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历法)

是中国古代历法的时间单位,指(回归年)与朔望月的最短循环周期(时间长度极接近的最小公倍数)。亦可说是设置闰月的周期,即闰周。在西方,类似的概念为默冬章;在玄始历与大明历前,两者几乎相同。

章相关文献
章邯是谁?章邯简介章邯怎么死的?
章邯是谁?章邯简介章邯怎么死的?,章邯,出生年月不详,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章邯是秦国的一员大将,他骁勇善战,
查看全文
明章之治的章是谁?章帝简介
明章之治的章是谁?章帝简介,明章之治是什么意思?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那时
查看全文
章均章氏宗祠
章均章氏宗祠,章均章氏宗祠,于1987年重修,两进间,两边厢房回廊式,喜我章氏宗祠踞于运河之滨
查看全文
数学原理1回归年平均=365.2421990741日=365天5小时48分46秒1朔望月平均=29.530588日=29天12小时44分2.8秒(长度在29.27至29.83天之间变动)19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和235个朔望月几乎相同。所以阴阳历若采十九年七闰法,每19年加入7个闰月,就可以协调回归年(太阳的周期)与朔望月(月亮的周期)间的时间差距,以较为简易的方式制历。中国古称此周期为一章。但由于此周期仍有误差,因此后期的平朔历法多会采取更精确而复杂的计算。量值更迭玄始历采用600年置222个闰月代替十九年七闰法。更广泛被使用的的大明历亦弃十九年七闰法。中国在战国初期已有一岁长36514{\displaystyle365{\frac{1}{4}}}之四分法。而自已知之最早历法古六历,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且除了太初历外,皆采用四分法,一章为章岁十九、章月二百三十五、章闰七。十九年七闰法一直到...
查看全文
大章村章氏--章衡后裔
1057年(宋嘉祐二年),建安(今福建浦城)人章衡,举进士第一,官至宝文阁侍制,卒赐葬杭州龙井山。子章允文,荫授杭州通判,游历富春江,因羡富阳常绿之山水,辞官领族人迁居黄弹(常绿一小地名),为常绿章氏第一世祖。允文以下,历十六代传至章金,择两溪(南溪、北溪)交汇处的荒滩地而居,即大章村。住房高度密集,南北二溪环村而过,人口达到四千多人,是富阳人口最密集的村庄,并为第二大村,居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为章姓,是全国章姓人口最集中的几个村庄之一,大章村是常绿镇政府所在地,全镇章姓户籍人口达到一万二千以上,四周分布有七十多个自然村。章氏定居大章村后,闻人代出,蔚为富阳望族。明嘉靖举人章楷,官至东昌府同知、南京刑部郎中;万历举人章应诏,出任平江县主簿、兴山县知县;1652年(清顺治九年),得中武科进士,官漕标右营游击,三年后其弟章纯,又中武科举人。清康熙初年,章钦文历官山西潞安、江南凤阳知府、湖北粮道、...
查看全文
章相关标签
时间单位
历法
家族谱大览
青龍章氏宗譜
原书: 浙江永康 : 青龙章氏宗谱纂编委会, 2005年(永康 : 理想印务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包含浙江省永康县章店, 下山头, 茭道, 后陶, 章坑, 小章店等村地志, 及本村章氏之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周) 章韅. 豫章洪州祖 : 章平. 仕楚为上乡领兵守关武宁郡. 为梁州祖. 南安祖 : 章岩. 仕晋兵部尚书,广州敕使. 外纪世系一世祖 : (唐) 章及. 康州敕使,从泉州南安迁建宁浦城. 青龙始祖 : (宋) 章徽,字宗美,行七三. 生三子 : (宋) 章松,字时茂,行令一(华塘头祖) ; (元)章柏,字时新,行令二 ; 章桂,行令三(杨关上宅祖). 柏公下二房祖(5世) : (元明之际) 章宁,行才五,字天宁(外二房祖) ; 章住,行才六,字天福. 外二房下分三房(6世) : 章文杰,行洪三(外长房祖) ; 章文斌,字克敬,行洪六(承外二房) ; 章文振,行洪十一(外幼房祖,子孙居小水阁,大水阁,上新屋). 火墙里祖(6世) : 章洪,字叔容,行浩廿五. 金华下山头祖(7世) : 章浩,行九十一. 内大四祖(7世) : 章昶,行浩十五. 子孙续分木长降,黄雾,黄渡桥,山门头,武义等支. 内七房祖(7世) : (明) 章昊,字叔保,行浩十. 昊公下七房祖(8世) : 章琇,行澄四(长房,析置华村) ; 章璞,行澄七(二房) ; 章㻐,行澄十(三房) ; 章瑞,行澄十六(四房) ;章珏,行澄十九(五房) ; 章珂,行澄廿二(六房) ; 章珩,行澄四十二(幼房,居小章店,下禄). 青龙章店派行(6世起) : 洪浩澄清海泽深 浦源洄渐渝沧溟 江淮河汉潮淙涌 漫沛潇湘注满瀛. 建议续行 : 泾渭汾沂潼沣润 沣淇浚淑湉泓滨 淳濂淡泊潍洲济 波浪澜涛汇泱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浏览:100
青龍章氏宗譜
原书: 浙江永康 : 青龙章氏宗谱纂编委会, 2005年(永康 : 理想印务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包含浙江省永康县章店, 下山头, 茭道, 后陶, 章坑, 小章店等村地志, 及本村章氏之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周) 章韅. 豫章洪州祖 : 章平. 仕楚为上乡领兵守关武宁郡. 为梁州祖. 南安祖 : 章岩. 仕晋兵部尚书,广州敕使. 外纪世系一世祖 : (唐) 章及. 康州敕使,从泉州南安迁建宁浦城. 青龙始祖 : (宋) 章徽,字宗美,行七三. 生三子 : (宋) 章松,字时茂,行令一(华塘头祖) ; (元)章柏,字时新,行令二 ; 章桂,行令三(杨关上宅祖). 柏公下二房祖(5世) : (元明之际) 章宁,行才五,字天宁(外二房祖) ; 章住,行才六,字天福. 外二房下分三房(6世) : 章文杰,行洪三(外长房祖) ; 章文斌,字克敬,行洪六(承外二房) ; 章文振,行洪十一(外幼房祖,子孙居小水阁,大水阁,上新屋). 火墙里祖(6世) : 章洪,字叔容,行浩廿五. 金华下山头祖(7世) : 章浩,行九十一. 内大四祖(7世) : 章昶,行浩十五. 子孙续分木长降,黄雾,黄渡桥,山门头,武义等支. 内七房祖(7世) : (明) 章昊,字叔保,行浩十. 昊公下七房祖(8世) : 章琇,行澄四(长房,析置华村) ; 章璞,行澄七(二房) ; 章㻐,行澄十(三房) ; 章瑞,行澄十六(四房) ;章珏,行澄十九(五房) ; 章珂,行澄廿二(六房) ; 章珩,行澄四十二(幼房,居小章店,下禄). 青龙章店派行(6世起) : 洪浩澄清海泽深 浦源洄渐渝沧溟 江淮河汉潮淙涌 漫沛潇湘注满瀛. 建议续行 : 泾渭汾沂潼沣润 沣淇浚淑湉泓滨 淳濂淡泊潍洲济 波浪澜涛汇泱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浏览:100
青龍章氏宗譜
原书: 浙江永康 : 青龙章氏宗谱纂编委会, 2005年(永康 : 理想印务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包含浙江省永康县章店, 下山头, 茭道, 后陶, 章坑, 小章店等村地志, 及本村章氏之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周) 章韅. 豫章洪州祖 : 章平. 仕楚为上乡领兵守关武宁郡. 为梁州祖. 南安祖 : 章岩. 仕晋兵部尚书,广州敕使. 外纪世系一世祖 : (唐) 章及. 康州敕使,从泉州南安迁建宁浦城. 青龙始祖 : (宋) 章徽,字宗美,行七三. 生三子 : (宋) 章松,字时茂,行令一(华塘头祖) ; (元)章柏,字时新,行令二 ; 章桂,行令三(杨关上宅祖). 柏公下二房祖(5世) : (元明之际) 章宁,行才五,字天宁(外二房祖) ; 章住,行才六,字天福. 外二房下分三房(6世) : 章文杰,行洪三(外长房祖) ; 章文斌,字克敬,行洪六(承外二房) ; 章文振,行洪十一(外幼房祖,子孙居小水阁,大水阁,上新屋). 火墙里祖(6世) : 章洪,字叔容,行浩廿五. 金华下山头祖(7世) : 章浩,行九十一. 内大四祖(7世) : 章昶,行浩十五. 子孙续分木长降,黄雾,黄渡桥,山门头,武义等支. 内七房祖(7世) : (明) 章昊,字叔保,行浩十. 昊公下七房祖(8世) : 章琇,行澄四(长房,析置华村) ; 章璞,行澄七(二房) ; 章㻐,行澄十(三房) ; 章瑞,行澄十六(四房) ;章珏,行澄十九(五房) ; 章珂,行澄廿二(六房) ; 章珩,行澄四十二(幼房,居小章店,下禄). 青龙章店派行(6世起) : 洪浩澄清海泽深 浦源洄渐渝沧溟 江淮河汉潮淙涌 漫沛潇湘注满瀛. 建议续行 : 泾渭汾沂潼沣润 沣淇浚淑湉泓滨 淳濂淡泊潍洲济 波浪澜涛汇泱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浏览:100
青龍章氏宗譜
原书: 浙江永康 : 青龙章氏宗谱纂编委会, 2005年(永康 : 理想印务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包含浙江省永康县章店, 下山头, 茭道, 后陶, 章坑, 小章店等村地志, 及本村章氏之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周) 章韅. 豫章洪州祖 : 章平. 仕楚为上乡领兵守关武宁郡. 为梁州祖. 南安祖 : 章岩. 仕晋兵部尚书,广州敕使. 外纪世系一世祖 : (唐) 章及. 康州敕使,从泉州南安迁建宁浦城. 青龙始祖 : (宋) 章徽,字宗美,行七三. 生三子 : (宋) 章松,字时茂,行令一(华塘头祖) ; (元)章柏,字时新,行令二 ; 章桂,行令三(杨关上宅祖). 柏公下二房祖(5世) : (元明之际) 章宁,行才五,字天宁(外二房祖) ; 章住,行才六,字天福. 外二房下分三房(6世) : 章文杰,行洪三(外长房祖) ; 章文斌,字克敬,行洪六(承外二房) ; 章文振,行洪十一(外幼房祖,子孙居小水阁,大水阁,上新屋). 火墙里祖(6世) : 章洪,字叔容,行浩廿五. 金华下山头祖(7世) : 章浩,行九十一. 内大四祖(7世) : 章昶,行浩十五. 子孙续分木长降,黄雾,黄渡桥,山门头,武义等支. 内七房祖(7世) : (明) 章昊,字叔保,行浩十. 昊公下七房祖(8世) : 章琇,行澄四(长房,析置华村) ; 章璞,行澄七(二房) ; 章㻐,行澄十(三房) ; 章瑞,行澄十六(四房) ;章珏,行澄十九(五房) ; 章珂,行澄廿二(六房) ; 章珩,行澄四十二(幼房,居小章店,下禄). 青龙章店派行(6世起) : 洪浩澄清海泽深 浦源洄渐渝沧溟 江淮河汉潮淙涌 漫沛潇湘注满瀛. 建议续行 : 泾渭汾沂潼沣润 沣淇浚淑湉泓滨 淳濂淡泊潍洲济 波浪澜涛汇泱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浏览:100
青龍章氏宗譜
原书: 浙江永康 : 青龙章氏宗谱纂编委会, 2005年(永康 : 理想印务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包含浙江省永康县章店, 下山头, 茭道, 后陶, 章坑, 小章店等村地志, 及本村章氏之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周) 章韅. 豫章洪州祖 : 章平. 仕楚为上乡领兵守关武宁郡. 为梁州祖. 南安祖 : 章岩. 仕晋兵部尚书,广州敕使. 外纪世系一世祖 : (唐) 章及. 康州敕使,从泉州南安迁建宁浦城. 青龙始祖 : (宋) 章徽,字宗美,行七三. 生三子 : (宋) 章松,字时茂,行令一(华塘头祖) ; (元)章柏,字时新,行令二 ; 章桂,行令三(杨关上宅祖). 柏公下二房祖(5世) : (元明之际) 章宁,行才五,字天宁(外二房祖) ; 章住,行才六,字天福. 外二房下分三房(6世) : 章文杰,行洪三(外长房祖) ; 章文斌,字克敬,行洪六(承外二房) ; 章文振,行洪十一(外幼房祖,子孙居小水阁,大水阁,上新屋). 火墙里祖(6世) : 章洪,字叔容,行浩廿五. 金华下山头祖(7世) : 章浩,行九十一. 内大四祖(7世) : 章昶,行浩十五. 子孙续分木长降,黄雾,黄渡桥,山门头,武义等支. 内七房祖(7世) : (明) 章昊,字叔保,行浩十. 昊公下七房祖(8世) : 章琇,行澄四(长房,析置华村) ; 章璞,行澄七(二房) ; 章㻐,行澄十(三房) ; 章瑞,行澄十六(四房) ;章珏,行澄十九(五房) ; 章珂,行澄廿二(六房) ; 章珩,行澄四十二(幼房,居小章店,下禄). 青龙章店派行(6世起) : 洪浩澄清海泽深 浦源洄渐渝沧溟 江淮河汉潮淙涌 漫沛潇湘注满瀛. 建议续行 : 泾渭汾沂潼沣润 沣淇浚淑湉泓滨 淳濂淡泊潍洲济 波浪澜涛汇泱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浏览:100
青龍章氏宗譜
原书: 浙江永康 : 青龙章氏宗谱纂编委会, 2005年(永康 : 理想印务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包含浙江省永康县章店, 下山头, 茭道, 后陶, 章坑, 小章店等村地志, 及本村章氏之世系资料. 受姓祖 : (周) 章韅. 豫章洪州祖 : 章平. 仕楚为上乡领兵守关武宁郡. 为梁州祖. 南安祖 : 章岩. 仕晋兵部尚书,广州敕使. 外纪世系一世祖 : (唐) 章及. 康州敕使,从泉州南安迁建宁浦城. 青龙始祖 : (宋) 章徽,字宗美,行七三. 生三子 : (宋) 章松,字时茂,行令一(华塘头祖) ; (元)章柏,字时新,行令二 ; 章桂,行令三(杨关上宅祖). 柏公下二房祖(5世) : (元明之际) 章宁,行才五,字天宁(外二房祖) ; 章住,行才六,字天福. 外二房下分三房(6世) : 章文杰,行洪三(外长房祖) ; 章文斌,字克敬,行洪六(承外二房) ; 章文振,行洪十一(外幼房祖,子孙居小水阁,大水阁,上新屋). 火墙里祖(6世) : 章洪,字叔容,行浩廿五. 金华下山头祖(7世) : 章浩,行九十一. 内大四祖(7世) : 章昶,行浩十五. 子孙续分木长降,黄雾,黄渡桥,山门头,武义等支. 内七房祖(7世) : (明) 章昊,字叔保,行浩十. 昊公下七房祖(8世) : 章琇,行澄四(长房,析置华村) ; 章璞,行澄七(二房) ; 章㻐,行澄十(三房) ; 章瑞,行澄十六(四房) ;章珏,行澄十九(五房) ; 章珂,行澄廿二(六房) ; 章珩,行澄四十二(幼房,居小章店,下禄). 青龙章店派行(6世起) : 洪浩澄清海泽深 浦源洄渐渝沧溟 江淮河汉潮淙涌 漫沛潇湘注满瀛. 建议续行 : 泾渭汾沂潼沣润 沣淇浚淑湉泓滨 淳濂淡泊潍洲济 波浪澜涛汇泱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脊柱题编目.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浏览:100
章导读知识
章氏家谱字辈大全
章氏家谱字辈大全
  章氏是中华民族姓氏之一,当代章姓人口已达1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12%,为排行一百一十八位的大姓。  章氏字辈排列:  浙江绍兴章氏字辈:“韅郡黑肩震适昭粉冒赘匡孝伯启子杰骜弟历愍平直宜竦赣弇容成琦开永年谨愠轗施伊华教松樵岩道盖法尚昭达乔亮功熠忠彦季裴端蒙及)修仔钧”。  浙江平阳章氏字辈:“及修仔钧仁坦文质义诰用晦桌坚……朝德……镇阳维元”。  浙江乐清章氏字辈:“及修仔钧仁政文贲务显钏宪旻泗高彦辅邦礼应龙傅严自强”。  浙江新昌章氏字辈:“仁彻文炎佺愈惇援意冲木”。江西南昌章氏字辈:“弘邦兴泰译运嗣昌”。  湖南长沙章氏字辈:“思文凤才祖德百世光昭先泽广锡懋敬方正敦伦允承本立志学象贤万傅远达”。  江西婺源章氏字辈:“起元光益炽衍庆兆兴祥积善承先训循良德泽长”。  安徽枞阳(桐城)章氏字辈:“永祚承先泽良谟启后昆大宗世以盛才学应可成诗礼能崇训恩荣自显名勋猷经纬建道德准绳行基肇千秋业模昭万代型贤豪频见育睿哲特钟生山岳徵灵气江河献宝珍期昌麟凤至际会虎龙逢溢国芳声远安邦郅治隆详光环宇泰普教洽心融”。  甘肃全城章氏字辈:“景直明昌茂隆高厚裕能泰运旋添仲曾元复秀升显玉敬俊瑞恭亮锦贤成华表真仪杰齐安启顺臣壮丽熙详固嘉宁定会春爱宜臻庆萃盛益致新寅昭继生荣美超乘赐合伸永延徵吉士喜见喻旧登季赏恢英烈宏苞具玫文才猷咸济出应识寿(善)良昆”。注:宋英宗所赐《百代歌》。  广东合明章氏字辈:“文福庆才受民善良孝乡宗应世守治大道启元光义礼传儒范清廉重典常英贤珠玉聚俊彦桂兰芳廷献辉彝鼎家修镇纪纲词华瑧富丽交泰乐安康平格徵多寿同恭进赞襄勋高恩荫永惠普泽诒长式训崇先学怀薪锡瑞祥裕昆昭奕代懋德冠中邦”。  湖北洪山章氏字辈:“国士选贤良芳名百世扬传家惟孝友公正立朝纲振笏懿徽远芝城荫德长箕裘期克绍奕叶大光昌”。  福建浦城章氏字辈:“韅郡黑肩震适昭粉冒赘匡孝伯启子杰骜弟历愍平直宜竦赣弇容城琦开永年谨愠轗施伊华教松樵岩道盖法尚昭达乔亮功熠忠彦季裴端蒙及”。
浏览量:5624次
章氏家训
章氏家训
  章氏家训一般指的是《太傅仔钧公家训》,是南唐章氏后人章仔钧所作,为的是训诫章氏后人行为举止和品行道德。  章氏家训的内容主要是:  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贼;  亡家两字曰嫖与赌;败家两字曰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  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  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  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  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  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  岂可入吾祠而葬吾茔者乎!  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者乎!  训示具在,朝夕诵思。
浏览量:3657次
章姓名人
章姓名人
  章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0位。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任姓,也因他姓而改姓、因他族而改姓,当代章姓人口已达1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12%,为排行一百一十八位的大姓。  章姓的名人有很多:  1、章碣(章丽山),诗人,代表作品有《焚书坑》《东都望幸》等等。836年出生于睦州桐庐,905年去世。  2、章溢(字三益、号匡山居士),“浙东四先生”之一。1314年出生于龙泉,1369年去世。  3、章楶(章质夫),巩固边防、屡败夏军。1027年出生于福建浦城,1102年去世。  4、章惇(章子厚、章申公),熙宁变法,开疆拓土,出将入相。1035年出生于浦城,1105年去世。  5、章梦飞(章云翔),收复潼关。1217年出生于浙江苍南县灵溪镇,1279年去世。  6、章懋(字德懋,号闇然翁),大臣、文学家,代表作品有《枫山语录》《枫山集》及附录;《兰溪县志》等。143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1521年去世。  7、章鸿钊,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代表作品有《三灵解》《石雅》《古矿录》等。1877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吴兴县,1951年9月6日去世。  8、章学诚(文镳、文酕),倡六经皆史,力主史意,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推向高峰。173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801年去世  9、章守玉,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创建者之一。代表作品有《花卉园艺》等。1897年8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85年9月5日去世。
浏览量:2869次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孟子》三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三章节选的是《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的《公孙丑下》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有利的作战天气,比不上有利的作战地理形势;有利的作战地理形势,又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可是不能取胜,原因在于有有利的作战天气时令,却没有有利的作战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原文:《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通过这种途径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浏览量:2352次
孟子三章
孟子三章
《<孟子>三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的《公孙丑下》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是编者加的。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讲的是君主应该注重仁义道德,全篇的中心思想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的君王必然能守住自己的江山。《富贵不能淫》这一篇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孟子认为即便拥有财富也不能骄奢淫逸,就算一时贫穷也不能更改自己的本心,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说理散文,作者认为历史上那些贤人名士无不经历一番挫折才能成就大业,所以人生在世不要害怕困难与磨难,这些都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磨难可以锻炼人,让人愈发强大。
浏览量:23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