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皇帝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国家元首的头衔之一,意指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如皇帝职位由女性担任,则称“女皇(女帝)”。

皇帝相关文献
贵族皇帝与草根皇帝:功臣生死要看皇帝是谁
贵族皇帝与草根皇帝:功臣生死要看皇帝是谁,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
查看全文
李煜怎么当上皇帝的不想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
李煜怎么当上皇帝的不想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李煜怎么当上皇帝的,在历史上李煜的才华应该是皇帝中最出色的一位,那么他是怎么
查看全文
谁敢打骂皇帝还说皇帝造反?哪个皇帝最傀儡?
谁敢打骂皇帝还说皇帝造反?哪个皇帝最傀儡?,高欢控制北魏政权后,拥立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东魏,一时权倾朝野,好不容易高欢死了,
查看全文
贵族皇帝与草根皇帝:功臣生死?得看皇帝是谁?
贵族皇帝与草根皇帝:功臣生死?得看皇帝是谁?,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草根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
查看全文
“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是哪位皇帝?
style="TEXT-ALIGN:center"> 本文摘自《读史:对历史的人与事进行全新解读》,作者:刘继兴,出版:崇文书局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查看全文
皇帝相关标签
皇帝
君主称谓
皇族称谓
官职
家族谱大览
1.大宋太祖皇帝遗训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刊本录印. [1]页. 大宋漠王宋太祖姓赵名匡胤为宋之始祖, 在位16年(960-975 A.D).
浏览:100
1.大宋太祖皇帝遗训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刊本录印. [1]页. 大宋漠王宋太祖姓赵名匡胤为宋之始祖, 在位16年(960-975 A.D).
浏览:100
周氏五修族譜, 3, 卷3, 聖諭皇帝修譜詔 治家格言 家訓 祭文 服圖,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霁堂, 1989年重修. 4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周光淮,字北海 ; 周定松,字树勋 ; 周光德,字松丰. 注 : 本谱部分内容取自 (1) 民国32[1943]年修之光霁堂”周氏邵新武宁源流谱” ; (2) 民国33[1944]年修之敦睦堂“邵阳炉前周氏四修族谱” ; 及(3) 清宣统3[1911]年修之敦本堂”周氏续修族谱”. 致使版心题及卷数不一. 注 : 总卷数不详. 江西始祖 : 周汾,字朝奉. 隋炀帝时为会稽刺史. 居袁州北门,后徙乌东. 胜乡始祖(15世) : 周正宽,讳评,字槐堂. 迁居江西永新. 生二子 : 周监卿,字天任 ; 周才卿,字智强,号行逢. 邵东昭陵始祖(27世) : (元) 周梦龙. 监卿公之后. 于明初自豫章徙湖南昭陵长塘庙. 生六子 : 周汝诗 ; 周汝滨 ; 周汝海 ; 周汝寿 ; 周汝祥 ; 周汝清. 炉前支祖(29世) : (元) 周汝诗(居潭府龙山,派衍新邵扶锡周家湾等地) ; 周汝滨(居富阳,派衍邵东邢家坳及城步等地) ; 周汝海(居炉前,派衍新邵严塘,西坪;邵阳县,衡阳县等地). 库里支祖(29世) : 周汝寿(派衍爽溪,胡家冲;宁乡县等地) ; 周汝祥(派衍新邵孙家桥,库里等地) ; 周汝清(派衍新邵孙家桥,梅寨等地). 枫江溪一世祖 : 周灿. 才卿6世孙. 居邵阳市枫江溪,新邵陡岭. 生二子 : 周诗馥 ; 周诗集. 邵阳东乡祖(2世) : 周诗馥. 始迁湖广衡阳县,继迁邵阳东乡舍田桥. 后裔居北乡小栗山,油匠坳陡岭,沣江溪等地. 监卿房统一班次 : 梦汝才应世 仲文志思永 兴隆万代昌 英雄朝显荣 维继述裕后 乐多贤秩 序本天则. 才卿房统一班次 : 灿诗学修杨 懿度孔彰振 惟奕业隆祚 光祥德凤加 贵良启永昌 绍仁裕后时 续接芳忠秩 序本天则志汪. 汝海汝滨二房合谱班次(1世起) : 梦汝才思源 环名肇廷朝 邦祖文景世 荣昌鸿才光 上国忠顺大 家乐多贤 秩序本天则 彝伦孝悌全 谟烈由今绍 奕叶溥相传 家乘恪遵守 祥发远绵延. 五修新增班次(60世起) : 箴规垂典范 鼎甲更辉煌 辅汉怀经纬 匡吴树栋梁 敦淳崇礼义 阐政护乡邦 宇宙遥通达 繁华福禄长. 注 : 各房班次详见卷1影像第41-45页. 注 : 江西老谱, 新邵武宁各房班次详见卷3. 散居地 : 湖南省新邵县, 武冈县, 邵阳县, 新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目录题, 及卷端题编目. 谱序题 : 湘邵周氏正宽公后裔合修族谱
浏览:100
瞿川埭頭趙氏宗譜, 1, 人像 譜序 凡例 傳 行第 宗範 祠記 世系 遠祖禧祖皇帝起, 189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0[1894]修.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一世祖 : (宋) 赵廷美,字文化,封魏王. 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瞿川始迁祖(13世) : 赵嗣沂,字宗鲁,行性六. 廷美公12世孙. 生三子 : 赵次琼,字士玉,行恭十六 ; 赵次勋,字士绩,行恭二十一 ; 赵次缄,字士敬(迁瞿渡). 四房鼻祖(23世) : (清) 赵存远,字道甫,号挺龙. 次缄公9世孙. 生五子 : 赵可与,字国立,号隐初(长房) ; 赵可爵,字国绶,号方川(二房) ; 赵可禄,字国朝,号隐宾(三房) ; 赵可封,字国侯,号隐南(四房) ; 赵可彬,字国彩(出继存煦公). 长房可与公生三子(25世) : 赵纪锦,字秀昌 ; 赵纪绣,字文衣,号测泉 ; 赵纪绵,字昌精,号粹斋. 二房可爵公生五子(25世) : 赵纪绫,字昌红,号锦文 ; 赵纪绅,字昌衿,号锦文 ; 赵纪绢,字昌纱 ; 赵纪印,字文政,号龙文 ; 赵纪开,字文绍,号明堂. 三房可禄公生二子(25世) : 赵纪缎,字文绣,号龙屏 ; 赵纪䌷,字文丝,号龙藩. 四房可封公生四子(25世) : 赵纪纹,字昌绘,号龙南 ; 赵纪纲,字昌维,号仰南 ; 赵纪绿,字必选,号绍南 ; 赵纪综,字文绸. 讳行(1-43世) : 廷德承克叔 之公彦夫时 若嗣次光大 汉魏濮景秀 邦君存可纪 总翼振齐洪 典章崇百世 传复本协修 望有志. 表字母(16-43世) : 斯道惟中正 一良甫国昌 汝允安宗庆 元来永日芳 华浙偕福豫 三珠合.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瞿渡赵氏房谱
浏览:100
瞿川趙氏宗譜, 1, 卷5_ 譜序 行第 世系 禧祖皇帝起 墓銘 傳, 185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8]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书脊处标卷5,二房. 不确定是否齐全. 派语取自瞿川埭头赵氏宗谱[2卷] (TN-2768348). 一世祖 : (宋) 赵廷美,字文化,封魏王. 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瞿川始迁祖(13世) : 赵嗣沂,字宗鲁,行性六. 廷美公12世孙. 生三子 : 赵次琼,字士玉,行恭十六 ; 赵次勋,字士绩,行恭二十一 ; 赵次缄,字士敬(迁瞿渡). 四房鼻祖(23世) : (清) 赵存远,字道甫,号挺龙. 次缄公9世孙. 生五子 : 赵可与,字国立,号隐初(长房) ; 赵可爵,字国绶,号方川(二房) ; 赵可禄,字国朝,号隐宾(三房) ; 赵可封,字国侯,号隐南(四房) ; 赵可彬,字国彩(出继存煦公). 长房可与公生三子(25世) : 赵纪锦,字秀昌 ; 赵纪绣,字文衣,号测泉 ; 赵纪绵,字昌精,号粹斋. 二房可爵公生五子(25世) : 赵纪绫,字昌红,号锦文 ; 赵纪绅,字昌衿,号锦文 ; 赵纪绢,字昌纱 ; 赵纪印,字文政,号龙文 ; 赵纪开,字文绍,号明堂. 三房可禄公生二子(25世) : 赵纪缎,字文绣,号龙屏 ; 赵纪䌷,字文丝,号龙藩. 四房可封公生四子(25世) : 赵纪纹,字昌绘,号龙南 ; 赵纪纲,字昌维,号仰南 ; 赵纪绿,字必选,号绍南 ; 赵纪综,字文绸. 讳行(1-43世) : 廷德承克叔 之公彦夫时 若嗣次光大 汉魏濮景秀 邦君存可纪 总翼振齐洪 典章崇百世 传复本协修 望有志. 表字母(16-43世) : 斯道惟中正 一良甫国昌 汝允安宗庆 元来永日芳 华浙偕福豫 三珠合.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皇帝洞一火壤宗祠一高坡支系(原名水家寨)
皇帝洞一火壤宗祠一高坡支系(原名水家寨)
浏览:0
皇帝导读知识
夏朝历代君主皇帝顺序列表
夏朝历代君主皇帝顺序列表
夏朝时期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君主帝王相关的典型人物有大禹、启、太康、寒浞、桀等,这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传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通过文献观察,史书有载大禹本传位于益,但后来益让位给了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也是“家天下”的开始,这也代替了以前的王位禅让的制度,而变为世袭。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500余年,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而夏朝的建立者为禹,当时定都阳城。【夏朝历代君主君王】先夏(前2037年-前1993年)鲧——前2037年-前2029年禹——前2029年-前1993年夏后氏(前1993年-前1916年)禹——前1993年-前1982年启——前1982年-前1963年太康——前1963年-前1955年仲康——前1955年-前1946年夏相——前1946年-前1916年“无王”时期(前1916年-前1876年)后羿——前1916年-前1915年寒浞——前1915年-前1876年夏后氏(前1876年-前1559年)少康——前1876年-前1855年杼——前1855年-前1836年夏槐——前1836年-前1790年芒——前1790年-前1732年泄——前1732年-前1706年不降——前1706年-前1644年扃——前1644年-前1626年廑——前1626年-前1615年孔甲——前1615年-前1604年皋——前1604年-前1599年发——前1599年-前1590年履癸——前1590年-前1559年
浏览量:4545次
蜀汉皇帝列表
蜀汉皇帝列表
蜀汉是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三国时期,以孙权为首的建立的东吴政权、以曹操为首建立的曹魏政权和以刘备为首建立的蜀汉政权,三足鼎立,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东汉末年,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灭。蜀汉皇帝列表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拥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地域更加狭小。  昭烈帝刘备(162-223):221年称帝,在位3年。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他镇压有功,任徐州牧。后经一系列征战,取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后主刘禅:(223-263)年在位,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时年17岁。于263年被魏国所灭。刘禅被擒到洛阳,死于271年,时年65岁。为后人留下“乐不思蜀”的笑柄。
浏览量:3251次
秦朝历代皇帝顺序列表
秦朝历代皇帝顺序列表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主要的皇帝有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秦王子婴这三位,秦朝秦始皇开创创皇帝制,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递称二世、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并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历史上秦朝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病死于沙丘,其子秦二世胡亥即位,子婴继立又贬去帝号称秦王,后投降刘邦,秦灭亡。古籍《汉书·武五子传》中载:“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矣!”秦朝皇帝世系顺序表: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为庄襄王之子,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于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为始皇帝第十八子,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葬于杜南宜春苑。 秦三世秦王子婴(?-公元前206年):在位于公元前207年,为扶苏之子,但有争议,初称皇帝,后改秦王,胡亥在自刎后子婴继位,在位46日。刘邦兵到灞上后出降。后为项羽杀死于咸阳,葬处不明。
浏览量:3033次
武则天后的下一个皇帝是哪一位
武则天后的下一个皇帝是哪一位
武则天之后的下一个皇帝是唐中宗李显,他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孩子,在武则天之后在位时间是705年—710年(复辟后),武则天之前是683年—684年(第一次继位),生卒656—710。李显出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在李贤被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于公元683的弘道元年,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683年即皇位,而在684年被废为庐陵王,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他在位期间复辟了唐朝,免除租赋,并发展和吐蕃直接经济来源和、文化交流,总的来说他前后两次当政,在位五年半,终年55岁,谥号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武则天当政时期武周之后的唐朝皇帝共有李显、李重茂、李旦、李宪、李隆基、李琮、李亨、李倓、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晔、李柷等皇帝。而武周的政权主要是武则天(武曌),其余武士彟、武华、武俭、武居常、武克己等为追尊。
浏览量:7170次
乾隆姓什么名字叫什么
乾隆姓什么名字叫什么
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全名爱新觉罗·弘历,即清高宗。他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护农业生产,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弘历在位时期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汉学和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发展。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但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中西方的差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3] 庙号高宗。
浏览量:27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