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大秦寺

大秦寺

大秦寺是在中国的景教寺院(教堂)的通称。景教即传到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唐朝时,在长安的大秦寺很有名。

大秦寺简介资料
34°03′32″N 108°18′27″E
大秦寺相关文献
潭柘寺与戒台寺
潭柘寺与戒台寺,“我要带你去见一百个人,若有80个人认可,我就娶你。”当玟子刚介绍贾湖丽给我认识
查看全文
秦陇文化—宗教文化—寺院:多西寺下什塘寺木合沙下寺寺却毛亚秀麻寺
秦陇文化—宗教文化—寺院:多西寺下什塘寺木合沙下寺寺却毛亚秀麻寺,1995年,青海有本教寺院11座,住寺本教徒303人。历史悠久的寺院有:
查看全文
大秦寺
历史沿革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从唐代贞观九年(635年)聂斯脱里派传教团到达长安开始。那时,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龄到长安西郊迎接传教团的团长阿罗本(罗宾,Alopen),并亲自会见了阿罗本。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使西效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三年后的唐贞观十二年(638年),景教为唐朝所认可,并由唐朝政府资助在长安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当时被称为“波斯寺”(或“波斯经寺”,与波斯有关),并没有使用大秦寺的名字;后因为天宝四年(745年)宗教的名称由波斯经教、波斯教变为了大秦景教,寺院的通称由波斯寺改名为大秦寺。(参见《旧唐书》中大秦寺的记载)。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祆教的寺院统称为三夷寺。大秦寺的名称在正式文件中的使用要在唐天宝四年更名之后,但是,也有人认...
查看全文
大秦
历史《三才图会》所载大秦国人的模样,样貌类似中亚人种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它命名为“大秦”。古时中国似乎从未有人直接到达罗马,最接近的大概是生于东汉时期的甘英。西域都护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后汉书·西域传》称甘英到达条支,在大海岸边打算渡海,被“安息西界船人”(今伊朗一带)劝止。今人对于甘英最远到达的地点有不同说法,“大海”可能是地中海、波斯湾、黑海或里海。以下为《后汉书·西域传》有关大秦的记载:《后汉书·西域传》亦记载了当时罗马的政治、风貌及特产:以“大秦”一词代表罗马的习惯直至16世纪末仍然存在,例如在《三才图会》中的一幅地图上亦可看见“大秦”这一地方。参见大秦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查看全文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为《大秦赋》?小编认为“赋”给人的感觉更有文化底蕴一些,大秦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取材于秦朝,秦始皇时代,带大家体会大秦帝国的霸气,看秦始皇如何一统霸业!这个系列的作品评价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欢看,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历史正剧,但第四部却改了名,让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大秦帝国系列前三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和《大秦帝国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国之天下》的,却在开播前改成了《大秦赋》。虽然《大秦赋》的名字也很好听,但是没有《大秦帝国之天下》那么大气磅礴,霸气侧漏,有点跟剧情不搭调。秦国从秦孝公时代开始变法崛起,然后秦惠文王率领秦军东出,其次到秦昭襄王时代六国联合抗秦,这一部部实则就是对于秦国由西垂小国崛起成为西方大国,再到后面一统天下的历史,所以我们就觉得到了秦始皇时代统一...
查看全文
大秦寺相关标签
中国景教教堂
唐朝宗教场所
教堂
家族谱大览
十姓盐山寺谱 [卷上下]
原书: [湖南醴陵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 [3], 81双叶 : 插图. 封面题 : 醴南十姓盐山寺谱. 盐山寺在湖南醴陵治南45里, 明朝宣德间所建. 内奉浮屠及附祀元明以来迁醴之十余姓氏 : 门村谢氏, 大障文氏, 杨氏, 枫林黄氏, 塘村邓氏, 沙洲湾刘氏, 盐山陶氏, 鳌溪黄氏, 横塘李氏, 渗塘易氏等十姓氏. 散居地 :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浏览:100
嘉興鴛湖寺後港鈕氏支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3[1924]. 2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嘉兴鸳湖寺始迁祖 : (清初) 钮念湖,讳文华. 散居地 : 浙江省嘉兴县等地.
浏览:100
乐清寺前蓬山余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抄本影印, 民国24[1935]年重修.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鼻祖(1世) : 余玠,名伟,字义夫. 湖北蕲州人. 玠公下派祖(3世) : 余晔,字光曜,号明远(原籍淞江,元武宗时迁乐城港桥头瑶田巷,今称李宅巷) ; 余佐,字文信,号廷爵(迁宁波余邑). 皆为如孙公之子. 长房祖(6世) : 余新贵,号坦庵. 析自晔公. 生二子 : 余望,字瑞琏 ; 余尚,字瑞湖(乐西车岙). 二房祖(6世) : 余新富,字素庵,别号蓬山高士. 迁寺前蓬山. 析自晔公. 新富公生三子 : 余尚波,号月池 ; 余尚立,号享乐 ; 余尚作,号西野. 子孙析置田垟,郡城,南门,永邑,山仓,瑞安,朱岙,平阳,古鳌头,油车巷等地. 长房下支祖(8世) : 余致慎,号梅斋(乐东连桥) ; 余致恩(永嘉楠溪枫埠). 县东竹屿祖(11世) : 余信生,字视溪. 析自新贵公. 平阳祖(12世) : 余邦爕,字崇溪. 析自新贵公. 永嘉楠溪三仓祖(12世) : 余益宁,号宁川. 析自尚立公. 讳行 : 宝伟如明义 居新尚致诚 文信邦康庆 世良国永宁 盛朝宗孝节 贤士必登庸. 表行 : 公廷惟君子 元汉茂时昌 恭宽称仁德 秉道守光方 静广庄亨福 和乐集安祥. 雁行 : 端宁崇正直 洪仁禄位亨 庄静广福寿 利贞集安荣 忠孝节廉悌 礼智德丰盈.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樂清寺前蓬山余氏宗譜, 2, 17世國蘭公起, 1935
原书: 抄本影印, 民国24[1935]年重修.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鼻祖(1世) : 余玠,名伟,字义夫. 湖北蕲州人. 玠公下派祖(3世) : 余晔,字光曜,号明远(原籍淞江,元武宗时迁乐城港桥头瑶田巷,今称李宅巷) ; 余佐,字文信,号廷爵(迁宁波余邑). 皆为如孙公之子. 长房祖(6世) : 余新贵,号坦庵. 析自晔公. 生二子 : 余望,字瑞琏 ; 余尚,字瑞湖(乐西车岙). 二房祖(6世) : 余新富,字素庵,别号蓬山高士. 迁寺前蓬山. 析自晔公. 新富公生三子 : 余尚波,号月池 ; 余尚立,号享乐 ; 余尚作,号西野. 子孙析置田垟,郡城,南门,永邑,山仓,瑞安,朱岙,平阳,古鳌头,油车巷等地. 长房下支祖(8世) : 余致慎,号梅斋(乐东连桥) ; 余致恩(永嘉楠溪枫埠). 县东竹屿祖(11世) : 余信生,字视溪. 析自新贵公. 平阳祖(12世) : 余邦爕,字崇溪. 析自新贵公. 永嘉楠溪三仓祖(12世) : 余益宁,号宁川. 析自尚立公. 讳行 : 宝伟如明义 居新尚致诚 文信邦康庆 世良国永宁 盛朝宗孝节 贤士必登庸. 表行 : 公廷惟君子 元汉茂时昌 恭宽称仁德 秉道守光方 静广庄亨福 和乐集安祥. 雁行 : 端宁崇正直 洪仁禄位亨 庄静广福寿 利贞集安荣 忠孝节廉悌 礼智德丰盈.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当渡灵岩前寺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2004年重修, (永康市国强文印公司). 2册 :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受姓祖: (周)姬达,更名应叔,字儒林,号仁寿. 为周武王四太子,封为应侯,立国为应国(河南叶县),后世以国为姓. 始祖(外纪1世): (汉) 应楠. 受朝请郎. 永康始祖(外纪15世): (东晋)应詹. 封观阳侯镇南大将军. 本宗祖(内纪1世,外纪27世): 应德镕,字禹冶. 由夏阁回居永康可投. 德镕公派下房祖(10世): 应懋之(从可投溪南迁居于灵岩寺前,为灵岩寺前祖) ; 应纯之 ; 应秀之. 懋之公派下支祖(13世): 应庚 ; 应康 ; 应正. 纯之公派下支祖(13世): 应尧 ; 应淼 ; 应干 ; 应震,行承二 ; 应巽,改名梓擢...等. 秀之公派下支祖(13世): 应润. 派行(21-84世): 和睦聚会 钦崇敦信 亮惠霉熙 恭让廉敏 玄献继章 道孚彜鼎 懋泰康颐 敦贤振永 清高通谐 明良融顺 聪哲英奇 仁孝嘉儶 忠勇友爱 平直方正 材猷华美 颂扬昌盛. 派行(85-124世): 彬雅馨赏 邃精炯省 蓝玉贡珍 芝宝宠圣 丰彩换发 益祐隆竞 宣瑞赐祥 繁祚衍庆 蔚起书声 景开文远.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乐清寺前蓬山余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抄本影印, 民国24[1935]年重修.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鼻祖(1世) : 余玠,名伟,字义夫. 湖北蕲州人. 玠公下派祖(3世) : 余晔,字光曜,号明远(原籍淞江,元武宗时迁乐城港桥头瑶田巷,今称李宅巷) ; 余佐,字文信,号廷爵(迁宁波余邑). 皆为如孙公之子. 长房祖(6世) : 余新贵,号坦庵. 析自晔公. 生二子 : 余望,字瑞琏 ; 余尚,字瑞湖(乐西车岙). 二房祖(6世) : 余新富,字素庵,别号蓬山高士. 迁寺前蓬山. 析自晔公. 新富公生三子 : 余尚波,号月池 ; 余尚立,号享乐 ; 余尚作,号西野. 子孙析置田垟,郡城,南门,永邑,山仓,瑞安,朱岙,平阳,古鳌头,油车巷等地. 长房下支祖(8世) : 余致慎,号梅斋(乐东连桥) ; 余致恩(永嘉楠溪枫埠). 县东竹屿祖(11世) : 余信生,字视溪. 析自新贵公. 平阳祖(12世) : 余邦爕,字崇溪. 析自新贵公. 永嘉楠溪三仓祖(12世) : 余益宁,号宁川. 析自尚立公. 讳行 : 宝伟如明义 居新尚致诚 文信邦康庆 世良国永宁 盛朝宗孝节 贤士必登庸. 表行 : 公廷惟君子 元汉茂时昌 恭宽称仁德 秉道守光方 静广庄亨福 和乐集安祥. 雁行 : 端宁崇正直 洪仁禄位亨 庄静广福寿 利贞集安荣 忠孝节廉悌 礼智德丰盈.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