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于休烈-古诗文选集

于休烈-古诗文选集

休烈,河南人。幼与包融、贺朝为文词之友。举进士,又应制策登科,授秘书省正字。累迁右补阙、集贤殿学士、比部郎中,出为中部太守。安史乱后赴行在,擢给事中,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代宗立,拜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封东海郡公。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有集十卷。诗一首。(《全唐诗》无于休烈诗,传录《旧唐书》卷一四九本传)
于休烈-古诗文选集简介资料
692 年 - 772 年
中文(文言文)
集部
于休烈-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于休烈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
查看全文
陕西-西安-高陵区于休烈
于休烈(692~772年),唐京兆高陵县(今西安市高陵县)人。玄宗开元初年考中进士,擢贤良方正制科,为秘书省正字。开元二年(714),唐朝与吐蕃发生边界战争,吐蕃多次派使者求和。先前出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上书玄宗,要求双方和好。开元十八年(730),唐朝廷与吐蕃恢复了友好关系,双方互派使者往来。来到长安的吐蕃使臣说,金城公主要求唐朝廷赠送《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以在边地传播汉文化。玄宗命秘书省抄写送去,于休烈却上疏反对,恐对唐廷不利。侍中裴光庭反对于休烈的观点,玄宗皇帝亦不纳于休烈的建议,按公主要求,将所要经籍文献送到吐蕃,使汉族的文化传播到吐蕃人民当中。于休烈后来曾任起居郎、比部郎中。杨国忠为相,他未肯依附,被排挤出朝任中部郡(治今陕西黄陵县南沮水南岸)太守。“安史之乱”战起,肃宗在灵武即皇帝位,于休烈奔赴灵武谒见,被擢为给事中。后迁为太常少卿,执礼仪,兼修国史。肃宗曾...
查看全文
于烈
家世祖父于栗磾是北魏初期大将,鲜卑万纽于部落首领,因好持黑槊,被宋武帝刘裕遵称为“黑槊公”,北魏明元帝因此特授他为黑槊将军,封新安侯。父于洛拔,北魏太武帝时期侍中、尚书令,袭爵新安公。有六子:于烈、于敦、于果、于劲、于须、于天恩。生平于烈善于骑射,性格沉默严肃。初以功臣之子起家为中散,延兴初年(471年),敕领宁光宫宿卫事,转屯田给事、内都幢将,迁左卫将军。太和三年(479年),于烈受命调查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人贪残不法一案,将其罪状全部查清,洛侯、目辰等伏诛。之后仍以本官行秦、雍二州事,迁司卫监,总督禁军。太和五年(481年),孝文帝元宏和太皇太后冯氏御驾南巡,三月初一,车驾回到肆州(山西忻州)时,留守代京平城的司空苟颓上奏沙门法秀起事作乱,苟颓率领禁军与于烈等将领迅速收捕其党羽,镇压了法秀叛党。初九日孝文帝回到平城,于烈以功赐爵昌国子。迁殿中尚书,赐
查看全文
于休烈
家世于休烈是唐初大臣、十八学士之一于志宁的玄孙,父于默成,官至沛县令,早卒。高祖:于志宁,燕国公,谥号定曾祖:于慎言,符玺郎祖父:于安贞,吴兴令、兰陵公父亲:于默成,沛县令生平于休烈自幼好学,善于写文章,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唐玄宗开元初年,进士及第,又应制策登科,授秘书省正字。历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为宰相,排斥异己,于休烈被外放为中部郡(在今陕西黄陵县)太守。安史之乱爆发,肃宗即位,于休烈从中部郡赶赴皇帝行在,擢拜给事中,迁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安史之乱中,宫廷典籍遗失殆尽,休烈请求肃宗重赏求购民间收藏的《国史》、《开元实录》等史籍,但数月之内,唯得一两卷,后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献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不久休烈转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受宰相李揆嫉妒,被改任为国子祭酒。763年,代宗即位,宰...
查看全文
关于鹅的古诗和故事古诗鹅
关于鹅的古诗和故事古诗鹅一、鹅的古诗: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二、鹅的故事现在放假对于我来说已毫无兴致,空闲在家的感觉一点也没意思,常常突袭而来的落莫感会排山倒海的扑来,我就这般被活生生的肢解掉,像个被线牵着的木偶人般,魂儿早被抽掉,身体早已不再受意念的控制。一只愚蠢的鹅,呆呆的,蜷缩在偌大的床上,空洞洞的瞳孔盯着电视屏幕,回过神来才发现根本没有电,哈哈大笑自嘲自己几声,想着某日billboard榜上的那歌还真他妈不错,突然又瞟到某个角落里堆积成山的参考书,回想当初信誓旦旦的要将他们全部做完,现在也只能任其搁浅在那,因为身心疲惫,一点也不想动,愚弄,疲倦,现实,压抑,一样也不能让我轻松,脑子里嗡嗡作响,我甚至像下一秒就可能会出现幻觉,我有可能由此疯掉.突然风扇又突然转动起来,从而将我一脑子的奇怪思想全部绞碎,强打兴致又将《8mile》看了一遍,Em的理想又...
查看全文
于休烈-古诗文选集相关标签
唐代诗文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1920]. 存18册 : 世系表. 注 : 琼郁公司孙局设八都石嘴绍兴堂宗祠.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5, 7-8, 12-15. 且部分破损严重,难以阅读.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 因任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行良二,字刚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下四子(37世) : (元明之际) 于敏,行桓一,字伯捷,号清溪 ; 于宽,字伯厚 ; 于安,字伯载(迁辽东) ; 于彰,行桓四,字伯亨,号松云(居上石西山).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10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
于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0[1941].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设局于四舍村之积善堂.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首,2册 ; 卷11,3册 ; 卷16,2册, 共7册. 远祖(1世) : (汉) 于睿. 为东海郯县狱吏. 江西始祖(25世) : (宋) 于元素.字季友. 世居山东益都,吉安通判,卜居南昌丰城兴能坊. 都昌始迁祖(34世) : (元) 余汝和,行至四,字致中. 由丰城迁都昌八都上石山. 汝和公派下房祖(36世) : (元明之际) 于应,行良一,字茂贞,号良轩 ; 于昭,字纲山,号良俊, 由八都上石龟山迁二都西田坂, 为二都始祖. 皆为汝和公二子琼郁公之子. 应公派下房祖(38世) : (明) 于钰,字子珠,号存心 ; 于铧,字子琛,号存德 ; 于键,字子璜 ; 于铠,字子珩,号存仁 ; 于鋐,字子琚 ; 于镶,字子瑀,号存志. 皆为应公幼子彰公之子. 昭公派下房祖(39世) : (明) 于仕海,字仲弘,号敛修 ; 于仕渶,字仲大,号潜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都昌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