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一种基于东亚文化圈传统民间信仰的半宗教设施,其主要用于供奉、祭祀神祇、祖先或者先贤、烈士,采用庙堂式建筑形式。朝鲜半岛的祠堂自三国时代由中国传入,在高丽时代逐渐普及开来,在朝鲜时代达到繁盛,但现今较为少见。

祠相关文献
宗祠陵园-邓公祠
宗祠陵园-邓公祠,位于粉岭龙山西北面山麓的松岭邓公祠是香港最重要及规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该祠堂约于
查看全文
宗祠陵园-韩泷祠
宗祠陵园-韩泷祠,韩泷祠位于粤北乐昌九泷十八滩罗家渡河段的老泷口西岸,始建于汉朝,为纪念东汉伏波将
查看全文
庞祠村庞氏祠
庞祠村庞氏祠,庞氏祠堂之罡方正直 近日,安微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大孤堆集庞祠村的村民们可高兴了
查看全文
祭祖祠仪祠文
祭祖祠仪祠文,祭祖祠仪每步祀祖以十月十二日示有定期也预夕承办首人齐宿祠堂质明陈设用赞礼数人分立
查看全文
闫氏家祠:泰伯祠
泰伯祠在山东宁阳县城西二十五里寺头村,又名至德庙,乃闫氏家祠。《唐书》及《元和姓纂》均载: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闫乡,因以为氏。故今寺头村闫姓皆祖泰伯。泰伯祠为两进两出,大门两边为方形柱石,正面有阴刻楹联“隐隐孤忠荆蛮三让高千古、煌煌周礼端委一时留万年”。泰伯祠高大宏伟,雕梁画栋,颜料以黑白红色为主,饰描金粉,巍然焕然立于卧牛山之阳,供人春秋瞻仰。祠内原有闫氏家乘碑记二:一立于明朝天顺元年,时宁阳县城人,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许彬撰记一立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泽州人)闫承光撰文,今碑无存。泰伯祠历经数百年,已倾记不堪,2014年12月,在原址按旧貌复建告竣,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更加宏伟壮观。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紫云堂仕祠公派下思源录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0[1981]序. -- 48页 : 世系表. 紫云堂始祖 : 黄守恭(唐) 台湾始迁祖 : 黄仕祠謚纯良(清)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苗栗县等地.
浏览:0
株镇赖祠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颕川堂, 清同治10[1871]年. 存8册: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颕公. 受封颕川列爵子位, 本姬姓以赖国, 子孙遂以赖为姓, 以颕川为郡. 宁都始迁祖: (晋) 赖硕,字仲芳. 颕公32世孙. 偕弟赖毅从松阳迁南康郡揭阳(宁都古县名). 株镇大祠一世祖: (宋) 赖五郎. 四郎公之子. 颕公45世孙. 字派似为(11~30世): 功名垂始策 闻望遍坤舆 武库传遗烈 鸿才仰秘书.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3, 8, 及10. 缺1~10世世系记事.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株镇赖祠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颕川堂, 清同治10[1871]年. 存8册: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颕公. 受封颕川列爵子位, 本姬姓以赖国, 子孙遂以赖为姓, 以颕川为郡. 宁都始迁祖: (晋) 赖硕,字仲芳. 颕公32世孙. 偕弟赖毅从松阳迁南康郡揭阳(宁都古县名). 株镇大祠一世祖: (宋) 赖五郎. 四郎公之子. 颕公45世孙. 字派似为(11~30世): 功名垂始策 闻望遍坤舆 武库传遗烈 鸿才仰秘书.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3, 8, 及10. 缺1~10世世系记事.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株镇赖祠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颕川堂, 清同治10[1871]年. 存8册: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颕公. 受封颕川列爵子位, 本姬姓以赖国, 子孙遂以赖为姓, 以颕川为郡. 宁都始迁祖: (晋) 赖硕,字仲芳. 颕公32世孙. 偕弟赖毅从松阳迁南康郡揭阳(宁都古县名). 株镇大祠一世祖: (宋) 赖五郎. 四郎公之子. 颕公45世孙. 字派似为(11~30世): 功名垂始策 闻望遍坤舆 武库传遗烈 鸿才仰秘书.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3, 8, 及10. 缺1~10世世系记事.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
原书: 江西省吉安市 :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编委编制, 2011年四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各支派详细迁徙地点纪录. 乌东始祖 : (隋)周为汾, 以直谏触上, 避居袁州北门, 后复居庐陵乌东. 汾公四子: 周归仁, 周仲仁, 周汉仁, 周举仁.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吉安县, 泰和县, 永新县, 万安县, 安福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 [3卷]
原书: 江西省吉安市 :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编委编制, 2011年四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各支派详细迁徙地点纪录. 乌东始祖 : (隋)周为汾, 以直谏触上, 避居袁州北门, 后复居庐陵乌东. 汾公四子: 周归仁, 周仲仁, 周汉仁, 周举仁.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吉安县, 泰和县, 永新县, 万安县, 安福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祠导读知识
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
  龙川位于我国安徽省绩溪县大坑口村。龙川县有一座胡氏宗祠,是胡氏最有名、也最有家族传承气息的祠堂之一。龙川的胡氏宗祠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朝,历尽三次重修,已有百年历史。徽州是一个很有宗族气息的地方,胡氏宗祠坐落于徽州,更有利于胡氏族人寻根问祖和传承家族文化。龙川胡氏宗祠不仅是一座家族传承之地,也是我国徽派建筑的宝贵遗产,对于研究徽派建筑有很大的作用。胡氏族人的姓氏文化传承和宗祠文化很好的体现在这座胡氏宗祠里,不仅是文化传承地也是重要的风景区,值得大家去观赏。
浏览量:3612次
贾氏宗祠在哪里
贾氏宗祠在哪里
  贾氏宗祠,一般是指景贤贾氏宗祠。景贤贾氏宗祠位于位于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景贤贾家自然村中部。是明代建立的,距今已有几百多年的历史。景贤贾氏宗祠是贾家古村之心脏,一切族中的大事和各种隆重的祭祀仪式都得在宗祠内举行,是村中最具权威性的古建筑。  景贤贾氏宗祠规制完整而特别,宗祠的建造艺术、雕刻工艺、科学设计为研究古代祠堂式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景贤贾氏宗祠作为贾氏宗祠里比较独特的祠堂,拥有几百多年的历史,也承载了贾姓的很多优秀文化,需要后代的传承和发展。
浏览量:2317次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原指位于刘备惠陵旁供奉诸葛亮的祠堂,后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修缮和整合,最终变成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的建筑群,隶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是历史上第一次对成都三国历史文化遗迹的整合。 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230亩),由文化遗产保护区(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文化体验区(即西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有“三国圣地”的荣誉。 1961年3月,武侯祠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1月18日,成都武侯祠·锦里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2022年1月10日,武侯祠·锦里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浏览量:2385次
山西忻州杨家祠
山西忻州杨家祠
杨家祠堂,始建于1836年,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建筑结构】 杨家祠堂分为前后两院,有堂屋、东西厢舍、正殿等。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东西厢房三间,正殿五楹,殿顶为悬山式。正殿内,塑有杨业与其妻佘太君的坐像。杨业八个儿子的彩塑分列两旁。祠内,有“佘祖图”碑一通,碑文铭记着杨业后裔世系。大殿前,竖有鹿蹄石一块,形状奇特,雕刻秀美。 祠堂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
浏览量:2268次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是陕西省韩城市4A级景点,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司马迁祠,又被称为司马庙,其就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而创建的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距离现在已有1700年的历史了,根据县志的记载:“水经注:子长墓有庙,庙前有碑。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太史公曰:迁生龙门,是其坟虚所在矣。”司马迁祠在北宋靖康四年重建寝宫,后来的时间里,也有过修缮和增建。关于修建太史祠,在历史上是有一次大规模扩建太史祠的,时间是在清康熙七年,是由当时的县令翟世琪以及芝川乡老扬四可等二十人共同商议,甚至还在司马坡上架了一座天桥,用车把南塬上的土拉到司马祠前。没过几天,就填起堂基长9.6丈,宽5.6丈,把明堂填得又高又宽。为求巩固又将堂基及右岸用灰砖三层,从外严加封裹。基下左侧沟涧,自东绕而前,也填沟数丈为神路,并用砖石砌成九十九层台阶,拾级而上,高入云表。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也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浏览量:21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