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异食癖

异食癖

异食癖英语:Pica),又称异食症乱食症,主要表现于持续性地摄取非营养的物质,如泥土,肥皂或冰等。这类行为需持续一个月以上,并且在患者食用的物质被认为不适合其年龄应有的发展水平,才能被称为异食癖。不过在某些文化中,一些类似于异食癖的行为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这种疾病可导致儿童中毒,并阻碍其身心发育。除此之外,异食癖还可引起肠梗阻、营养不良和寄生虫病等。异食癖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解释包括矿物质缺乏症和精神异常等。异食癖在女性和儿童中更常见,特别是怀孕妇女、幼童及有发展障碍的人群,如自闭症患者。

异食癖相关文献
产生异食癖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异食癖患者盘点
产生异食癖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异食癖患者盘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然还有患异食癖的人,就是吃别人不吃的东西。比如土、沙子、
查看全文
盘龙之癖
【成语】盘龙之癖 【成语】盘龙之癖 【拼音】pánlóngzhīpǐ 【解释】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出处】《晋书·刘毅传》记载:晋朝人刘毅,字盘龙,好赌博,每次下注达数百万。 【成语故事】刘华原来是个聪明勤快的人,几年功夫就成为千万富翁,成了家乡人羡慕的对象,但不
查看全文
季常之癖
【成语】季常之癖 【读音】:jìchángzhīpǐ 【释义】: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 【出自】: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相
查看全文
远古不同人类物种饮食结构有异
据新华社巴黎电(记者黄涵)200万年前,南方古猿、傍人和灵长目人科的人属物种都曾在今天的南非地区生活。法国[注:法国(La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研究人员日前分析这三者的牙齿化石后发现,其饮食习惯存在
查看全文
在宋朝饮食文化中,南北美食有哪些差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饮食文化也是越来越关注。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现代人对于南北饮食文化差异非常感兴趣,而这饮食文化的差异,当然不止现代才有,那么你知道在宋朝饮食文化中,南北美食有哪些差异?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宋朝商业经济发达,在宋朝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夜城的生活,可以说宋朝是古代生活指数最高的朝代之一。在宋朝,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原先的两餐制,转变成了三餐制,而随着商业的发达,宋朝的商业街上也出现了很多与饮食相关的店铺。与现代一样,宋朝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是存在的。比如在甜食上面,宋朝的制糖业相较于唐朝是比较发达的,但是糖在当时还算是一个奢侈品,所以要是菜里面放得糖比较多的,就说明这个人家是比较富裕的。其中南方虽然也有产甘蔗、蜜蜂等糖的原料,但是这个生产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明朝时期,蜂蜜还属于高端奢侈...
查看全文
异食癖相关标签
饮食失调
异食癖
饮食行为
疾病
家族谱大览
[洪氏]安徽鼎湾二谱
原书: 写本, 民国63[1974]. [67]面 : 世系表. 安徽始祖 : 洪昺(唐). 安徽婺源始祖 : 洪延寿. 台湾澎湖鼎湾始迁祖 : 洪良异等(清). 散居地 : 台湾省澎湖县湖西乡鼎湾台湾省高雄市及安徽等地.
浏览:100
吕氏宗谱[残卷]
收藏所: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享堂, 民国5[1916]. 存1册:世系表. 始祖(1世): 吕谟祖,字道清. 由江右饶州迁楚之黄卜, 居南湖. 生子三: 吕大经 ; 吕大本 ; 吕大用. 大经公下九子(3世): 吕仕朝 ; 吕仕忠 ; 吕仕道 ; 吕仕爵 ; 吕仕文 ; 吕仕武 ; 吕仕明 ; 吕仕宪 ; 吕仕奇. 仕朝公派下支祖(9世): (清) 吕凤诚 ; 吕凤梧 ; 吕凤辉,原名辉宗 ; 吕凤儒,原名儒宗 ; 吕凤异...等. 注: 本谱宗卷数不详, 仅存卷1, 为大经公长子仕朝公派下世系.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浏览:0
澎湖锦川家谱(洪氏)
原书: 写本, 民国63[1974]。 [67]面 : 世系表。 安徽始祖 : 洪昺(唐)。 安徽婺源始祖 : 洪延寿。 台湾澎湖鼎湾始迁祖 : 洪良异等(清)。 散居地 : 台湾澎湖县湖西乡鼎湾高雄市及安徽等地。
浏览:0
丹陵劉氏七修族譜 [5卷]
原书: [湖南攸县] : 恭让堂, 2000年(萍乡市 : 元祥印刷厂承印). 5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攸县丹陵始迁祖 : (元明之际) 刘宝翁,号安斋. 派祖 : (明) 刘与异,号桂庭. 下余二子 : 橙芳 ; 菊芳. 橙芳二子 : 文廷, 文佐 ; 菊芳二子 : 文胜, 文贵. 大房五世祖 : 刘志权 ; 刘志衡 ; 刘志道. 长房五世祖 : 刘志亨 ; 刘志鉴 ; 刘志镕. 二房五世祖 : 刘志亮 ; 刘志广 ; 刘志谦. 三房五世祖 : 刘志昂. 黄甲坊派祖 : (明) 刘楙芳,字乐斋,行一. 由安福迁攸县东乡宝都黄甲坊. 凤塔派祖 : (明) 刘坦,字省悟,行一. 刘绍三之子. 散居地 : 湖南省攸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江西安福县(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
浏览:100
易氏家乘 [卷数杂异,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1[1942]合修(三畏堂承印). 存182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本谱似有缺卷. 各派分卷繁杂. 受姓祖 : 恺公. 食采于易,遂受姓. 世居山西阳曲县. 一世祖 : (唐末) 易优,字子游. 自海昏迁瑞昌塘湾. 四大郡祖 : (汉) 易仁珍(居应天府六合县) ; 易仁祥(居徽州府休宁县) ; 易仁禄(居镇江府丹阳县) ; 易仁福(居苏州府太仓县). 优公七世孙(7世) : (宋) 易金,字淑宝,行七. 环公长子. 生三子 : 易干,字子裕,行五(分祖黄冈) ; 易(言贵),字子忠,行十七(分祖浠水) ; 易旺,字子隆,行三(分祖湖南). 浠水始祖(15世) : 易元英,字诚甫. 生二子 : 易五九,字叔全(荷荡湖分祖) ; 易七三,字脱(泉塘庙分祖). 黄冈始迁祖(14世) : (宋末) 易九三. 时礼公第四子. 优公14世孙. 由瑞昌迁湖北黄冈白云. 下有二子: 易八二 ; 易八三. 麻城白杲始祖(19世) : (元) 易庆一. 固始始祖(20世) : 易鉴,字初复,号云庄. 迁河南固始. 生三子 : 易经 ; 易纬 ; 易纪. 商城始祖 : 易纲. 由湖北黄冈迁至商城. 生五子 : 易允恒 ; 易允泰 ; 易允恭 ; 易允俊 ; 易允江. 派衍 : 道为时德寿中世 继用孚原以淑成 三思懋尚存弘庆 希传延有可期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 浠水县 ; 及河南省固始县, 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Combined
浏览:0
易氏家乘 [卷数杂异]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1[1895]. 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缺卷许多. 资料多处不连贯. 仅存规训卷2, 序传卷4, 谱头卷5, 地字卷1, 地字卷7, 地字卷11, 福字卷1. 受姓祖 : 恺公. 毕公万之后. 食采于易,因受姓焉. 世居山西阳曲县. 远祖(一世) : (唐末) 易优,字子游. 自海昏迁瑞昌塘湾. 宗祖(8世) : 易干,字子裕,行五. 黄冈一世祖 : (宋末) 易九三. 时礼公第四子. 优公十四世孙. 由瑞昌迁湖北黄冈. 下有二子 : 易八二 ; 易八三. 派祖(22世) : (明) 易玉衡. 允全公仲子. 玉衡公下四子 : (明) 易学纲,字守纪,号静斋(天字房) ; 易学讲,字守明,号静轩(地字房) ; 易学谅,字守信,号古墩(玄字房) ; 易学显,字守成,号东崖(黄字房). 纲公房下五支 : 易大川 ; 易大东 ; 易大南 ; 易大谟 ; 易大忠. 讲公房下五支 : 易大碧,字广用,行贤三,号佛山 ; 易大有 ; 易大宗 ; 易大爵 ; 易大同. 谅公房下六支 : 易大厦 ; 易大堂 ; 易大松 ; 易大柏 ; 易大钺 ; 易大正. 显公房下四支 : 易大盛 ; 易大科 ; 易大喧 ; 易大杰. 派衍 : 道为时德寿中世, 继用孚原以淑成. 三思懋尚存弘庆, 希传延有可期行.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