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招氏鸿迹(广东省)

招氏鸿迹(广东省)

谱载招氏溯源、地望分布、人物风采、艺海遗珠,并附原南海、高凉等地招氏族谱序。书名据书名页、书衣题。
招氏鸿迹(广东省)简介资料
广东
2001年
一册
2001
当代
招氏鸿迹
铅印本
招煊
平装
招氏鸿迹(广东省)相关文献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谭鸿儒
谭鸿儒(生卒年不详),字实占,明城镇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武举人。主管官员选才授官的期限已到,他还不去接受任命,而在家建祠堂安放先人的神主牌。他为人仗义疏财,同情穷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十七年(1718年)两个饥荒年,他拿出粮食救济饥民,使不少人活了下来。
查看全文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谭鸿儒
谭鸿儒(生卒年不详),字实占,明城镇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武举人。主管官员选才授官的期限已到,他还不去接受任命,而在家建祠堂安放先人的神主牌。他为人仗义疏财,同情穷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十七年(1718年)两个饥荒年,他拿出粮食救济饥民,使不少人活了下来。
查看全文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邹渐鸿
邹渐鸿(1826~?),字仪可,清博罗公庄南坑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举人。由内阁中书任方略馆校对。1881年(光绪七年),授福建鹿港同知,地当台湾中路,渐鸿抑强扶弱,平息斗争,清理积案,捐俸资助书院中生徒的津贴费,治理本地土著,恩威并济,政绩为全台湾第一。1884年(光绪十年)秋,法国人侵犯台湾,基隆、澎湖相继告警,南北道路梗塞,渐鸿奉清廷之命督导运输兵饷粮食,全部没有失误,并且安抚百姓,丝毫没有惊扰。-行赏,任命为知府。公元1887年(光绪十三年),台湾改省,渐鸿六十岁,其母九十一岁,于是辞职回乡,侍奉0。来源:博罗县地方志办公室
查看全文
广州古迹之招氏宗祠(招村)
招氏宗祠位于冲口招村内,是招氏族人的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至2003年又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两进,总面阔10米,总进深20米,建筑占地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青砖红砂岩墙脚。2003年重修后改盖绿色琉璃瓦,外墙改贴绿色瓷片。祠前是冲口涌。头门面阔三间10米,进深二间7.2米共十三架,前廊三步。门额阴刻“招氏宗祠”,门联为“鸿舻传世泽;荣禄振家声”。次间有虾公梁、石柁峰、石斗栱。前廊梁架、封檐板刻花纹图案。门两侧设门枕石。后堂面阔10米,进深三间8.8米共十三架。后堂前带天井与两廊,两廊为四架卷棚顶。《招氏族谱》记载:“招村招氏始祖招观成在清中叶从横沙乡迁居此地,开村居住。招姓氏族六世传人招于莘在明嘉靖年间中举人,后中进士,曾任江西玉山县知县,并在招村始建招氏宗祠。”该祠整体布局尚存,今为招村老人活动中心。——《第四次文物资料普查汇编》探访...
查看全文
招氏家族名人:招氏汉代大鸿胪与明清文学巨匠
招氏家族历史上涌现出多位杰出人物。汉代招猛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手腕著称,为汉朝的繁荣立下赫赫战功。明代招奇佐则在文学和教育领域有深厚造诣,培养了大量人才。清代招子庸则是文坛巨匠,其诗文作品清新脱俗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番禺罗家房招姓族谱记序
原书: 广州市 : 万利源, 民国25[1936]抄本复印. 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太始祖 : 招猛. 居南雄府保昌县. 始祖 : 招仲奇 ; 招三奇. 由南雄迁南海县,居黄鼎司朗边乡. 始迁祖(一世) : (明) 招英贤,字东溟. 由南海县迁番禺县沙湾司. 派祖(3世) : 招广田. 始吾公之子. 下有二子,分二房. 二大房祖 : 招礼智,号竹亭(孟房) ; 招礼祥,号竹冈(仲房). 孟房派字(11世起) : 长高初州英 荣开达 绵长绍泽荫 谦益泰宏兴. 仲房派字(11世起) : 燕楚佐远礼(昌) 清广达 绵长绍泽荫 谦益泰宏兴. 散居地 : 广东省番禺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广东南雄
浏览:100
番禺罗家房招姓族谱记序
原书: 广州市 : 万利源, 民国25[1936]抄本复印. 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太始祖 : 招猛. 居南雄府保昌县. 始祖 : 招仲奇 ; 招三奇. 由南雄迁南海县,居黄鼎司朗边乡. 始迁祖(一世) : (明) 招英贤,字东溟. 由南海县迁番禺县沙湾司. 派祖(3世) : 招广田. 始吾公之子. 下有二子,分二房. 二大房祖 : 招礼智,号竹亭(孟房) ; 招礼祥,号竹冈(仲房). 孟房派字(11世起) : 长高初州英 荣开达 绵长绍泽荫 谦益泰宏兴. 仲房派字(11世起) : 燕楚佐远礼(昌) 清广达 绵长绍泽荫 谦益泰宏兴. 散居地 : 广东省番禺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总纂修巫新寰,字宇衡 ; 总监修巫昌渭,字理唐.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4, 8, 10, 12-13, 19-21, 27-30, 33, 37, 39-40, 46-49. 受姓祖 : (周) 巫常氏. 始祖 (1世) : (隋唐之际) 巫罗俊,字定生,号青州. 迁闽之黄连峒(今宁化县). 迁上杭祖(14世) : 巫光一郎. 由龙湖始迁上杭中村,后徙永定县谿南里(原属上杭),及大溪谿口. 迁粤祖(17世) : 巫大一郎,字恢先. 同七子由上杭徙广东英德. 大一郎下七子(18世) : (宋) 巫仕聪,念一郎(徙蒲岭高车坝) ; 巫仕成,念二郎,字志和(徙尧山蒲东石霞村) ; 巫仕政,念三郎(徙惠州金鸡塔下) ; 巫仕宗,念四郎(徙长蒲东水竹径都) ; 巫仕恭,念五郎(徙永定谿南) ; 巫仕敬,念六郎(徙广东兴宁县) ; 巫仕猷,念七郎(子徙永定大溪及罗滩). 仕敬公下三大派祖(19世) : (宋) 巫福,字忠厚(居曲江杨梅) ; 巫禧,字忠立,法名二十八郎(徙居兴宁罗冈洋塘) ; 巫禄,字忠和,一名忠禄,法名万三郎(居英德东坌大塘面宅场). 禧公派下房祖(21世) : (宋元之际) 巫景发,二十二郎 ; 巫景成,二十三郎 ; 巫景新,四十五郎 ; 巫景茂,三十一郎 ; 巫景松,三十二郎. 派行(罗俊公传下41世起 ; 禧派23世起) : 远资殷辅肇自 平阳徽嗣宁化 勋懋传芳广昭 懿范德业馨光 鸿才蔚起威凤 麟祥全球培植 万纪繁昌. 散居地 : 福建省宁化县, 及广东省兴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版心题,及卷端题 : 巫氏族谱.
浏览:0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总纂修巫新寰,字宇衡 ; 总监修巫昌渭,字理唐.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4, 8, 10, 12-13, 19-21, 27-30, 33, 37, 39-40, 46-49. 受姓祖 : (周) 巫常氏. 始祖 (1世) : (隋唐之际) 巫罗俊,字定生,号青州. 迁闽之黄连峒(今宁化县). 迁上杭祖(14世) : 巫光一郎. 由龙湖始迁上杭中村,后徙永定县谿南里(原属上杭),及大溪谿口. 迁粤祖(17世) : 巫大一郎,字恢先. 同七子由上杭徙广东英德. 大一郎下七子(18世) : (宋) 巫仕聪,念一郎(徙蒲岭高车坝) ; 巫仕成,念二郎,字志和(徙尧山蒲东石霞村) ; 巫仕政,念三郎(徙惠州金鸡塔下) ; 巫仕宗,念四郎(徙长蒲东水竹径都) ; 巫仕恭,念五郎(徙永定谿南) ; 巫仕敬,念六郎(徙广东兴宁县) ; 巫仕猷,念七郎(子徙永定大溪及罗滩). 仕敬公下三大派祖(19世) : (宋) 巫福,字忠厚(居曲江杨梅) ; 巫禧,字忠立,法名二十八郎(徙居兴宁罗冈洋塘) ; 巫禄,字忠和,一名忠禄,法名万三郎(居英德东坌大塘面宅场). 禧公派下房祖(21世) : (宋元之际) 巫景发,二十二郎 ; 巫景成,二十三郎 ; 巫景新,四十五郎 ; 巫景茂,三十一郎 ; 巫景松,三十二郎. 派行(罗俊公传下41世起 ; 禧派23世起) : 远资殷辅肇自 平阳徽嗣宁化 勋懋传芳广昭 懿范德业馨光 鸿才蔚起威凤 麟祥全球培植 万纪繁昌. 散居地 : 福建省宁化县, 及广东省兴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版心题,及卷端题 : 巫氏族谱.
浏览:0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总纂修巫新寰,字宇衡 ; 总监修巫昌渭,字理唐.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4, 8, 10, 12-13, 19-21, 27-30, 33, 37, 39-40, 46-49. 受姓祖 : (周) 巫常氏. 始祖 (1世) : (隋唐之际) 巫罗俊,字定生,号青州. 迁闽之黄连峒(今宁化县). 迁上杭祖(14世) : 巫光一郎. 由龙湖始迁上杭中村,后徙永定县谿南里(原属上杭),及大溪谿口. 迁粤祖(17世) : 巫大一郎,字恢先. 同七子由上杭徙广东英德. 大一郎下七子(18世) : (宋) 巫仕聪,念一郎(徙蒲岭高车坝) ; 巫仕成,念二郎,字志和(徙尧山蒲东石霞村) ; 巫仕政,念三郎(徙惠州金鸡塔下) ; 巫仕宗,念四郎(徙长蒲东水竹径都) ; 巫仕恭,念五郎(徙永定谿南) ; 巫仕敬,念六郎(徙广东兴宁县) ; 巫仕猷,念七郎(子徙永定大溪及罗滩). 仕敬公下三大派祖(19世) : (宋) 巫福,字忠厚(居曲江杨梅) ; 巫禧,字忠立,法名二十八郎(徙居兴宁罗冈洋塘) ; 巫禄,字忠和,一名忠禄,法名万三郎(居英德东坌大塘面宅场). 禧公派下房祖(21世) : (宋元之际) 巫景发,二十二郎 ; 巫景成,二十三郎 ; 巫景新,四十五郎 ; 巫景茂,三十一郎 ; 巫景松,三十二郎. 派行(罗俊公传下41世起 ; 禧派23世起) : 远资殷辅肇自 平阳徽嗣宁化 勋懋传芳广昭 懿范德业馨光 鸿才蔚起威凤 麟祥全球培植 万纪繁昌. 散居地 : 福建省宁化县, 及广东省兴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版心题,及卷端题 : 巫氏族谱.
浏览:0
巫氏重修族谱 [49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5[1936].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总纂修巫新寰,字宇衡 ; 总监修巫昌渭,字理唐.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3-4, 8, 10, 12-13, 19-21, 27-30, 33, 37, 39-40, 46-49. 受姓祖 : (周) 巫常氏. 始祖 (1世) : (隋唐之际) 巫罗俊,字定生,号青州. 迁闽之黄连峒(今宁化县). 迁上杭祖(14世) : 巫光一郎. 由龙湖始迁上杭中村,后徙永定县谿南里(原属上杭),及大溪谿口. 迁粤祖(17世) : 巫大一郎,字恢先. 同七子由上杭徙广东英德. 大一郎下七子(18世) : (宋) 巫仕聪,念一郎(徙蒲岭高车坝) ; 巫仕成,念二郎,字志和(徙尧山蒲东石霞村) ; 巫仕政,念三郎(徙惠州金鸡塔下) ; 巫仕宗,念四郎(徙长蒲东水竹径都) ; 巫仕恭,念五郎(徙永定谿南) ; 巫仕敬,念六郎(徙广东兴宁县) ; 巫仕猷,念七郎(子徙永定大溪及罗滩). 仕敬公下三大派祖(19世) : (宋) 巫福,字忠厚(居曲江杨梅) ; 巫禧,字忠立,法名二十八郎(徙居兴宁罗冈洋塘) ; 巫禄,字忠和,一名忠禄,法名万三郎(居英德东坌大塘面宅场). 禧公派下房祖(21世) : (宋元之际) 巫景发,二十二郎 ; 巫景成,二十三郎 ; 巫景新,四十五郎 ; 巫景茂,三十一郎 ; 巫景松,三十二郎. 派行(罗俊公传下41世起 ; 禧派23世起) : 远资殷辅肇自 平阳徽嗣宁化 勋懋传芳广昭 懿范德业馨光 鸿才蔚起威凤 麟祥全球培植 万纪繁昌. 散居地 : 福建省宁化县, 及广东省兴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版心题,及卷端题 : 巫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