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良
生平雍季之论公元190年,刘表到荆州接任王睿荆州刺史的职务,正苦思平定荆州祸乱的计策。就于宜城请教蒯良、蒯越,就问道:“此时宗贼横行,民众不附,袁术在南阳又蠢蠢欲动,祸乱至今已经难以解决。我又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怕民众不愿从军,两位有何对策?”蒯良率先回答刘表的提问:“民众不归附的原因,是因为官员的仁爱不足;民众依附而势力不能兴盛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员的义行不足;一旦仁义并行、双管齐下,则民众的归附就如水向低流一样。阁下又何必忧虑,而又去询问征兵的计策呢?”其后发言的弟弟蒯越却不认同兄长蒯良的说法,认为仁义之举只合用于平世,而治理乱世则要使用权谋。后来刘表听毕蒯越的计策后,大为欣赏,并以“臼犯之谋”来形容蒯越的优秀计策,但同时亦称许蒯良为“雍季之论”。在平定荆州之后,蒯良之名就不再见于《三国志》中。身世争议但根据《世说新语》(注引《晋阳秋》),蒯良曾任吏部尚书,并生有一子蒯钧。而蒯钧之女蒯氏,
生平
雍季之论
公元190年,刘表到荆州接任王睿荆州刺史的职务,正苦思平定荆州祸乱的计策。就于宜城请教蒯良、蒯越,就问道:“此时宗贼横行,民众不附,袁术在南阳又蠢蠢欲动,祸乱至今已经难以解决。我又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怕民众不愿从军,两位有何对策?”
蒯良率先回答刘表的提问:“民众不归附的原因,是因为官员的仁爱不足;民众依附而势力不能兴盛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员的义行不足;一旦仁义并行、双管齐下,众的归附就如水向低流一样。阁下又何必忧虑,而又去询问征兵的计策呢?”
其后发言的弟弟蒯越却不认同兄长蒯良的说法,认为仁义之举只合用于平世,而治理乱世则要使用权谋。后来刘表听毕蒯越的计策后,大为欣赏,并以“臼犯之谋”来形容蒯越的优秀计策,但同时亦称许蒯良为“雍季之论”。
在平定荆州之后,蒯良之名就不再见于《三国志》中。
身世争议
但根据《世说新语》(注引《晋阳秋》),蒯良曾任吏部尚书,并生有一子蒯钧。而蒯钧之女蒯氏,又嫁于孙权的侄孙孙秀为妻。
演义的蒯良
在民间小说《三国演义》中,蒯良在孙刘的砚山之战中帮助刘表反败为胜。蒯良建议黄祖诈作撤退,退至岘山,然后设下埋伏。终于计策成功,黄祖射杀孙坚,解除了刘表新政权的危机。
《三国演义》亦有记载蒯良懂得相马之术。
逸闻
根据《傅子》一书,蒯良之弟蒯越乃是西汉初年的辩士蒯通之后裔。故以同理推之,蒯良亦然。
家庭
兄弟
蒯越,同族兄弟,亦为刘表帐下的谋士。
子
蒯钧,任南阳太守
孙
蒯氏,为晋武帝司马炎之姨表妹,后嫁于孙秀为妻。
注释
资料来源
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袁绍袁术刘表传第六》
司马彪《战略》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晋阳秋》
罗贯中《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陶瓷家蒯良荣

蒯良荣,江苏・宜兴人,现代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代表作品:凌花、六方凌花、仿古葵套壶等,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紫砂陶艺创作和设计,釉水,泥料配制至今技艺全面而精湛,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个人简介【姓名】:蒯良荣【年代】:现代蒯良荣近照蒯良荣近照【代表作品】:凌花、六方凌花、仿古葵套壶等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外名人,世界联合会会员【人物简介】: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紫砂陶艺创作和设计,釉水,泥料配制至今技艺全面而精湛,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良荣先生制壶的泥料都是自己到泥矿宕口亲手挑选。其选泥的过程简直可与淘金相媲美。成堆的泥料他选不中,往往空手而返,偶尔在那不经意的角落,发现一星半点合意的泥块如获至宝,捧回家中分开别类贴上标签,露天存放使其陈腐,腐熟极致,再专门用石磨磨成泥浆,而后再用筛滤,再磨再滤。精益求精,在此可谓细益求细。台湾客户用手捻之,叹曰:"泥中极品!"良荣先生艺海...
· 刘表谋士雍季之论蒯良

简要介绍:蒯(kuǎi)良,字子柔,南郡中庐人。归刘表。蒯良为刘表定下安抚荆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业,被刘表誉为"雍季之论"。之后,蒯良就被刘表擢升为主簿(bù)。其后蒯良的生平,就不得而知了,《三国志》亦没有记载其卒年。中文名蒯良别名子柔国籍汉朝民族汉出生地荆州南郡中庐县职业谋士主要成就帮助刘表平定荆州官职主簿蒯良人物生平]蒯良是荆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北军中侯刘表应朝廷命诏赴任荆州刺史,却对当时的局势感到彷徨,因此就在宜城筵请蒯良及其弟长蒯越与同蔡瑁共谋大事。三国志11蒯良形象刘表问道:“此时宗贼横行,民众不附,袁术在南阳又蠢蠢欲动,祸乱至今已经难以解决。我又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怕民众不愿从军,两位有何对策?”蒯良说:“群众不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众依附而不能兴治的原因,是出于义之不足;如果仁义之道能行,则百姓来归如水势之向下,何必担忧来者之不从而...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