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武威郡

武威郡

武威郡,中国古郡名,汉朝时设置,为河西四郡之一。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

武威郡相关文献
常氏郡望武威郡
周朝时期,西北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筑起盖臧城。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河西,筑起姑臧城、休屠王城,故休屠城,又被称为匈奴的王者之城。
查看全文
满氏郡望武威郡
周朝时期,西北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筑起盖臧城。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河西,筑起姑臧城、休屠王城,故休屠城,又被称为匈奴的王者之城。
查看全文
索姓郡望武威郡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查看全文
亢姓郡望武威郡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查看全文
石氏郡望武威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置,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元鼎后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曾建都于此。北魏属凉州,治所在林中县。西魏复为姑臧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初,复改凉州为武威郡。唐武德初复为凉州,天宝初复改武威郡,乾元初仍改凉州。广德时陷于吐蕃。
查看全文
武威郡相关标签
北朝的郡
前1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汉朝的郡
甘肃的郡
唐朝的郡
隋朝的郡
西晋的郡
五胡十六国的郡
武威行政区划史
曹魏的郡
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家族谱大览
陈留郡谢氏族谱
陈留郡谢氏支谱 (清)谢鸣谦纂修 堂号郡望:陈留郡 始迁祖:[宋]谢尧仁; 本支祖:[清]谢文洊 清乾隆45年(1780), 木活字本
浏览:0
陈留郡谢氏族谱
陈留郡谢氏支谱 (清)谢鸣谦纂修 堂号郡望:陈留郡 始迁祖:[宋]谢尧仁; 本支祖:[清]谢文洊 清乾隆45年(1780), 木活字本
浏览:0
黄氏郡记堂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5[1986](益盛印刷承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远祖 : 黄高,字仲衍. 商朝中宗大戊征为车正大夫. 始祖(一世) : (元明之际) 黄久隆. 延祐年间自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移居诏安县,创基二都陈坑老屋. 开台祖(12世) : (清) 黄有拱,字端云. 于乾隆九年只身渡台,开基梧凤庄竹围仔(今彰化县溪湖镇). 派祖(13世) : (清) 黄江水,讳仁常,号郡记,又名仁松. 端云公第四子.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申氏宗谱(魏郡堂)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索氏族谱(武威堂)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1.武威段氏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多寿堂, 清宣统3[1911].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珍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迁祖 : (清) 讳无考,字洪斗. 散居地 : 甘肃省武威县等地.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