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书)
老子》,又称《 道德经》、《 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文》及《 五千言》,为思想家 老子的著作,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奉为创始 典籍,有学者认为是 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古书多无大题,据学者考证,《 老子》作为书名可能始于 韩非子〈解老〉〈喻老〉两篇或更早之前, 汉景帝时尊《老子》为经,称《道德经》可能始于 王弼、 皇甫谧生活的魏晋时期。

“老子所著言道德之意的上下篇”,据帛书本为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传世本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并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道德经》与《孝经》并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此经为《道德真经》。

《老子》一书分章不定,严遵《老子道德指归》,上篇《德经》四十章,下篇《道经》三十二章,凡七十二章。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老子河上公章句》,此...

老子简介资料
老子、李耳
公元前300 年
中国(春秋战国)
古汉语
老子相关文献
老子的预言
老子的预言 ,李老聃西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作客。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
查看全文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据《史记》说,作者为春秋时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图书的史官)“老子”。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东汉时,随黄老道的产生,《道德经》已演变为道教的经典,张陵、张鲁的天师道即以《道德经》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观点解释《道德经》。汉初对老子之书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亦无经的名称。晋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老子》虽然称为“太上玄元道德经”,但却无道经、德经或上经、下经名目,而仅称上篇、下篇。目前所见的《老子想尔注》六朝写本已残,但有“老子道经上”字样,由此可知此时该本已有“道经”、“德经”名目,但仍称《老子》,而不称《道德经》。西汉末杨雄已称《道德经》,但为数很少。三国时王弼注《老...
查看全文
老子
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陈州)人,另一说为:山东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载。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生平出生老子骑牛,纵101.5厘米,横5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身份之争历史上对老子的身份确认并不详细,《史记》一书的《老子韩非列传》认为老子疑似有三个可能,分别是:李耳、老莱子及太史儋。一是李耳,担任东周的守藏史藏书室官员,在洛阳管理周室的藏书及档案。史记中有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人,今属河南鹿邑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老姓李氏,名耳,字聃。另外在《史记正义》中记载,“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
查看全文
老子对联
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查看全文
《老子》还原
作者:杨义 历代以来,尤其是近百年来,关于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身世、老子及《老子》书之关系的探讨,众说纷纭,迷雾深锁,破解称难。老子恍兮惚兮的人生方式和学术方式,确实当得起孔子[注:孔子(公元前551
查看全文
老子相关标签
道经
道德经
古籍
家族谱大览
陇西李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4年重修.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老子,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始祖 : 李元婴. 唐高宗李渊之子,受封滕王. 南丰四大派祖 : 李武 ; 李威 ; 李成 ; 李戚. 本派宗祖(一世) : (唐) 李威,行四,字子宫. 环公次子. 房祖(28世) : (清) 李良华,名启南,字登文,号珍甫 ; 李良闰,名润,字德音. 良华公下四子:李克保,字晓生,号嵩生 ; 李克万 ; 李克忠 ; 李克胜. 良闰公下二子:李克佛,名佛,字石祥 ; 李克福,名邦福,字庆祥. 旧联字派 : 景光定子 济锦忠良 克绍继凤 兴旺吉兆. 新联字派 : 经书士宝 道德儒珍 尊荣世善 福禄联申. 新联宗字派 : 仁义礼智 万代功勋 承前启后 重振乾坤.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 广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及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0
陇西李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4年重修.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老子,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始祖 : 李元婴. 唐高宗李渊之子,受封滕王. 南丰四大派祖 : 李武 ; 李威 ; 李成 ; 李戚. 本派宗祖(一世) : (唐) 李威,行四,字子宫. 环公次子. 房祖(28世) : (清) 李良华,名启南,字登文,号珍甫 ; 李良闰,名润,字德音. 良华公下四子:李克保,字晓生,号嵩生 ; 李克万 ; 李克忠 ; 李克胜. 良闰公下二子:李克佛,名佛,字石祥 ; 李克福,名邦福,字庆祥. 旧联字派 : 景光定子 济锦忠良 克绍继凤 兴旺吉兆. 新联字派 : 经书士宝 道德儒珍 尊荣世善 福禄联申. 新联宗字派 : 仁义礼智 万代功勋 承前启后 重振乾坤.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 广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及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0
文氏族谱
文氏族谱
浏览:0
子集
子集
浏览:39325
子姓-宋氏-戴姓族谱
子姓-宋氏-戴姓族谱
戴姓原自于子姓,商朝的延续,商帝乙之长子子启,纣王同母庶兄,子启,出生时其母尚未立为正妃,因不得嗣,宋国的开国国君,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死后其弟子仲衍为国君,称宋微仲,传之第十一任君宋戴公,宋戴公死后,其嫡子宋武公继位,其支子公子㧑为宋国大夫,他的儿子便以祖父的谥号“戴”为氏,宋戴公被奉为戴姓的始祖。
浏览:0
庄子文化与探索, 2008
原书: [福建] : 三明市庄子文化研究会, 2008. 1册(约67页) : 插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注 : 此书之第61至62页包括 "福建省大田县严氏源流". 其他部份皆为探讨庄子思想, 文学之散文集录. 注 : 庄子名周. 约与孟子同时期. 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 及哲学家. 继承老子学说, 建构道教. 他的理念与著作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原素. 严姓源流之一 : 出于庄姓. 庄子陵因避汉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 广平支始祖 : (北宋) 严添一. 由邵武迁新埔, 双涧等地. 均溪支始祖 : (唐末) 严二,讳允,字符吉. 由淮西光州从王审知入福州府侯官县. 沙县一世祖 : 严伏三,讳诸. 庄村派祖 : 严邦,行十四公. 诸公次子. 邦公下四子 : 严柽(居前林坂) ; 严着(居严源) ; 严竖(居庄村) ; 严先勇,字大鹏,行三十公(居下村). 严氏散居地 : 福建省大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老子导读知识
玄元节
玄元节
降圣节,又称玄元节、真元节、老君诞等,是太上老君的降诞之日。降圣节为道门节令,殷商武丁九年(公元前1245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炁,托孕于玄妙玉女八十一载,于二月十五日降生为老子。所以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徒都在宫观中举行隆重斋会进行庆贺。 降圣节也是唐宋时期的官方法定节日,唐宋时期尊崇道教,将这一节日推广为全国性的节日,百官休假,以示庆祝。降圣节是海内外华人共贺的节日,新加坡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道教节”,中国香港地区则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道教日”。
浏览量:2909次
降圣节
降圣节
降圣节,又称玄元节、真元节、老君诞等,是太上老君的降诞之日。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炁,托孕于玄妙玉女八十一载,于二月十五日降生为老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徒都在宫观中举行隆重斋会进行庆贺。 唐高祖李渊尊奉老君为李唐圣祖,武德八年颁布《先老后释诏》,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制定了有唐一代奉道教为皇家宗教的崇道政策。据《唐会要·尊崇道教》记载:“会昌元年二月十五日诏,我圣祖降诞昌辰,宜改为降圣节”。 公元841年正式将老君降诞日设置为“降圣节”,从此成为国家级的节日庆典。宋代因循唐制,老君降圣日仍是全国性的道教节日,真宗与徽宗两朝崇尚道教,道教发展至史上鼎盛时期。宋人寇准还写了一首关于降圣节的诗歌: 《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宋)寇准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肃清兮采席,神雀兮振翼。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浏览量:2095次
老子诞辰日
老子诞辰日
农历二月十五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辰纪念日,自农历2月1日开始,在鹿邑县沿袭下来的各类祭祀活动持续一个月,含公祭、民祭、道教祭、宗族祭四种形式,绵延千年不绝。 老子生日祭典是古老的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2006年10月,老子生日祭典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2月,老子祭典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老子生日祭典历史悠长,据史书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桓帝时,唐宋时均有皇帝亲临致祭。元明清历代,或皇帝亲临祭祀,或派大臣拜谒,绵延不辍。至于地方官员率百姓公祭,当地百姓一年一度地祭祀从未间断。 老子祭典特点显著,它融皇家祭、宗教祭、李氏家族祭、公祭、百姓个人或团体祭等五种祭祀于一体;程序完整,规模有大有小;仪式多样,气氛上既隆重又随和、既庄重又家常,文化蕴涵丰厚。
浏览量:1967次
老子西出函谷关
老子西出函谷关
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是传闻中《道德经》的创作契机。据说,老子当年正在东周国当守藏史,正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大势已去,内乱不断。于是老子决定离开故土。他离开的路线经过函谷关,当时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当他得知老子此次出行是出关云游,于是觉得很可惜,就想办法留住老子,尹喜对老子提出条件,只要他能留下一部著作,就放他出关。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这里暂住了几天,创作了《道德经》交给尹喜。随后就骑牛远去。这就是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
浏览量:1858次
老君山适合几月份去
老君山适合几月份去
河南老君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老君山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春秋时期,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在此归隐修炼,这里因此成为“道源”和“祖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老君山最佳旅游季节是5-6月和10-11月。老君山景区山中树木茂盛,风景如画,山泉处处可见。每年5、6月份杜鹃花盛开时节来老君山最佳。秋天十月左右,老君山的风景也很好,老君山海拔2200多米,年平均气温12.4℃,很适宜出游。金秋时分周边地区更是赏红叶的绝佳选择。
浏览量:19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