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魏有禄

魏有禄

魏有禄
魏有禄简介资料
魏有禄相关文献
魏徽简介唐朝太宗时期左光禄大夫郑国公魏徽生平
魏徽简介唐朝太宗时期左光禄大夫郑国公魏徽生平,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
查看全文
为什么北魏有一段时间官吏是没有俸禄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都知道北魏的官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没有俸禄的,特别是北魏建都平城(大同)前期,官吏的俸禄主要是靠战争掠夺来的财富,分赏官兵。故而,战争中大肆掠夺以成为常态。我们先通过一组数据,看看北魏掠夺的财产有多少。登国三年即公元388年道武帝拓跋珪北征库莫奚,(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大破之,俘获其四部十余万。五年(390年)拓跋珪西征高车袁纥部,大破之,虏获生口,马牛羊二十余万;六年(391年),大破直立鞮军于铁岐山,获其器械辎重,牛羊二十余万;灭匈奴刘卫辰后,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都分赐于各级官吏。登高十年(395年)大破燕军参合坡,获器械辎重,军资杂财十余万计;天兴二年(399年)破高车三十余部,获七万余口,马三十余万匹,牛羊不计其数;同年,破其遗拼七部,获人口二万,马五万余匹,牛羊二十余万,高车二十...
查看全文
禄东赞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禄东赞的贡献有哪些?
禄东赞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禄东赞的贡献有哪些?,禄东赞全名为噶尔·东赞宇松,汉文史籍记载不一,有作“薛禄东赞”“筑禄东赞”等
查看全文
汉朝大臣有禄
汉朝大臣有禄,有禄(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大臣。
查看全文
安禄山上位哲学安禄山与杨贵妃是否有私?
安禄山是唐朝著名的藩镇割据势力首领,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是由他和史思明拉开的。这场叛乱历时八年,方才平息,此后唐朝由盛转衰。 安禄山虽然后来大权在握,但他的出身却并不高。原本他是胡人,后随母改嫁在突厥族群生活。族群肢解之后,逃离突厥。 长大之后的安禄山是买卖人口的牙郎,后投身军旅,因为作战骁勇而受到赏识。又因为得唐太宗和杨贵妃的宠信,渐渐大权在握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严讳有禄公家谱
严讳有禄公家谱
严天民,名陶、又名伯生,字从善、又字天民。 镇极之子,量政之孙,严绶之曾孙。生于唐开成戊午年(838年)正月初一日午时;殁于干化壬申年(912年)三月初三日已时,享年七十五岁。祖籍甘肃天水,浙江严州府桐庐县人。唐懿宗咸通年间进士,官至中顺大夫。干符元年(874年)授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干符六年(879年)己亥携眷与僚友杨筠松、唐岩仙俱避黄巢之乱,迁居虔州赣县水墨洞,(895年)乙卯迁虔化县泰平乡兴教里密石寨严坊栗树下(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严坊村)。元配瞿氏生于唐开成戊午年(838年)二月初二,封诰命一品夫人,唐贞明已卯年(919年)五月十九日亥时卒,享年八十二岁。葬于广昌县燕子石今严婆婆墓。天民公生有节庸、节信、节评、节卿 、节泰五男,枝繁叶茂,人材辈出,为吾严姓之开基祖。 严有禄,良曾次子,考大之孙,天民第二十七代世孙,生于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六月初九日丑时,自江西吉安府知水县(家谱记载,实为吉水县)鹅江大坵迁至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冷水滩福田乡介福里李家冲,洪(弘)光元年迁到蔡家甸定居。至南楚弃原籍字派,自创四十个字派:“志正为一国,登仕三万世,君道开文明,臣贤昌盛治,祖宗德芳远,云仍美善继,圣朝锡弘福,英俊应时起”。娶妻蔡氏,生二子:志麒、志麟。至第五世祖由一魁等十一位及子、孙等,奉诏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湖广填四川,散居于四川省广安、蓬安、岳池、南充和重庆巴县,巴县后代又迁徙至贵州遵义绥远县等地。古谱于康熙己未年(1679年)经吴兵火遭灰烬,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世祖世登榜,不畏艰险,徒步一千多公里返回湖南,与第六世祖国定等先祖收集整理始祖历履及世系与高曾祖考,共五册,湖南留三册,带两册于雍正七年(1729年)返川,为后立谱之考徼之绪,经多代先祖努力,于清干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修谱告峻。始祖有禄公殁缺,生平不详。
浏览:0
9.朱氏宗谱, 9, 卷9: 世系 胜禄 16世有富公起,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紫阳堂, 民国33[1944]年.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含目录, 不确定是否齐全. 卷数仅标列于版心. 远祖 : (宋) 朱文公,讳熹,字符晦,后更仲晦,号紫阳,封徽国公,再封信国公. 原居婺源. 江西宗祖 : 朱梧冈,讳松公. 居乐平县. 楚黄始迁祖 : (元) 朱显卿,字庠生,讳政元. 名盛公次子. 梧冈公3世孙. 下有二子: 朱珪 ; 朱璋. 一世祖 : 朱胜禄,字一. 珪公(字伯琦,号彦二)之子. 自尤河迁麻鹊楼. 胜禄公下派祖(2世) : (元末) 朱子善(长分) ; 朱子明(次分) ; 朱子寅,字日寅(三分). 另一世祖 : 朱通辅. 由江西迁黄冈吕阳村朱家畈. 通辅公下五子(2世) : 朱应青 ; 朱应先(不详) ; 朱应高(不详) ; 朱应祥(不详) ; 朱应昌. 应青公下房祖(5世) : 朱大经 ; 朱大用 ; 朱大才…等. 大经公下支祖(10世) : (清) 朱宏第(长分) ; 朱宏伦. 大用公下支祖(10世) : (清) 朱宏业(二分) ; 朱宏祯. 大才公下支祖(10世) : (清) 朱宏福(二分) ; 朱宏济,字先诚(三分) ; 朱宏元. 字派 : 学成有铭 盛世安昌 富贵永久 先德载扬 庆荣方裕 宗泽恒长.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浠川朱氏宗谱.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浏览:100
15.何氏宗谱, 15, 卷13, 大有 廷禄 11世一匡公世系, 19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水部堂, 民国4[1915]创修(千佛堂藏板).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 (唐) 韩王安. 以韩易何,此得姓受氏之由. 鼻祖 : (宋) 何重五.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何济,号汝舟. 为重五公后裔. 元末因避乱,迁居至黄州赤壁几,今湖北黄冈县. 派祖(5世) : (明) 何大方(上分) ; 何大悦(东分) ; 何大才(中分) ; 何大有(下分). 上分派下房祖(10世) : (明) 何廷相 ; 何廷魁,字君勅 ; 何廷柱 ; 何廷举,字官池(迁居柳林何家大塘). 东分派下房祖(10世) : (明) 何廷贤,字启显 ; 何廷仕,字启仕 ; 何廷佑,字启佑 ; 何廷章,字启章. 中分派下房祖(10世) : (明) 何廷荣,号天宠 ; 何廷忠,号遂良 ; 何廷弼,号帝赉 ; 何廷珠,号调升. 下分派下房祖(10世) : (明) 何廷策,字嘉谟 ; 何廷简,字可南 ; 何廷范,字化俗 ; 何廷赋,字伟畧. 老派 : 济道信水大 然绍玉其廷 一世同基守 三思自代承 士良如应永 子正尚宗明 本源光有望 昌演德由兴. 续派(41世起) : 典策伦常序 诗书理法遵 公卿从义路 贵显出豪门. 注 : 编修何思寿,号文山 ; 何自荣,号筱聪.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浏览:100
魏氏族谱 _ 河南省太康县 [5续1卷], 1370-198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留余堂, 1984年续修. 全1册 : 世系表. 始迁祖(一世) : (明) 魏义,字君裕. 原山西洪洞人. 洪武初自颖川官舍迁居河南太康. 长门(21世) : 魏常俭(下二子 : 魏克堂 ; 魏克功) ; 魏常仁(下二子 : 魏克知 ; 魏克成) ; 魏常训(下四子 : 魏克慎 ; 魏克荣 ; 魏克运 ; 魏克岭)...[等]. 二门 : 魏常泰(下一子 : 魏克修) ; 魏常荣(下一子 : 魏克谦). 三门 : 魏常然(下一子 : 魏克强) ; 魏常海(下一子 : 魏克刚) ; 魏常聚(下一子 : 魏克锐)...[等]. 四门 : 魏常勉(下三子 : 魏克玲 ; 魏克用 ; 魏克学) ; 魏常亮(下一子 : 魏克廷) ; 魏常游(下一子 : 魏克舜)...[等]. 五门 : 魏常增(下一子 : 魏克忠) ; 魏常存(下二子 : 魏克孝 ; 魏克廉) ; 魏常珍(下二子 : 魏克定 ; 魏克治)...[等]. 六门 : 魏常干(下三子 : 魏克勤 ; 魏克俭 ; 魏克名) ; 魏常学(下二子 : 魏克曾 ; 魏克志) ; 魏常士(下一子 : 魏克启)...[等]. 七门 : 魏贯五,原名常伦(下三子 : 魏克刚 ; 魏克顺 ; 魏克兴) ; 魏丙炎(下一子 : 魏克让) ; 魏常忍(下一子 : 魏克俭,字子廉)...[等]. 八门 : 魏常富(下一子 : 魏克刚) ; 魏常缚(下一子 : 魏克俊) ; 魏常法(下一子 : 魏克存)...[等]. 九门 : 魏常仁,原名常荣(下三子 : 魏克彬 ; 魏克志 ; 魏克国) ; 魏常治(下一子 : 魏克宽) ; 魏相林(下一子 : 魏克彬)...[等]. 十门 : 魏常新,字名德(下一子 : 魏克仁) ; 魏常莹(下一子 : 魏克德) ; 魏常山(下二子 : 魏克礼 ; 魏克旺)...[等]. 十一门 : 魏常兴(下三子 : 魏克仁 ; 魏克用 ; 魏克福) ; 魏常钦(下一子 : 魏克文) ; 魏常恭(下一子 : 魏克寅)...[等]. 十二门 : 魏常宜(下一子 : 魏克荣) ; 魏常修(下一子 : 魏克利) ; 魏常齐(下二子 : 魏克宽 ; 魏克兴)...[等]. 十三门 : 魏常海(下二子 : 魏克庆,原名克重 ; 魏克仁) ; 魏常道(下一子 : 魏克义). 十四门 : 魏常顺,字建德(下一子 : 魏克敏) ; 魏常诗(下一子 : 魏克云) ; 魏常振(下一子 : 魏克宽,字得象)...[等]. 十五门 : 魏常先(下二子 : 魏克清 ; 魏克伦) ; 魏常才(下一子 : 魏克仁) ; 魏常国(下一子 : 魏克明)...[等]. 十六门 : 魏作合(下一子 : 魏克泰) ; 魏作祯(下一子 : 魏克富) ; 魏作文(下一子 : 魏克明)...[等]. 十七门 : 魏常青(下二子 : 魏成先 ; 魏成忠) ; 魏常安(下一子 : 魏成四) ; 魏常富(下三子 : 魏成文 ; 魏成公 ; 魏成仁)...[等]. 十八门 : 魏常秀(下一子 : 魏克柱) ; 魏常颜(下一子 : 魏克安) ; 魏常臣(下二子 : 魏克坤 ; 魏克林)...[等]. 十九门 : 魏浮龙(下一子 : 魏克太 ; 魏克明) ; 魏应龙(下一子 : 魏克善) ; 魏海龙(下一子 : 魏克贤)...[等]. 二十门 : 魏兴师(下二子 : 魏克海 ; 魏克忠) ; 魏兴礼(下一子 : 魏克铎) ; 魏兴让(下五子 : 魏克明 ; 魏克清 ; 魏克生 ; 魏克启 ; 魏克同) ; 魏兴义(下一子 : 魏克周). 二十一门 : 魏常堂(下二子 : 魏克珍 ; 魏克彬) ; 魏常备(下四子 : 魏克坤 ; 魏克章 ; 魏克其 ; 魏克林) ; 魏常重(下四子 : 魏克康 ; 魏克魁 ; 魏克春 ; 魏克芳) ; 魏明志(下二子 : 魏克兴 ; 魏克书). 二十二门 : 魏常德(下二子 : 魏克让 ; 魏克重) ; 魏常柱(下二子 : 魏克贞 ; 魏克钦) ; 魏常星(下一子 : 魏克敬)...[等]. 二十三门 : 魏明伦(下三子 : 魏克远 ; 魏克富 ; 魏克彦) ; 魏明善(下一子 : 魏克启) ; 魏明礼(下二子 : 魏克端 ; 魏克领)...[等]. 二十四门(21世) : 魏常富 ; 魏常太 ; 魏常清. 此门第22世, 因特殊原因故未记录. 字派(19-58世) : 本正常克端 新广道可全 锦沛栋熙在 铭宏树炳堂 钰沁枢灿培 锋元楷焕基 镇清彬照圣 钧润杰灵坦. 散居地 : 河南省太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魏氏族谱.
浏览:100
魏氏族譜 [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晋堂藏, 民国36[1947]. 6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一世祖 : (唐) 魏廷倚,字树玉,号立斋. 原籍南昌府新建县铁柱宫,后徙吉安府城隍阁侧. 陂头派祖 : 魏德周,字开八,号希武. 房祖 : (元) 魏自求,字多福,号言轩. 德周公三世孙. 净溪始祖 : 魏超俨,字文新,号致远. 廷倚公11世孙. 由下居徙净溪围下. 编修者 : 魏世桂,字家龙.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魏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项城魏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0[1931]. [17]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河南始迁祖 : (清) 魏嘉信. 散居地 : 河南省项城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