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天气

天气

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征,反映大气是冷还是热、是干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是晴朗还是多云等等。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之下的对流层。天气通常指每天的温度和降水活动,而气候是指一段长时间内的平均大气状况。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天气”一般指的是地球上的天气。

天气相关文献
天气
基本原理天气现象主要源于不同地方的温度差异。从大的尺度来看,接近赤道的地区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能总的来说比其他地区大。从较小的尺度来看,不同的下边界(如地面和海洋)由于不同的物理性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也不同。温度差异会导致气压差异。若某个表面的温度较高,表面上的空气就会被加热并膨胀上升,表面处的气压就会降低,周围的空气会来补充,于是空气运动产生风。另外科里奥利力会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源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系统,好比海陆风。天气密度(温度和湿度)是由一个地方和另一个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从热带太阳的角度在任何特定地点,由不同纬度。极地和热带空气之间的强烈的温度反差引起的喷流。在天气系统中纬度地区,如温带气旋,造成喷流流的不稳定性。由于地球的轴是相对于它的轨道平面倾斜,阳光是在一年中不同时期的不同角度的事件。在地球表面的温度范围40°C(100°F至-40°F)的一次。...
查看全文
天气图
锋面天气图上常见的锋面记号一览:1.冷锋2.暖锋3.滞留锋4.囚锢锋5.表面接触带6.飑线/锋切线7.干线8.热带波在气象学中,锋面(front)是指密度不同(例如:温度、湿度)的气团(airmass)边界。当锋面通过第一个区域时,将会造成气温、湿度、风速和方向、大气压力以及降水的改变。冷锋经常伴随着低压系统,大多是位于高压系统的边缘,极锋(polarfront)则是位于高等极锋喷流(high-levelpolarjet)朝向赤道那一侧的边缘。锋面的移动通常受到高空气流的影响,但通常移动速度较慢。在北半球,锋面通常是以由西向东的方向移动(有时锋面也可做南北向的移动)。由于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关系,锋面的移动范围很广。锋带会受到地形因素的控制影响,例如山脉和大量的水体。锋带类型冷锋当某一气团的温度较前方气团来得低,而也较干燥时,若不论地形效应(地形效应),这个气团的边界就称为“冷锋”。冷空气...
查看全文
太空天气
卫星观测太空天气从1995年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合作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太空船接近即时太阳资料成为对太空天气预测的主要来源。在1998年,NASA的高新化学组成探测器(ACE)加入,它携带了可以连续传输有关原来位置的太空天气信标。SOHO和ACE都位于L1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1%天文单位的地球上游位置,它测量到的太阳风和电将大约在1小时后就会抵达地球。NASA和ESA最新发射的日地关系天文台(STEREO)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太空天气资料流程,以立体的影像涵盖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空间。两艘STEREO太空船,一艘超越在地球的前方,另一艘尾随在地球的后方,每年漂移远离地球约22度。模型的尝试自1990年代以来,从太阳到地球以及周遭太空环境的主要模型,就使用三度空间的磁流体动力学架构模拟。在美国,两个主要的中心是密歇根太空环境模拟中心(CSEM)和综...
查看全文
世界天气之最
世界气候最好的地方:据说这个好地方在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那里的常年气温在夜里从不低于摄氏7.7度,白天从不高过摄氏22.3度。 世界最冷的地方:西伯利亚的奥姆雅克恩(Oymyakon)是世界上最冷的村子,虽然气温最低达到摄氏零下68度,但仍旧有4000村民祖祖辈辈住在那里。 世界上最大的云:在赤道地区上空,积雨云可厚达2万米。 闪电的速度:闪电的
查看全文
烫头发也要选择天气
烫头发也要选择天气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 一般烫发最好选在晴天或空气湿度小的日子,烫发后,当晚应戴帽子保护发型,并避免在烫后的两天内洗发、染发。如果不满意发式想要改变一下,也要等3天以后再说。同时需避免头发受潮或淋雨,因为烫发后头发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往往粗糙无光,容易纠结缠绕,难以梳理,湿头发因头发的多孔结构增大到最大限度,进入毛干的水体积能够
查看全文
天气导读知识
黄梅天是什么意思
黄梅天是什么意思
黄梅天指的就是梅雨天气。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季节,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就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这个时候正赶上梅子成熟变黄,所以就叫做“梅雨”,也叫“黄梅天”。梅雨主要出现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
浏览量:2356次
江西上饶天气
江西上饶天气
江西上饶是一个江西省的地级市,也是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城市之一,江西上饶的天气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的气温大约在16.7℃至18.3℃之间,主要的气象灾害有雷电、暴雨、冰雪、干旱等相关的天气,从气象观测数据来看,江西上饶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600~1850毫米,属于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可以说从上饶的气象条件来看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在年均日照时数上大约是在1781至2098小时。从上饶的地貌来看,多以丘陵为主,在西面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形南东高、北西低,在上饶周边还有婺源、江西武夷山、云龙湖、龟峰、三清山、鄱阳湖景区等景区。
浏览量:2393次
三伏天气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气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指的是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这一段时间。时间大约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传统历书中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也就是说从夏至开始,往后数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每年入伏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它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一伏是十天,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进入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这就是第三伏。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其中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
浏览量:1525次
冰雹的天气符号
冰雹的天气符号
冰雹的气象符号如右图(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公共气象服务天气图形符号》):冰雹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冰雹是一种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与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公历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浏览量:25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