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元
生平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累迁侍讲。后出任安徽鸠州知府,调安庆府,改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道员。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擢安徽按察使,入觐后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次年,补内阁学士。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拳民入北京,围攻各国使馆。徐桐、崇绮称“民气可用”,纵容拳民。在御前会议上,联元与崇绮争论,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后,载漪等仍一味主战。联元反驳:“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载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与徐用仪、立山一同被斩。后得到平反昭雪,予谥文直。参考文献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生平
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累迁侍讲。后出任安徽鸠州知府,调安庆府,改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道员。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擢安徽按察使,入觐后改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次年,补内阁学士。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拳民入北京,围攻各国使馆。徐桐、崇绮称“民气可用”,纵容拳民。在御前会议上,联元与崇绮争论,谓:“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后,载漪等仍一味主战。联元反驳:“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载漪斥其言不祥,七月十七日,与徐用仪、立山一同被斩。后得到平反昭雪,予谥文直。
参考文献
赵尔巽等. 《清史稿》. 中华书局点校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清阮元五言联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徵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太保衔。精于金石,尊碑仰帖,力倡宗法此碑,此观念对晚清书坛影响深远。《五言联》取汉隶笔意,宽博大气,沉厚古朴,正如赵彦你评阮氏书:“偶尔落笔,便见醇雅清古,不求工而自工,亦金石书籍之所成也”。博大,独具淳雅之意。
· 清阮元五言联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徵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太保衔。精于金石,尊碑仰帖,力倡宗法此碑,此观念对晚清书坛影响深远。《五言联》取汉隶笔意,宽博大气,沉厚古朴,正如赵彦你评阮氏书:“偶尔落笔,便见醇雅清古,不求工而自工,亦金石书籍之所成也”。博大,独具淳雅之意。
· 元好问写春联
春节来临,人们习惯贴春联,象征着日子红火。这时候,居住在获鹿县白鹿泉吕氏园的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可忙坏了。一些有身份的人,打发人向元好问索求墨宝,撰写新桃以换旧符。一开始元好问欣然答应,挥笔而就,后来求写春联的人太多,使他难以应付。无奈,只好将送来的红纸暂存于室,抽空再写,只要不误除夕贴春联就行了。直忙到大年三十中午。下午,他独自一人在村里转悠,观看各家各户大门上的春联。当走到村东头白铁匠门口,见三间低矮小屋,在萧瑟的寒风中显得冷落。两扇黑乎乎的破大门,还没有贴上对联,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白铁匠是个憨直的人,勤恳耐劳,很受村里人称赞,但因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元好问心中生出一股怜悯之情,迈步走向白铁匠的家门。白铁匠戴一顶破毡帽,穿一件补丁露着棉絮的破棉袄,两手插在袖筒里,从屋内钻出来。一看眼前的元好问,一时不知做什么好,急忙问:元先生有何见教?元好问说:家家都过新年,你怎么连春联都没贴?白...
· 元好问出联收徒

公元1250年,夏日的一天,在通往封龙山的大道上,走来了一个青年。天气很热,青年穿的儒衫已经被汗水湿透,但他拒绝了道边树荫下习习凉风的诱惑,连歇歇脚落落汗的念头也没有,迈开大步一直前进。青年约摸十六、七岁,虽然被炎热的暑气和疲倦夹击,神色却很泰然,一双像鹰一样锐利的眼睛中,此刻正闪现着兴奋的目光,看得出他对此行目的十分向往,那张略显大了一点的嘴,也正愉快地咧着,不断浮出一些笑意。少有所为,少年犹怀千里志;学无止境,学艺补读百家书。他就是后来成为元朝著名教育家工部尚书的王思亷。是的,王思亷这天的目的就是来访求一位叫元好问的文学巨匠,王思亷知道,光靠在乡下书房无师自通,远不能把自己造就成国家栋梁之才,名师才能出高徒,自学成才在当时信息闭塞社会很不容易,得知元好问在封龙书院与李冶、张德辉三人讲学,便决心前往。这正是:蓄后劲方能持久;奔次山大有前程。元好问在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军攻破...
· 夜读偶拾:元宵灯联妙闻多

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恰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件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秀才拍马获状元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时遇到一个秀才,谈得很是投机。朱棣有意出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江山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并且巧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