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地质学)

是一个细分的地质时间,将宙划分成更小的时间单位。显生宙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宏观化石代表了主要的阶段。灾难性灭绝事件作为这些代的界线,P-T界线作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分界,K-T界线作为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解。有证据表明在划定的时代之间的差异上,灾难性的陨石撞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时期被作为一个整体以前称为前寒武纪。这个时期覆盖了地球上硬壳动物出现前的四十亿年历史。然而,最近这些宙被详细细分为代。

代相关文献
溥任后代溥任后代资料溥任后代最全概述
溥任后代溥任后代资料溥任后代最全概述,溥任后代溥任后代资料溥任后代最全概述(图):溥任,又名金友之,清王朝后代
查看全文
代郡
行政区划参考资料《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查看全文
概要后一代粒子的质量要比前一代的要大,但是中微子可能是例外(它们的质量非零,但却小得很,故现时还未有准确地测量出它们的质量)。比方说,第一代的电子质量只有0.511MeV/c2,而第二代的μ子质量为106MeV/c,第三代的τ子质量则为1,777MeV/c(几乎是质子质量的两倍)。质量级列使得较后代的粒子会衰变至第一代的粒子,因此日常的物质(原子)都是由第一代粒子所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核则由质子及中子构成,它们则是由上及下夸克所组成。第二及第三代的带电基本粒子,并不会在一般的物质中出现,而只会在极高能量的环境下出现,例如宇宙射线或粒子加速器。代这一个词最早是由哈伊姆·哈拉里(HaimHarari)使用,并于1976年的法国勒斯乌舍(LesHouches)物理夏令营中正式提出。所有代的中微子都在宇宙间飘流着,但都很少会与一般物质产生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希望,透过深入研究轻子各代间关系
查看全文
参见地质年代宙
查看全文
历史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赵国一分为二:以张耳为常山王,原来的赵王赵歇为代王,代国都城代县(今河北省蔚县)。陈余不服,汉二年(前205年)十月,驱逐张耳,使赵歇成为赵王,自己作代王。汉三年(前204年)十月,刘邦派韩信灭赵,代国再为代郡。前202年,刘邦称帝,将韩王信迁到太原郡为王,都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至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仍为韩王。前201年,刘邦以二哥刘喜为代王,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为代国。国都在代。前200年,白登之围之后,韩王信降匈奴,刘喜被消除王爵。代郡、雁门郡、云中郡、太原郡作为代国,刘如意为代王。前198年,赵王张敖被废,代王刘如意封为赵王。前197年,代国相国陈豨谋反,被平定。前196年,刘邦以四子刘恒为代王。国都在晋阳,汉高帝去世后,代国迁至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前179年,刘恒即位为汉文帝,以二儿子刘武为代王。前176年,刘武为淮阳王,文帝三子...
查看全文
代相关标签
地质年代
家族谱大览
袋毬翁氏宗譜歷代譜序, 3, 世系 毓豪 33世勳閃公起, 200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重修(虹桥图林印务社胡金耀承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纂修者 : 翁勋福,字勋福 ; 翁猷孟,字友孟 ; 翁猷德,字昌德 ; 翁猷陆,字老六. 一世祖 : (唐末) 翁邾,字季子,号旅樗. 生一子: 翁药,字草圣,号民济. 派祖(5世) : 翁文贲,字观文,号帛园(乐清派) ; 翁文寳,字同文,号璧国(江北张堡派). 排岩头祖(6世) : 翁诜,字宜振,号振兮. 文贲公长子. 房祖(7世) : 翁之才,字宗旦,号全美. 生三子: 翁舜钦,字明虞,号仪备 ; 翁舜侯,字次公 ; 翁舜陟. 舜钦公生三子(9世) : 翁宪,字德翰(九曲巷) ; 翁容,字德仁 ; 翁寅,字德明. 舜陟公生三子(9世) : 翁忱,字诚之,号基山(排岩头) ; 翁慥,字兰慥(袋毬) ; 翁㤔. 江北张堡文寳公下房祖(9世) : 翁溱,字希铎,号慕槐(居平阳). 袋毬慥公生三子(10世) : 翁卷,字灵舒,又字继古(大房) ; 翁永年,字尚可(二房) ; 翁仿,字如周(三房). 二房永年公下支祖(13世) : 翁延孙,本名祥铭 ; 翁建孙 ; 翁挺孙 ; 翁廷孙. 平阳溱公下房祖(17世) : 翁从升,字公谨(居袋毬牛楞岭). 袋毬二房永年公下分祖(20世) : 翁际隆,字锡盛,又家政(大林). 延孙公下房祖(21世) : 翁元哲,号滔吾(支湾李岙). 由袋毬徙小芙蓉,再徙李岙支湾. 袋毬大房卷公下房祖(25世) : 翁宗华(大荆). 袋毬二房永年公下分支祖(25世) : 翁宗传,号良玉 ; 翁宗璧,字君选 ; 翁宗起,号明甫 ; 翁宗居,号明之. 讳行(12世起) : 庄祥增馥永 有士天际元 从良洪宗世 尚德毓时方 成绍明志道 荣逢应彦光. 表字(12世起) : 信素秉华慕 辉瑧孚锡皆 瑄大启君文 希升恭汝呈 祯淳礼克绍 仪存日攸勤. 雁行(12世起) : 乐定莹穆守 显享慎淑和 忠敬爱仁贤 宽柔直惠忭 松筠廉静谊 衍泽善源连. 新修排岩头迁袋毬讳行(8世起) : 宗舜必中之 梦文世日仕 如道祥成允 时可一增元 俊彦启声华 勋酞振浩天 光国惟贤宝 传家有庆长 文德盛昭代 治道焕隆昌. 表字(28世起) : 圣绍作庭表 维新邦国宁 礼义开先业 诗书可立常 安康申永福 万世必忠良.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袋毬翁氏宗谱
浏览:100
采珠捕鱼打牲三代档案清册信亲王包衣尔哥佐领属下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宣统1[1909]. [21]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83, 2461-2471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伯都讷地方京都满洲厢蓝旗连科佐领下比丁三代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5]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94-27-29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伯都讷地方厢白旗永福佐领下比丁三代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36]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93-118-135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清代八旗]厢红旗富勒吉扬阿佐领下查报三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38]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64-90-108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旧五代史 : [150卷 : 目录2卷]
五代中国名人传记。 原书 : 钞本. 16册. 本馆仅存卷1-60, 目录2卷(册1-7).
浏览:0
代导读知识
清代陈梦雷
清代陈梦雷
陈梦雷(1650-1741年)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晚年又号松鹤老人。他是清朝大臣,天资聪颖,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0岁成进士,但是仕途坎坷。李光地与陈梦雷是同年进士,又一起到翰林院任职,也因此结下友谊,但后来却反目成仇。康熙十二年陈梦雷和李光地回老家,恰逢吴三桂谋反,耿精忠举兵反清。耿精忠封锁城门,逼迫清朝的官员们投入自己的麾下。李光地逃脱,但是陈梦雷全家被抓,且以全家性命威胁陈梦雷,陈梦雷只好假意投诚,实则是要摸清耿精忠大军的部署,再向朝廷汇报。因此,陈梦雷与李光地合作,陈梦雷将情报告知李光地,并约定一起上报康熙。不料,李光地李光地独自一人将密报藏在蜡丸里上报给朝廷,言语间没有提到陈梦雷一句。清朝平定叛军后,陈梦雷以叛国罪下狱,李光地却成了功臣,而李光地只是为陈梦雷求情,全然不提其在平叛中的功劳。自此,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后来陈梦雷因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免死罪,被发配到奉天做苦力。初到此地就听闻父母双亡的消息,不久后妻子也死了。陈梦雷悲痛不已,但他仍一面教书一面著书。陈梦雷在奉天待了足足十七年,先后编撰了《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等书籍。康熙三十七年,陈梦雷被召回京师,次年侍奉诚亲王胤祉(康熙第三子)读书。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命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历经5年,于康熙四十四年五月编纂成书。陈梦雷一生编著繁富,除上述各书外,尚有《松鹤山房集》16卷、《天一道人集》100卷及早期刊印的《闲止堂集》2卷等。
浏览量:1939次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有哪些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有哪些
反映中国古代地理的代表作有《兆域图》、《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西域图记》、《元和郡县图志》、《天文图》、《入蜀记》、《舆地图》、《声教广被图》、《大一统志》、《广舆图》、《徐霞客游记》、《皇舆全览图》等。每本涉及的地理方面的知识并不相同,因著作时间的差异,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不同。《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且在内容上十分丰富,包括郡县的民户、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水经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该书的作者是郦道元,书籍主要记载了大小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各种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蝗灾等;还包括山峰、丘陵等高地和平原、沃野等低地;以及各种动植物等。《梦溪笔谈》: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徐霞客游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它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浏览量:2442次
古代取暖方式
古代取暖方式
  如今冬季来临,又到了北方屋里穿T恤,南方被窝苦哈哈的时候。在今天,暖气和空调几乎已成为过冬标配,但是在这两样物品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过冬的呢?  【烤火】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取暖方式,在人类出现之后,这种方式便出现了,不过最初并非只是用来取暖,还可以用来驱赶野兽,在远古的山洞中,这样的方式十分可靠,哪怕在封建社会,烤火也是最为常见,最为有效的方式。  但烤火也有明显的缺点,那便是容易着火,毕竟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一不小心就会把房子给点着。  【地炕】  这是比较高级的一种取暖方式,在房屋的两侧挖上烧火坑,并且在坑内砌上炉灶,炉灶在使用之时,通过通道的作用将热力传到室内的地面,利用地面的散热作用,将整个房屋都加热,而且这样也可以避免煤气中毒,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就是乾清宫的地炕。  【温室殿和椒房】  古人用花椒来进行取暖,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取暖材料,而所谓的温室殿和椒房其实就是使用花椒来做房子,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住起来十分暖和。  【燎炉/熏炉】  这是一种取暖的炉子,最为常见的材质是陶瓷,而在王国贵族中,常见的是铜器,毕竟古人对于铜的使用已经十分完善,而且铜的可塑性强,可以做出各种造型,散热性能也是十分的了的,相同原理的还有火盆以及熏炉,可以在里面放上香料,这是文人雅士最爱的一种取暖方式,只不过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  除了以上几种取暖方式,在冬天自然要换上保暖效果更好的服装,从史料来看,上古三代人们已普遍开始穿棉袍;唐代开始出现比襦长比袍短的“襦袄”。  而明清时期皇室的服饰更显奢华。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紫貂皮等滚边,保暖效果更佳。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浏览量:1843次
汉服发饰
汉服发饰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它不仅包含基本的服装,还包含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配饰,其中就包括发饰。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发饰的分类细致明确。传统汉代发饰的种类有笄、簪、钗等。一、笄笄作为最早出现的一种整理头发的实用物品,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和钗的鼻祖。笄的形制较为简单,形状是根细长钎子,一头锐,一头钝,成锥形,钝的一头称为首部。笄的造型装饰从一开始简单的一根细长小棍,发展到后来首部有了纹样的变化,功能也从一开始的绑缚头发功能性用品逐渐发展到装饰兼具功能的用品。二、簪秦汉时期笄被称为簪,是古时男子和女子的一种发饰,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汉武帝过李夫人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所以簪又称为“搔头”。簪是中国古代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三、钗钗亦称“钗子”,因与树枝丫杈相似,故名。多以金属、玉石、骨牙材料为之,制为双股,插入发中起固定作用。古人往往笄簪互称,今人则往往簪钗混称。发钗是用以插定发髻的一种双股长针,它是在簪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总体来说簪和钗都有簪首和挺两部分,不同的是簪的挺只有一股,而钗是分为两股。
浏览量:1480次
一代名相陈廷敬
一代名相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清代宰相、学者。 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时年七十五,谥号文贞。 陈廷敬工于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著有《午亭文编》五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他以“清勤”的评价。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浏览量:20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