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陈仲完

陈仲完

陈仲完,名,以字行,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陈洵仁之兄。

洪武十七年,福建甲子乡试中举。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会试中进士。授延平府儒学训导,改宁国县学。永乐年间,举荐担任翰林院编修,寻升左春坊左赞善,仍兼编修,后去世。

陈仲完简介资料
陈仲完相关文献
陈完
生平陈桓公死,其弟陈佗杀太子免而篡位,是为陈厉公。陈厉公有一次与周朝廷的太史相见,太史拿着《周易》见厉公,厉公要他帮儿子公子完占卜,得到“《观》之《否》”。太史就预言:“公子完将要享有诸侯国,但不在本国,也不是他这一代人,而是在其子孙。而被他的子孙取得的那个国家,将会是一个姜姓国。然而事物不可能两全其美,要等到陈国衰亡后,他的子孙才会昌盛。”太子免有三弟,长为公子跃,次为公子林,再次为公子杵臼。三人怨恨陈佗夺位,前706年八月(《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此事是公元前700年3月),就勾结蔡国人,谋杀在蔡国寻花问柳的陈佗。陈佗被杀后,公子林等拥公子跃为君,是为陈利公。前700年八月,妫跃在位5个月卒,公子林继立,是为陈庄公。(《史记·齐田敬仲完世家》的记载没有妫跃,妫林直接即位)庄公七年卒,弟杵臼立,是为陈宣公。公子完和陈宣公的太子御寇交好。前672年宣公杀太子御寇,公子完怕被牵连,逃往齐国,并...
查看全文
完者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大辞典》《元史·卷24、卷29》
查看全文
完封
外部链接台湾棒球维基馆:完封(繁体中文)
查看全文
陈完
陈完者,陈厉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後。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
查看全文
田姓始祖—陈完
陈完,田姓始祖。陈国(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人,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后逃到齐国,改为田氏。陈国妫[guī]姓,嫡祖虞阙父妫满是有虞氏帝舜之后,曾做过周武王时期的陶正,负责管理周王室的制陶业。因为制陶有功,武王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并把他封到陈地,从此开创了陈国的历史。从妫满到陈文公经历了前后十代君主。陈文公死后,其长子陈鲍即位,是为陈桓公。陈桓公在位38年去世(公元前707年),按照周礼,陈桓公的儿子免应该即位,可是被他叔叔陈佗杀死并夺取了君位。陈佗自立为君后,遭到了国人的反对,陈国大乱。不久,陈佗也被别人杀死,陈佗的弟弟跃取得了政权,是为陈厉公。也就是陈完的父亲。陈完出生于厉公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705年),他出生的时候,周太史正好路过陈国,陈厉公便请他给陈完卜卦,卜的卦是《观卦》变为《否卦》,太史说:“卦辞的意思是:观看国家的风俗民情,利于做君王的上宾。这是说他将取得陈国君位拥有国家吧...
查看全文
陈仲完相关标签
明朝翰林院编修
长乐人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进士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石原庄江西樟树官山仲宜公支系族谱 : 中华义门陈氏大成谱
始祖:陈伯宣,陈胜,陈彦纬 地区: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吴城乡 编修:陈伯宣,陈胜,陈彦纬
浏览:0
18.义门陈氏宗谱, 18, 卷18下: 仲才公派下21世克字起世系, 1371-193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25[1936]续修. 1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2. 颖川远祖 : 陈实,字仲弓. 翔公之子. 为太邱长,官颖川郡. 江州义门祖 : 陈濶,字伯宣. 瓖公第五子. 由泉州迁江州德化庐山. 大冶始迁祖 : 陈文贵 ; 与弟陈兴祖. 一世祖 : (明) 陈仁辅(文贵次子) ; 陈仁相(兴祖之子). 仁辅公下派祖(2世) : 陈仲仁 ; 陈仲才. 仲仁派下房祖(8世) : (明末) 陈应明 ; 陈应广,字正大 ; 陈应魁,字正榜 ; 陈应科,字正廷 ; 陈应试,字正国 ; 陈应钦 ; 陈应誉. 仲才派下房祖(5世) : 陈应奇 ; 陈应荣 ; 陈应昌 ; 陈应宗 ; 陈应芳. 仁相公下派祖(5世) : 陈光仁 ; 陈光义. 字派 : 鸿开世绪 克绍前光 XXXX 华国文章 诗书启秀 英XXX 善有余庆 和则致祥 欣XXX 景运延长 政先仁惠 科XXX 惟兹士庶 锡福咸康 允循XX 定保荣昌. (X为页数破损而不详之字辈). 新派 : 德安开甲第 鸿裔普乾坤 常乐千年庆 永保太平春. 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2.双桂陈氏宗谱内编, 12, 卷23&24, 官渎河西 以翼 21世仲于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善弘庆堂. 记事约至民国36[1947]年. 存15册: 世系表. 始祖(1世): 陈道. 道公派下支祖(4世): 陈贞(双桂始迁祖,下有三子: 陈济 ; 陈浚 ; 陈洽) ; 陈圭. 贞公下房祖(6世): 陈枢. 为洽公长子. 圭公下房祖(5世): 陈洎. 枢公派下始迁祖: 镇塘桥始迁祖(7世): 陈照. 芮庄始迁祖(8世): 陈元坦. 官渎河东始迁祖(8世): 陈元垕. 横山桥始迁祖(8世): 陈垲. 七房村始迁祖(9世): 陈景浦. 陈三桥始迁祖(9世): 陈景桓 ; 陈景杨. 陈家巷始迁祖(9世): 陈景仁. 观巷始迁祖(9世): 陈端甫. 西庄始迁祖(9世): 陈鉴. 长游沟始迁祖(10世): 陈珊 ; 陈瑚. 万婆桥始迁祖(10世): 陈奇 ; 陈贵. 田舍村始迁祖(10世): 陈天袭. 洎公下房祖(7世): 陈纲 ; 陈纬(同为吕庄始迁祖). 派行字似为(1世起): 金石丝竹匏 土革木智仁.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毗陵双桂里陈氏宗谱. 注: 此谱不全. 缺卷5, 6, 15, 16, 19, 20. 另缺部分11-15世, 及部分16-20世记事. 散居地: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浏览:100
17.义门陈氏宗谱, 17, 卷18上: 仲仁公派下21世克字起世系, 1371-193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25[1936]续修. 18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缺卷2. 颖川远祖 : 陈实,字仲弓. 翔公之子. 为太邱长,官颖川郡. 江州义门祖 : 陈濶,字伯宣. 瓖公第五子. 由泉州迁江州德化庐山. 大冶始迁祖 : 陈文贵 ; 与弟陈兴祖. 一世祖 : (明) 陈仁辅(文贵次子) ; 陈仁相(兴祖之子). 仁辅公下派祖(2世) : 陈仲仁 ; 陈仲才. 仲仁派下房祖(8世) : (明末) 陈应明 ; 陈应广,字正大 ; 陈应魁,字正榜 ; 陈应科,字正廷 ; 陈应试,字正国 ; 陈应钦 ; 陈应誉. 仲才派下房祖(5世) : 陈应奇 ; 陈应荣 ; 陈应昌 ; 陈应宗 ; 陈应芳. 仁相公下派祖(5世) : 陈光仁 ; 陈光义. 字派 : 鸿开世绪 克绍前光 XXXX 华国文章 诗书启秀 英XXX 善有余庆 和则致祥 欣XXX 景运延长 政先仁惠 科XXX 惟兹士庶 锡福咸康 允循XX 定保荣昌. (X为页数破损而不详之字辈). 新派 : 德安开甲第 鸿裔普乾坤 常乐千年庆 永保太平春. 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2.仪征糜氏宗谱, 2, 卷2: 世德堂 仪征陈集友好大糜庄分居刘集夏窑马鞍 45世仲志起,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尚德堂, 2014年重修. 6册 : 插图(部分彩色),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40世起) : 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 :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100
台湾南陈台硕堂陈氏谱志
原书: [台湾] : 祭祀公业陈台硕祀产管理委员会, 民国97[2008]初版(永春县 : 侨光印刷厂彩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南陈开宗祖 : 陈邕,字崇德,号南山. 忠公之子. 原籍京兆万年县,官至太子太傅. 入闽祖 : (唐宋之际) 陈弘元,号校尉,行四十九. 由光州固始县迁徙入闽,择居永春小岵南山. 始祖 : (元) 陈公奭,号秉彝. 君泽公第7子. 校尉公14世孙. 下有三子 : 陈昆禄,讳祖 ; 陈昆实,讳祐,字进保,又名明治 ; 陈子良. 禄, 实二公之后开基安溪. 仓美派祖 : (元明之际) 陈天举. 昆实公次子. 校尉公16世孙. 移居安溪仓美,自成一系. 下有一子 : 陈乌林. 乌林公下二子 : 陈宇谟(大长房派) ; 陈宇诰(大二房派). 台湾台硕堂一世祖 : (明清之际) 陈英望,字举磻,称台硕公. 为尧政公次子. 天举公12世孙. 英望公下四子 : 陈初箴,字式渐(迁江西,后不详) ; 陈辰箴,字醒翁(迁建宁) ; 陈端箴,字式庄,号肃园 ; 陈晓箴(后不详). 来台祖(5世) : (清) 陈肇褒,字奖珪,谥朴商,外号埔仙. 为文焌公次子. 端箴公之后. 于乾隆38年(1773)渡台,择居台北六张犁. 肇褒公下四子 : (清) 陈兴爱,字淑礼,谥浴宁 ; 陈兴造,字淑断,谥果义 ; 陈兴东,字淑启,谥植旺 ; 陈兴赐,字淑璜,谥福全. 天举公派字行(9世起) : 宜荣廷举式 璟堠𫓯淑梓 烽城铭汉榜 燧墎录湳村 燮堡锺清桂 灯坊𫓭海棠. 天举公派讳行(14世起) : 徽文肇兴起 科甲自联捷 世代总传芳 人品东西晋 器宇南北唐. 散居地 : 福建省安溪县; 及台湾省台北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