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东翰林张鸿远与“道全堂”
岭东翰林张鸿远与“道全堂”,在福建省永定县培丰镇岭东村张氏宗祠“僾敬堂”里悬挂着一块钦点翰林牌匾,成为点缀在
书法名家毕道远
书法名家毕道远,毕道远(1810―1889)字仲任,号东河。清朝八大书法名家之一,淄川县万家庄(
安徽省-滁州-定远金兴安
金兴安(1950~)笔名晓金。安徽定远人。1973年毕业于滁县地区定远师范班。历任安徽定远县炉桥中、小学教师,县委党校教师,《安徽文化报》、《富民报》及《安徽画报》记者、,《安徽新闻出版报》月末版主任、总编助理,安徽出版集团编审,《新农村书屋》主编。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龙腾江淮》,小说散文集《自鸣钟》,大型纪实文学集《安徽大采风》,文艺通讯集《金兴安通讯100篇》等。儿童小说集《校园微型小说》获1993年安徽版优秀图书二等奖,《写出灿烂的晚霞》获2000年人民日报征文大赛一等奖,《省鸟灰喜鹊今何在》获2003—2004年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998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自学成才荣誉称号。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
任重道远
【成语】任重道远
【成语】任重道远 【读音】rènzhòngdàoyuǎn 【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近义词】负重致远 【反义词】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轻车熟路
抗金太守马识远计退金兵却为何枉死?
南宋建炎初年,金人分兵袭击,一路逼近淮南寿春。当时寿春太守是马识远,因为金兵过于强大,一些幕僚如王大节之流都劝马识远趁早投降。但此人出身武举,为进士第一,他坚决不降,决定与城池共存亡,也算是一条铮铮铁骨的汉子。马识远不仅有气节,还有奇谋。当时的天特别寒冷,他心生一计,命士兵往城墙上浇水,一夜之间,城墙又高又厚又滑,根本无法攀爬,金兵只能望城长叹退兵而去。等金兵退走了,当初那些劝马识远投降的人心生畏惧,“守若存,我辈终不得全”,意思是,只要太守活着,他们怕是很危险。于是,他们暗地商量好,在马识远休息的时候,把他和他的家人都杀了。一个叫王大节的人被推“权领州事”,就是暂时当了“临时州长”,这些人上报朝廷,污蔑马识远率先投降才杀掉他和他的家人,还说马识远在敌人退兵之后还不肯用建炎的年号。于是,朝廷稀里糊涂地还升了王大节的官,让他“通判权州事”。大约在十年后,王大节和一个叫徐明叔的人都在孟庾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