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施南初修民国二十三年本《施氏宗谱》条目。谱存谱序、凡例、家训、艺文、祖像、敕诰、墓图、传赞、簪缨录、世系图、正传等。
施氏宗谱不分卷(浙江湖州)相关文献
施氏宗谱施家湾支谱
施氏宗谱施家湾支谱,施氏一世祖玉谟公于明朝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八年(1368年)]由姑苏阊门因
浙江省-湖州-德清沈不害
沈不害(518—580),字孝和,武康(今德清)人。幼孤,敏而好学,年十四补国子生,后举明经,仕南朝梁太学博士、庐陵王府刑狱参军、长沙王府咨议、汝南令。陈文帝天嘉初年,沈不害任衡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曾上书请立国学,又上表改定乐章。后为尚书义曹郎,升国子博士,领羽林监。太建元年(569),任南康嗣王府长史,转员外散骑常侍、光禄卿。不久,任戎昭将军、明威武陵王长史等职。仕终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沈不害擅长诗文,著有《诏五礼仪》等。奉陈文帝诏,作陈三朝乐歌8首、28曲,行于乐府,曾传唱遐迩,盛行一时。
浙江省-湖州-长兴施宿
施宿(1164—1222),字武子,长兴人。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庆元二年(1196)任余姚县令,建庄田2000亩,募民垦海边滩田,得粮用以缮筑年久失修、危害甚烈的海堤,共补修4万余尺。嘉泰间,累迁绍兴府通判。嘉定间,历知盱眙军,提举淮东常平。晚年迁居余姚施家山。施宿于庆元六年(1200)始纂《嘉泰会稽志》,嘉泰二年(1202)完成,全书20卷。该书内容丰富,体例严谨,风格独具,不同流俗,被誉为宋志中难得的佳志。其父元之,为翰林学士,尝注苏轼诗,施宿为之补注,复撰《东坡年谱》。
简说《湖州嵇氏宗谱》
嵇姓南迁与衣冠南渡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移民史。“永嘉南渡”是我国最早的一次大移民。“永嘉南渡”起因是“永嘉之乱”。永嘉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公元307至313年。“永嘉之乱”也称“永嘉之祸”,我国历史上汉人政权第一次被外族灭亡。永嘉五年(311年),匈奴等异族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当时,匈奴等胡人仍介于原始与奴隶社会过度之间,野蛮残暴,实施令人发指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汉人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这次移民潮历经两个世纪之久,南迁的汉人数百万,其中多为贵族及文人阶层。由文化南迁,所以人们把这次大移民叫做“衣冠南渡”,嵇姓第一次南迁就在此际。汉人第二次南迁是“安史之乱”引发的。由于藩镇拥兵自重,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定,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进行军事改革,并确立了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削夺武将兵权虽然维护了政权的统一,但也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浙江湖州-施国祁
施国祁,字非熊,号北研,清代学者、校勘家,浙江归安(今属浙江湖州)人。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卒年七十余岁。为诸生,好学不倦,工诗古文,善填词,尤熟于研究金国史事,著有《金史详校》一书。施国祁出身寒微,中年经商,闲时居家著书,在《金史》的研究上颇有建树,遍览群书,耗费二十余年编成《金史详校》一书,对《金史》讹谬错漏之处多有勘定补正,对金史研究贡献良多,另著有《为元遗山诗文集笺注》若干卷,《金源杂兴诗》一卷。先生家极贫,少尝授经于外。中年忽学市隐,寓北浔,为人经理商业,设吉贝肆,中有小楼一,即颜曰“吉贝居”。所著书多属槁于是间。会不戒于火,著述悉付一炬。今所存者,大半出自记忆补缀,故现刊《详校》止十卷,盖非其初稿矣。卒年七十馀,无子。元代脱脱主持所编纂的三史(《宋史》、《辽史》、《金史》)中以《金史》号称繁简得中,究其实,芜漏亦复不少,先生因拟补正之。遍览群书,有获辄加纪录,积二十馀年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