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哲学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简介资料
开创儒学,编纂《
伦理学、社会哲学
公元前551 年
孔子,尼父,孔夫子
周代思想、曾于鲁国贵族季孙氏门下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
仲尼
孔圣人,大成圣至先师,至圣
众多东方哲学家
东周春秋末期
鲁国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
公元前479 年
孔子相关文献
孔子
孔子,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查看全文
孔子
名号与称呼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文圣、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传言孔子是水精子转世。《太平广记》:“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生鲁襄之代。夜有二神女,擎香露。沐浴征在。天帝下奏钧天乐,空中有言曰:‘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有五老。列征在之庭中。五老者。盖五星精也。夫子未生之前,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子,继衰周为素王。’征在以绣绂系麟之角。相者云:‘夫子殷汤之后,水德而为素王。’人物生平出生孔子出生于鲁国,其先世是殷商王室,十五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国君微仲。六代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邹邑定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9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1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
查看全文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英文名字:Confucius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学术贡献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
查看全文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家世】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查看全文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
查看全文
孔子相关标签
生年不详
政治哲学家
古琴演奏家
卒年不详
中国哲学家
宗教创始人
曲阜人
西夏追尊皇帝
孔姓
鲁国人
春秋战国作家
儒学学者
孔子
中国教育家
儒家圣人
中国各朝代音乐家
伦理学家
中国思想家
哲学家
中国古代音乐家
家族谱大览
孔子世家谱 :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支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罗山孔子世家族谱编纂委员会, 2013年版. 1册(约308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支派众多繁杂, 详请查阅谱第129-287页. 名祖 : (春秋) 孔子,讳丘,字仲尼. 孔家老庄祖(64世) : 孔尚时. 下有二子 : 孔衍申 ; 孔衍泰. 衍申公下四房 : 孔兴鲁 ; 孔兴述 ; 孔兴先 ; 孔兴赐. 衍泰公下一房 : 孔兴璋. 竹竿镇孔家老庄片支祖 : 孔昭焕(孔老湾祖) ; 孔昭程(孔小湾祖) ; 孔宪刚(南孔小湾祖)...[等]. 孔家竹林片支祖 : 孔贞用(青山镇, 朱堂乡) 民权县支龙堂镇吴塘村片支祖 : 孔繁典. 下有一子 : 孔祥瑞. 字派 :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济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后清代为避帝讳, 弘改为宏, 胤改为衍.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孔子世家谱. 散居地 : 河南省信阳县, 罗山县等地.
浏览:0
孔子世家旧县户支谱(南辛南村)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南辛南村孔子世家
浏览:0
婺州南宗孔子世家譜, 9, 卷7續_ 73世慶萬公起, 200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家谱续修理事会, 2004年重修(磐安东芝打字社承印).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源祖(1世) : (春秋) 孔丘,字仲尼. 宗祖(9世) : 孔腾. 顺公次子. 博士迁长沙太傅. 西安派祖(48世) : 孔瑞友. 若蒙公长子. 下一子: 孔玠. 曲阜派祖(48世) : 孔瑞操. 若蒙公次子. 下三子: 孔瑄 ; 孔璠 ; 孔玠(过继端友). 徽州派祖(48世) : 孔端朝. 若谷公之子. 下四子: 孔𤪒 ; 孔璪 ; 孔瓅 ; 孔𤥡. 今居金华. 西安幼支祖(48世) : 孔端问(仙源县居卫周西安,下四子: 孔璹 ; 孔珉 ; 孔珦 ; 孔莘夫,旧名璇) ; 孔端己(下一子: 孔行可). 永康榉川派祖(48世) : 孔端躬 ; 与父孔若钩. 迁居永康榉川. 下五子: 孔璜 ; 孔(王甫) ; 孔(王势) ; 孔玹 ; 孔(王方). 玠公下房祖(53世) : 孔洙. 璠公下房祖(53世) : 孔浣 ; 孔潾 ; 孔治 ; 孔济,字世美. 𤪒公下房祖(53世) : 孔沆. 问公下房祖(53世) : 孔准 ; 孔淑 ; 孔津 ; 孔灏 ; 孔源. 皆为璹公后裔. 行可公下房祖(53世) : 孔淇 ; 孔潍 ; 孔涛 ; 孔洧. 璜公下房祖(54世) : 孔思温,行仲十(天房) ; 孔思和,字得道,行仲十二(地房) ; 孔思善,字德元,行仲八六(人房). 皆为谨公子. 名辈 : 丘鲤伋白求 箕穿顺鲋随 武廷霸福房 均志损耀完 羡震嶷抚毅 鲜乘灵文渠 长嗣德崇璲 萱齐惟策振 文万洙思克 希立公彦承 名辈(续)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排行(64世起) : 忠信敬崇谦 和明奇茂盛 礼义微详瑞 诚顺裕善庆.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市, 磐安县, 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孔子世家谱.
浏览:100
孔子世家谱 _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支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罗山孔子世家族谱编纂委员会, 2013年版. 1册(约308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支派众多繁杂, 详请查阅谱第129-287页. 名祖 : (春秋) 孔子,讳丘,字仲尼. 孔家老庄祖(64世) : 孔尚时. 下有二子 : 孔衍申 ; 孔衍泰. 衍申公下四房 : 孔兴鲁 ; 孔兴述 ; 孔兴先 ; 孔兴赐. 衍泰公下一房 : 孔兴璋. 竹竿镇孔家老庄片支祖 : 孔昭焕(孔老湾祖) ; 孔昭程(孔小湾祖) ; 孔宪刚(南孔小湾祖)...[等]. 孔家竹林片支祖 : 孔贞用(青山镇, 朱堂乡) 民权县支龙堂镇吴塘村片支祖 : 孔繁典. 下有一子 : 孔祥瑞. 字派 :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济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后清代为避帝讳, 弘改为宏, 胤改为衍.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孔子世家谱. 散居地 : 河南省信阳县, 罗山县等地.
浏览:100
1.孔子世家考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8[1803]刻本. 2册. 始祖 : (春秋) 孔子,名丘,字仲尼. 散居地 : 山东省曲阜县等地.
浏览:100
婺州南宗孔子世家譜, 10, 卷8_ 目錄 73世慶做公起, 200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家谱续修理事会, 2004年重修(磐安东芝打字社承印).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源祖(1世) : (春秋) 孔丘,字仲尼. 宗祖(9世) : 孔腾. 顺公次子. 博士迁长沙太傅. 西安派祖(48世) : 孔瑞友. 若蒙公长子. 下一子: 孔玠. 曲阜派祖(48世) : 孔瑞操. 若蒙公次子. 下三子: 孔瑄 ; 孔璠 ; 孔玠(过继端友). 徽州派祖(48世) : 孔端朝. 若谷公之子. 下四子: 孔𤪒 ; 孔璪 ; 孔瓅 ; 孔𤥡. 今居金华. 西安幼支祖(48世) : 孔端问(仙源县居卫周西安,下四子: 孔璹 ; 孔珉 ; 孔珦 ; 孔莘夫,旧名璇) ; 孔端己(下一子: 孔行可). 永康榉川派祖(48世) : 孔端躬 ; 与父孔若钩. 迁居永康榉川. 下五子: 孔璜 ; 孔(王甫) ; 孔(王势) ; 孔玹 ; 孔(王方). 玠公下房祖(53世) : 孔洙. 璠公下房祖(53世) : 孔浣 ; 孔潾 ; 孔治 ; 孔济,字世美. 𤪒公下房祖(53世) : 孔沆. 问公下房祖(53世) : 孔准 ; 孔淑 ; 孔津 ; 孔灏 ; 孔源. 皆为璹公后裔. 行可公下房祖(53世) : 孔淇 ; 孔潍 ; 孔涛 ; 孔洧. 璜公下房祖(54世) : 孔思温,行仲十(天房) ; 孔思和,字得道,行仲十二(地房) ; 孔思善,字德元,行仲八六(人房). 皆为谨公子. 名辈 : 丘鲤伋白求 箕穿顺鲋随 武廷霸福房 均志损耀完 羡震嶷抚毅 鲜乘灵文渠 长嗣德崇璲 萱齐惟策振 文万洙思克 希立公彦承 名辈(续) :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排行(64世起) : 忠信敬崇谦 和明奇茂盛 礼义微详瑞 诚顺裕善庆.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市, 磐安县, 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孔子世家谱.
浏览:100
孔子导读知识
孔子名言名句
孔子名言名句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部分孔子名言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浏览量:2080次
孔子诞辰纪念日
孔子诞辰纪念日
  孔子诞辰日是纪念春秋时期孔子的日子,是每年的西历9月28日,这个纪念日全称为孔子诞辰纪念日,这也是历代儒客信众祭拜孔子的重要节日。  对于孔子生日诞辰的早期文献记载来看,最早见于《公羊传》、《谷梁传》和《史记》,《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关于《公羊传》的“十有一月,庚子”,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曰:“按作‘十月’者是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在孔子诞辰当天在中国乃至一些国外国家都有纪念孔子的活动,在后世还有不少儒家子弟把孔子诞辰日称为圣诞节,但并没有被法定化,举行诞辰的地方往往在文庙举行“祭孔典礼”,这是一种常见正式纪念孔子的活动。
浏览量:2300次
今年是孔子诞辰多少周年
今年是孔子诞辰多少周年
  今年的2021年按推算是孔子的2572周年诞辰。通常在孔子诞辰日国内外华人都会有在孔庙进行祭祀的活动,主要为了纪念这位春秋时期的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而诞辰往往由孔子的出生日期来算,孔子的出生日期一些资料上不少写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但这个日期在一些学术上还存在一些争议,西元纪元的9月28日作为孔子诞辰日,历来存在争议。孔子诞辰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崔东壁在《洙泗考信录》中曾做过考证,据《春秋谷梁传》定为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为今之8月21日;《孔庭纂要》说是8月27日。此外还有西元的10月9日、10月3日等等。
浏览量:2487次
孔子家谱世系图
孔子家谱世系图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门下子弟三千,后世家谱世系传承到现在数量也极为客观。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孔白  玄孙孔求  六代孙孔箕  七代孙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浏览量:5612次
孔子的是什么家
孔子的是什么家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儒家文化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教育人们通过修身养德而成为圣贤的一门学问。同时“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在每个人从内心修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推行政道,将它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创造和谐社会的指导性原则。两者都是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做事的根本。儒家代表人物除了孔子之外还有孟子、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陆守仁、王阳明等。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以致《乐经》从此失传了,到东汉时代又加上《论语》、《孝经》,在唐朝时又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在宋时加《孟子》,现在流传于世主就是十二经。其中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后世深读的人也比较多,影响力更大。
浏览量:14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