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书法

书法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书法简介资料
1987 年
抽象画
斑点派
书法相关文献
书法
书法,
查看全文
书法之乡—名家书法—智永
书法之乡—名家书法—智永,智永僧法极,字智永,王右军七世孙,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号永禅师,山阴人。智
查看全文
书法之乡—名家书法—名家书法
书法之乡—名家书法—名家书法,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会稽人,自号“四明狂客”。年轻的时候就以
查看全文
书法
东亚书法中国知名文人梁启超的书法作品东亚书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握毛笔、写汉字”,讲求线条挥洒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书卷气。书法被认为是东亚的重要艺术和最优雅的写字形式。写好汉字,历来都是一种素养,它源自中国书法,受东亚文明社会敬重并被广泛实践,包括:中国、日本、越南、朝鲜。中国书法是东亚书法中最典型的代表,也是东亚书法的统称,因为书写的字体大多是中国的文字汉字,所有的东亚书法也是最早由中国传过去而演变出来的。除传统文房四宝外,近来因书写工具的革新,更有硬笔书法的兴起。蒙古书法蒙古帝国御玺上用的即为蒙古书法,这是在贵由寄给教宗依诺增爵四世的信上找到的蒙古书法(英语:Mongoliancalligraphy)是蒙古的书法,和东亚书法类似,蒙古书法主要也是用毛笔写成。蒙古书法使用传统的蒙古字母,在2013年,蒙古书法列名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南亚书法尼泊尔书法尼泊尔书法主要是由兰札文所写...
查看全文
书法大师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创立“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出身书法世家,勤奋练习,形成独特风格。苏轼曾高度评价其书法。颜真卿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还性格正直勇敢,为官清廉,安史之乱时固守平原,大破敌军。唐朝藩镇制据时,他挺身而出劝导叛军,最终因坚守原则而被害。
查看全文
书法相关标签
斑点派作品
家族谱大览
4.馀氏宗谱, 4, 卷4: 谱例,谱论,世系书法等, 194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笃厚堂, 民国34[1945].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远祖 : 由余. 系出姒姓. 世居西戎.为秦上卿,封于祁下. 余姓始祖 : 余晋. 由余次子. 因秦内乱,遂就封邑,乃以父字为氏. 海康始祖(11世) : 余全. 自雷州转徙海康. 江西始祖(45世) : 余补,原名道潜 ; 余稔. 相偕迁居江西瓦屑坝. 江西瓦屑派一世祖 : 余敬二. 德隆公次子. 补公之后. 晋公之51世孙. 黄冈始迁祖 : (宋) 余克勤,字思济. 元明公三子. 稔公之后. 由江西瓦屑坝迁居湖北黄冈孔夫子河. 余家河立祠祖(16世) : (明) 余圣二. 黄冈柳林余家大塘湾祖(16世) : 余圣三. 英山始祖(21世) : (清) 余修复 ; 余修恒. 光魁公之子. 相偕自黄冈孔夫子河迁居安徽英山东乡东中河. 英山县现属湖北省. 黄土岗支祖(23世) : 余昌位. 世德公长子. 顾岗支祖(25世) : 余有松. 必升公长子. 明誉公之后. 由余家河迁居顾岗. 江西瓦屑派行第(1-7世)似为 : 敬福维贵宗彦阙 黄冈派行第(1世起)似为 : 克召安华 正友兴宗国 玉成龙文列 圣大(廷)明修光 化世昌必有 荣佑启承天. 英山派行第(20-26世似为) : 光修世昌必有荣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余氏族谱
浏览:100
海曲郑氏诗抄郑培义书法集
海曲郑氏诗抄郑培义书法集
浏览:0
1.法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锦晖堂, 民国年间[19--?]. -[12]双叶 谨存余庆录一册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浏览:100
1.法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锦晖堂, 清年间[19--?]. -2册 : 世系表 谨存卷3, 4 版心题 : 法氏宗谱 第一世祖 : 法若正(明)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浏览:100
利川书氏派谱
1899年发行。 国立中央图书馆 写李天书一家行装的书。 收集了从1899年到1899年的伊川一家的传记。
浏览:0
王氏
王氏
浏览:17228
书法导读知识
宋四家是哪四个
宋四家是哪四个
宋四家是指在北宋时期在书法上有成就的四大家的合称,他们分别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因为这四个人大致上是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并且成就最高,所以被称之为“宋四家”。不过在明清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的,只是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宋四家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行书,此外是楷、草两体,米芾有少量的篆、隶书作,但不值得称道。就楷书而言,其中蔡襄的楷书就很不错,其的书法多似颜真卿,是有很多文人气息的,而后有人说蔡襄的书法“如少年女子,体妖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苏轼的楷书在字形上压扁的,重视的是意态肥厚,黄庭坚的楷书是稍嫌松散,米芾就没有大楷传世。在草书上,宋四家中成就最高的人大概是黄庭坚,苏轼、米芾鄙薄张旭、怀素为“书工”,认为他们视书法为事业,违背书法娱己悦人的宗旨,丧失了林下之风的淡雅,而“有如市娼抹青红”。而苏轼的草书就比较罕见了,米芾草书的数量也是很少的,线条尖薄油滑,创作行书时的自信一扫而光。蔡襄草书被称为“散草”,夹有章草遗意。他自诩道:“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他们除了书法以外,个人在其他领域上也是有不一样的成就的,比如苏轼是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浏览量:2312次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序》。《兰亭序》不论是文学价值还是书法艺术价值,都有很高的成就。从文学角度而言,全文三百二十四字,语言清新优美,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致,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对《兰亭集序》分析说:“此序的前半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古典美之标准,也是我国书法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虽然真迹无存,现世只是唐摹本,但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承认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书法人心慕手追的法帖。也正因为《兰亭序》是书法艺术之瑰宝,从而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浏览量:1456次
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有“书圣”的称呼,其擅长隶书、草书、楷体、行书等。王羲之自幼喜爱书法,在父亲王旷、叔父王廙的教导下启蒙,后来又跟着姨母卫夫人学习书法。王羲之的字并不是沿袭某个老师的风格,而是将其全部融会贯通。“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可以看出,王羲之的字其实是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可以草书、行书、楷书分类。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龙保帖》、《上虞帖》、《长风帖》、《贤士帖》、《飞白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奉橘帖》、《孔侍中帖》、《寒切帖》、《都下帖》;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佛遗教经》。
浏览量:1730次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书写时间为东晋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年—公元361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共收录了王羲之的信札二十八件,记录了王羲之草书笔法的演变和发展。以下为《十七帖》的全部释文:《郗司马帖》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逸民帖》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龙保帖》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丝布衣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积雪凝寒帖》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服食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知足下帖》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瞻近帖》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天鼠膏帖》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朱处仁帖》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七十帖》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邛竹杖帖》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蜀都帖》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盐井帖》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省别帖》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帖》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乙乙,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君平帖》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胡母帖》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以复匆匆。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儿女帖》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谯周帖》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汉时讲堂帖》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诸从帖》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具。《成都城池帖》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旃罽胡桃帖》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得顷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药草帖》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胡桃帖》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清晏帖》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一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虞安吉帖》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浏览量:1435次
蔡襄书法
蔡襄书法
蔡襄,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查学家。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 蔡襄一生中最大的艺术成就莫过于书法,其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书、楷书、草书最为精要。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代表作有《自书诗帖》《山堂诗帖》《纡问帖》《人睿帖》《百幅帖》等。《自书诗帖》是蔡襄行书中的精品,运笔飘逸,风神妍媚。
浏览量:18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