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东莞新会深圳广州增城莫氏支部不分卷(广东省)

东莞新会深圳广州增城莫氏支部不分卷(广东省)

始祖宣卿,字仲节,号片玉,唐代人。据抄本复印。书名据书衣题。
东莞新会深圳广州增城莫氏支部不分卷(广东省)简介资料
东莞新会深圳广州增城莫氏支部
广东
一册
复印本
线装
相关人物
东莞新会深圳广州增城莫氏支部不分卷(广东省)相关文献
广东省-东莞市莫登庸
莫登庸(?~1541)莫登庸,广东东莞人。其父莫萍是明朝年间的民,流寓到安南(今越南)海阳路宜阳县古斋社,生莫登庸。莫登庸长大后,雄健勇猛,安南威穆帝黎竣端庆四年(1508),以军功受封为天武卫都指挥使;安南襄翼帝黎潆洪顺三年(1511)四月,又受封为武川伯。洪顺八年(1516)四月,陈日高起兵于海阳东潮县,陷京师升龙城(今河内),使降将郑维杀黎潆,陈日高自立为帝。莫登庸初时亦投降陈日高,后联合黎朝大臣阮弘裕攻陈日高,擒杀陈日高之子陈禺及部将陈玉遂,陈日高败走谅山。郑维立黎椅为帝,是为昭宗,改元光绍,奉之奔清华之西都城。后黎椅为黎朝诸臣拥戴,迎入升龙。光绍三年(1518)春,莫登庸以兴复功,封武川侯。是年大臣陈真逐阮弘裕,独揽大权。黎椅诱杀陈真,陈真部下举兵犯升龙,黎椅逃往嘉林之菩提,召莫登庸。九月,莫登庸奉黎椅迁宝州。十月,黎椅命莫登庸统率水步诸军事。是年郑绥与山西诸将立黎榜为帝,...
查看全文
广东省-广州-增城区石文光
石文光,增城南庆隆埔(今增城市荔城街夏街)人。是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少有勇略,武艺超群,时元兵入侵中原,攻城略地,锐不可挡。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陷临安,俘宋恭帝及两太后等北去。宋大臣陆秀夫与张世杰退往福州,立恭帝幼弟赵昺为帝,改年号为景炎,因元军进逼穷追,赵昺于是退至广东海上。左丞相陈宜中打算侍奉赵昺逃往占城(今越南),先往联系,文光从行。抵占城后,陈宜中无意回国,石文光聚结部属及占城人驾船数十艘,日夜兼程,赶回护驾。岂料抵达广州时,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在崖门投海殉国。宋室既亡,石文光不甘投敌,率部属及占城兵在增城结寨,保卫乡里,境内得以安宁。后人为缅怀石将军功德勋业,把荔城夏街村尾城南社学旧址改建为“石王公庙”专祀石将军。
查看全文
广东省-广州-增城区廖金凤
廖金凤,字叔祥,增城长沙(今广东龙门县)人。因其母何氏梦见凤凰入舍故取名金凤。南宋开庆元年(1259)进士。官任增城尹,长沙守,太尉,银青光禄大夫。廖金凤生平敦尚俭朴孝友,轻财好施,总理军旅时,号令严明又能爱护将卒,故战绩显著,屡立战功,声望很高。后元兵迫境,宰相张世杰保幼主宋帝驻崖山时,廖金凤驻守梅关,支援崖山,百姓得以安宁。宋亡后,廖金凤隐居增城乡下,怡情山水,不愿为官,元朝几次派使者来聘他参与朝政,廖金凤心如铁石,故以诗辞谢。诗曰:“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等句。死后,祀于增城龙门乡贤祠。
查看全文
广东省-广州-增城邹细球
邹细球,三江镇人。从1988年开始,先后在岗尾村上洲、黄牛公、庄窑岭(土名)承包旱地20亩、荒山50亩,用科学技术种果养鸡,实行立体化种养。经过10多年辛勤劳动,把昔日荒山变成“金山宝地”。1996年生产肉鸡2万只,收成龙眼1000多公斤、荔枝1250公斤,总收入40多万元。同年又在石滩镇郑田村承包山头300亩,成为当地种养大户之一。他富裕后将自己多年摸索的种养经验传授给村民,资助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困难,帮助村民修鸡舍、嫁接荔枝和解决种苗、饲料供给等问题。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查看全文
广东省-广州-增城黄炳财
黄炳财(1969~1998),原籍东莞,后入籍增城新塘镇渔民村。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任卫山派出所民警。1998年11月21日凌晨5时许,卫山派出所民警徐景华、吴星杰等执勤在清查新与美旅店房间时,突然遭到4名案犯开枪射击。正在执行公安巡逻的黄炳财上前截查,又遭到案犯开枪射击而中弹,送医院抢救无效光荣牺牲,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省公安厅追记其个人二等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