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首页 > 族谱文化
怎么查族谱
查询族谱是一个结合家庭记忆、文献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系统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从 “内部线索” 拓展到 “外部资源”。以下是一套完整的查询指南,涵盖不同场景和方法: 一、第一步:从家庭内部挖掘核心线索(最基础、最关键) 族谱的源头往往在家族内部,先梳理家中已有资源,能为后续查询节省大量时间。 1. 寻找实物族谱或手写资料 很多家族会保留老族谱原件(通常是线装本、宣纸手写,或现代复印 / 重修本),存放地点可能在: 家族长辈(如祖父、叔伯、族长)的书房、木箱、旧抽屉中; 家族共同的 “祠堂”“祖屋” 的供桌或储物架上; 部分家庭会将族谱扫描成电子档(存于 U 盘、电脑或云盘),可询问年轻一辈是否有备份。 若找到族谱,重点记录: 族谱的修撰时间(最后一次重修年份,通常在序言中); 家族的祖籍地(精确到省、市、县、村,如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家族堂号(如 “清河堂”“陇西堂”,是区分同姓不同支的关键); 始祖、始迁祖的姓名及迁徙时间(这是衔接外部资源的核心坐标)。 2. 访谈家族长辈,记录口述历史 若家中无实物族谱,长辈的记忆是最重要的 “活线索”,建议提前列好问题,用录音、文字同步记录: 核心问题: 咱们家族的祖籍是哪里?有没有听过具体的村名、地名? 家族有没有 “堂号”“辈分字派”(如 “德、文、昌、明”)? 祖上有没有出过有名望的人(如官员、商人、学者)?有没有流传下来的故事? 家族有没有迁徙过?从哪里迁到现在的居住地?什么时候迁的? 注意:优先访谈 70 岁以上的长辈,他们可能接触过老族谱或听过更完整的家族故事。 3. 整理家族遗物中的线索 老照片、书信、墓碑、土地契约、家谱抄本等,可能隐藏关键信息: 墓碑:上面通常刻有逝者姓名、生卒年、祖籍、子女姓名,甚至 “某某堂” 字样; 老书信:信封上的寄信地址可能指向祖籍地或宗亲聚居地; 旧证件:如民国时期的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可能记录祖籍信息。 二、第二步:拓展外部公共资源(分 “线下” 和 “线上”) 当家庭线索不足时,需借助政府、学术机构、宗族组织的公开资源。 (一)线下实体资源:权威且可靠 这些机构保存了大量未数字化的原始族谱和文献,是查询的核心阵地。 1. 档案馆 / 地方志办公室 重点机构: 国家层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藏有清代皇族族谱《玉牒》及地方宗族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藏有民国时期族谱及宗族资料); 地方层面:各省、市、县的档案馆“地方志科” 或 “档案查阅室”(如 “广东省档案馆”“苏州地方志办公室”),通常会收藏本地家族的族谱、家谱。 查询方式: 提前电话咨询档案馆的开放时间和查阅要求(部分需持身份证登记,部分珍贵档案需申请); 告知工作人员家族的 “祖籍地”“堂号”“始祖姓名”,请其协助检索馆藏目录。 2. 图书馆(尤其是古籍部 / 特藏部) 重点机构: 国家图书馆(北京):馆藏族谱超过 5000 种,是国内最大的族谱收藏中心之一,可通过官网预约查阅; 省级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藏有 3 万余种族谱)、浙江图书馆(侧重江南宗族资料)、广东中山图书馆(侧重岭南族谱); 高校图书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古籍部,也藏有大量学术性较强的族谱。 优势:图书馆的族谱多经过整理和编目,部分配有索引(按姓氏、堂号、祖籍地分类),查询效率更高。 3. 宗族祠堂与宗亲会 很多宗族会在祖籍地或聚居地设立祠堂,祠堂内通常保存着本族最完整的族谱(尤其是 “总谱”),并由族长或祠堂负责人管理; 若知道家族的 “堂号” 或宗亲会名称(如 “世界陈氏宗亲会”“江浙王氏宗亲联谊会”),可通过当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打听联系方式,说明来意后申请查阅族谱; 注意:部分祠堂的族谱仅限本族男性或直系后裔查阅,需提前沟通并尊重宗族习俗。 4. 祖籍地实地走访 若已知祖籍地(精确到村),实地走访是最直接的方式: 到当地村委会、老年协会询问:“村里有没有姓 XX 的大家族?有没有保存族谱?”; 寻找村中的 “老祠堂”“祖墓群”,当地老人往往能提供宗亲线索; 若遇到同姓氏族人,可主动说明自己的辈分、祖上姓名,尝试对接族谱世系。 (二)线上数字资源:便捷且跨地域 随着数字化普及,越来越多族谱被录入线上平台,适合跨区域查询。 1. 官方 / 学术类数字平台(权威免费) 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与家谱:http://find.nlc.cn/ (需注册,可检索馆藏族谱的目录,部分提供全文扫描件); 中国家谱网(上海图书馆主办):http://www.chinajiapu.org/ (收录 3 万余种族谱目录,可在线查询基本信息,全文需到馆查阅); 方志中国(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http://www.difangzhi.cn/ (可查询各地方志中的 “宗族”“人物” 章节,间接获取族谱线索)。 2. 商业族谱数据库(付费但资源丰富) 族谱网(https://www.zupu.cn/)使用指南 族谱网是专注于 “姓氏、族谱、宗亲” 的垂直类平台,聚合了大量用户上传的民间族谱、姓氏资料及宗亲互动信息,适合普通用户从 “姓氏溯源”“族谱匹配”“宗亲联络” 等角度切入查询。 平台核心优势 资源类型集中:以 “族谱数字化” 为核心,涵盖全国各姓氏的族谱扫描件、文字版族谱、堂号信息、迁徙记录等,尤其民间家族上传的非官方族谱资源丰富。 互动性强:支持用户注册后发布族谱、寻找同宗、交流家族历史,适合通过宗亲网络补充族谱缺失信息。 检索门槛低:无需专业知识,可通过 “姓氏”“堂号”“地名”“始祖名” 等关键词快速筛选。 具体使用步骤 注册登录:打开官网(https://www.zupu.cn/),点击右上角 “注册”,使用手机号完成登录(部分公开资源可游客浏览,但发布 / 下载需登录)。 精准检索: 首页点击 “族谱库”,在搜索框输入姓氏(如 “李”)、堂号(如 “陇西堂”)、祖籍地(如 “江西吉安”)或始祖名,点击搜索即可查看相关族谱。 示例:若已知家族堂号为 “三槐堂”,搜索 “三槐堂 族谱”,可找到多支王氏家族的族谱记录。 查看与利用: 部分族谱提供 “预览”(如前几页内容),完整查看或下载可能需平台积分(可通过上传族谱、每日签到等方式获取)。 若找到疑似匹配的族谱,可点击 “联系发布人” 与上传者沟通,确认是否为同一家族支系。 补充功能:平台还设有 “姓氏文化”“宗亲社区” 板块,可了解姓氏起源、迁徙路线,或发布寻根求助帖,借助宗亲力量扩大查询范围。 3. 社交媒体与宗亲社群(免费且互动性强) QQ 群 / 微信群:搜索 “XX 姓宗亲会”“XX 堂族谱交流” 等关键词,加入后可发布寻谱信息(注明祖籍、堂号、辈分字),群内长辈或热心人可能提供线索; 贴吧 / 论坛:如 “家谱吧”“中华姓氏网论坛”,是宗亲交流的老牌平台,可发帖寻谱,部分用户会分享族谱片段; 抖音 / 快手:近年很多宗族会通过短视频发布族谱、祠堂、祭祖活动,搜索 “XX 姓族谱”“XX 祖籍寻亲”,可能找到同支宗亲。 三、第三步:实用技巧与注意事项(避免走弯路) 1. 关键技巧:从 “小线索” 突破 若只知道 “辈分字”(如 “爷爷是‘德’字辈,爸爸是‘文’字辈”),可在宗亲群中问 “有没有 XX 姓的‘德、文、昌’辈分?”,通过辈分字匹配支系; 若祖籍地模糊(如只知道 “湖广填四川”),可先查移民史:“湖广填四川” 的主要来源是湖北麻城、江西吉安,再重点查询这两个地区的 XX 姓族谱; 结合地方志中的 “人物传”“氏族志”:比如地方志提到 “XX 村王氏,明永乐年间从江西迁来,始祖王某某”,可对照自家记忆,缩小查询范围。 2. 注意事项:避坑与尊重 族谱的准确性:部分族谱在修撰时可能存在 “攀附名人”(如将祖上附会为帝王、名人)、世系断代、姓名错别字等问题,需结合墓碑、史料交叉验证; 尊重隐私与习俗:部分宗族对族谱的查阅有严格规定(如女性、外姓人不得查阅),需提前沟通,不要强行索取; 长期积累:族谱查询往往不是 “一蹴而就” 的,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线索积累,建议建立 “家族档案”(整理文字、照片、录音),方便后续对接。
1050次浏览
白虎村南岭底穿坑
白虎村南岭底穿坑是一个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传说的独特地理标识,其具体位置和特征需结合多方面信息综合解析。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从搜索结果来看,“南岭底” 可能指向南岭山脉的特定区域。南岭作为中国南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其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和天坑景观。 例如,广东乳源的通天箩是一个垂直深度近 100 米的封闭下降洞穴,底部形成独特的 “地下森林”,这类地貌极可能被当地人称为 “穿坑”。而 “白虎村” 作为地名,在多个地区均有分布,如湖北宜昌、江苏盱眙、四川阆中、南江等地南江县人民政府。其中,南江县云顶茶乡景区的白虎村位于景区范围内,周边分布有大地坪、谢家湾等区域,且景区内存在溶洞、峡谷等地质景观,与 “穿坑” 的自然特征高度契合南江县人民政府。 二、文化传说与历史渊源 关于 “白虎村南岭底穿坑” 的名称由来,可能与当地民间传说相关。例如,山东菏泽的白虎集因 “白虎镇守村落” 的传说得名,其地名蕴含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 “四象” 概念。类似地,福建霞浦的白露坑村(别名白虎坑)以畲族文化著称,其地名可能与图腾崇拜或历史迁徙有关。若结合南岭地区的历史背景,穿坑可能与古代交通或军事活动相关。例如,南岭山脉中的西京古道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沿途分布有驿站、关隘和自然天险,穿坑可能曾作为古道的一部分或军事防御据点。 三、可能的关联区域 广东乳源通天箩:作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观,通天箩的封闭洞穴特征与 “穿坑” 高度吻合。尽管未直接提及白虎村,但其所在的大桥镇距离韶关市区约 50 公里,周边存在多个以 “坑” 命名的村落(如白马坑、竹马坑),且当地旅游线路常将通天箩与西京古道串联,推测 “白虎村南岭底穿坑” 可能指向这一区域。 四川南江白虎村:位于云顶茶乡景区内的白虎村,周边有元顶子社区、石寨子村等,景区规划中提到 “冯氏墓群”“千年香樟树” 等人文景观,且景区范围内存在溶洞、峡谷等自然地貌。若当地存在未被详细记录的穿坑地貌,可能与此名称相关南江县人民政府。 湖北、江苏等地白虎村:湖北宜昌、江苏盱眙的白虎村虽未直接关联南岭,但南岭山脉支脉可能延伸至这些地区。例如,江苏盱眙的白虎村紧邻龙王山水库和青草湖水库,周边坑塘水面众多,若存在地下溶洞或天然坑洞,也可能被称为 “穿坑”。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现有信息,“白虎村南岭底穿坑” 最可能指向广东乳源大桥镇的通天箩区域,其天坑地貌、历史古道和民间传说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文化标识。若需进一步确认,建议通过以下途径: 查阅地方志:如《乳源县志》《南江县志》等,核实当地是否有关于白虎村和穿坑的记载。 实地考察或咨询当地文旅部门:联系乳源大桥镇或南江云顶茶乡景区管理处,获取详细的地理和文化信息。 结合卫星地图分析:通过遥感影像查看白虎村周边是否存在未被标注的天坑或洞穴地貌。 这一名称背后可能隐藏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密码,需结合更多在地资料才能完全解开其神秘面纱。
123次浏览
安徽绩溪胡氏家谱
安徽绩溪胡氏作为徽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族之一,其家谱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家族传承。以下从源流分支、家谱存世情况、获取途径及最新动态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一、源流与分支:超越 “四大胡氏” 的多元谱系 传统认知中绩溪胡氏分为 “明经胡”“金紫胡”“龙川胡”“遵义胡” 四大支系,但最新研究显示,其实际源流至少包含六支。根据元代《新安六县大族志全集》和明代《新安名族志》记载,迁入绩溪的胡氏分支包括市东派、遵义坊派、东门派、湖里镇派、西街派和龙川派。其中: 明经胡氏(李改胡):始祖为唐昭宗之子胡昌翼,因避朱温之乱由李姓改胡姓,以经学传家,名人包括胡雪岩、胡适。 金紫胡氏:始祖胡舜陟为北宋抗金名臣,获封金紫光禄大夫,家族以经学研究著称,“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为其代表。 龙川胡氏:东晋散骑常侍胡焱为始祖,聚居龙川村(今大坑口),明代胡宗宪、近代胡锦涛均出自此支。 遵义胡氏:以明工部尚书胡松为代表,分楫、格、柏、松四派,注重仕宦与礼教传承。 此外,湖里镇派(明经胡分支)、西街派等小支系亦有独特的迁徙与发展脉络。 二、家谱存世现状:从纸质典籍到数字化资源 绩溪胡氏家谱保存情况差异显著,目前可查的 22 部家谱中,明经胡氏占 12 部,金紫胡氏 3 部,龙川胡氏 2 部,遵义胡氏 1 部。具体分布如下: 实体馆藏: 绩溪县档案馆:藏有《龙川胡氏宗谱》《金紫胡氏家谱》等,曾为湖南卫视《非常靠谱》栏目提供胡适相关资料。 宅坦村博物馆:保存明代嘉靖版《龙井胡氏族谱》(胡适一支最早家谱)及清乾隆版《考川明经胡氏统宗谱》,是村级博物馆中罕见的宗族文献宝库。 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收藏《考川明经胡氏宗谱》《绩溪金紫胡氏家谱》等多种版本,部分可通过 “中华寻根网” 在线查阅。 数字化资源: 大谱师官网:2025 年上线免费家谱数据库,开放 862 部、6272 册家谱,含绩溪胡氏相关谱籍,支持 OCR 文本识别。 云家谱网:提供《明经胡氏续修龙井派宗谱》等电子版下载,需注册后获取。 国家图书馆中华寻根网:收录绩溪胡氏家谱书目,部分可在线浏览全文影像,需注册后使用。 三、获取途径:从线下机构到宗亲网络 直接查询: 实地访问:前往绩溪县档案馆(地址: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宅坦村博物馆(临溪镇宅坦村)查阅实体家谱,部分需提前预约。 线上检索:通过 “中华寻根网”(www.chinagenealogy.cn)或大谱师官网(myfamilybook.cn)输入关键词,如 “绩溪胡氏”“龙川胡氏”,筛选谱籍地、年代等条件进行查询。 宗亲协助: 龙川胡氏宗亲联谊会:可联系修谱负责人获取新版《龙川胡氏宗谱》(2024 年捐赠上海图书馆),地址: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 胡氏宗亲网论坛(hszqw.com.cn):发布寻根信息,与各地宗亲交流,例如查询金紫胡氏 “经解三胡” 支系的详细世系。 学术研究: 参考《绩溪胡氏源流考辨》等论文,或《中华姓氏谱 —— 胡姓卷》《徽州宗族研究》等专著,了解谱系考证方法与分支演变。 四、最新动态:续修与文化传承 家谱续修: 龙川胡氏于 2024 年完成宗谱续修,新增世系内容并捐赠上海图书馆,用户可通过该馆特藏部申请查阅。 明经胡氏龙井派(宅坦村)近年启动续谱工作,可联系当地宗亲获取进展。 文化活化: 宅坦村依托桂枝书院(安徽省最早书院)举办家谱展览,结合 “三雕” 艺术展示宗族文化,游客可实地感受胡氏耕读传家的传统。 绩溪县博物馆推出 “徽州宗族” 专题展,系统呈现胡氏家谱的编纂体例与名人手迹,如胡适家族的《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序言原稿。 五、余姚胡氏关联:独立支系与寻根建议 宁波余姚胡氏主要为柏山胡氏分支,始祖胡从于后周显德二年(955 年)由常州迁居余姚云柯乡,与绩溪胡氏无直接关联。若在余姚寻根,可重点关注: 烛溪胡氏宗谱:现存清嘉庆十七年(1822 年)版本,记载胡梦阳支系迁徙历程,藏于余姚市档案馆或胡氏宗祠。 柏山胡氏宗亲会:通过余姚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联系,查询柏山、竹山等分支的世系记录。
305次浏览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7年3月,是经浙江省民政厅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管的民间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致力于挖掘、传承和研究家谱文化。作为国内首家以家谱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团体,该研究会得到了省内外家谱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现在研究会总部设立在宁波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内。 研究会以“传承家谱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百姓家谱文化交流研究、知识培训,策划、指导家谱编纂出版服务,承办村镇史志、谱牒修编业务,以及收藏、展览、保护家谱历史文物等。自成立以来,研究会已吸收会员580余人,积极举办各类活动、研讨会,并出版《浙江家谱文化》季刊,为推动家谱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研究会还启动“浙江家谱数字化工程”,对珍贵的家谱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后续的研究和保护。目前,已收集到1万多册百姓家谱,1000多册地方志和其它历史书籍,并创建了雁荡山百姓家谱电子大数据库,为省内外百姓及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寻根问祖的数据平台。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入挖掘和传播浙江省的百姓家谱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18272次浏览
李姓李氏堂号大全
根据中国信息报2022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名数据,李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人口过亿,是著名的超级大姓。 李姓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姓氏,称帝称王的有60多位。李氏声名显赫、人才辈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一带,后来,一支迁到了陇西,在甘肃,陇西李氏这一支分出三十九房。另一支迁往赵郡,今河北邯郸,分为东、南、西三组。所以陇西堂、赵郡堂就是李氏比较著名的堂号。 李氏家族的堂号有很多,以下是李氏296个堂号大全,供大家参考。 陇西堂、赵郡堂、中山堂、大理堂、辅尧堂、利贞堂、晋文堂、道德堂、道根堂、蟠根祠、仙根堂、犹龙堂、养德堂、紫气堂、东来堂、柱史堂、峄山堂、楷模堂、龙门堂、登龙堂、见龙堂、会龙堂、耕读堂、三鉴堂、恒鉴堂、卫封堂、郁林堂、鸣风堂 、哕风堂、花萼堂、萼辉堂、联辉堂、太白堂、青莲堂、莲瑞堂、步莲堂、长发堂、春华堂。 邺架堂、架书堂、拥书堂、西平堂、忠武堂 、乐圣堂、鹿洞堂、伯鹿堂、景星堂、三俊堂、柳汁堂、弘农堂、赐廉堂、文靖堂、五知堂、丛桂堂、忠憨堂、延平堂、甲秀堂、二得堂、龙湾堂、圣颐堂、延古堂、克孝堂、爱敬堂、百宦堂、百忍堂、报本堂、本立堂、本源堂、昌后堂、承德堂、承惠堂、承启堂、炽昌堂、崇本堂、崇德堂、崇厚堂。 崇俭堂、崇礼堂、崇伦堂、垂裕堂、春浦草堂、椿荫堂、萃涣堂、萃文堂、存德堂、存仁堂、得一堂、德生堂、德寿堂、德馨堂、德裕堂、德泽堂、登瀛堂、登云斋、迪德堂、丁兴堂、东莲堂、笃亲堂、笃庆祠、笃谊堂、端本堂、惇本堂、惇典堂、惇睦堂、惇叙堂、惇裕堂、敦本堂、敦复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善堂、敦修堂、敦叙堂。 恩本堂、芳庆堂、福景堂、福善堂、福荫堂、富德堂、根本堂、耕心堂、耕余堂、古香堂、谷存堂、光裕堂、光远堂、广居堂、函道堂、合敬堂、宏义堂、鸿嗣堂、厚德堂、厚世堂、怀本堂、怀德堂、怀古堂、怀远堂、黄土祠、积庆堂、积善堂、集义堂、继述堂、介福堂、介石堂、介祉堂、锦心堂、锦绣堂、景莲堂、敬爱堂、敬德堂、九如堂。 居安堂、居仁堂、聚顺堂、克绳堂、礼义堂、立德堂、两仪堂、留余堂、鄮峰草堂、懋熙堂、绵远堂、明德堂、睦本堂、睦族堂、慕义堂、南津祠、念根堂、凝翠堂、凝道堂、凝瑞堂、培嗣堂、培元堂、平泉堂、平西堂、期颐堂、启后堂、亲睦堂、清白堂、清源堂、庆余堂、全生堂、全树堂、劝文堂、悫存堂、仁寿堂、仁孝堂、仁义堂、荣贵堂。 如在堂、瑞本堂、三福堂、三可堂、三培祠、三田堂、善庆堂、尚德堂、尚书祠、尚义堂、申及堂、慎德堂、绳武堂、绳永堂、绳正堂、师俭堂、师礼堂、世德堂、世经堂、世祀堂、世亨堂、世怡堂、世泽堂、树本堂、树德堂、树伦堂、树务堂、顺德堂、顺和堂、思保堂、思承堂、思敬堂、思世堂、思孝堂、思永堂、四部堂、四共堂、四行堂。 四教堂、四平堂、松鹤堂、飧诚堂、特达堂、天和堂、天生堂、天叙堂、同会堂、同善堂、万树堂、万叶堂、望思堂、味经堂、五福堂、五经堂、务本堂、仙籽堂、孝睦堂、孝思堂、孝友堂、兴让堂、修斋堂、叙乐堂、叙伦堂、宣睦堂、雅雨堂、延古堂、衍庆堂、一本堂、怡安堂、贻泽堂、义兴堂、懿德堂、荫福堂、雍睦堂、雍穆堂、永公堂。 永思堂、永言堂、永忠堂、余庆堂、芋香堂、裕合堂、裕令堂、源远堂、允福堂、载福堂、湛露堂、肇福堂、著存堂、枕经堂、正德堂、正元堂、致和堂、秩伦堂、中和堂、忠恕堂、忠贤堂、忠孝堂、种德堂、重伦堂、重庆堂、追远堂、梓谊堂、宗建堂、尊亲堂、尊制堂等。 参考资料:中国家谱堂号溯源 顾燕 著
10990次浏览
王姓王氏堂号大全
根据中国信息报2022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名数据,王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一,人口1.0183亿,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姓。堂号是一个姓氏中某一支派的代称。王氏家族的堂号也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太原堂、琅琊堂、三槐堂等。以下是王氏232个堂号大全,供大家参考。 太原堂、琅琊堂、绍姬堂、听笙堂、三槐堂、槐荫堂、植槐堂、植三堂、绍槐堂、听槐堂、培槐堂、荣槐堂、承槐堂、继槐堂、嗣槐堂、庆槐堂、仰槐堂、槐政堂、槐秀堂、槐茂堂、槐芳棠、槐德堂、思植堂、槐清堂、兆三堂、五侯堂、求鲤堂、玉树堂、青箱堂、鹅书堂、写经堂、三隐堂、东皋草堂、珠树堂、珠耀堂、三白堂、汶源堂、素风堂、四益堂、五教堂、崇九堂、文德堂、安乐堂、宝善堂、宝田堂、宝训堂、保后堂、本源堂、昌后堂、成德堂、成仁堂、承祭堂、诚心堂、崇报堂、崇本堂、崇德堂、崇孝堂、崇义堂、纯孝堂、存本堂、存厚堂、存心堂、存友堂、德符堂、德仁堂、德逸堂、槙成堂、东山草堂、笃本堂、笃祜堂、笃伦堂、笃亲堂、笃行堂、惇叙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仁堂、敦义堂、恩荣堂、芳永堂、凤林堂、奉先堂、谷诒堂、谷贻堂、冠南堂、光裕堂、和亲堂、珩山堂、后门堂、怀德堂、怀仁堂、淮泽堂、环庆堂、积德堂、济美堂、继兰堂、继世堂、继序堂、继周堂、嘉会堂、交德堂、介福堂、金地堂、金钩祠、金钧堂、晋贤堂、经德堂、景贤堂、敬爱堂、敬时堂、敬修堂、敬义堂、敬宗堂、聚耕堂、可久堂、孔怀堂、乐善堂、乐学堂、礼基堂、立新堂、留余堂、六松堂、龙泽堂、鹿野堂、履和祠、明德堂、明发堂、谟烈堂、睦族堂、培原堂、齐寿堂、亲睦堂、亲亲堂、庆源堂、仁安堂、仁育堂、茹古堂、瑞萼堂、三庆堂、三荫堂、山逸堂、善富堂、尚德堂、慎余堂、绳武堂、时思堂、世德堂、世恩堂、世庆堂、世贤堂、树本堂、树德堂、双柏堂、双全堂、双玉堂、思报堂、思明堂、思孝堂、思义堂、思永堂、斯美堂、四柏堂、松风堂、天眷堂、天全堂、听彝堂、同本堂、望云堂、文明堂、文献堂、务本堂、希述堂、锡类堂、孝感堂、孝睦堂、孝思堂、孝享堂、孝义堂、孝友堂、兴仁堂、修齐堂、序伦堂、叙伦堂、严礼堂、燕喜堂、燕翼堂、燕誉堂、仰德堂、一本堂、怡和堂、颐和堂、彝叙堂、义德堂、义方堂、挹渊堂、裔发堂、永安堂、永和堂、永积堂、永思堂、永义堂、攸叙堂、友爱堂、有序堂、佑启堂、余德堂、余庆堂、畲经堂、元会堂、源远堂、愿贻堂、云汉堂、泽远堂、枕善堂、振振堂、振趾堂、镇楚堂、正义堂、植本堂、忠公堂、忠恕堂、忠文堂、重德堂、追远堂、著存堂、梓艺堂、梓荫堂、紫薇堂、宗德堂、醉经堂等。 参考资料:中国家谱堂号溯源 顾燕 著
9484次浏览
李氏家谱、族谱、宗谱电子版网盘资源
家谱、族谱、宗谱是寻根问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了解一个家族来源、迁徙、宗族、文化、成就等历史概况的文献,如果您也想寻找自己家族相关的族谱,不妨来族谱网看看,族谱网收录了全国各地区、各姓氏家谱、族谱资料超33万册,助力您快速寻根问祖、查谱修谱。 根据中国信息报2022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名数据,李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人口1.0139亿,李姓是唐朝国姓,也是百家姓中的超级大姓。 为助力李氏族人寻根问祖,族谱网收录了近5万卷李氏家谱、族谱、宗谱电子版PDF网盘资源,高清无水印,以下是节选的部分目录。 HBJP0096.[湖北洪湖]索河李氏宗谱 HBJP0095.[湖北十堰郧西县]鄂西北庙沟李氏族谱 GTJP0863.李.中国.杉木桥李氏五修族谱.同治5年 GTJP0862.李.湖南湘乡.遥湖西平李氏族谱十七卷.清宣统三年(1911) GTJP0861.李.湖南邵陵.邵东李氏三修族谱.清宣统3年(1911) GTJP0860.李.湖南湘乡.遥湖李氏续修支谱十卷.清同治元年(1862) GTJP0859.李.湖南.李氏支谱四卷首三卷.清同治四年(1875) GTJP0858.李.湖南湘潭.湘潭高塘李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同治四年(1865) GTJP0857.李.中国.李氏重修宗谱五十卷首一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 GTJP0856.李.安徽合肥.合肥李氏宗谱六卷.清同治十一年(1872) GTJP0855.李.中国.李氏族谱二卷.清同治十二年(1873) GTJP0854.李.中国.朱方李氏纂修族谱三卷.清乾隆三年(1738) GTJP0853.李,中国.李氏续修族谱.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GTJP0852.李,云南昭通.恩安李氏宗谱不分卷.清末 GTJP0851.李,辽宁铁岭.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清嘉庆十六年(1811) GTJP0850.李.浙江嘉兴.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清嘉庆间 GTJP0849.李.浙江海盐.苞溪李氏家乘二十卷.清光绪十六年(1890) GTJP0848.李.湖南衡阳.花泉李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光绪十九年(1893) GTJP0847.李.中国.李氏宗谱八卷.清光绪三十一年(1895) GTJP0846.李.湖南桂阳.李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又三卷.清光绪三年(1877) GTJP0845.李.中国.李氏家乘六卷.清光绪间 GTJP0844.李.中国.关门李氏支谱十一卷末一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GTJP0843.李.中国.李氏族谱十五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GTJP0842.李.中国.李氏五修文谱七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GTJP0841.李.湖南.星沙李氏支谱世系实录.清光绪4年(1878) GTJP0840.李.浙江.三江李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道光十年(1830) GTJP0838.李.江西婺源.星江严田李氏八修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GTJP0837.李.辽宁铁岭.长白李氏家谱.清 GTJP0836.李.福建.平潭李氏族谱不分卷.清 GTJP0833.李.中国.李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四年(1915) GTJP0831.李.中国.李氏宗谱茂九祖十三卷茂三祖一卷茂四祖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十三年(1924) GTJP0830.李.湖南宁乡.楚南沩宁东山李氏四修家谱十六卷.民国十七年(1928) GTJP0829.李.甘肃.陇西郡李氏族谱.民国十六年(1927) GTJP0828.李.甘肃.陇西李氏家谱四卷.民国十六年(1927) GTJP0827.李.浙江宁波.迎恩李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民国十六年(1927) GTJP0824.李.中国.李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民国三十三年(1944) GTJP0823.李.中国.姜塘李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三十年(1941) GTJP0822.李.中国.李氏族谱十七卷末一卷.民国三十年(1941) GTJP0821.李.中国.龙江李氏族谱八卷附续编一卷.民国三十八年(1949) GTJP0820.李.中国.王祁李氏宗谱八卷.民国三十八年(1949) GTJP0817.李.广东鹤山.鹤山李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六年(1917) GTJP0815.李,中国.李氏四修宗谱天部三卷地部十三卷人部一卷附录三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 GTJP0811.李.中国.李氏分支宗谱.民国二十七年(1938) GTJP0809.李.中国.李氏宗谱四卷.民国二十年(1931) GTJP0800.李.中国.李氏四修族谱.民国37年(1948) GTJP0797.李.福建长乐.李氏七修族谱五卷卷首二卷卷末一卷.民国34年(1945) GTJP0790.李.中国.邵东蓼村李氏四修族谱.民国28年(1939) GTJP0785.李.中国.醴东清潭李氏四修族谱.民国20年(1931) GTJP0780.李.中国.李氏三修族谱.民国10年(1921) GTJP0779.李.中国.吴楚李氏族谱.光绪9年 GTJP0778.李.中国.邵陵泉塘李氏四修支谱.光绪32年 GTJP0776.李.中国.小板桥李氏族谱.光绪24年 GTJP0775.李.中国.陇西李氏四修支谱.光绪20年 GTJP0772.李.安徽歙县.三田李氏重修宗谱 GTJP0771.李.江西婺源.甲椿李氏世系家谱 GTJP0768.李.浙江绍兴.李氏族谱 5002 富春中方塢李氏宗譜不分卷 4996 富春觃川李氏宗譜十六卷 4948 富春大塢李氏宗譜二卷 4934 東安永昌李氏宗譜四卷 因文章篇幅有限,仅节选部分李氏家谱、族谱目录,如果您想找的家谱不在这里面,请进入族谱网官网zupu.cn自助查询或联系客服协助查询。祝您早日寻根成功!
14083次浏览
王姓家谱、宗谱电子版网盘资源
家谱是了解家族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您也想寻找自己家族相关的族谱,不妨来族谱网看看,族谱网收录了全国各地区、各姓氏家谱、族谱资料,助力您快速寻根问祖、查谱修谱。 根据中国信息报2022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名数据,王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一,人口1.0183亿,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姓。 为助力王氏族人寻根问祖,族谱网收录了超5万卷王氏家谱、宗谱电子版PDF网盘资源,高清无水印,以下是节选的部分目录。 HBJP0167.[湖北仙桃]王氏宗谱 GTJP1628.王.中国.王氏成物公裔家谱.宣统元年 GTJP1627.王.湖南.邵湘王氏续修族谱.咸丰9年 GTJP1625.王.中国.王氏宗谱.清咸丰四年(1854) GTJP1624.王.上海.王氏家谱六卷.清咸丰十一年(1861) GTJP1623.王.中国.槐溪王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咸丰六年(1856) GTJP1622.王.江西婺源.太原郡派新安婺南云川王氏世谱.清同治五年(1876) GTJP1619.王.北京宛平.宛平王氏宗谱不分卷.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GTJP1618.王.中国.琅琊王氏族谱四卷.清乾隆五年续修 GTJP1614.王.中国.庐山上宅派王氏宗谱三卷.清嘉庆十八年(1813) GTJP1612.王.浙江鄞县.宁郡紫薇王氏家谱三卷首一卷.清光绪元年(1875) GTJP1611.王.中国.词源王氏宗谱十卷.清光绪元年(1875) GTJP1609.王.浙江义鸟.义乌南陵王氏宗谱七卷.清光绪十五年(1889) GTJP1608.王.湖南.王氏续修族谱十一卷卷首一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 GTJP1607.王.浙江嵊县.灵芝乡王氏宗谱十卷.清光绪十年(1884) GTJP1606.王.山西太原.太原王杨氏支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二卷.清光绪十八年(1892) GTJP1604.王.中国.直溪王氏宗谱八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GTJP1602.王.浙江绍兴.山阴天乐三泉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 GTJP1601.王.浙江嵊县.剡溪王氏宗谱八卷.清光绪六年(1880) GTJP1597.王.中国.檀岭王氏宗谱十八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 GTJP1596.王.湖南邵阳、宁乡.郡宁王氏支谱四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 GTJP1595.王.浙江湖州.太原王氏菱湖支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 GTJP1594.王.中国.王氏通谱.清光绪二十年(1894) GTJP1593.王.江西吉安.硕旧王氏重修族谱.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GTJP1588.王.江西庐陵.王氏族谱.清光绪29年[1903] GTJP1587.王.浙江会稽.会稽王氏清芬录.清光绪25年[1899] GTJP1585.王.陕西鄠县.王氏族谱二卷.清道光十一年(1831) GTJP1584.王.山东邹平.梁邹王氏世谱五卷首一卷.清道光十四年(1834) GTJP1583.王.山东诸城.璊村王氏族谱.清道光十年(1830) GTJP1582.王.中国.上青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道光十九年(1839) GTJP1579.王.山东琅琊.琅琊三槐王氏宗谱.清道光间 GTJP1576.王.浙江嵊县.剡北灵芝乡续修宗谱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GTJP1575.王.山东烟台.王氏家谱十七卷.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GTJP1574.王.浙江绍兴.山阴前梅王氏宗谱六卷.清道光二年(1822) GTJP1573.王.中国.王氏宗谱.清 GTJP1572.王.山东琅琊.琅琊世家.明[1368-1644] GTJP1571.王.湖南湘潭.梽木双江王氏三修族谱.民国元年(1912) GTJP1570.王.浙江仁和.王氏家乘.民国元年(1912) GTJP1569.王.浙江须江.须江蓝田王氏宗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四年(1915) GTJP1568.王.中国.郭峰王氏世谱三十二卷.民国十一年(1922) GTJP1566.王.中国.王氏宗谱十卷.民国十五年(1926) GTJP1565.王.浙江嵊县.剡北枣树湾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十五年(1926) GTJP1562.王.中国.王氏宗谱八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十七年(1928) GTJP1561.王.浙江黄巖.柔桥王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附编二卷.民国十七年(1928) GTJP1560.王.湖南东安.东安王氏庚申宗谱一百五十四卷.民国十年至十九年(1921-1930) GTJP1559.王.中国.王氏宗祠再续修不分卷.民国十年(1921) GTJP1555.王.中国.王氏九世五支分谱.民国十六年(1927) GTJP1554.王.浙江余姚.余姚兰风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 GTJP1553.王.中国.环川王氏宗谱十四卷.民国三十四年(1945) GTJP1552.王.中国.王氏宗谱十卷.民国三十年(1941) GTJP1551.王.中国.王氏支谱十四卷首二卷.民国三十年(1941) GTJP1550.王.浙江金华.赤松王氏宗谱十三卷.民国三十六年(1947) GTJP1548.王.湖南长沙.长沙涧湖塘王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三卷末一卷.民国三十八年(1949) GTJP1547.王.中国.王氏族谱六卷.民国六年(1917) GTJP1546.王.浙江黄巖.黄巖西桥王氏谱十二卷内编五卷外编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六年(1917) GTJP1545.王.浙江绍兴.绍兴新河王氏族谱.民国间[1912-1949] GTJP1544.王.浙江鄞县.鄞江王氏世谱.民国间[1912-1949] GTJP1541.王.中国.王氏族谱十四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 GTJP1538.王.河南修武.修武后马作王氏族谱四卷附录一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 GTJP1537.王.浙江余姚.余姚上塘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 因文章篇幅有限,仅节选部分王氏家谱、族谱目录,如果您想找的家谱不在这里面,请进入族谱网官网zupu.cn自助查询或联系客服协助查询。
5396次浏览
李氏家谱字辈明细大全
李姓,中华姓氏之一,宋朝第二大姓。元朝、明朝第三大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 【李氏家谱】 河北汉县李氏族谱五卷,(民国)李维祺修,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 山西介休李氏家谱不分卷,(清)李守和等修,清道光七年(1827)钞本 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民国)李曾耀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 本,上海市文管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清)李怡廷等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睦堂活字本,现被收藏在美国 江苏常州毘陵李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希白等纂修,民国二十年(1931)源远堂活宇本 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北图 辽宁铁岭李氏谱系四卷,(清)李树德重修,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写本 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美国 【李氏字辈】 李氏-江西省宜春市字辈:天日常国泰安定永兴隆义盛道诱贤良元献阶荣如存忠孝志超美耀朝臣大遇逢修之光辉灿若升 李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芦田乡字辈:通经治国粹明史优政纲玉帛和平永仁让化遐方 李氏-湖南省邵阳市字辈:仁仲才思志时友添春大凤正朝廷继再世永子定敬慎凝禧寿贤明兆炽昌宗功光裕远祖泽庆延长 李氏-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塘镇字辈:积善自多福惟仁绵纪纲敦厚开宗绪士彦昭祖芳 李氏-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字辈:学贤良方正兴躬逢隆盛会万国庆允升承先扬祖德毓衍绵泽 李氏-广东省广州市新宁县字辈:华惟継孟须世良广业文明圣道昌德焕天章日启耀学宗唐周粤东长 李氏-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字辈:千文継承仁(鲁)参宏虁斉整慈祥惠和忠粛恭懿明允笃诚宣圣广渊冯翼孝德崇尚美世善廉洁吉昌睦爱福录敦厚礼义康泰安定
7726次浏览
族谱王修谱要多少钱
族谱王致力于打造百姓族谱,推出了多个等级的族谱王会员,对应的权益范畴也不同。族谱王具备试用版,用户可以免费体验在族谱王平台上创建1本族谱,并且可以通过移动端在族谱树种录入50人。有修谱需求的用户可通过zpw.zupu.cn进入族谱王中体验相关功能。 族谱王还为修谱用户提供了体验初级版会员;修谱用户使用的高级版;以及专业谱师、代理商选择的专业版。不同范围的权益,能满足不同修谱需求的用户。其中,多人协作是除试用版都具备的功能,快速录入则适用于高级版和专业版。其他,如族谱树的录入、创建族谱、赠送下载页数等是基础功能,只是对不同版会员的开放范围不一。 目前,族谱王会员正处于折扣期,各版会员都在原价的基础上大降价,在此时加入会员是最省钱的阶段。诸位有修谱需求的用户可在体验后选择加入意向等级会员。
5034次浏览
族谱王修谱要钱吗
族谱王是一款在线修谱工具,集方便快捷、明晰可视、超高安全性等特点于一体。族谱王并不是免费的修谱工具,但其功能和使用感受却物超所值。 族谱王实行的是会员等级制,也即会员版本的不同,具备的功能权益的范围也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谱书人员的规模选择合适的会员版本。族谱王会员分为基础版、高级版、专业版和试用版。不用会员等级的权益区别在于族谱树录入人数、族谱创建数量、赠送下载页数、购买下载套餐折扣、多人协作和快速录入功能等。试用版基本包括了所有的权益,有修谱需求,或者对在线修谱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先以试用版体验体验。 其中,专业版会员是适合专业谱师、代理商的选择。族谱树录入人数、族谱创建数量以及赠送下载页数都不限量,且这一会员有五年的有效期,可完成多本族谱的编修。
4430次浏览
族谱王修谱软件下载
  族谱王是一款在线修谱的软件,所以族谱王修谱软件不需要下载就可以直接在线上在线进行使用。在当前族谱编修数字化已经在宗亲人群中有着很大的普及,从以前的传统修谱到现在采用修谱软件进行线上修谱,可以说已经慢慢的将传统的修谱方式转到线上,而在软件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演进环境下,修谱用的修谱软件是以后修谱人常会接触到的软加密,而不用下载可以直接在线上使用的族谱王修谱软件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的趋势,将修谱功能的操作更加便捷化的深入人心,以使得传统族谱更适于互联网信息时代,也更有利于家族文化及家族族谱的传承。 【族谱王软件信息】 下载地址: 毋需下载,直接线上使用 开发公司: 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 愿景: 最具传承价值的互联网企业! 价值观: 孝道、感恩、传承! 使命: 族谱王,打造百姓档案馆! 口号: 孝传族谱,慈承祖辈! 专利技术: 族谱圆专利 软件特点: 智能排版 一键输出
3870次浏览
有哪些族谱制作编辑工具
在当前族谱制作编辑修谱类工具有很多,大致族谱制作编辑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线上非专业修谱工具、第二类是专业性的修谱工具,而从族谱制作工具的使用上来看,修谱族谱制作工具还分为了在线修谱工具和普通客户端需软件安装一类的修谱工具,在目前来看,族谱类工具中修谱编辑工具是用到最多的,而上述类型中在线族谱制作工具又是各地宗亲在编辑修谱过程中常会接触到的一类工具。 我们从专业和非专业类型来讲一下,当前非专业的修谱工具在很早以前就有,此类软件的使用在过去和现在也一直都有,使用范围较广,其中在以前使用最多的莫过于微软Office系列中的Word以及Excel等文本处理或电子表格中的一些功能,如家谱的世系图就可以采用其中的一些功能来进行制作,而此外还有一些思维导图类的软件,在以前包括现在一些宗亲也会拿来作为一种修谱的一种工具进行使用,而在国外和国内类似软件都还有很多。 我们再来看一下专业类的修谱工具。专业类的修谱工具和非专业的修谱工具区别上往往就是在其专业和智能化上,专业性的修谱工具其内部的功能以及内容框架就是一套活的族谱修编指南,能够指引你怎么去作内容上的修编,甚至老谱书信息的导入等,而在家谱的排版方面也会有着各类传统形式的排版选择,其中来看,就当前较为流行的在线修谱工具中族谱王可以说是相对较为典型的一类族谱制作工具,这类工具在对内部内容的编辑排版上有着非常专业的框架和功能指引。
3713次浏览
在线家谱制作公司
在线家谱制作是不少修谱类公司都有的服务,而在线制作家谱往往指的是一些能够联网并在线上在线制作的平台功能或软件客户端的修谱功能,在线家谱制作公司中往往提供的服务往往主要的业务要点是在修谱和家谱制作上,而不同家谱制作公司的家谱制作的水准和专业性也是有很大不同,在选择一家专业的家谱制作公司的问题上,往往可以决定后期家谱制作之后的质量和专业度。 从在线家谱制作的各类公司家谱制作报价来看,各有不一,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当然,在现下也有不少家谱制作公司有提供一些免费家谱制作功能,但可能大多偏基础简单,不少免费的家谱在线制作软件会在功能上进行一些限制,所以往往付费的会比免费的在功能上来的更加齐全,而在线家谱制作的公司团队中,主要负责做在线家谱制作工具的团队也应该对家谱知识以及家谱排版等修谱专业问题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开发出来的在线家谱软件才能够有其自身的专业度和市场竞争力,像族谱王就是在修谱专业度上较为标准的一类修谱公司生产的工具。 选择家谱制作公司的要点事项参阅: 1、看公司是否在行业中资历较老,有着深厚的修谱文化底蕴; 2、公司中是否有专业、阅历丰富的修谱师傅坐镇,有修谱专业性相关的支持; 3、在线家谱制作工具开发的技术团队是否有过硬的技术和修谱师的指导; 4、行业内舆情和对其公司的评价怎么样; 5、公司开发的在线家谱制作软件或网站平台功能上操作体验如何; 6、当前公司自身的发展愿景和未来在线家谱制作工具优化相关的动向; 在线家谱制作应有的功能: 1、免下载; 2、免安装; 3、直接在线修谱; 4、可智能合谱; 5、有疑难字库查询; 6、清晰的族谱树排行展现; 7、快速高效录入人丁的功能; 8、能导出家谱电子版; 9、能够导入外部电子版家谱; 10、在一些家谱排版上选择样式应丰富多样,且具专业性; 11、族谱资料上传成功后,可以随意替换族谱世系格式; 12、线上族谱的存储安全性较可靠便捷,可随时保存制作中的族谱资料; 13、家族管理员可添加多个族人参与家谱制作,同时设置编修权限,可以实在的提高修谱效率;
3910次浏览
族谱王在线修谱工具
族谱王是一款个性化编修族谱的在线工具。包含树状结构人丁架构、族谱圆、一键上传排版生成、多人协作、科学统计等9大功能优势。操作简单,有细致的操作指导,贴心的人工服务。 族谱王使用需先注册账号,然后便可进行创建族谱、添加族人、谱书编辑、谱书预览、导出族谱等一系列族谱编修的工作。族谱王的特色优势有: 多人协作:平台可以授权给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族谱的编修工作。 疑难字库:平台可以利用疑难字库自行再现那些已经‘消失’的文字。 成员批量操作:平台可以直接选择对族谱树上的成员进行批量操作,增改成员个人信息等。 族谱王的注册步骤有二:1、打开族谱王官网(https://zpw.zupu.cn/)使用手机号进行注册;2、根据您的自身情况激活成为会员,平台提供‘联系客服’、‘在线支付’和‘会员卡激活’三种方式供您进行选择。然后点击创建族谱,输入族谱信息必填项,即可在族谱王平台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族谱,且永远不会丢失,随时可以修改。
5388次浏览
族谱王修谱软件的特点
族谱王是族谱数字化产品,连接传统修谱与网络信息化,更利于修谱工作的开展和族谱的传承。在族谱王产品中,用户可以快速掌握修谱技能,修谱、续谱更方便,实现:一次录入、永久保存。族谱王有以下几大特征: 直观展示 族谱王中包含树状结构人丁架构、族谱圆等功能,直观展示家族世系关系,实现族谱人丁可视化,更加直观。 操作简单 族谱王可一键上传,将纸质族谱转化为电子谱;也可一键排版,族谱王中暴多丰富的世系体例,可以自动转换排版方式。操作过程无论是添加还是修改,都简单易操。 保密系数高 族谱属于家族隐私,无论是编修过程,还是成书都不应该向外泄露。族谱王有多人协作的功能,但是也需要用户开放权限,且编修完成后,可以将族谱保存云端或本地,都有相应的数据保护措施。
3502次浏览
族谱王家谱制作软件有哪些优点
近几年家谱编修是比较流行的,而今是互联网时代,很多家族都选择在线上进行家谱的编修,其中这款族谱王就是典型的在线编修软件,很多人都在尝试使用,那么族谱王家谱制作软件有哪些优点? 族谱王家谱制作软件确实不错,其有丰富世系体例:苏式、古典欧式、欧苏混合、世系图和现代板式随意切换自由组合,每种体例都有不一样的模式,在族谱王中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家族的世系体例;族谱王中是以树状结构人丁架构:族谱树可视化录入人丁,直观高效录入编辑谱系。将世代人名树形一样,由上向下排列。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处在横线的中间,使得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族谱王支持一键上传,纸质家谱转电子谱:可将纸质家谱扫描导为PDF格式上传至线上转为电子谱;对于已有族谱资料的用户,平台提供PDF上传的便捷方式,让您不再为了无法同步已有资料而烦恼;另外族谱王还支持多人协作,因为在族谱编修过程中一个人无法兼顾所有,平台可以授权给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族谱的编修工作,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平台只需要填入协作人的基础信息即可授权给他相应的操作权限。 此外族谱王中还有多种谱文模版可随意套用编辑;能一键生成电子谱:附带书签、分享功能,查阅族谱更方便;以及族谱王的专利族谱圆,能直观展示家族世系关系,还附带疑难字库、检查校对功能,随时修补删改。
3518次浏览
有哪些家谱制作软件
家谱制作分为前期的内容整理,以及印刷装订。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家谱编修也能实现信息化,若想提升编修家谱的效率,借助家谱编修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说编修工具有哪些,在浏览器中一搜便知,还可了解到各种族谱工具的优劣。其实,也并不局限于使用某种修谱软件,可以取其长处,结合使用。 家谱世系部分使用修谱软件,更为高效,呈现效果也更为直观,修改简单易操。且大多数软件都包含固定的家谱格式,既能一件生成,也能智能查错。修谱软件,这里可以提一提【族谱往】,它即众多功能于一体,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解决用户的疑难;在修谱层面上,包括修谱一条龙服务,还有过硬的安全存储功能,保护用户的族谱数据。
3746次浏览
族谱王修谱平台
在古代,编修家谱是整个家族中最重要、最细致、最需要责任心、最具使命感的事情之一,需要人力物力众多,耗时也很长。不仅要求修谱者了解家族历史,也要有专业的修谱知识和经验,还能组织起修谱团队、筹集经费和耗费精力。 而到了现代,这种传统的编修方式就转变成了在线修谱方式,操作简单,还容易上手,比如在族谱王修谱平台中,你只要注册好会员,你就可以创建族谱,输入族谱信息必填项,即可拥有一本自己的互联网族谱,永远不会丢失,随时随地可以查看修改,也可以导出数据做成实体书籍。 另外族谱王还有其他功能,方便了编修家谱的人,提高了编修家谱的效率,比如在族谱王中可以便捷套用模版编辑谱文,内置多种谱文模版可随意套用编辑;还支持一键智能排版,导出矢量印刷文件:灵活设置,自动转换排版方式,一键导出超清印刷稿。此外,提供欧苏经典、混合、现代样式等多种体例,可直接套用编辑,十分方便;族谱王还支持多人协作,家族管理员可添加多个族人参与家谱制作,同时设置编修权限,不同的成员负责不同的内容板块。提高修谱效率。
3597次浏览
族谱王互联网修谱
在过去,传统编修家谱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当时的交通、通信不发达,资料收集难度比较大,无论是手抄还是传统印刷,编修效率都是比较低的,而近几年,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借助Word、Excel、CDR等非专业软件进行家谱编修,虽然有进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修谱的复杂性,门槛也极高。 当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修谱技术和修谱人员都发生了改变,修谱的门槛虽然在,但已经不像过去一样难以跨越。像族谱王互联网修谱就是在线修谱,只要在电脑端打开族谱王官网,就可以在线进行族谱编辑,而且这个族谱王平台的功能还比较多的,比如有丰富世系体例:苏式、古典欧式、欧苏混合。族谱王用户可以选择世系图和现代版式,随意切换自由组合;还有族谱圆专利修谱,支持多人协作,还能可视化录入人丁,直观高效录入编辑谱系等等。
3646次浏览
12345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