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友谊的小船是怎么翻的?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8
转发:0
评论:0
揭秘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友谊的小船是怎么翻的?,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重要桥段,其间唐僧的糊涂、八戒的阴损、悟空的被逐,让人印象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重要桥段,其间唐僧的糊涂、八戒的阴损、悟空的被逐,让人印象深刻,而大反派白骨精因为本领太过低微,反而被沦为死跑龙套的背景帝。

唐僧是个七情炽烈、六欲旺盛的正常人,除了发型,其他和芸芸众生没什么不同,所以被白骨精迷惑完全正常。不正常的是那头死肥猪,以他的法力和经验,肯定能看出白骨精是个妖精,可是他不但不说破,而且故意装傻,对悟空落井下石,让人恨得牙痒痒。据此,很多人推测这头猪是玉帝派来的无间道,而悟空一路上对八戒的歧视也根源于此。

网络配图

事实上,师兄弟间的感情小船早在白骨精出场之前就已经翻了。

悟空和八戒的缘分始于一次意外的高家降妖,为了在师父面前展示才艺,也为了积累打怪升级的功果,悟空揽事上身,要去剿灭猪妖。没想到这猪妖竟然出身显贵,而且手段高强,二人恶斗了一夜,悟空也只是凭着力气大而略胜一筹,心里也就有了点惺惺相惜的感情。

第二次交手时,悟空说出取经人,八戒这才知道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都是一家人,于是就道出实情,要去拜见唐僧。悟空恐怕有诈,便叫八戒烧了老巢、交出武器、背缚双手。八戒挺有诚意,一一照办。可是接下来悟空的表现就不敞亮了,为了在师父和高家人面前表现自己英雄了得,对反绑双手的八戒又是揪耳朵,又是推搡喝骂。莫说是对自己人,即使对战俘,这样的行为也足见其素质不高。

不过,两人的感情小船这时候倒没有说翻就翻,相反,因为悟空多了个可供使唤的小弟,很是开心,彼此之间相处得还挺融洽。

八戒深谙做人之道,自认从本领到辈分都低于悟空,便抛开出身高贵的心理,心甘情愿地伏低做小,接过悟空曾经挑过的担,牵过悟空曾经牵过的马,老老实实开始了自己的长工生涯。照此发展下去,虽然师兄弟之间是不平等的,但和谐的局面往往来自不平等的关系,只要稳定就好。

可惜这种稳定不久就被打破了,第三者出现了,就是电视剧中挑担的三师弟沙僧。如果沙僧真的像电视剧中演得那样勤恳,猪猴之间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矛盾了。

网络配图

对于沙僧的加入,最高兴的就是八戒了。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猪二哥就能把肩上的担子交给沙三弟了。可就在这时,大师兄出幺蛾子了,他给了身高4米的新人沙僧分配了清闲的牵马的活儿,而行李担依然让八戒来挑。八戒心中自然不满,二人的小船这个时候开始有点小颠簸了。

不过八戒没有说出来,他知道猴哥心气高、脾气大,明着肯定要吃苦头。

有道是路远无轻重,一天十几个钟头挑担赶路,也没个星期天休息日,几个月之后,八戒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不过他却很有语言技巧,没有直接提意见,而是先问悟空:“哥哥,你看这行李担有多重?”

悟空的回答很酷很伤人:“自从有了你和沙僧,我又不曾挑着,哪知道多重?”目空一切的作风彰显无遗。

八戒这时对这位大哥已经很了解了,对他的回答早在意料之中,就接着说出预先准备好的说辞:“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扁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抑扬顿挫、合辙押韵地算完了帐,八戒终于倾诉苦衷了:“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

不料,一番苦心倾诉没有换来大师哥的丝毫同情,而是简单粗暴的反应:“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

八戒的脾气实在不错,依然心平气和:“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话说到这份上,体谅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悟空显然是那种以坚持已见来捍卫尊严的性格,越是八戒恳求,他就越不答应,就以白龙马身份尊贵为由,断然拒绝了八戒的请求。其实莫说是小白龙,就是他爹西海龙王敖闰,身份也远不及天蓬元帅猪八戒。摆明了,悟空就是要让八戒一直挑担做长工,甭想翻身。

至此,绝望的八戒开始怨恨悟空,两人的小船开始漏水。

网络配图

矛盾很快又升级了。随后他们就遇见了变了美女考验唐僧的四个缺德菩萨。八戒直性情,抢在唐僧之前被烤糊了。悟空早就猜到原由,却装傻充愣就是不说破,直害得八戒出丑露乖后才说自己早就知道,还和沙僧一起奚落挖苦那头笨猪。无地自容的八戒自然是恨透了悟空,连唐僧也对悟空看笑话不嫌事大的做法很是不满。

对于八戒的怨恨,悟空应该能体会到一些,但就像大多数强者,对弱者的毫不在乎,他完全信奉拳头大才能嗓门高的原则,一切照旧。事实上,八戒也当真无可奈何。

可巧在五庄观时,八戒无意得知了紧箍咒的秘密——机会来了,一个阴险的报复行动开始在暗划,他要让师兄弟之间看似平稳的小船彻底颠覆。

出了五庄观,就是白虎岭,粉骷髅白骨精出场了。蓄谋已久的八戒充分利用了唐僧和悟空的性格弱点,不断挑拨他们的关系,让矛盾连续升级。尤其是那句看似随意的大笑:“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颇有白门楼上刘玄德的风采。

以有心算计无心,以深沉对付粗暴,唐僧果然中计,先是用紧箍咒把悟空折磨得死去活来,然后彻底翻脸,赶跑了这个劳苦功高但却不讨人喜欢的大徒弟。猪八戒一战逆转,成功复仇。

有趣的是,在猪猴借着唐僧相互角力的整个过程中,作为旁观者的沙僧从头至尾没说过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两位师兄死掐。或许,他和悟空的小船也早就翻了,作为团队中的一个,他总能在八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鲍叔牙和管仲友谊的小船为何总不翻?
近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突然成为网络流行语,这句网络流行语其实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友谊的小船”。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友谊真的经不起考验吗?绝大多数的友谊应该如此,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还是有个别友谊的小船能够经受考验的,以至于成为一种传奇,这其中就应该包括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小船,那是经受了各种考验,但总是打不翻,确实值得我们感叹。我们知道,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就齐恒公为春秋霸主的关键性人物,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网络配图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管仲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友谊的小船,是鲍叔牙对他的无私帮助成就了他,否则,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而是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有可能在传说中成为小人,不值一提。管仲年轻时,家庭一贫如洗,但他认识了鲍叔牙,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而且鲍叔牙家境很好,父亲是鲍敬叔,是齐国大夫,他们之间应该是...
· 三国孙权君臣友谊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臣子得君主信任,这叫知遇之恩;君臣关系好,这叫君臣契合,用现在的一种新说法,那就是君臣之间这条友谊的小船,就会一直向前,永不翻船。一个国家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显示出它强大的力量,那他的君臣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融洽的,臣子必然是得到信任的。三国是个乱世,对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而君主也就能够放手让臣子施展自己的才华。因而这种君臣友谊的小船,总体上还算比较平稳,多数不会翻船。可以成为典型的当属刘备,他对待关羽、张飞和兄弟一样;把自己和诸葛亮的关系说成是鱼水关系,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因此,蜀汉国君臣那条友谊的小船始终不翻。不仅如此,这种关系还延续到了下一代,刘禅时期君臣这条友谊的小船还是那么平稳,始终没有翻船。曹操虽然比不上刘备,但他也有一大批信任有加的臣子,也有哭郭嘉,重张辽的美谈。也就是说,魏国君臣之间友谊的小船虽有摇晃,总体上也不翻船。可是孙权却是三国的一个另类,在孙权君臣这条友谊的小...
· 秦末英雄张耳与陈馀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友谊要经得起考验,然而也有很多是经不起考验的,最近网上流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的就是很多友谊是经不起现实考验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短处,一旦友谊触及到这个底线和短处,或者强人所难,或者索求无度,那么,终究会突破底线,从而导致友谊的破裂。这种情况,不只是最近才被人发现,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例子,最有名的就是张耳、陈馀的友谊。这俩哥们,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刎颈之交,又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成为陌路乃至仇人。可谓道尽世事沧桑,人心变幻。张耳陈馀曾经是亲密友谊的代名词话说汉高祖刘邦,早在起义反秦之前,就已经广交天下朋友,其中有两位魏国朋友,就是张耳和陈馀。“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张耳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是魏公子无忌门下的食客。魏国灭亡后,张耳流亡到外黄一带;而陈馀也是大梁人,年纪比张耳小,青年时也很落魄,魏国灭亡之后,也流落在外。说这俩哥们的友谊之前,得说说他们的婚姻,还...
· 秦末英雄张耳与陈馀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友谊要经得起考验,然而也有很多是经不起考验的,最近网上流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的就是很多友谊是经不起现实考验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短处,一旦友谊触及到这个底线和短处,或者强人所难,或者索求无度,那么,终究会突破底线,从而导致友谊的破裂。这种情况,不只是最近才被人发现,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例子,最有名的就是张耳、陈馀的友谊。这俩哥们,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刎颈之交,又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成为陌路乃至仇人。可谓道尽世事沧桑,人心变幻。张耳陈馀曾经是亲密友谊的代名词话说汉高祖刘邦,早在起义反秦之前,就已经广交天下朋友,其中有两位魏国朋友,就是张耳和陈馀。“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张耳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是魏公子无忌门下的食客。魏国灭亡后,张耳流亡到外黄一带;而陈馀也是大梁人,年纪比张耳小,青年时也很落魄,魏国灭亡之后,也流落在外。说这俩哥们的友谊之前,得说说他们的婚姻,还...
· 秦末英雄张耳与陈馀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友谊要经得起考验,然而也有很多是经不起考验的,最近网上流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说的就是很多友谊是经不起现实考验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短处,一旦友谊触及到这个底线和短处,或者强人所难,或者索求无度,那么,终究会突破底线,从而导致友谊的破裂。这种情况,不只是最近才被人发现,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例子,最有名的就是张耳、陈馀的友谊。这俩哥们,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刎颈之交,又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成为陌路乃至仇人。可谓道尽世事沧桑,人心变幻。张耳陈馀曾经是亲密友谊的代名词话说汉高祖刘邦,早在起义反秦之前,就已经广交天下朋友,其中有两位魏国朋友,就是张耳和陈馀。“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张耳年轻的时候就曾经是魏公子无忌门下的食客。魏国灭亡后,张耳流亡到外黄一带;而陈馀也是大梁人,年纪比张耳小,青年时也很落魄,魏国灭亡之后,也流落在外。说这俩哥们的友谊之前,得说说他们的婚姻,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