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良甫,字善方,明宣德元年自江西饶州府乐平县瓦屑坝迁居湖北黄安(今红安)深塘湾。卷首(即卷一)谱序、凡例、世表、祖训、家训、家规、家礼仪节、服制、祭典、辈派表、创修族谱说,卷二家庙图、墓图、传,卷三至九世系。书名据版心、卷端题。
楚安闵氏宗谱九卷(湖北省)相关文献
文溪匡氏迁楚宗谱序及创修宗谱序
文溪匡氏迁楚宗谱序及创修宗谱序,文溪匡氏创修迁楚宗谱序书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礼曰,同姓从宗,合族属盖,族不属
湖北省楚熊黵
楚熊徇,楚熊霜之三弟,楚熊严之子,季连的第38世孙。前822年~前800年在位,在位22年。熊霜六年(前822年),楚熊霜去世,三弟争立。仲雪死,叔熊(叔堪)避难于濮,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
湖北省楚熊扬
熊杨芈姓,熊氏,名扬(一作炀,又作锡)。楚君熊【黑旦】次子。西周时楚国国君。其兄熊胜死后无子,遂继其兄之位为楚君。在位期间,主要活动范围,仍限于荆山及古沮、漳河上游地区。
湖北省楚熊挚
楚熊挚,原名熊挚红,是楚熊渠的次子。熊绎之来孙,季连的第36世孙。熊渠有三子:长子熊康(熊毋康)、次子熊红(熊挚红)、少子执疵。楚熊渠分封长子熊康(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其封地大约在江汉一代的蛮人聚居区,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至厉王即位,对诸侯国采取强硬的粗暴态度。熊渠怕厉王派兵来征伐,就悄悄去了王号,不敢再声张,但却已点燃最小的儿子执疵权欲之火。楚熊渠十年(甲申,公元前877年),在位10年的楚熊渠死,此时,他的长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挚红继承楚君之位,但少子熊执疵却发动政变,弑兄代立为君,改名楚熊延。
高安闵姓探源
闵姓,在高安的百家姓中属于小姓行列,排在了第110位。全市有闵姓人居住的村庄不过7个,但真正以闵姓为主的村庄才有4个。也许正因为闵姓不大显赫,所以在古代高安的史册里找不到几个知名人士。笔者通篇翻阅了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的《高安县志》,所能找到的闵姓名人就1个,叫闵端义。闵端义的出名在于他的功名。但在清同治十年的《高安县志》中却只有寥寥几字的记录:“嘉定十年丁丑吴潜榜进士,礼部奏名第一。”至于他是何方人士,有无字号,官居何位,宦绩怎样,等等信息一概全无,令人遗憾。人们只能凭这寥寥几个字获悉:闵端义,公元1217年在吴潜榜的进士大考中获得好成绩,在上报礼部的进士录取名单中排名第一。有高安闵姓族人提供信息说,闵端义是高安城里南街状元坊人,这“状元坊”是否跟闵端义的“礼部奏名第一”有关?查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的城内四厢,状元坊的确为闵家所在地。但实际上闵端义只是礼部上报名册的第一,并不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