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禹梦挫玉智,舜修逆廷珍,依衡腾顺傲,务必起祥云。(由于谱书丢失,有可能音同字不同,如有同字派的唐氏族人,请联系我18989142252)
唐相关文献
唐朝国号: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
唐朝国号: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
查看全文
唐朝名将唐俭
唐朝名将唐俭,唐俭(公元579年―公元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
查看全文
唐朝名将唐俭
唐朝名将唐俭,唐俭(公元579年―公元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
查看全文
唐厝唐氏宗祠
唐厝唐氏宗祠,晋江唐厝一支,自明洪武年间由樟林分居于泉城南门外五十里处螺峰山麓,时称螺峰乡。乡
查看全文
唐密
历史在成体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称为“杂密”的一些密法已经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230年)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和《金光明最胜王经》。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代,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来到中国,合称“开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师,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于长安的大兴善寺(位于今西安市)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成为唐密的开端。善无畏在一行协助下,于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大日经》,成为胎藏界密法传入中国的开始。唐开元八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经南海、广州抵洛阳,传入金刚界密法。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四部。其弟子不空曾奉师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在普贤阿阇黎座下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灌顶。回中国后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
查看全文
唐相关标签
四川巴中
家族谱大览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6[1880](鸦鹊塘 : 文明轩刊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唐代伟,字高才 ; 唐代玖,字际虞,号子才 ; 唐代香,字章,号兰圃 ; 唐代菊,字华圃,号兰亭 ; 唐代錧,字得汤 ; 唐世嵿,字秀拔. 远祖 : 唐朝举. 初以房为氏. 鼻祖(1世) : (宋元之际) 唐应臣. 朝举第四子. 长于蓉城杉里,由桂迁永,居便江金陵鸦鹊塘. 生一子: 唐枫叟. 枫叟公生七子(3世) : 唐元通(此谱仅含元通公次子支下) ; 唐元达 ; 唐元信 ; 唐元富 ; 唐元钦 ; 唐元祥 ; 唐元满. 派祖(4世) : (明) 唐有聪,字作谋,号发源. 元通公次子. 自鸦鹊塘迁居新屋里. 生二子: 唐思旭,字晖吉,号临泉 ; 唐思虎,字丙蔚,号风从(止). 房祖(8世) : (明) 唐仲传,字教遵 ; 唐仲儒,字达士. 皆为文伸公之子. 思旭公之后. 仲传公下四子(9世) : (明) 唐季祖,字继善 ; 唐季宗,字承祧(下一子: 唐时槐,字王庭) ; 唐季荣,字名扬(止) ; 唐季华,字毓秀(下一子: 唐时松,字美轩). 仲儒公下一子(9世) : (明) 唐季化,字明天. 下有二子 : (明清之际) 唐时树,字梁材 ; 唐时桂,字高攀. 祖公下四子(11世) : (明) 唐时相,字国宰 ; 唐时杨,字名标 ; 唐时椿,字永茂 ; 唐时柳,字长茂. 旧派行 : 叟元友思单 文仲季(启)时光 宗祖从今盛 世代显荣昌. 新派行 : 道明德立 国用仁贤 全忠达孝 邦家永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永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唐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二修族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晋昌堂, 民国17[1928]. 8册 : 世系表. 珍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明) 唐素训,字以天. 散居地 : 四川省绵阳县等地. 封面题 : 绵西唐氏二修族谱.
浏览:0
唐导读知识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唐朝,历经289年,在位21位皇帝,是继隋朝以来的大一统王朝。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以来,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大中之治……一个接一个盛世在大唐皇帝的经营下出现。 但在繁华中也出现了很多变数。外戚专权、节度使叛乱,也使得人民生灵涂炭。除去政治上的繁荣衰落。文学上也出现了一大批流传至今的著名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田园诗人陶渊明、边塞诗人杜牧等等,都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 总体来说,唐朝是个大一统的朝代,也是一个有很多变数的时代。
浏览量:2239次
唐代诗人刘禹锡
唐代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浏览量:2373次
中国古代人口
中国古代人口
中国古代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人口统计数字出现在《帝王世纪》一书中,书中记载上古禹时代中国共有人口1355923人。由于这本书是西晋时编写的,这个数字并不准确。东周时期出现“料民”这一项人口调查统计活动,当时的人口约有1184万7千。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全国人口维持在一千万左右。春秋时期至汉代中国人口开始产生变化,先秦时各国开始推出积极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据《帝王世纪》记载,秦代时中国人口达两千余万汉朝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2年(公元2)全国在籍人口为59594978人。宋代是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宋金两朝在籍人口合计曾达76335486人,但宋朝的人口统计数字并不准确,推测实际人口数量应该比这个数字要高,推测人口过亿。过了宋代,中国人口开始进入低增长时期,元、明以及清初人口发展并不迅速。到了清代人口数量猛增。乾隆6年(公元1741)在籍人口总数第一次达到143411559人;乾隆59年(公元1794),全国人口总数为313218795人;从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经历53年,人口由1.43亿增加到3.13亿;道光14年(公元1834),《清实录·宣宗实录》卷261记载人口总数为401008574人。
浏览量:2015次
唐中宗李显之后谁继位
唐中宗李显之后谁继位
唐中宗李显之后继位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李显曾两次继位为皇帝,这他这两次当皇帝之后继位的皇帝都是李旦。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第四位皇帝,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与李显是同母兄弟,李显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旦是第四子。李旦同样是先后两次登基,684年—690年,710年—712年在位。李显庸弱无能,他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最终触怒武则天,继位仅55天便被废为庐陵王。被废后,武则天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李旦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唐中宗李显逝世,李隆基发动政变,推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李旦第二次即位为帝。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浏览量:2710次
《钗头凤》陆游唐婉 原文
《钗头凤》陆游唐婉 原文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字蕙仙,陆游的表妹。她自幼聪慧,文采斐然,曾嫁与陆游为妻,但因种种原因,陆游的母亲将他们拆散,唐婉改嫁赵士程。1155年,陆游礼部会试不成,去沈园游玩,和唐婉不期而遇,两人都很悲痛。陆游题《钗头凤》(红酥手)词于墙上以抒哀情。1156年,唐婉重游沈园,看到了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词,感慨不已,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之后不久便郁郁而死。
浏览量:23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