,孙权把关羽的人头送来了,随人头而来的还有孙权的一封信。孙权在信中说:曹大王啊,我现在向你称臣,你应该称帝了。 曹操大叫起来:“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当烤鸭放在炉子上烤啊!” 他的将军们都对曹操这句话很不明白,在他们看来,连江东的孙权都俯首称臣了,那咱们就该顺应天命,称帝得了。 夏
查看全文
曹操传——曹操被投资
? 曹操之所以回陈留,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他们曹家(夏侯家)大本营,在家门口做事总是容易些;另一方面则是,他老爹曹嵩半年前被董卓免了官职,跑回陈留来清点财产,准备搬家到山东琅玡。用曹嵩的话说就是,董卓这样搞下去,中原迟早大乱,赶紧躲起来为好。 曹操拦住老爹说:“大丈夫遇到问题,不能只想着躲避,天下如果真的糜烂,谁都躲不过,不如直面问题,尽力把它解决。”
查看全文
曹操传——曹操烧信
? 袁绍逃回冀州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马上稳定后方,防御曹操。曹操并没有对他进行灭绝性的追击,因为曹操的力量也已经用尽。袁绍虽然有了喘息之机,但和当初被曹操打败的袁术一样,袁绍再也没有力量挑战曹操了。 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人把监狱里的田丰请出来,他要见田丰。 狱卒高兴地给田丰开锁,恭喜他说:“您这回可发达啦,当初您就预料到主子如果不执行您的计划,
查看全文
曹操传——丞相曹操
? 公元207年末,曹操回到邺城,几天后就去了许昌。近几年,曹操一直在不停地经营邺城,试图将其营造成自己光辉的大本营。而许昌,在曹操眼中仍然很重要,因为皇帝在那里。所以每次凯旋,无论事务多么繁忙,曹操都要去许昌搞庆功大会。 每次,皇帝刘协和全体官员都向他热烈祝贺。这一次,庆祝大会的规格异常高。刘协亲自举着酒杯到曹操面前,祝贺他光复了北中国,也祝贺他赢得
查看全文
“说曹操,曹操到”和曹操有啥关系?
“说曹操,曹操到”和曹操有啥关系?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 [文8卷,系图10卷,行传2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5[1926]十七修. 合4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振铎. 文王子,封曹为曹叔,后以国为氏.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始祖 : (唐宋之际) 曹光远,字德威,行七. 晃公次子,任杨州司录. 因避五季乱,由东平南迁至婺之金华. 协和始迁祖(13世) : (元明之际) 曹志,字伯康,行智二,号拱和居士. 志公下五子 : (元明之际) 曹仕老,字宏敬,行本二(西宅祖) ; 曹俨老,字子和,行本三(东宅祖) ; 曹爱老,讳道爱,字叔诚,号眉亭,行本六 ; 曹佑老,行和一,即本七(早卒) ; 曹道佺,行和二,即本八(早卒). 道爱公下房祖(16世) : (明) 曹廷,字仲华,行容十五(八分祖) ; 曹廵,字仲守,行容十九(轩房祖) ; 曹玘,字仲璧,行容十七(丁房祖). 行字 : 庆润智本俊 容初厚元斌 忠显文章盛 经纶浩晁英 魁端敬廉肃 雍熙德慎清 明良成晋会 道义正隆典 久远益彰裕 恒升千万春. 表字 : 元伯叔友 仲景公文 子汝君彦 良若甫卿 尚希有用 司大克成 时维守正 可以继承 光宗耀祖 邦国允新 助佐朝廷 世际隆平.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 [文8卷,系图10卷,行传2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5[1926]十七修. 合4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振铎. 文王子,封曹为曹叔,后以国为氏.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始祖 : (唐宋之际) 曹光远,字德威,行七. 晃公次子,任杨州司录. 因避五季乱,由东平南迁至婺之金华. 协和始迁祖(13世) : (元明之际) 曹志,字伯康,行智二,号拱和居士. 志公下五子 : (元明之际) 曹仕老,字宏敬,行本二(西宅祖) ; 曹俨老,字子和,行本三(东宅祖) ; 曹爱老,讳道爱,字叔诚,号眉亭,行本六 ; 曹佑老,行和一,即本七(早卒) ; 曹道佺,行和二,即本八(早卒). 道爱公下房祖(16世) : (明) 曹廷,字仲华,行容十五(八分祖) ; 曹廵,字仲守,行容十九(轩房祖) ; 曹玘,字仲璧,行容十七(丁房祖). 行字 : 庆润智本俊 容初厚元斌 忠显文章盛 经纶浩晁英 魁端敬廉肃 雍熙德慎清 明良成晋会 道义正隆典 久远益彰裕 恒升千万春. 表字 : 元伯叔友 仲景公文 子汝君彦 良若甫卿 尚希有用 司大克成 时维守正 可以继承 光宗耀祖 邦国允新 助佐朝廷 世际隆平.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 [文8卷,系图10卷,行传2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5[1926]十七修. 合4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振铎. 文王子,封曹为曹叔,后以国为氏.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始祖 : (唐宋之际) 曹光远,字德威,行七. 晃公次子,任杨州司录. 因避五季乱,由东平南迁至婺之金华. 协和始迁祖(13世) : (元明之际) 曹志,字伯康,行智二,号拱和居士. 志公下五子 : (元明之际) 曹仕老,字宏敬,行本二(西宅祖) ; 曹俨老,字子和,行本三(东宅祖) ; 曹爱老,讳道爱,字叔诚,号眉亭,行本六 ; 曹佑老,行和一,即本七(早卒) ; 曹道佺,行和二,即本八(早卒). 道爱公下房祖(16世) : (明) 曹廷,字仲华,行容十五(八分祖) ; 曹廵,字仲守,行容十九(轩房祖) ; 曹玘,字仲璧,行容十七(丁房祖). 行字 : 庆润智本俊 容初厚元斌 忠显文章盛 经纶浩晁英 魁端敬廉肃 雍熙德慎清 明良成晋会 道义正隆典 久远益彰裕 恒升千万春. 表字 : 元伯叔友 仲景公文 子汝君彦 良若甫卿 尚希有用 司大克成 时维守正 可以继承 光宗耀祖 邦国允新 助佐朝廷 世际隆平.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 [文8卷,系图10卷,行传2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5[1926]十七修. 合4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振铎. 文王子,封曹为曹叔,后以国为氏.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始祖 : (唐宋之际) 曹光远,字德威,行七. 晃公次子,任杨州司录. 因避五季乱,由东平南迁至婺之金华. 协和始迁祖(13世) : (元明之际) 曹志,字伯康,行智二,号拱和居士. 志公下五子 : (元明之际) 曹仕老,字宏敬,行本二(西宅祖) ; 曹俨老,字子和,行本三(东宅祖) ; 曹爱老,讳道爱,字叔诚,号眉亭,行本六 ; 曹佑老,行和一,即本七(早卒) ; 曹道佺,行和二,即本八(早卒). 道爱公下房祖(16世) : (明) 曹廷,字仲华,行容十五(八分祖) ; 曹廵,字仲守,行容十九(轩房祖) ; 曹玘,字仲璧,行容十七(丁房祖). 行字 : 庆润智本俊 容初厚元斌 忠显文章盛 经纶浩晁英 魁端敬廉肃 雍熙德慎清 明良成晋会 道义正隆典 久远益彰裕 恒升千万春. 表字 : 元伯叔友 仲景公文 子汝君彦 良若甫卿 尚希有用 司大克成 时维守正 可以继承 光宗耀祖 邦国允新 助佐朝廷 世际隆平.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 [文8卷,系图10卷,行传2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5[1926]十七修. 合4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振铎. 文王子,封曹为曹叔,后以国为氏.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始祖 : (唐宋之际) 曹光远,字德威,行七. 晃公次子,任杨州司录. 因避五季乱,由东平南迁至婺之金华. 协和始迁祖(13世) : (元明之际) 曹志,字伯康,行智二,号拱和居士. 志公下五子 : (元明之际) 曹仕老,字宏敬,行本二(西宅祖) ; 曹俨老,字子和,行本三(东宅祖) ; 曹爱老,讳道爱,字叔诚,号眉亭,行本六 ; 曹佑老,行和一,即本七(早卒) ; 曹道佺,行和二,即本八(早卒). 道爱公下房祖(16世) : (明) 曹廷,字仲华,行容十五(八分祖) ; 曹廵,字仲守,行容十九(轩房祖) ; 曹玘,字仲璧,行容十七(丁房祖). 行字 : 庆润智本俊 容初厚元斌 忠显文章盛 经纶浩晁英 魁端敬廉肃 雍熙德慎清 明良成晋会 道义正隆典 久远益彰裕 恒升千万春. 表字 : 元伯叔友 仲景公文 子汝君彦 良若甫卿 尚希有用 司大克成 时维守正 可以继承 光宗耀祖 邦国允新 助佐朝廷 世际隆平.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金华协和曹氏宗谱 [文8卷,系图10卷,行传2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5[1926]十七修. 合40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周) 振铎. 文王子,封曹为曹叔,后以国为氏. 郓州远祖 : (汉) 曹操,字孟德. 始祖 : (唐宋之际) 曹光远,字德威,行七. 晃公次子,任杨州司录. 因避五季乱,由东平南迁至婺之金华. 协和始迁祖(13世) : (元明之际) 曹志,字伯康,行智二,号拱和居士. 志公下五子 : (元明之际) 曹仕老,字宏敬,行本二(西宅祖) ; 曹俨老,字子和,行本三(东宅祖) ; 曹爱老,讳道爱,字叔诚,号眉亭,行本六 ; 曹佑老,行和一,即本七(早卒) ; 曹道佺,行和二,即本八(早卒). 道爱公下房祖(16世) : (明) 曹廷,字仲华,行容十五(八分祖) ; 曹廵,字仲守,行容十九(轩房祖) ; 曹玘,字仲璧,行容十七(丁房祖). 行字 : 庆润智本俊 容初厚元斌 忠显文章盛 经纶浩晁英 魁端敬廉肃 雍熙德慎清 明良成晋会 道义正隆典 久远益彰裕 恒升千万春. 表字 : 元伯叔友 仲景公文 子汝君彦 良若甫卿 尚希有用 司大克成 时维守正 可以继承 光宗耀祖 邦国允新 助佐朝廷 世际隆平.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曹操导读知识
曹操儿子有几个
曹操儿子有几个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统治者,曹操有25个儿子。名字分别为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曹据、曹宇、曹霖、曹衮、曹峻、曹干、曹彪、曹整、曹均、曹徽、曹茂、曹熊、曹铄、曹矩、曹上、曹勤、曹乘、曹京、曹棘。  比较出名的就是曹丕、曹植两人  曹丕  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植  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浏览量:2463次
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曹操在诗中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发了他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全诗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关于这首诗歌的创作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曹操曾在赤壁之战之前吟诵这首《短歌行》;二说是曹操求贤若渴,与《求贤令》同时创作;三是据传这首歌是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创作于及时行乐,没有具体考证;五说是创作于宴会之上。《短歌行》的主旨非常明确,诗人希望能收揽天下人才,而运用是个这种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
浏览量:1855次
曹操墓
曹操墓
曹操墓别名是安阳高陵,地址是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在《三国志》等史料中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高陵经考古发掘,并且经过中国考古学界一致认定,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曹魏大墓为曹操墓,随后确认墓主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关于曹操墓,从宋代起就有很多疑云,从史料中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而是主张丧事从简。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也没有随葬器物。此后数百年间,从简的曹操墓就消失在历史中,无人知晓。还有传言说曹操墓设七十二疑冢,这是由于曹操在普通人心中一贯是“奸诈”的形象,人们以讹传讹所引起的传言,这些传言导致曹操墓更加扑朔迷离。
浏览量:2304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场。赤壁之战中有三股兵力,领头人物分别为刘备、孙权、曹操,刘备与孙权联兵对抗曹操。各方面的参战人员分别如下: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孔明、孙乾、刘琦、周仓、关平;孙权的麾下有鲁肃、周瑜、程普、韩当、黄盖、吕蒙、陆逊、周泰、甘兴、庞统;曹操队伍人员包括曹仁、程昱、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许褚、蒋干、蔡瑁、张允等。赤壁之战能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孙权决意联合刘备抗曹、周瑜离间致曹军损失两名重要干将、庞统献上的不利计谋被曹操采纳、黄盖假降放松曹操警惕等。诸葛亮首先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曹操弃长用短,用水战和孙权军队抗衡,且曹军中熟悉水战的大将蔡瑁、张允因周瑜的计谋被曹操认定叛变而斩首,之后庞统献上将战船用铁索连接的计谋被采纳,最后黄盖一出苦肉计使曹操相信其真心投降,因此放松警惕不再用心准备战事,但黄盖开向曹军的船点上了火,再加上风向正好,所以曹军的战船火势蔓延,孙、刘联军看见北岸曹军烈火冲天,乘势驾船猛杀过来,曹军一路溃败。这就是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了。
浏览量:2327次
曹操怎么死的
曹操怎么死的
曹操是病死的,他是东汉末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当时的权臣,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诞生与公元155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在历史中也有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曹操的逝世来看,从文献中多是病逝,在历史中的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在曹操逝世之后,他的儿子曹丕在后来代汉称帝,于是追封了曹操庙号为太祖,谥号武皇帝,在后来曹操安葬于安阳高陵,也称为曹操墓,地理上位于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现在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量:18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