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参考资料《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清顾祖禹
参考资料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清顾祖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简介元大都北城垣水关遗址,位于海淀段的“水关新意”景区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1276年建成。元大都城最北部在明朝初年北城墙南移时,被隔在城外,至今仍可见高十多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于1957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元大都城垣遗址,1974年9月25日朝阳区成立土城绿化队。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园,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土城”原来存有东、西、北三面,分别称“东土城”、“西土城”、“北土城”。先仅剩下西土城和北土城。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分布在海淀区及朝阳区,所以分为海淀段、朝阳段,分别由海淀区及朝阳区管理。海淀段包括西土城及北土城的西段;朝阳段包括北土城的中段及东段。海淀段:海淀段平面呈“⌈”形。自西土城路南端起始,向北沿西土城路延伸至学院路南口,随后折向东,延伸至京藏高速公路。海淀段在西土城路位于分为东、西两条平行道路的西土...
· 南京六朝遗址建住宅土地已出让专家仍激辩
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内秦淮河边的颜料坊地块发现了东吴木简、六朝至宋代的驳岸码头,以及农具、兵器和釉上彩瓷器等各类文物1000多件,尤其是驳岸码头的发现,为秦淮河的变迁提供了实物证据。近日南京市召开的一次专家会上透露,这一地块即将兴建“面向长三角精英成功人士”的豪宅,仅地块出让价就高达11亿。那么这处遗址究竟要不要保护,该如何保护,成为各方专家辩论的焦点。颜料坊地块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包括其在内的南京老城南拆迁涉及破坏历史街区,2006年来两度引发专家学者集体上书,温总理作出重要批示。采访中,各位专家均出言谨慎,然而在保护的手段和范围上观点却泾渭分明。一种观点认为,颜料坊不该建高档住宅。南京号称六朝古都,目前城外有辟邪等六朝石刻,城内可见的六朝遗迹只有两三处。考古证明,内秦淮河从六朝的130多米宽缩至现在20米,现在唯一能展示这条“南京母亲河”变迁的,只有颜料坊一...
· 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南京之所以称呼为“六朝古都”就是因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都在南京,所以是六朝古都。身在南京,当你荡漾在秦淮河,那一种“六朝如梦鸟空啼”的梦幻与忧叹总会漠然汹涌。这是一座有着千年沉淀的古城,历史的车轮压过秦淮河,压过牛首山,留在了六朝博物馆,留在南京博物馆,留在每一位生活在南京,走过南京,留在南京人心中。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因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南朝宋:(420-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时间最久,疆域最大的一个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由于其建国皇帝为刘裕,也称之为刘宋。因为在南中国版图中,南京是最适合定都的,和杭州相比,定都南京的汉人政权锋芒可以直指中原。南京是交通枢纽...
· 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共分四期,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属青铜和宫殿文化。学术界对二里头遗址有两种看法,目前尚无定论:一种认为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10月下旬,70多位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
· 《六朝文絜》:六朝骈文总集

六朝骈文总集,四卷,清许梿选,成书于道光五年(1825年)。许梿,字叔夏,号珊林。生卒年不详。浙江海宁人。道光进士,官江苏粮储道。自幼好骈文,历时二十年,“移稿者数四”,于道光五年刻成此书。又曾纂《说文解字统笺》,后佚,另纂《识字略》。又有《古均阁宝刻录》、《古均阁遗著》等。本书共选三十六位作家,七十二篇作品,文章体裁分十八类。第一卷为赋;第二卷为诏、敕、令、教、策问、表、疏、启、笺;第三卷为书;第四卷为移文、序、论、铭、碑、诔、祭文。该集之选编,以刘勰“尚洁”为标准,故有其重轻之分。就时代言,晋代只选陆机一人一篇,梁代作家选十三人为最多,又以庾信、鲍照、梁简文帝、梁元帝、任昉、江淹六家作品为多;就体裁言,则以赋(十二篇)、书(十七篇)、启(八篇)为多。根据“尚洁”的准则,选本自然以全篇构思精练和修辞简要的文章为主,所选文章大多是小品,其中有不少书札尺牍。他所选入的名篇很多,体裁也广泛,大...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