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夫子朱熹死于他人诽谤 南宋试题改革救了理学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88
转发:0
评论:0
夫子朱熹死于他人诽谤南宋试题改革救了理学,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几年后受当时南宋宰相赵汝愚推荐,当

  1187年,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几年后受当时南宋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老师。即位不久的南宋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充分反映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愿望。

  宋宁宗时的权臣韩侂胄由于结党营私,骄奢淫逸,为“灭人欲”的理学家所鄙视。随着庆元元年支持理学的赵汝愚被罢相,韩侂胄等趁机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斥理学为“伪学”。宁宗也一改旧态,将朱熹逐出朝廷,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大小官员在写述职报告时,还要多加上一句“不是伪学党中人”,历史上称为“庆元”。

1.jpg

  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罗列朱熹十大罪状中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指控朱熹贪色好淫,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有了“公公扒灰”的可疑。这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和“三纲五常”的朱熹来说,简直是置于人格死地的重磅炸弹。

  庆元六年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终于在建阳家中忧愤而死。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

  使朱熹得以翻身如愿,并名扬天下的则是南宋权臣史弥远。史弥远,字同叔,明州鄞县(今宁波鄞州)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开禧三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串通杨皇后杀死韩侂胄,送其首级与金人请和,史弥远因此取代韩侂胄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分别在宁宗朝独相17年、理宗朝独相9年,共执掌南宋朝政长达26年之久。

1_2010110110011947j5K_meitu_22.jpg

  为了更好地的地位,运用理学为宋王朝服务,史弥远取代韩侂胄担任丞相后,不但恢复了支持理学的赵汝愚、吕祖谦等人的官职,还召林大中、楼钥等15位故老入朝。同时,恢复了理学的地位,下令雕版印行朱熹的著作。由于史弥远的拨乱反正,使本已奄奄一息的朱熹理学,成了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元朝皇庆二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正式确定科举以朱熹的“传注为宗”,作为科举考试评卷的标准答案。

  史弥远一直得到宋宁宗、理宗的信任,封官加爵不已,绍定六年病死,追封卫王,谥忠献,归葬故乡东钱湖。今日宁波东钱湖仍存史弥远墓葬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宋理学家朱熹生平简介朱熹是怎么死的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
· 南宋理学家朱熹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
·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贡献朱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
·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
· 南宋叶适: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图)
靖康之耻后,由于南宋偏安一隅,无数仁人志士都想建功立业,收复北方领土,温州人叶适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在国家如此危难之际,朱熹理学却提倡性理空谈的道德修养功夫,是很不合时宜的。叶适以“功利之学”来反对朱熹理学。他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重本抑末”。叶适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的性理空谈。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水心街,其父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恰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叶家生活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所,先后搬家达21次之多。11岁时,名儒陈傅良在县城林元章家执教,叶适经常在林家嬉戏,由于生性聪颖,讨人喜欢,林元章就让其陪同林家子弟读书,从而获得了师从陈傅良学习的机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