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派邓氏,据传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河南孟津县白鹤乡邓家沟村,始祖信,洪武年间又迁入洛阳城。明末战乱,族人纷纷逃散于洛阳郊区及周边之登封、鲁山、栾川、嵩县、洛宁、新安、卢氏等县。此谱是洛阳市及周边各县族人合修。载新旧谱序、祖茔碑文、家族概况、各支世系图。
洛阳邓氏族谱不分卷(河南洛阳)相关文献
河南洛阳刘氏
河南洛阳刘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国,只
河南-洛阳姬朝
姬朝:周王子。前505年逝世,是景王宠爱的庶长子,景王死,悼王继位,他作乱。悼王死,敬王继位,他又赶走敬王,自立为王。后被刺死,葬处不明。
河南-洛阳种世衡
种世衡(985~1045年),字仲平。北宋西边名将。祖籍洛阳,早年迁居京兆(今西安市)。初以叔父种放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舍。后通判凤州(治今陕西凤县)时,被州将王某诬告,流放窦州,徙汝州。其弟世材以一官为之赎,起为孟州司马。后经人辩冤,除卫尉寺丞,历监随州酒,签书同州、鄜州(治今陕西富县)判官事。西夏扰边,宋夏交战。西边守备不足,他建议修筑延安(今延安市)东北二百里处的故宽州旧城,以抵挡敌锋。“左可固延安之势,右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注:见《宋史·种世衡传》】朝廷同意,命他督修。夏军不断袭扰,他且战且修。城筑成,但无水。命石工凿地150尺,亦无水。“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朝廷因将此城命名“清涧城”(即今陕西清涧城)。种世衡以此功迁内殿崇班,知城事。他率兵民开垦荒地2000顷,招募商人,发展商业,此城遂渐富实起来。他前往临近的羌人部落,慰劳其酋长,使羌人纷纷归附...
河南-洛阳伯邑考
伯邑考,生卒年不详,姬姓,名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兄长,母太姒。周文王十三岁,长子伯邑考出生。十五岁时,次子周武王出生。一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下肉羹。纣王说:“谁说西伯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另一说周文王舍弃伯邑考立次子周武王为太子。王国维等认为周文王舍弃伯邑考及伯邑考的儿子而立周武王为太子,是遵循殷礼。梁玉绳则认为伯邑考是早死,并非被周文王废掉太子之位。
河南洛阳种放
河南洛阳种放|种放(955年—1015年),字明逸,号云溪醉侯,河南洛阳人,父种诩,宋吏部令史,后调补长安主簿。七岁能写文章,精于易学。不应科举,父亡随母亲隐居终南山,讲学为生,撰写的《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等,人们很是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