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郊区

郊区

(行政区划)

郊区(亦称邻近都市区域市郊)是指城市外围人口较多的区域。通常是商业区较少,而以住宅为主,或者还有相当程度农业活动但属于都市行政辖区的地区。因此在都市圈和先进国家,有许多人口居住郊区但就业和日常活动空间主要在城市里。

通常一个在城市的周边、有一定程度的人口之自治区域,要被认定为是“郊区”的条件必须:具备商业、行政的基本服务、是连续区域(郊区的详细定义,不同的城市规划师有不同见解)。人口密度普通,但比都市中心周边的住宅密集区域(内都市)要来得低(若因为政府或财团的计划性开发,兴建大规模的住宅,这时郊区的人口密度就会提高)。

郊区大多都是位在离城市较近的平坦地区。郊区出现以前,在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过去普遍都有许多居民在城墙(将主要的城市包围起来)外围居住,并且有密集商业活动的情形。在没有建设城墙习惯的美国和日本,城市外围一定区域内普遍也有集合居住和商业发展。

以往城市的传统定...

郊区相关文献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三都村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三都村,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三都村,山西省阳泉市三都村,距市区15公里。三都村是平定州
查看全文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南垂村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南垂村,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下辖村,郊区老顶山镇南垂村位于市区七公里处,东靠老顶山,
查看全文
山西南郊区鸦儿崖乡魏家沟村
山西南郊区鸦儿崖乡魏家沟村,山西南郊区鸦儿崖乡魏家沟村魏家沟村位于南郊区政府西南26公里处,全村现有280户
查看全文
长治市千年古村——郊区鹿家庄
唐朝玄宗帝在此落驾息脚,故名落驾庄,后本村鹿氏家族势大易名为鹿家庄村。【历史沿革】1945年至1954年6月属长治县第一区管辖,1954年6月至1956年4月归鹿家庄乡管辖,1956年5月至1960年划归南垂公社管辖,1961市县分家,又属大辛庄公社管辖,1976年2月长治市郊区组建,又归长治市郊区大辛庄公社管辖,1984年2月体制改革,又属大辛庄乡政府管辖,2000年后改为归大辛庄镇政府。【地理实体概况】鹿家庄村位于长治市郊区大辛庄镇东部,距大辛庄镇政府485米;下设调解委员会、治安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机构,现辖第1至第9村民小组;村中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玉米、谷子;居民收入来源为务农、务工;公共设施建有学校、幼儿园、医疗所(长治市地名普查)【文物古迹】药王庙的概况:坐西朝东,东西17.2米、南北16.4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正殿;两侧存...
查看全文
郊区
字词的来源所谓“郊”,是指古代中国都城之外、或城镇之外的地区。“郊”的部首是“邑”(阝),为“集合体”之意;而旁边的“交”则有“交结”、“宽广”的意思。整体的解释为在“邑”(村落、都市)外的广大区域。有谓“邑外为郊,郊外为甸”。在日本称为“郊外”,其语源的解释也相同。英语为“suburb”,根据牛津英语词典,最早的使用记录是1380年的“subarbis”,这个词是来自古法语中的“sub(b)urbe”,之后转变为拉丁语中的“suburbium”(sub=下、urbs=城市)。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大部分的西欧地区,“suburb”一字是指离开中心城市、不属于中心城市的自治区域。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例如在大卫·鲁斯克1993年所著的《没有郊区的城市》(CitiesWithoutSuburbs)一书中,他提倡“大都市圈政府”的概念(将以往的市和郡合并,把大都市圈内全部区域的管辖权都交给所属的地...
查看全文
郊区相关标签
城市
依类型划分的聚居地
城市规划
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