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半开前圆唇元音

半开前圆唇元音

半开前圆唇元音是元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œ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标则以9代表此音。欧语以及汉语方言里均有此音,如:

  • 法语- jeune /ʒœ.n/
  • 德语- Hölle /ˈhœlə/
  • 汉语
    • 普通话- 月 /ɥœ˥˩/
    • 吴语- 欢喜 huoe shi /huœ ɕi/
    • 粤语- 香港 Heung1 gong2 /hœ:ŋ˥˥ kɔ:ŋ˧˥/
    • 闽北语建瓯话- 儿 ě̤ /œ˨˩/
    • 闽东语福州话- 驴 lè̤ /lœ˥˧/
半开前圆唇元音相关文献
元音大推移
影响元音大推移前后长元音音值的差异已成为英语史的断代标准,用以区分之前的中古英语和之后的现代英语。英语中的长元音,原本与大陆(欧洲大陆)发音相似,经历了大推移之后,两个高位长元音转变成复合元音,其余的五个长元音开口度缩小(高化),其中的一个还伴随有舌位的前移。15世纪中叶以降,随着活字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各种文字类印刷品在英国逐渐普及,英语的拼写也随之固定,英语的语音转变受其影响趋于缓和。详情下文逐条阐示主要几类元音转变的大致历程。除了有很多例外,还有一些并未全部完成的情况——指转变只发展到了中间的某一阶段。一些转变同时伴随有正字法的改革。中古英语的/aː/(ā)首先是变成[æː]随后高化作[ɛː]、[eː],继而大部分转变成现代英语的[eɪ](如“make”中的“a”)。古英语的ā到了中古时期就转变成了[ɔː],跟现代英语的双元音/eɪ/没有对映关系。中古英语的/ɛː/先是高化作[eː]随...
查看全文
元音长度
长元音国际音标对于长元音的标记方式,是在元音之后加上〈ː〉的记号。国际音标亦有半长元音的记号〈ˑ〉(即长元音记号的上半截)。现时世上有不少语言都对长短元音作出辨别,日语是当中一个代表。此外,爱沙尼亚语的元音更细分为短、长、超长三种不同的长度。英语本来亦有对元音的长度作出区分,但现时在标准英语里已经消失,但在部分澳洲及新西兰的地方口音里仍然存在。不同语言对元音长度的处理在南亚大陆及东南亚的语言,很多时候长元音和短元音都会用不同的字母来标示。在日语,长元音会在字母之后加上“a-”行的字母来标示。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都会把长元音的元音字母重复写一次。短元音短元音本身不需要特别的记号,而国际音标有超短元音的记号〈˘〉。符号长音符号(ā):在毛利语、拉脱维亚语和很多转写系统(如梵文转写、日语平文式罗马字、韩语耶鲁拼音)中标示长音。另外,在现今的拉丁语教材中可以找到长音符号。锐音符(á):在捷克语、古诺...
查看全文
元音
参看国语元音图元音字母元音列表音节音位半元音辅音闭元音双元音三元音参考文献HandbookoftheInternationalPhoneticAssociation,1999.剑桥大学ISBN0-521-63751-1Johnson,Keith,Acoustic&AuditoryPhonetics,secondedition,2003.BlackwellISBN1-4051-0123-7Korhonen,Mikko.Koltansaamenopas,1973.CastreanumISBN951-45-0189-6PeterLadefoged|Ladefoged,Peter,ACourseinPhonetics,fifthedition,2006.Boston,MA:ThomsonWadsworthISBN1-4130-2079-8Ladefoged,Peter,ElementsofAcou...
查看全文
元音字母
参看元音-鼻化元音-辅音字母参考文献HandbookoftheInternationalPhoneticAssociation,1999.剑桥大学ISBN0-521-63751-1Johnson,Keith,Acoustic&AuditoryPhonetics,secondedition,2003.BlackwellISBN1-4051-0123-7Korhonen,Mikko.Koltansaamenopas,1973.CastreanumISBN951-45-0189-6PeterLadefoged|Ladefoged,Peter,ACourseinPhonetics,fifthedition,2006.Boston,MA:ThomsonWadsworthISBN1-4130-2079-8Ladefoged,Peter,ElementsofAcousticPhonetics,1995....
查看全文
疾病
查看全文
半开前圆唇元音相关标签
元音
语言文字
家族谱大览
太邑元氏宗譜, 1, 凡例 譜序 行第 世系 外紀 7世于琮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3年(苍南县藻溪镇 : 陈绍袍藏版). 1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 元英. 兰溪祖(5世) : (明) 元明德,字馨远,号芳山. 从河南迁居金华之兰溪. 太平祖(7世) : (明) 元于琮,字朝玉,号昆山. 明德公之孙. 复从兰溪迁于太平. 房祖(9世) : (明) 于尧仁,字公慈(大房) ; 于尧义,字公恩(二房) ; 于尧礼,字公持(三房) ; 于尧智.字公谋(四房) ; 于尧信,字公孚,号逸叟(五房) ; 于尧中,字公式(六房) ; 于尧和,字公贵(七房). 注 : 本谱多为四房以下支系. 四房下支祖(15世) : (明) 于邦御,字惟力 ; 于邦行,字惟用 ; 于邦倩,字惟实. 名辈 : 于天尧舜 孔孟正大 邦崇序昌 升振可最 克昭懋德 历世永泰 光华云景 平章宏化. 字行 : 朝廷公卿 伯叔仲国 惟文君子 恒起显用 英贤济美 庆肇鸣凤 匡赞登臣 邦家隆栋. 庙行 : 本源水木 代发厥祥 统业贻谋 福泽绵长 允守先烈 奕𥜥流芳 承前启后 通达显扬. 散居地 : 浙江省温岭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胡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华林堂, 民国34[1945]四续.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元之际) 胡景轩,字明辅. 由江西奉新入迁湖北,居麻城东乡. 房祖(5世) : 胡万德 ; 胡万武 ; 胡万安 ; 胡万山 ; 胡万诚. 皆国瑞公之子. 德房下支祖(7世) : 胡胜山 ; 胡胜宗 ; 胡胜先 ; 胡胜礼 ; 胡胜贤 ; 胡胜禹. 皆文仲公之子. 武房下支祖(6世) : 胡志德,字祥甫 ; 胡志久,字朝瑞 ; 胡志周,字思全 ; 胡志伦. 安房下支祖(7世) : 胡受卿 ; 胡仍卿 ; 胡志能. 皆大广公之子. 山房下支祖(7世) : 胡贯,字道一,号显通. 德甫公长子. 贯公下14分房 : 胡绍尧 ; 胡绍仁 ; 胡绍祖 ; 胡绍舜 ; 胡绍凤 ; 胡绍志 胡绍鲁 ; 胡绍禹 ; 胡绍伟 ; 胡绍奇,字高峰 ; 胡绍科 ; 胡绍璁 ; 胡绍宋 ; 胡绍英. 诚房下支祖(6世) : 胡月升 ; 胡月圆,字明望 ; 胡月先. 名派 : 显德光辉大 联宗孝友长 诗书培俊秀 经义训贒良 积善增荣耀 敦仁克永昌 立身能述作 家道远传芳.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胡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华林堂, 民国34[1945]四续.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元之际) 胡景轩,字明辅. 由江西奉新入迁湖北,居麻城东乡. 房祖(5世) : 胡万德 ; 胡万武 ; 胡万安 ; 胡万山 ; 胡万诚. 皆国瑞公之子. 德房下支祖(7世) : 胡胜山 ; 胡胜宗 ; 胡胜先 ; 胡胜礼 ; 胡胜贤 ; 胡胜禹. 皆文仲公之子. 武房下支祖(6世) : 胡志德,字祥甫 ; 胡志久,字朝瑞 ; 胡志周,字思全 ; 胡志伦. 安房下支祖(7世) : 胡受卿 ; 胡仍卿 ; 胡志能. 皆大广公之子. 山房下支祖(7世) : 胡贯,字道一,号显通. 德甫公长子. 贯公下14分房 : 胡绍尧 ; 胡绍仁 ; 胡绍祖 ; 胡绍舜 ; 胡绍凤 ; 胡绍志 胡绍鲁 ; 胡绍禹 ; 胡绍伟 ; 胡绍奇,字高峰 ; 胡绍科 ; 胡绍璁 ; 胡绍宋 ; 胡绍英. 诚房下支祖(6世) : 胡月升 ; 胡月圆,字明望 ; 胡月先. 名派 : 显德光辉大 联宗孝友长 诗书培俊秀 经义训贒良 积善增荣耀 敦仁克永昌 立身能述作 家道远传芳.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东阳蟠松周氏宗谱 [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蟠松周氏修谱委员会, 2001年(瑞安市 : 张全伍承印). 1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目录中列有18卷, 但此次拍摄只含15卷. 外纪远祖 : 周勃. 汉高祖太尉. 东阳祖(1世) : (隋) 周兵,字国辅,行兴一. 融公之子. 兵公下派祖(5世) : (唐) 周淳,字茂良,行贞二 ; 周圆,字茂方,行贞四. 淳公下房祖(9世) : (唐) 周泰,字彦平,行小三(飞泳坊派) ; 周遘,字彦植,行小四(瞻山派) ; 周勉,字彦敬,行小五(临泽派) ; 周宽,字彦洪,行小六(祝坞下宅派) ; 周豪,字彦杰,行小七(峇溪派) ; 周舜,字彦华,行小八(里庆上泉派) ; 周灿,字彦光,行小九(石宅园派) ; 周麻屏,字彦立,行小十三(周田派) ; 周尧,行小十四(岭头) ; 周谊,字彦,行小十五(双溪派). 圆公下房祖(9世) : (唐) 周陈,字彦立,行小二(卢塘畈派) ; 周瑞,字彦实,行小十六(西周赤岩派) ; 周震,行小十八(新城东门吕畈槎溪派). 聚英坊祖(12世) : (南宋) 周梦柏,字道坚,行万四十一. 泰公之后. 泰公下另派祖(13世) : (北宋) 周仲芳,字秀实,行庆六十九(蟠松派,本派) ; 周仲茂,行庆七十一(垕石派) ; 周元杰,行庆八十一(永宁派). 山头派祖(20世) : (元) 周日照,行承九. 仲芳公后. 生二子 : 周善瑞,字元希,行怡十六(南分) ; 周善平,字元安,行怡二十一(北分). 仓澜(沧浪)派祖(21世) : (元) 周善寿,字元仁,号乐山,行怡十二. 日仪之子. 仲芳公后. 西吴派(21世) : (元) 周善祥,字元正,行怡十三. 日盛之子. 仲芳公后. 生三子 : 周仕珍,字公器,行恭一(田畈上宅派) ; 周仕珩,字公玉,行恭三(西吴派) ; 周仕玢,字公修,行恭七(西田畈). 子孙析置诸暨(岩头下派). 派祖(21世) : (元) 周善逸,字元隐,行怡二十二. 日盛之子. 善逸生四子 : 周仕琼,字公温,行恭六(上罗派) ; 周仕珠,字公辉,行恭九(大塘下) ; 周仕(王伏),字公乐,行恭九(义乌畈田派) ; 周仕瑄,字公正,行恭二十四. 塘沿派祖 : 周永洪,字彦盛,行文四十三. 仕瑄公之孙.子孙析置岭南, 排塘, 后头塘, 岭南等地. 直北派(21世) : (元) 周善宗,字元本,行二十九. 日兴之子. 湾底塘祖(25世) : 周银,行恺百七十二. 仲芳公后,德真之子. 行派 : (旧) 兴元亨利 贞纯德大 小升千万 庆广衍英 开清显承 怡恭文恺 智贤明 ; (续行字) 仁义宏谦和 敦礼让孝友 济诚忠懋昭 懿美能大受 允祚继昌隆 康强逢吉有. 名讳字(28世起) : 尧舜禹邦世 人文崇正义 一中绍圣恩 家学光鸿第 克念秉贤良 本齐以启治. 周村派行派 : 兴元亨利贞 纯德大小升 千万庆广衍 英开清泽民 康宁贤良忠 正崇仁义宏 丰裕诚嘉泰 和睦顺谦恭. 周村派命名(26世起续联) : 尚希颜孟世 士有达朝际 用秉从方立 钦承三启期. 注 : 排行字母表见卷一第106-017页(影像114-115).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 : 周氏宗谱. 版心题 : 东阳周氏宗谱.
浏览:0
胡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华林堂, 民国34[1945]四续.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元之际) 胡景轩,字明辅. 由江西奉新入迁湖北,居麻城东乡. 房祖(5世) : 胡万德 ; 胡万武 ; 胡万安 ; 胡万山 ; 胡万诚. 皆国瑞公之子. 德房下支祖(7世) : 胡胜山 ; 胡胜宗 ; 胡胜先 ; 胡胜礼 ; 胡胜贤 ; 胡胜禹. 皆文仲公之子. 武房下支祖(6世) : 胡志德,字祥甫 ; 胡志久,字朝瑞 ; 胡志周,字思全 ; 胡志伦. 安房下支祖(7世) : 胡受卿 ; 胡仍卿 ; 胡志能. 皆大广公之子. 山房下支祖(7世) : 胡贯,字道一,号显通. 德甫公长子. 贯公下14分房 : 胡绍尧 ; 胡绍仁 ; 胡绍祖 ; 胡绍舜 ; 胡绍凤 ; 胡绍志 胡绍鲁 ; 胡绍禹 ; 胡绍伟 ; 胡绍奇,字高峰 ; 胡绍科 ; 胡绍璁 ; 胡绍宋 ; 胡绍英. 诚房下支祖(6世) : 胡月升 ; 胡月圆,字明望 ; 胡月先. 名派 : 显德光辉大 联宗孝友长 诗书培俊秀 经义训贒良 积善增荣耀 敦仁克永昌 立身能述作 家道远传芳.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胡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华林堂, 民国34[1945]四续.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始祖 : (宋元之际) 胡景轩,字明辅. 由江西奉新入迁湖北,居麻城东乡. 房祖(5世) : 胡万德 ; 胡万武 ; 胡万安 ; 胡万山 ; 胡万诚. 皆国瑞公之子. 德房下支祖(7世) : 胡胜山 ; 胡胜宗 ; 胡胜先 ; 胡胜礼 ; 胡胜贤 ; 胡胜禹. 皆文仲公之子. 武房下支祖(6世) : 胡志德,字祥甫 ; 胡志久,字朝瑞 ; 胡志周,字思全 ; 胡志伦. 安房下支祖(7世) : 胡受卿 ; 胡仍卿 ; 胡志能. 皆大广公之子. 山房下支祖(7世) : 胡贯,字道一,号显通. 德甫公长子. 贯公下14分房 : 胡绍尧 ; 胡绍仁 ; 胡绍祖 ; 胡绍舜 ; 胡绍凤 ; 胡绍志 胡绍鲁 ; 胡绍禹 ; 胡绍伟 ; 胡绍奇,字高峰 ; 胡绍科 ; 胡绍璁 ; 胡绍宋 ; 胡绍英. 诚房下支祖(6世) : 胡月升 ; 胡月圆,字明望 ; 胡月先. 名派 : 显德光辉大 联宗孝友长 诗书培俊秀 经义训贒良 积善增荣耀 敦仁克永昌 立身能述作 家道远传芳.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