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24功臣之五]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24功臣之五],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自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玄龄少年时代随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自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玄龄少年时代随父亲去京师,当时隋文帝当国,天下宁晏,一片大好太平景象,但弱冠之年的房玄龄已经对世事有精到的分析,私下对父亲讲:“隋帝本无功德,只知诳惑百姓。而且他不为国家长久之计,诸子嫡庶不分,竟相淫侈,最终会互相诛夷倾轧。现在国家康平,但灭亡之日翘足可待。”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获封羽骑尉。由于父亲常年卧榻重病,房玄龄一直伺奉左右,为人极其孝顺。李世民领兵过渭北,房玄龄谒于军门投靠。两人一见,便如平生旧识,马上任其为记室参军。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惟独房玄龄四处访寻英杰人物,并把他们荐于秦王李世民。因此府中的谋臣猛将,心中都十分感念房玄龄推荐之恩,尽死力报效。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而且于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全,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宫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密召二人化装成道士入阁秘计,最终赞画计成。贞观元年,官拜中书令。论功行赏,太宗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候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不服,说:“义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现在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这位皇叔不敢提长孙无忌,因为他是太宗小舅子;也不敢提尉迟敬德和侯君集,二人都是武将,而且尉迟敬德老拳连世民弟弟脸上也不能幸免),反而功居一等,臣心不服。”李世民也不客气,当廷驳斥道:“义旗初兴,人各有心。叔父您虽率兵前来,也是因为惧祸怕被诛连杀掉,而且从未亲自上阵打过仗。与窦建德交手,您全军陷没(还被俘获,只是建德仁德没杀他。李世民给他面子没点破);后来刘黑闼起兵,您又望风败逃。如今论功行赏,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社稷,攻比萧何,虽无汗马之劳,但能以大计居功一等。叔父家至亲,朕并不吝惜封赏,但不能因私情滥于功臣同受奖励!”一席话,讲得这位常败皇叔惭愧退下,好没面子。
贞观二年,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夙兴夜寐。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论者皆称之为良相。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贞观二十三年,房玄龄旧疾复发,当时李世民在玉华宫,闻讯命人用自己的担舆把房玄龄抬入御座前,两人相见,感怀流泪,哽咽不能言。太宗命太医疗治,每日以御膳供房玄龄食用。听说他病有好转,太宗就喜形于色;听见病情加重,太宗马上愁容顿现。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罢军止伐高丽。太宗见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房玄龄受遇如此,死时定当含笑。卒年七十,诚为喜丧之年。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
房玄龄一直告诫儿子们不要以地望凌人,切勿骄奢沉溺,并集汇古今圣贤家戒,亲书于屏风上,分给各房子嗣,说:“如能留意上面的内容,足以保身成名。”长子房遗直嗣爵,高宗初年做到礼部尚书的大官。次子房遗爱在太宗活着的时候,由于老婆高阳公主特受宠爱,他作驸马时与皇室别的女婿也大不相同,礼赐恩宠异于诸婿。高阳公主骄恣成性。高宗继位后,她想自己老公承袭房遗直的公爵爵位,就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不知是讲房遗直调戏她还是不尊重她)。高宗还真当回事,让舅舅长孙无忌鞠审此案,这一下子不得了,竟审出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两人想要谋反的事情。可惜房玄龄一世忠贞,家族终为逆子恶妇所累,公主赐自尽,房遗爱伏诛,诸子都作为刑徒流配岭南(金枝玉叶,自此后都成了讲鸟语的土著了)。房遗直因父亲之功,总算保得不死,除名为庶人。
可惜房玄龄本人死都死了,大红的牌位被下令从太宗庙中撤出,失掉配享的资格。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而且于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全,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宫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密召二人化装成道士入阁秘计,最终赞画计成。贞观元年,官拜中书令。论功行赏,太宗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候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不服,说:“义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现在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这位皇叔不敢提长孙无忌,因为他是太宗小舅子;也不敢提尉迟敬德和侯君集,二人都是武将,而且尉迟敬德老拳连世民弟弟脸上也不能幸免),反而功居一等,臣心不服。”李世民也不客气,当廷驳斥道:“义旗初兴,人各有心。叔父您虽率兵前来,也是因为惧祸怕被诛连杀掉,而且从未亲自上阵打过仗。与窦建德交手,您全军陷没(还被俘获,只是建德仁德没杀他。李世民给他面子没点破);后来刘黑闼起兵,您又望风败逃。如今论功行赏,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社稷,攻比萧何,虽无汗马之劳,但能以大计居功一等。叔父家至亲,朕并不吝惜封赏,但不能因私情滥于功臣同受奖励!”一席话,讲得这位常败皇叔惭愧退下,好没面子。
贞观二年,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夙兴夜寐。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论者皆称之为良相。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贞观二十三年,房玄龄旧疾复发,当时李世民在玉华宫,闻讯命人用自己的担舆把房玄龄抬入御座前,两人相见,感怀流泪,哽咽不能言。太宗命太医疗治,每日以御膳供房玄龄食用。听说他病有好转,太宗就喜形于色;听见病情加重,太宗马上愁容顿现。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罢军止伐高丽。太宗见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房玄龄受遇如此,死时定当含笑。卒年七十,诚为喜丧之年。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
房玄龄一直告诫儿子们不要以地望凌人,切勿骄奢沉溺,并集汇古今圣贤家戒,亲书于屏风上,分给各房子嗣,说:“如能留意上面的内容,足以保身成名。”长子房遗直嗣爵,高宗初年做到礼部尚书的大官。次子房遗爱在太宗活着的时候,由于老婆高阳公主特受宠爱,他作驸马时与皇室别的女婿也大不相同,礼赐恩宠异于诸婿。高阳公主骄恣成性。高宗继位后,她想自己老公承袭房遗直的公爵爵位,就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不知是讲房遗直调戏她还是不尊重她)。高宗还真当回事,让舅舅长孙无忌鞠审此案,这一下子不得了,竟审出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两人想要谋反的事情。可惜房玄龄一世忠贞,家族终为逆子恶妇所累,公主赐自尽,房遗爱伏诛,诸子都作为刑徒流配岭南(金枝玉叶,自此后都成了讲鸟语的土著了)。房遗直因父亲之功,总算保得不死,除名为庶人。
可惜房玄龄本人死都死了,大红的牌位被下令从太宗庙中撤出,失掉配享的资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房玄龄为何是贞观之治第一功臣房玄龄的贡献

房玄龄为何是贞观之治第一功臣呢?贞观之治,是后世想有所作为的帝王们追求的目标,是后来的老百姓们向往和期盼的太平盛世,也是后世的史学家们赞不绝口的研究话题。而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毋庸置疑,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史上难得的明君,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房玄龄,作为李世民最主要的助手,长期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他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网络配图房玄龄为官,从来不以功臣自居。对皇上,他始终恭谨有加,处处小心谨慎,时时如履薄冰。处事稍有不当,或皇上脸色不好,即叩头请罪,惴惴然如猫前的老鼠。对同僚,他则十分宽厚,特别是听说别人做了什么好事,他就会高兴得如同是自己做的一样。对人,他从不求全责备,更不以己之长去量别人之短。正因为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长能宽厚待人,贞观年间的唐王朝,才有可能罗致了当时天下的精英。这些精英们在房玄龄这位班长的带领下,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效忠李世民。大臣王?奉李世民之命,对当...
· 房玄龄为何是贞观之治第一功臣呢?房玄龄的贡献

房玄龄为何是贞观之治第一功臣呢?贞观之治,是后世想有所作为的帝王们追求的目标,是后来的老百姓们向往和期盼的太平盛世,也是后世的史学家们赞不绝口的研究话题。而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毋庸置疑,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史上难得的明君,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房玄龄,作为李世民最主要的助手,长期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位,他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房玄龄为官,从来不以功臣自居。对皇上,他始终恭谨有加,处处小心谨慎,时时如履薄冰。处事稍有不当,或皇上脸色不好,即叩头请罪,惴惴然如猫前的老鼠。对同僚,他则十分宽厚,特别是听说别人做了什么好事,他就会高兴得如同是自己做的一样。对人,他从不求全责备,更不以己之长去量别人之短。正因为房玄龄作为百官之长能宽厚待人,贞观年间的唐王朝,才有可能罗致了当时天下的精英。这些精英们在房玄龄这位班长的带领下,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效忠李世民。大臣王珪奉李世民之命,对当时朝中几...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生平简介房玄龄是怎么死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
· 房玄龄缘何成为一代名相?大唐名相之房玄龄

导读:“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人们对唐初名相房玄龄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房玄龄是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功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那么,房玄龄在与人交际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后代学习、借鉴的地方呢?适时隐忍,赢得信任——“太宗不发泄就会影响到正确判断,我就做这个出气筒吧!”有次早朝,唐太宗刚刚坐稳,诤臣魏征就斥责他不该耗资为自己修建皇宫。唐太宗深知魏征的脾气,暗气暗憋,诺诺连声。等到身为宰相的房玄龄奏请选拔官员的人选时,太宗指着一个人名冲着房玄龄大发雷霆:“你这个宰相是咋干的,像这样的人能用吗?上来后肯定是个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徒,人家给了你多少好处?你胆敢徇私情,这次朕决不饶恕你。来人,剥去房玄龄的官帽官服,爵位全部取消,回家等候发落!”自始至终,太宗都没有指出房玄龄徇私情的对象是谁,可房玄龄却不置一词,顺从地让拥上来的侍卫摘除官帽官服,默默地回家待罪。下朝以后,太宗的心气顺了...
·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24功臣之十]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从高祖李渊起义,官至郢州刺史。段志玄自少就和李世民关系相当亲密。在潼关与刘文静协同抵拒隋将屈突通时(此人日后也成为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之一),刘文静被屈突通大将桑显和击溃,关键时刻,段志玄率二十骑飞奔进击,杀数十人而还。当时他脚上中了一中流箭,怕属下知道自己受伤,摇功军心,就忍痛不言,多次往返冲入敌阵。桑显和军大乱,唐军趁机复振,最终大败隋军。不久,段志玄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他冲入敌阵时马倒被俘,为两个兵将挟持着,一人抓住他的一边头发骑马拖着将过洛水,“志玄踊身而奋”,努力一挣,两个敌将落入水中,他乘机夺马驰还,后面追者有百余骑,都不敢近逼,最终安全回营。而后太子李建成以金银财宝贿赂他,段志玄都告知给秦王李世民,并在玄武门之变中参加战斗。太宗继位,封樊国公。文德皇后丧礼期间,段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兵马出章肃门,太宗在夜间派宫使至二将军处,宇文士及马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