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视觉

视觉

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人的眼可分为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网膜和折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系统两部分。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6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部分,约150种颜色。该部分的光通过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到大脑视觉中枢,就可以分辨所看到的物体的色泽和分辨其亮度。因而可以看清视觉范围内的发光或反光物体的轮廓,形状,大小,颜色,远近和表面细节等情况。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of vision)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与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就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视觉相关文献
视觉系
特色视觉系通常以绚丽的外表,配合其音乐创作。目的是融合视觉与听觉,造就双重震撼的表演。使其不只是能听得到的音乐,更是能看得见的音乐。视觉系乐团通常拥有夸张、华丽且异于常人的打扮。但多变的发型、化妆、服装、饰品等,皆非是必要的手段。绝大部分的视觉系乐团是男性。视觉系乐团没有固定的曲风,大多数以摇滚、金属为主。很多人会把punk、gothic、重金属等等的乐团与视觉系混淆在一起,虽然视觉系并没有指明的风格,但是服装、音乐等等都会有分别,视觉系的定意是以服饰、化妆等配合音乐,以各种感官的融和配合来达致完美的境界。历史起源1980年代,日本的地下乐团受到了西方华丽摇滚(如大卫·鲍伊、吻合唱团等)的影响,最终由XJapan掀起了日本的视觉系风潮。在这之前,日本媒体对于这种以超乎常理的造型包装的摇滚乐团并无好感,总以带有蔑视意味的“化妆乐团”来称呼他们。出版界的星子诚一受到了这种新型态乐团的音乐和理念...
查看全文
视觉系统
眼眼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设备。眼的功能就像一个CCD相机一样,使得可见光转换为一系列可被神经传递的信息。进入眼球的光线首先被角膜折射。然后通过瞳孔(由虹膜控制其大小),再由水晶体进一步折射。水晶体使光线发生翻转,并将图像投射至视网膜。S.RamónyCajal,哺乳动物视网膜结构,1900视网膜视网膜包含大量的光感受器细胞,这些细胞中含有一种称为视蛋白的蛋白分子。人类有两种视蛋白,视杆视蛋白和视锥视蛋白。视蛋白吸收光子(光粒子)后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将信号传递给细胞,导致光感受器细胞超极化。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视杆细胞主要存在于视网膜的周边部分,用于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视物。视锥细胞则主要存在于视网膜的中心(或称为中央凹)。根据吸收光线波长的不同可以将视锥细胞分为三类,称为短/蓝、中/绿、长/红视锥细胞。视锥细胞主要用于在正常光强条件下辨别颜色及其他视觉信息。在视网膜中,光感受器细胞突
查看全文
视觉化
词源visualization+simulation=visulation发音〔vizjuːleiʃn〕参考资料^GPGPU:GeneralPurposeComputationonGraphicsProcessors:AaronLefohn.GPGPU:GeneralPurposeComputationonGraphicsProcessors.InIEEEVisualization2004Tutorials(Austin,Texas,October10–15,2004).IEEEComputerSociety2004,ISBN0-7803-8788-0.参见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图形处理器通用编程(GPGPU)
查看全文
视觉传达设计
概要基于人们对美与丑并无一致同意的规则,好的视觉传达设计取决于观者对讯息的吸收程度,而非主观上对美学或美术的偏好。除了平面影像,其它可利用视觉以传达讯息的方式包括:身体语言及姿势、动画(数位或类比)、及电影。透过电子邮件所做的视觉传达通常是文字图(ASCIIart)、情绪符号(emoticons)、或附加的数位影像。相关条目视觉传达设计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
查看全文
视觉皮层
概况视觉皮层坐落于枕叶的距状裂周围,是一种典型的感觉型粒状皮层(Koniocortexcortex)。它的输入主要来自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初级视皮层(V1)的输出信息出送到两个渠道,分别成为背侧流(Dorsalstream)和腹侧流(Ventralstream)。背侧流起始于V1,通过V2,进入背内侧区和中颞区(MT,亦称V5),然后抵达顶下小叶。背侧流常被称为“空间通路”(Where/Howpathway),参与处理物体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相关的运动控制,例如眼跳(saccade)和伸取(Reaching)。腹侧流起始于V1,依次通过V2,V4,进入下颞叶(Inferiortemporallobe)。该通路常被称为“内容通路”(Who/Whatpathway),参与物体识别,例如面孔识别。该通路也于长期记忆有关。
查看全文
视觉相关标签
生理学
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