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丰庄镇桑村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丰庄镇桑村,桑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丰庄镇,有耕地面积2355亩。司南线穿村而过,位于丰庄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娄鸿泰
娄鸿泰,1977年11月生于河南省延津县榆林乡榆林村。1995年特招入伍。2003年毕业于解放军体育学院。现为解放军铁军书画院秘书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其作品曾参加国家文化部、总政治部及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展览40余次,多次获全国、全军奖,并获首届稼轩艺术奖“中国书画百家”、解放军体育学院“学习成才标兵”等称号。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有《中国实力派美术家—娄鸿泰》、香港东方艺术中心出版有《东方艺术家—娄鸿泰》等画集。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刘崇龟
刘崇龟[唐,字子长,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咸通六年进士。曾任起居舍人,礼部、兵部二员外。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春,河东节度使郑从谠镇守太原,奏请刘崇龟为度支判官、校检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赐金紫。中和三年(883年)入朝为官,为兵部郎中,拜给事中。唐昭宗大顺年间(890年--891年),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士,改户部侍郎,检校户部尚书。后出任广州刺史、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观察处置使等要职。史载刘崇龟工书、画,性廉洁。中和五年(885年)萧遘所撰、刘崇龟所写的唐昭觉寺碑,深受文人推崇。(唐昭觉寺位于今成都市北郊5公里,著名的皇家寺院,唐宣宗钦赐“昭觉”为名,素有“川西第一丛林之称。”)他擅长画花鸟,尤喜画荔枝图,曾名噪一时,一纸难求。《唐书本传、金石录、北梦琐言》。刘崇龟为官多年,经验丰富,精明善变,为人所称道,特别是刘崇龟换刀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深广。
申不害
生平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为郑国的小官吏,后来研究刑名法术,就向韩昭侯求官,昭侯任其宰相。对内修教,对外应付诸侯,前后共十五年。直到申子逝世,国家富足,军事强大,无他国敢来侵犯韩国。法家术派申不害是早期的法家学者。《史记》有“著书两篇,号曰申子”的话,《汉书》有“申子六篇”的话,但全都亡佚了。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形名参同“形名参同”是申不害发明的行政管理方法。申不害认为,君主的个人能力是绝对有限度的,那对于臣下就必须施行较客观方式来衡量其执政成效,由官员先行向上进行任务预算申报“名”,再以其完成的限期实际成绩“形”,进行二者间的差异分析“参同”,来做为对官员的成效考核。
申不害
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人,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37,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韩灭郑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申子》,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完整的只有《群书治要》卷三六所引《大体篇》。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份。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申不害学术思想及变法申不害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