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

(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

越国(State of Yue),又称作于越,由无余所建立的古代诸侯国,约存在于公元前2032年到公元前222年。越国地处东南扬州之地,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

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越王允常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公元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公元前306年,越王无彊北上伐齐,被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不料中埋伏,兵败身亡;由于越王无彊没有指定继承人,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各宗族子弟们竞争王位和权位,东越国、闽越国皆为其后人所建国家。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降越君,设置会稽郡。汉武帝时,东瓯和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朝,迁到了江淮。

越国简介资料
越国|于越
会稽
夏帝少康
公元前222 年
越国相关文献
南越国
历史立国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的赵佗雕像前221年,秦国已经通过战争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建立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秦朝,此时秦朝最大的威胁为北面的匈奴和南面的百越。约前218年,秦朝君主秦始皇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分五路进攻岭南和闽越地区的百越部族,当时的岭南和闽越地区还处于原始的部落酋长割据状态,四支最强的百越支系为南越、西瓯、骆越和闽越。秦军第一路在余干(今属江西省)集结,进攻闽越,攻陷后设立了闽中郡。第二路在南野(今江西省南康市南)扼守,对闽越和南越形成压迫之势。第三路占领了南越的番禺。第四路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宁远县南)驻守,第五路在镡城(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南)附近的越城岭驻守,准备一起进攻西瓯。与此同时,秦始皇派遣史禄负责运送粮饷,史禄率领士兵在湘水和漓水之间修筑了灵渠,顺利的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保障了秦军的后勤供给。秦军进攻西瓯初时很顺利,杀了西瓯的首领译...
查看全文
越国
起源吴国和越国的青铜剑越国是古代于越部族所建立的国家,其来源在古代各史料中众说纷纭,主要有楚王族裔说、夏朝王室族裔说两种。现代学者曹锦炎又提出彭姓诸稽氏说。另外,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有些学者认为越国可能是继承自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芈姓说据三国时代孙吴的学者韦昭的《国语》注:“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郑语》曰:‘芈姓夔越。’《世本》亦云:‘越,芈姓也。’”另外,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引《世本》说:“越,芈姓也,与楚同祖。”而《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勾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孙诒让《墨子间诂》提出勾践之越国或为越章王之后裔,而童书业对此有详细考证。以上说明勾践可能与楚国是同宗共祖,因而与楚国王室一样是芈姓。姒姓说据《史记·越世家》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国君为姒姓,《吴越春秋》也认为“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
查看全文
吴越国
建立与疆域欲参阅更为详尽的列表,请见吴越国州县列表。吴越国前身与基础可一直上溯至唐末大混乱时期杭州地方的乡兵集团杭州八都。钱镠本为石镜都的副将,助主将董昌取得杭州、击败浙东观察使刘汉宏的侵略后,董昌将杭州刺史一职以及杭州八都集团的大部分让给了钱镠,是钱镠获得独立地盘之始。以下表列出此政权之扩张事件及领域变动。893年,钱镠为唐镇海节度使。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975年援北宋灭南唐,978年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为了避免战乱主动献土并入北宋。吴越国一军十三州:杭州(首府):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于潜、新登、横山、武康十县。越州(东府):辖会稽、山阴、诸暨、余姚、萧山、上虞、新昌、瞻八县。湖州:辖乌程、德清、安吉、长兴四县。温州:辖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台州:辖临海、黄岩、台兴、永安、宁海五县。明州:辖鄞、奉化、慈溪、象山、望海、翁山六县。处州:辖丽水、龙泉、遂昌、缙云、青田...
查看全文
越国
相关条目毛野国总国丰国吉备国筑紫国火国熊曾国国造古代日本地方官制越前国越中国越后国能登国加贺国出羽国日本令制国列表
查看全文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南越国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
查看全文
越国相关标签
越国
战国时期国家
浙江历史政权
中国历史政权
江苏历史政权
周代诸侯国
吴越族
浙江历史
春秋时期的国家
春秋五霸
春秋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6.汪氏宗谱, 6, 卷6, 越国公七房世系传 46世处礼公起, 189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清光绪24[1898]重镌(集文堂梓).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汪荣烺,字小山 ; 汪道源,字燮亭 ; 汪国桢,字茂祥 ; 汪锡九,派名锡惠,字宣三 ; 汪锡恭,字思敬. 颖川始祖(1世) : 汪公. 生一子 : (周) 汪挺,字文质. 分支祖(44世) : 汪世华(越国公). 生七子 : 汪建 ; 汪璨 ; 汪达 ; 汪广 ; 汪逊 ; 汪逵 ; 汪爽. 罗田始祖(69世) : 汪胜二. 爽公25世孙. 由徽州婺源徙罗田. 罗田三户祖(75世) : 汪彦宗 ; 汪彦祖 ; 汪彦楫. 皆为胜二公6世孙. 宗公生三子(76世) : 汪朝海 ; 汪朝汶 ; 汪朝洧. 朝汶公下房祖(79世) : 汪之清 ; 汪之浙 ; 汪之泂 ; 汪之汝 ; 汪之齐. 之泂公生五子 : 汪佐龙 ; 汪佑龙 ; 汪侍龙 ; 汪逵龙 ; 汪倚龙. 祖公下房祖(79世) : 汪之臻 ; 汪之纯. 楫公下房祖(79世) : 汪之用 ; 汪之潮 ; 汪之淇 ; 汪之滨. 排行 : 道德承宗绪 文光焕国华 枝荣从本立 万世作名家.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及书名页题 : 汪氏族谱 谱序题 : 汪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兴邑钟越国祠须知清册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坦川越国汪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叙伦堂, 民国14[1925]. 5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线装本; 缺卷6, 卷18-卷末. 受姓始祖 : 鲁成公次子颖川侯汪,子孙遂以汪为姓. 始迁祖 : (宋) 汪思聪. 散居地 : 安徽省绩溪县, 及歙县等地 注 : 此谱与 TN -1096500 有相同谱名及出版资料, 然而所包括支系内容完全不同.
浏览:100
坦川越国汪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叙伦堂, 民国14[1925]. 5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线装本; 缺卷6, 卷18-卷末. 受姓始祖 : 鲁成公次子颖川侯汪,子孙遂以汪为姓. 始迁祖 : (宋) 汪思聪. 散居地 : 安徽省绩溪县, 及歙县等地 注 : 此谱与 TN -1096500 有相同谱名及出版资料, 然而所包括支系内容完全不同.
浏览:100
坦川越国汪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叙伦堂, 民国14[1925]. 5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缺卷11-17 始迁祖 : (宋) 汪思聪. 散居地 : 安徽省绩溪县等地 注 : 此谱与 TN -1186816 有相同谱名及出版资料, 然而所包括支系内容完全不同.
浏览:100
汪氏家史 [1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越国堂,1990年六修.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 及卷10. 江南远祖 : (汉) 汪文和,字君睦. 始祖 : (明) 汪贵三. 荣二公第三子. 迁宿松. 派祖(4世) : 汪俊 ; 汪杰. 皆公源公之子. 俊公下房祖(6世) : 汪之屏,字道东 ; 汪之南,字丙峰 ; 汪之翰,字癸峰 ; 汪之美,字秀峰 ; 汪之中,字复峰 ; 汪之箴,字宪章 ; 汪之清,字德章. 皆为泰公之子. 杰公下房祖(6世) : 汪之行,字雨峰 ; 汪之周,字颍峰 ; 汪之全,字敬峰 ; 汪之洪,字仰峰. 皆春公之子. 另房祖 : (明) 汪宽. 贵四公之后. 宗派 : 性理崇惇厚 毓才溥济时 辅庭新翰藻 显达振鸿仪. 新派 : 导大必原盛 功宗衍庆长 承先传祖泽 世德启荣光. 续派 : 唐宋开家第 琼枝万代芳 诗书裕后季 事业震中邦. 散居地 : 安徽省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宿松县汪氏家史.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