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古政权(中国))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三国是指曹魏、蜀汉及孙吴。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使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东汉末期,汉廷因黄巾之乱而授权地方平乱。董卓乱政并在地方冲突后迁都长安。这些使得朝廷威信丧失,军阀割据混战。其中曹操拥护逃回洛阳的汉献帝,迁都许昌,并击败多股势力。最后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大致掌控中国北方。曹操以优势兵力南征荆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积极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了整个荆州南部。刘备病死后,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最后,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于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此时渐渐地被司马氏掌控。公元237年公孙渊反叛曹魏,于辽东一度建国,国号“燕”,但昙花一现,在公元238年魏灭燕之战中灭亡。公元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出兵伐蜀,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最后公元280年西晋发起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一统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简介资料
三国时期
道教、佛教
约3000万(280年)
曹丕、刘备、孙权等
亚洲
君主专制政体
三国
184年
曹丕、司马懿、诸葛亮、孙权等
洛阳、成都、建业
三国相关文献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若是研究三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三国志》。的确陈寿的《三国志》可以算是最
查看全文
此三国已非彼三国
此三国已非彼三国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翻译成韩国译本时书名改为《三国志》,采用的是记载
查看全文
三国
历史黄巾之乱东汉在汉和帝后,因为种种因素而走向衰亡。由于皇帝大多在年幼即位,政权多由外戚掌控。皇帝在成年后为了夺权而寻求宦官的支持,但也让宦官掌控了朝廷。这种外戚与宦官的对峙(即戚宦之争),使朝廷陷入循环内斗。到了桓灵二帝时,士大夫不满当时掌权的宦官败乱朝政,纷纷上书抗议,但这两次的抗议均被皇帝与宦官镇压,史称党锢之祸。在地方上,各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榨压百姓,人民苦不堪言。加上天灾接续不断,百姓纷纷揭竿起事,成为群雄割据的导火线。183年2月,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数十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乱事范围迅速扩大,很快发展成全国性的战乱。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儁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虽然黄巾军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散布各地,顺势占山成寇,局势尚未稳定。为了要稳定局势,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建议,让监察各郡的刺史拥有地方军政的权力,加强对各郡的控管
查看全文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若是研究三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三国志》。的确陈寿的《三国志》可以算是最能反映三国历史的史书,但是有多少人去正确看待过它?作为三国的名剑,必须让大家明白《三国志》不是三国史!陈寿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人,但他处于三国后期,而《三国志》又是于晋并吴五年后完成。别小看这一段时间,战乱足够颠倒很多事。因此他只能靠史书、文献和比较可信的传言来编写《三国志》,在加上陈寿是独自一人且以晋臣的身份编写。《三国志》的真实成分有一定的折扣。《三国志》中的评论都是陈寿自己的看法,无法真实的表现人物的功绩、地位和历史作用(一个人编的史书评论都有问题,像《史记》,《汉书》等等)。比起当时的史书,《三国志》算是最好的,由于陈寿过于严谨,他认为不够真实的宁可不收入,导致此书过于简略。不过裴松之注后的《三国志》会好很多,这也是史学家们的三国史书“圣经”陈著裴注的《三国志》。本剑并不是想写这篇文章来骂《三国志》的不真...
查看全文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若是研究三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三国志》。的确陈寿的《三国志》可以算是最能反映三国历史的史书,但是有多少人去正确看待过它?作为三国的名剑,必须让大家明白《三国志》不是三国史!陈寿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人,但他处于三国后期,而《三国志》又是于晋并吴五年后完成。别小看这一段时间,战乱足够颠倒很多事。因此他只能靠史书、文献和比较可信的传言来编写《三国志》,在加上陈寿是独自一人且以晋臣的身份编写。《三国志》的真实成分有一定的折扣。《三国志》中的评论都是陈寿自己的看法,无法真实的表现人物的功绩、地位和历史作用(一个人编的史书评论都有问题,像《史记》,《汉书》等等)。比起当时的史书,《三国志》算是最好的,由于陈寿过于严谨,他认为不够真实的宁可不收入,导致此书过于简略。不过裴松之注后的《三国志》会好很多,这也是史学家们的三国史书“圣经”陈著裴注的《三国志》。本剑并不是想写这篇文章来骂《三国志》的不真...
查看全文
三国相关标签
三国
中国地域政治并称
古政权(中国)
三国导读知识
三国蔡氏
三国蔡氏
三国蔡氏一般是指蔡夫人,即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后妻。她是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的姨母,也是刘琮的生母。据史书记载和影视剧介绍,蔡夫人是一个心肠恶毒之人,一心想让儿子刘琮继嗣,后主曾透露要让长子刘琦为嗣。蔡氏便多次加害刘琦。后来刘表去世,蔡氏借助兄长蔡瑁,让自己的儿子刘琮为嗣。 后来,曹操军队攻打襄阳,蔡氏母子举州请降,曹操假意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在刘琮母子上任途中,派人刺杀蔡氏母子。 历史上真正的蔡氏是个什么样的人?族谱网带您揭晓!
浏览量:3971次
四史指的是什么
四史指的是什么
  也叫前四史。二十四史中前四部,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全书八十万字,为东汉班固撰,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浏览量:2135次
三国东吴皇帝列表
三国东吴皇帝列表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 三国东吴皇帝列表: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葬于蒋陵。 吴少帝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吴大帝孙权之子,三国时期第二位皇帝,252年—258年在位。年号建兴、五凤、太平。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258年—264年在位,年号永安。 吴文帝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四位皇帝。 吴末帝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又字皓宗,吴大帝孙权之孙,东吴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年号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
浏览量:4376次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是指《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下面我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作品。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起自黄巾农民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成为我国历史小说的楷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学活动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浒传》由施耐庵所写,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史实的基础上,结合民间传说、民间通俗文学,再经过作者的加工、敷演而成的。《西游记》是吴承恩所写的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它既是吴承恩天才的创作,也是吴承恩对历来西游故事的总结。这部小说神幻奇异的外表下,蕴涵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讽刺与批判,歌颂了人类为争取自由、向往美好境界而勇敢探索的精神。《金瓶梅》是兰陵笑笑生所写的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金瓶梅》的弊病在于毫无节制的性描写,这是阅读时应加以批判的。
浏览量:1948次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作者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创作的年代大致是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间,这是一本长篇章回体小说,正本书大约有120回,在历史中也被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这也是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可见他本名为罗本,“贯中”是他的字,他是当时的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从罗贯中的家族世系来看,他的父亲为当时的丝绸商人,但罗贯中对商业不是那么感兴趣,约在在公元1345~1355年间罗贯中来到了杭州,作为前朝的都城,这边不但人口云集、商业发达,且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也较为繁盛,在这样的熏陶下他对民间文学变的极其喜爱,可以说《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除此之外,在文学著作上他还著有小说《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此外他还编有不少著名剧本例如《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
浏览量:18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