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大何姓村落
广东最大何姓村落 导读:

肇庆市怀集县梁村镇洊水村委会的何屋村相对较大:何屋村始建于清代初年,有 300 多年历史,全村 238 户,人口 1520 人,现居住的全是何姓人家。此外,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的大洲村全村一色何姓,1992 年重修的何氏族谱记载有 1200 多人;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的上地村何姓占户籍人口 3781 人的 95% 左右;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油村村的何新屋全村以何姓为主,有 173 多户住民,人口 1030 人,这些村落的何姓人口也较多。

...
热点动态
《小榄何环堂族谱》记录800年历史文化沉淀
位于凤山脚下的小榄,历来菊花遍地,香气四溢。如此钟秀之地,800多年前由何氏一族开启传奇序幕,从此掀开这一广东知名城镇的人文、经济、历史诸多方面的鸿篇巨制。这儿,从古至今,商贸繁华自不用说,菊花会亦闻名遐迩。平心而论,个中种种,着实离不开历代何氏族人的奋力进取。舜举何公祠是小榄目前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完整的何氏宗祠【姓氏渊源】古往今来传承情据资料记载,黄帝时期已有何姓,很多姓氏书籍记载,何姓为韩姓转音而来,其先祖为避追杀,改称何姓。时下,国内何姓人口有1300多万,四川、广东、湖南三省何姓人口最为集中,约占全国何姓人口的40%。放眼中山全市,现有何姓人口56000多,列各姓氏人口数量的第7位。据《小榄何环堂族谱》记载,宋咸淳年间,原居于南雄珠玑巷的何氏兄弟几人,因南粤史上有名的“胡妃事件”而加入南迁队伍,于1274年来到香山县的凤山脚下,成为小榄开村之鼻祖。此后,其一部分子孙后裔又分支于石岐...
2940次浏览 查看阅读>>
国庆古村游,九十九门祠堂的钟楼古村
国庆小长假将至,人们都纷纷计划着如何度过这段宝贵的假期。如果你不想远离家乡,又希望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忙,那不妨选择在周边走山玩水,体验古村落的淳朴文化。而广东地区恰好有许多美丽的古村落,其中从化钟楼村就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目的地。钟楼古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神岗镇,它以保存着九十九道门祠堂而闻名。这些祠堂见证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记忆,仿佛是一道道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整个村落建在村后的金钟山上,因此得名钟楼村。它的建筑布局独特,村落周围有城墙和护城河,还有炮楼和堞垛,展现了古代村落的防御机制。乘着国庆佳节的节日氛围,踏入钟楼古村仿佛回到了过去。这里的古民居具有独特的特点。墙体由三层组成,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由不规则的废砖构成,巧妙地防止了盗贼入侵。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和布局,让人们不禁为过去的村民费心设计的智慧而赞叹。古民居里没有窗户,只有门和墙,屋顶上只有一块不到20厘米宽的明瓦采光口,阳光...
1232次浏览 查看阅读>>
广东古村落明朝时建村原住居民为谭姓
我县横河镇生态环境极好,青山延绵如黛,溪流从无边无际的绿意中奔流而出,几条溪流产生的沙坝,孕育了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就是横河镇沙上村的谭氏家族。谭氏宗祠从县城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横河镇沙上村。400多年前,谭氏族人从横河十字圩迁至沙坝居住,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地方被叫做沙上村。沙上村古村由一道围墙包围着。围墙建有东、西两座门楼,村民进出就要走这两个门。西门门楼已经倒塌,残留着一段花岗岩条的门框。只有东门还保留基本完整。东门为两层门楼,经历了400多年风雨后,呈现出凝重古老的气质。拱门上镶嵌有红砂岩门额,阴刻“紫气祥临”四个字。墙壁上,还残留一些模模糊糊的壁画。东门村民谭伯生告诉小编,这个东门在乾隆年间重修过的,上面有两个瞭望台,红石上面的是“紫气祥临”,意思是好运气经常降临的意思。穿过围墙,一片古色古香的民宅出现在眼前,这些房屋排列整齐,结构很相似。都是两房一厅的凹肚式结构。中间一个正大...
2390次浏览 查看阅读>>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江永和它的古风记忆(一)
对于很多人来说,江永可能只是一个名字陌生的县城,但广州的不少蔬菜水果都来自这里,湖南永州是离广东最近的湖南城市,而江永则是永州属下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江永盛产香柚、香芋、香米、香姜、香菇,这些特产并称“江永五香”,正是这样的飘过南岭的“五香”让我们放弃了“永州之野产异蛇”的刻板印象,像寻找江南水乡一样寻找起与广东同在南岭脚下的江永来。上甘棠:一路遗迹一路史迹上甘棠村在江永的层铺镇,是湖南省发现的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全、延续时间最长的村落。这样的一个小小村落尽管养在深闺,远离文化的中心,但其实承载着的也是中原文化的印记。浓厚的文化气息从中原一路南下,在这里稍作回旋,就已经浓墨重彩,南岭稍作阻隔,所以广东的气候和这里相差不多,古村落的感觉却大大不同了。位置上甘棠村依山傍水,依据的是中原文化的风水学,村口就是一条小溪,不急不缓,绕村而过,河面上一座三门的石拱桥,资料记载,这座残桥名曰步瀛桥...
662次浏览 查看阅读>>
族谱:记录百姓历史,传承家族文明
相比于史、志的煌煌赫赫,宗谱这种一姓一族的历史,也许普通而又平淡,让族外人看,或许提不起一点儿兴趣,但就在这种简简单单甚至像流水账一般的叙述中,鲜活的民间图景就此展开,让今天的人还能够藉此遥想祖先的生活。史不绝,则国存;谱有续,则家传。但是,没有官方的参与,零散于各个家族中的宗谱,续修和保存都非常困难,若是时局动荡,逢到天灾或战乱,百姓四散离乱,生命和生计尚且难以维持,怎么会去操心宗谱的事情。宗谱被当作落后的宗法权力的象征,往往被付之一炬,许多家族的历史因此消散在青烟中。大兴乃至北京周边上百山西移民村落,从地名以及世代流传的传说,是可以确定那段历史真实存在并非杜撰的。但是,大量的细节——来自山西何县何村、兄弟几人、家乡所剩为谁——已经散失在六百年的历史沧桑中,正史自然不会关注这些,然而但凡宗谱,这些却都是首先要记载的东西。可以说,宗谱的散失,正是当代研究移民史最大的一个障碍。祖宗单子上的世...
1752次浏览 查看阅读>>
咱吴家的祠堂里面居然有个历史纪念馆您知道吗
南宋孝宗年间(约公元1160年),广东增城石滩的吴洪渊任内廷翰林,当他宣游讲学至南头半岛时,见此处背靠南山树木葱郁,面向海湾图地平坦肥沃,决定在此安家立村,名吴屋村。“吴屋村”现称南园村,村民大多姓吴,是南头半岛三个主要旧村之一。为了防御邻近仇敌、盗寇和猛兽,吴屋村与大多广东南部传统古村落一样,用坚实的石墙将村落包围,形成结构严谨的围村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吴屋村的三面围墙早已在工程车的轰鸣声中倒塌,就连紧连围墙的大海,也已被填为平地并建起高楼。所幸的是,吴屋村的吴氏宗祠等古建在城市化运动的浪潮中被完整保存了下来,市民可以从这些仅存的宗祠庙宇中一窥吴屋村的悠远历史。吴氏宗祠位于现今南园村正街38号,是吴屋村现存的重要古建之一。宗祠面宽13.8米,进深5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带牌坊的建筑结构,比一般的宗祠要大一些。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最近一次重建是在1990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的...
130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瑶族建筑瑶族民居是什么样子的
瑶族建筑瑶族民居是什么样子的
瑶族居住的最大特点,就是靠山,“大分散、小聚居”。过山瑶尤为分散,3、5户1村,10余户1寨,有的“吃尽一山而他迁”,没有完全定居。排瑶定居历史较长、较集中,上百户甚至上千户人家共住一寨,鳞次栉比,房屋建筑一家一户成行排列在山坡上,故人称其为“排瑶”。瑶族的居住习俗瑶族自古就有依陡岭而居的习惯。近代除部分瑶族(平地瑶)村落选在丘陵、河谷地带外,绝大部分瑶族仍居住在高山密林中。河池地区的瑶族则大多居住在石山或半石山地区。瑶族村落的选向依山势而定,只要是靠近水源和耕作区域、易找建筑材料、野兽出没较少的向阳处,便可建寨。瑶村一般较小较零散,村与村的距离较远(近者二三里,远的三五十里),只有富川、恭城等地的瑶族(平地瑶)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茶山瑶、花篮瑶、坳瑶)村落比较大,住户较为集中,数十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一个村寨。其余大部分瑶族(盘瑶和布努瑶)的村落一般只集住十多户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家庭...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粤北古镇南雄乌迳镇
客家文化—客家风情—粤北古镇南雄乌迳镇
在广东南雄市有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粤北重镇――南雄市乌迳镇。这座古镇至今已有1691年历史,保存着具有晋代至清代各时期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目前,乌迳镇保存较好的明清建筑达1万多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客家建筑,但这些建筑又融合了中原建筑的风格。在乌迳镇中,以新田村为中心的周边村落居住着叶、李、董、彭、赵等60个姓氏的村民,这里迄今保持着独特的风俗文化。
广东十大宗祠,这个姓氏占了五个,你知道是哪个姓吗?
广东十大宗祠,这个姓氏占了五个,你知道是哪个姓吗?
提到大姓,不少人会脱口而出:张王李刘陈,天下一半人。提到宗族和祠堂文化,不少人会第一反应就是广东福建这两个南方省份。那么广东省的十大名祠,你知道是哪十个吗?广东人口最多的姓氏,或者说第一大姓又是哪个姓呢?【广东省十大名祠】1、广州市陈家祠(4A景区)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光绪年间,它还是一个位于广州市的广东省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标准的南岭传统祠堂式建筑。只算主体建筑的话也有六千四百平方米。它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2、潮州市韩文公祠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其中坚实的淡绿色砍磨砖墙面,与广州陈家祠、越秀山上五羊楼砍磨砖壁面甚为一致。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湛江...
有一个村落被誉为中华姓氏第一村,你知道在哪里吗?
有一个村落被誉为中华姓氏第一村,你知道在哪里吗?
在古代,一般同一姓氏,同一源流的人,为了生活都是会聚集在一起,而因为这样,同一个村落的人基本上都是同姓的,但是现在有这么一个村,人口不多,大概有2000多人,而姓氏却有140个,甚至这个村所在的镇,更是有179个姓,那么被誉为中华姓氏第一村,你知道在哪里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这个被誉为中华姓氏第一村的是叫佗城村,其隶属于佗城镇,镇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龙川县南部。而先说这个村子,不得不说它所在镇,这个镇从秦朝的时候就有了,当时是龙川县城县治的所在地,当时是由赵佗出任首任县令,到了1986年撤区设镇,这个镇子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这座小镇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了无数文化与古籍。不过这个镇上的人口不到5万,姓氏却有179。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中华姓氏第一村佗城村人口2000多,其姓氏却达到了140个,后来因为有相关媒体报道,这个“中华姓氏第一村”就被传播下来了。这个镇,统计下来一共有...
中国有福气的姓,你的姓在里面吗?
中国有福气的姓,你的姓在里面吗?
说到姓氏,我们每个人都有,而姓氏文化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想想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姓氏,一些姓氏消失了,也有一直流传至今的。姓氏作为跟随我们一生的符号,你知道有哪些姓氏是最有福气?中国有福气的姓,你的姓在里面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在很早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就有了姓,那时候“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的,而后“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的。在最初的姓,到后来的姓氏,这些姓氏分支越来越多,同时也变得丰富起来,再之后就是演变成越来越多的姓氏,但是无论姓氏如何演变和分支,至今还是有那么几个有福气的姓氏,那么你知道是哪些吗?1、刘姓刘姓,是汉朝时期的国姓,在当时也算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据统计,古代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姓氏,大概有五百余人。而截止2013年,刘姓人口将近有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
拉祜族历史经济及现在发展状况
拉祜族历史经济及现在发展状况
拉祜族大多数是50年代中后期,才从老林来定居的。、绿春两县各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差异。绿春县定居较早,散住在哈尼族村寨附近,在哈尼族的影响下,语言、服饰。习俗都和哈尼族有近似之处。县的拉祜族约占全州拉祜族总人口的70%以上,大部分定居晚,出林前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山森林中,过着游耕游猎的生活,内部没有阶级、贫富之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1957年调查的62个村426户看,按村落分布和地理环境形成3种类型:住在高山原始森林的有14个村,占22%;由老林深处移至林边的有33个村,占53%;位于山区、半山区的有15个村,占25%。但他们都是由血缘及婚姻关系自成“卡”的父系村落,以鸟和松鼠作为氏族的图腾、如“法拉拖”(李姓)的图腾是松鼠,“八拖”(王姓)的图腾是啄木鸟等。汉姓是与其他民族交往后才出现的。村落小而分散,有的独居一处;一般3~5户就自成1个村落。1957年县翁当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