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邓之先

邓之先

邓之先
邓之先简介资料
邓之先相关文献
蒲城张王邓氏先祠记
蒲城张王邓氏先祠记,夫家之有祠,犹国之有朝堂,所以合同姓供先祖之神灵,彰显懿德,序尊卑,辨贤不肖,由
查看全文
邓氏之竹贯村
邓氏之竹贯村,竹贯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北,是新罗区万安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北西与连城县的
查看全文
陕西省-汉中-城固邓先
邓先,本县人。(《汉书·袁盎晁错传》)。汉景帝时,初为谒者仆射。景帝三年(前154),吴、胶西、楚、赵、济南、苗川、胶东七国国王因朝廷削藩,以要求诛削藩倡仪者晁错为名,联合反叛。当时邓先任校尉,为将击吴楚。一次回到长安,向景帝汇报军情,景帝问邓先:你从前线回来,吴楚等国听说晁错被诛,他们退兵了吗?邓先回答说:吴国谋反已准备几十年了。因朝廷削他的封地而动怒,要求朝廷杀晁错,这只是个借口。他们的真意是杀不杀晁错都要反叛,现在杀了晁错,恐怕天下有识之士从此闭口再不敢谏言了。景帝又问:为什么?邓先说: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加强朝廷的权力,这是从长远计议。这个计划刚开始施行,晁错全家就被杀。这样,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景帝听了默然良久,对邓先说:你说的正确,杀晁错这件事情我很后悔。会见后,景帝封邓先...
查看全文
方先之
1906年2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25年毕业于杭州秀州中学。1925—1928年在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学习。1928—193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194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先后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教授。1938年赴美国,在波士顿大学学习。1942年7月在天津创办天和医院。1944年8月在天津创办天津骨科医院。1952—1968年任天津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及天津医学院教授。1968年6月29日因患肝癌病逝于天津。
查看全文
《史海拣贝》之邓地·邓国·邓姓(一)
邓州是古邓国所在地,是邓姓发源地,一个“邓”字从远古走到今天,成为贯穿邓州历史发展的主脉络之一。但“邓”字的渊源在哪里呢,这得从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邓伯温、邓林以及邓域说起。据传,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命名的远古部落“邓伯温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并跟随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关于“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泥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在邓州境内现邓州西南方的林扒镇就是“邓林”所在地,古时这里就称邓林镇。邓墟指舜帝在邓地活动留下的遗迹。关于舜在邓地的活动,《庄子·徐无鬼篇》记载:“舜有善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邓城就在现今邓州市西北赵集镇朱岗王村一带,民国时称“舞友乡”朱岗王村北有一个大土丘,当地人称之为“七友墟”,就是“邓墟”所在地。以上三则与“邓”有关的记载或...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12.邓氏宗谱, 12, 世传卷7: 用公 17世之富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35[1946]五修(鄂梅 : 于忠良梓刊). 24册 : 世系表. 远祖 : (汉) 邓禹,字仲华. 由河南宛城县迁新野县. 始祖(1世) : 邓思贵. 由江右南昌迁麻城,落业邑北白塔河. 思贵公下二子(2世) : 邓天一,字守易 ; 邓秀一(迁湖北西陵). 秀一公下房祖(5世) : 邓良佐(长房,居岗湾) ; 邓良用(二房,居大湾) ; 邓良英(三房,居西湾). 天一公下房祖 : (明) 邓泰,号志林,行一(迁坡山邓家塝) ; 邓春(迁邓家塝) ; 邓斌,字普学,又名志学(迁垒峰山). 斌公下二子 : 邓仕辅 ; 邓仕政. 泰公下支祖(9世) : 邓文寿 ; 邓文高 ; 邓文汉 ; 邓文富 ; 邓文学 ; 邓文会. 春公下支祖(9世) : 邓文升 ; 邓文凤 ; 邓文章. 仕政公下支祖(8世) : 邓纲,字廷道 ; 邓经,字廷礼. 派语 : 载锡之楚 世德忠延 正元培本 光祖荣先 文章国裕 经学家传 克明大义 永绍前贤. 五修续派语 : 既昭燕翼 瑞景新蕃 联芳润泽 余庆锟铨 礼仪炳燿 远达桂栅 和建堦埙 以祥惠沾 汉功巨益 步云俊观 清典维思 华纲崇彦.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邓氏宗谱, 4, 世系卷3: 用公 17世之浵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35[1946]五修(鄂梅 : 于忠良梓刊). 24册 : 世系表. 远祖 : (汉) 邓禹,字仲华. 由河南宛城县迁新野县. 始祖(1世) : 邓思贵. 由江右南昌迁麻城,落业邑北白塔河. 思贵公下二子(2世) : 邓天一,字守易 ; 邓秀一(迁湖北西陵). 秀一公下房祖(5世) : 邓良佐(长房,居岗湾) ; 邓良用(二房,居大湾) ; 邓良英(三房,居西湾). 天一公下房祖 : (明) 邓泰,号志林,行一(迁坡山邓家塝) ; 邓春(迁邓家塝) ; 邓斌,字普学,又名志学(迁垒峰山). 斌公下二子 : 邓仕辅 ; 邓仕政. 泰公下支祖(9世) : 邓文寿 ; 邓文高 ; 邓文汉 ; 邓文富 ; 邓文学 ; 邓文会. 春公下支祖(9世) : 邓文升 ; 邓文凤 ; 邓文章. 仕政公下支祖(8世) : 邓纲,字廷道 ; 邓经,字廷礼. 派语 : 载锡之楚 世德忠延 正元培本 光祖荣先 文章国裕 经学家传 克明大义 永绍前贤. 五修续派语 : 既昭燕翼 瑞景新蕃 联芳润泽 余庆锟铨 礼仪炳燿 远达桂栅 和建堦埙 以祥惠沾 汉功巨益 步云俊观 清典维思 华纲崇彦.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邓氏宗谱, 4, 卷4: 系图 良用 17世之浵 之明公起, 1370-192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10[1921]四修. 存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含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行传卷1-3. 远祖 : (汉) 邓禹,字仲华,谥元侯. 由河南宛城县迁新野县. 始祖 : 邓思贵. 由冈邑徙麻城. 生二子 : 邓天一 ; 邓秀一 纲公下五房(9世) : 邓文英 ; 邓文辅 ; 邓文科 ; 邓文贤 ; 邓文贵. 经公下四房(9世) : 邓文智 ; 邓文凤 ; 邓文凰 ; 邓文朝. 秀一公下房祖 : 邓良佐 ; 邓良用 ; 邓良英. 辈派(15世起) : 载锡之楚 世德忠延 正元培本 光祖荣先 文章国裕 经学家传 克明大义 永绍前贤.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天一公下派祖 : 邓纲 ; 邓经.
浏览:100
醴東水口易氏五修族譜,運字派 慶先 之基 15世運長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庆宽堂, 民国31[1942]年五修. 15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东周) 易恺. 因食采于冀州东境之易水因赐姓,后迁居冀州. 今山西太原,战国后其后裔迁居至金陵. 大仓始迁祖: (东汉) 易仁福. 迁居至江西省大仓州. 今苏州府. 为恺公后裔. 浏阳始迁祖: (三国) 易万年. 由大仓州迁居至浏阳县. 仁福公后裔. 外纪一世祖: (东晋) 易雄,字兴长,谥忠节. 万年公曾孙. 太和始迁祖: (东晋) 易天骥. 由浏阳县迁至江西太和县. 雄公之子. 水口始迁祖(1世): (元) 易清淑,字魁吾,号万一.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太(泰)和迁居至湖南醴陵县东乡二十都水口. 雄公29世孙. 清淑公下派祖(2世): (明) 易应东,字星奎 ; 易应宗,字明奎,号德敔. 应东公下房祖(3世): (明) 易必文,字儒珍 ; 易必秀,字承明,号南斗 ; 易必用,字茂裔,号可审. 应宗公下房祖(3世): (明) 易必达,字在邦 ; 易必先,字资政 ; 易必富,字楚伯,号麓峰 ; 易必贵,字显南,号侣雅. 旧谱辈份字(12世起): 天开文运 启秀延芳 家声远振 光裕显扬. 新谱辈份字(41-90世):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新谱辈份字(91-140世): 甲第前专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惟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饬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注: 委员易启畅,字星庵 ; 编纂易延儒,字无咎. 散居地: 湖南醴陵县等地. 书名页题: 易氏五修族谱.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醴東水口易氏五修族譜,運字派 慶先 之基 15世運長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庆宽堂, 民国31[1942]年五修. 15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东周) 易恺. 因食采于冀州东境之易水因赐姓,后迁居冀州. 今山西太原,战国后其后裔迁居至金陵. 大仓始迁祖: (东汉) 易仁福. 迁居至江西省大仓州. 今苏州府. 为恺公后裔. 浏阳始迁祖: (三国) 易万年. 由大仓州迁居至浏阳县. 仁福公后裔. 外纪一世祖: (东晋) 易雄,字兴长,谥忠节. 万年公曾孙. 太和始迁祖: (东晋) 易天骥. 由浏阳县迁至江西太和县. 雄公之子. 水口始迁祖(1世): (元) 易清淑,字魁吾,号万一.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太(泰)和迁居至湖南醴陵县东乡二十都水口. 雄公29世孙. 清淑公下派祖(2世): (明) 易应东,字星奎 ; 易应宗,字明奎,号德敔. 应东公下房祖(3世): (明) 易必文,字儒珍 ; 易必秀,字承明,号南斗 ; 易必用,字茂裔,号可审. 应宗公下房祖(3世): (明) 易必达,字在邦 ; 易必先,字资政 ; 易必富,字楚伯,号麓峰 ; 易必贵,字显南,号侣雅. 旧谱辈份字(12世起): 天开文运 启秀延芳 家声远振 光裕显扬. 新谱辈份字(41-90世):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新谱辈份字(91-140世): 甲第前专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惟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饬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注: 委员易启畅,字星庵 ; 编纂易延儒,字无咎. 散居地: 湖南醴陵县等地. 书名页题: 易氏五修族谱.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醴東水口易氏五修族譜,運字派 慶先 之基 15世運長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庆宽堂, 民国31[1942]年五修. 15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东周) 易恺. 因食采于冀州东境之易水因赐姓,后迁居冀州. 今山西太原,战国后其后裔迁居至金陵. 大仓始迁祖: (东汉) 易仁福. 迁居至江西省大仓州. 今苏州府. 为恺公后裔. 浏阳始迁祖: (三国) 易万年. 由大仓州迁居至浏阳县. 仁福公后裔. 外纪一世祖: (东晋) 易雄,字兴长,谥忠节. 万年公曾孙. 太和始迁祖: (东晋) 易天骥. 由浏阳县迁至江西太和县. 雄公之子. 水口始迁祖(1世): (元) 易清淑,字魁吾,号万一. 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太(泰)和迁居至湖南醴陵县东乡二十都水口. 雄公29世孙. 清淑公下派祖(2世): (明) 易应东,字星奎 ; 易应宗,字明奎,号德敔. 应东公下房祖(3世): (明) 易必文,字儒珍 ; 易必秀,字承明,号南斗 ; 易必用,字茂裔,号可审. 应宗公下房祖(3世): (明) 易必达,字在邦 ; 易必先,字资政 ; 易必富,字楚伯,号麓峰 ; 易必贵,字显南,号侣雅. 旧谱辈份字(12世起): 天开文运 启秀延芳 家声远振 光裕显扬. 新谱辈份字(41-90世):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新谱辈份字(91-140世): 甲第前专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惟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饬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注: 委员易启畅,字星庵 ; 编纂易延儒,字无咎. 散居地: 湖南醴陵县等地. 书名页题: 易氏五修族谱.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