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鲁郡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85
转发:0
评论:0
建置沿革秦汉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以鲁国故地置薛郡,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张县、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辖境约当今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枣庄市和鱼台县以北地区。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立刘交为楚王,薛郡属楚国。呂后六年(前182年),封张偃为鲁王,置鲁国。文帝元年(前179年),鲁国除为薛郡,还属楚国。景帝二年(前155年),削楚国薛郡。三年(前154年),置鲁国,徙淮阳王刘余为鲁王。自武帝元朔元年至成帝鸿嘉二年,鲁国先后分出戚、宁阳、瑕丘、公丘、郁桹、西昌、兰祺、容丘、良成、昌虑、平邑、山乡、建陵、合阳、东安、承乡、建阳、郚乡、建乡、新阳二十个侯国,归入附近的东海郡、泰山郡、山阳郡、沛郡等郡。绥和元年(前8年),鲁国领鲁县、卞县、汶阳县、蕃县、驺县、薛县,属徐州刺史部。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贬鲁王刘闵为公。始建国二年(10...

建置沿革

秦汉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以鲁国故地置 薛郡 ,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张县、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辖境约当今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枣庄市和鱼台县以北地区。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立刘交为楚王,薛郡属楚国。呂后六年(前182年),封张偃为鲁王,置 鲁国 。文帝元年(前179年),鲁国除为 薛郡 ,还属楚国。景帝二年(前155年),削楚国薛郡 。三年(前154年),置 鲁国 ,徙淮阳王刘余为鲁王。自武帝元朔元年至成帝鸿嘉二年,鲁国先后分出戚、宁阳、瑕丘、公丘、郁桹、西昌、兰祺、容丘、良成、昌虑、平邑、山乡、建陵、合阳、东安、承乡、建阳、郚乡、建乡、新阳二十个侯国,归入附近的东海郡、泰山郡、山阳郡、沛郡等郡。绥和元年(前8年),鲁国领鲁县、卞县、汶阳县、蕃县、驺县、薛县,属徐州刺史部。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贬鲁王刘闵为公。始建国二年(10年),降封鲁公刘闵为列侯,改鲁国为 鲁郡 。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封其兄子刘兴为鲁王,改鲁郡为 鲁国 。建武二十八年(52年),徙鲁王兴为北海王,改鲁国为 鲁郡 ,命东海王刘彊兼食鲁郡。明帝永平元年(58年),东海王刘彊临终前将东海郡献于朝廷,仅食鲁郡一郡,改为 鲁国 。永元年间削鲁国薛县,不久归还。东海郡郚乡并入鲁国卞县。顺帝永和元年(140年),鲁国仍领鲁、卞、汶阳、蕃、驺、薛六县,辖境略有扩大,属豫州刺史部。至汉末不改。

魏晋南北朝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降东海王刘羡为崇德侯,改鲁国为 鲁郡 。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封贾充为鲁公,改鲁郡为 鲁国 。咸宁三年(277年),沛国之公丘县改属鲁国。 西晋后期,蕃、薛二县改属彭城国,鲁国仅余五县。 永嘉之乱后,改鲁国为 鲁郡 。

十六国时期,鲁郡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领土,移治邹山,省卞、公丘二县,改属兖州。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攻克邹山,收复鲁郡,为了区别于侨郡而改为 北鲁郡 。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改北鲁郡为 鲁郡 。 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省兖州,鲁郡改属徐州。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邹山为北魏所攻陷,后又收复。 元嘉三十年(453年),复立兖州,鲁郡还属兖州。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析置阳平县,后又析置新阳县。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复置卞县。此时,鲁郡领邹、汶阳、鲁、阳平、新阳、卞六县。 同年十二月,宋失淮北四州,北魏攻陷鲁郡。

北魏时,鲁郡还治鲁县。北齐时,鲁郡并入任城郡。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任城郡由齐入周。

隋唐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任城郡,其地属兖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兖州为鲁郡,治所在瑕丘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泰山以南、南阳湖以北、泗水县以西及汶上县以东地。鲁郡领十县:瑕丘、任城、邹、曲阜、泗水、平陆、龚丘、梁父、博城、嬴。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徐圆朗,改鲁郡为兖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兖州为鲁郡。鲁郡领十县:瑕丘、曲阜、乾封、泗水、邹、任城、龚丘、金乡、鱼台、莱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鲁郡为兖州。

侨郡

东晋时,在晋陵郡境内侨置 鲁郡 ,以安置流民,领鲁、樊二县。侨置的齐郡省并后,其所属的西安县改属鲁郡。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改鲁郡为 南鲁郡 。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樊县并入西安县。 北齐攻陷南鲁郡后,废郡,并鲁、富陵二县为怀恩县。

人口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鲁国有118045户,607381口。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鲁国有78447户,411590口。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鲁国有3500户。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鲁郡有4631户,28307口,南鲁郡(侨)有1211户,6818口。

东魏孝静帝武定中(543年—550年),鲁郡有15160户,47329口。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鲁郡有124019户。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鲁郡有88987户,580608口。

行政长官

薛守(前224年—前182年)

薛守(前179年—前154年)

鲁内史(前145年—前8年)

鲁相(前8年—10年)

鲁郡大尹(10年—23年)

云敞,字幼孺,平陵人,新莽时在任。

鲁郡太守(23年—26年)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出任。

梁丘寿,刘永部下,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被斩。

鲁相(26年—220年)

锺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汉明帝时在任,视事五年,以久病卒官。

汝郁,字叔异,陈国人,东汉中期在任。

王堂,字敬伯,广汉郪人,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出任。

赵安世,下邳人,东汉中期在任。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汉献帝建安初领。

毕谌,东平人,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出任。

陈逸,汝南平舆人,东汉后期在任。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汉献帝建安中在任。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汉献帝建安中在任。

司马馗,河内温人,汉献帝建安末在任。

鲁郡太守(220年—265年)

鲁相(265年—310年代)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晋武帝太康中在任。

魏休,任城人,西晋后期在任。

鲁郡太守(—408年)

徐邕,南燕慕容超太上四年(408年)被晋军击败,失守。

北鲁郡太守(408年—420年)

鲁郡太守(420年—)

崔邪利,清河东武城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降于北魏。

卢寿,范阳涿人,北魏时在任。

张应,北魏孝文帝延兴中在任。

刘长文,彭城人,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在任。

李伯贵,勃海蓨人,北魏宣武帝时在任。

张景嵩,北魏孝明帝时在任。

崔子恒,清河东武城人,东魏孝静帝初期在任。

于子荣,代人,东魏孝静帝时在任。

鲁郡太守(607年—622年)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隋炀帝大业中在任。

郑善果,荥阳荥泽人,隋炀帝大业中在任。

鲁郡太守(742年—758年)

李兰,唐玄宗天宝中在任。

韩择木,唐玄宗天宝末在任。

行政长官(侨)

鲁郡太守(—420年)

南鲁郡太守(420年—)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出任。

阮佃夫,会稽诸暨人,宋明帝泰始中在任。

陈敬元,丹杨建康人,南朝宋后期在任。

刘系宗,丹杨人,齐武帝永明末在任。

萧坦之,兰陵人,齐郁林王永明十一年(493年)到隆昌元年(494年)在任。

国主

西汉鲁国(前155年—10年)

东汉鲁国(26年—52年)

东汉东海国(43年—220年)

西晋鲁国(265年—310年代)

参见

兖州

袭庆府

兖州府

济宁市

征引文献及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姓郡望鲁郡
西汉高后(吕雉)元年(公元前187年)置鲁国,封女婿张偃为鲁元王。汉魏时期西汉公元前180年,诸吕伏诛,张偃废为侯,鲁国为鲁郡。鲁郡治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领6县:鲁、卡、汶阳、蕃、驺、薛。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复为鲁国。新朝王莽新朝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废为鲁郡。东汉东汉时期,时为国、时为郡,仍治鲁县,领县如故。曹魏曹魏时期,沿袭东汉。两晋时期西晋统7县:鲁、汶阳、卞、驺、蕃、薛、公邱。刘宋移治驺县(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之阳),领6县:驺、汶阳、鲁、阳平、新阳、卞。北魏还治鲁县,领5县:鲁、汶阳、邹、阳平、新阳。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入任城郡。隋唐时期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兖州改为鲁郡,属徐州,统10县:瑕邱(今山东省兖州市)、任城、驺、曲阜、泗水、平陆、龚邱、梁父、博城、嬴。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
· 敖氏郡望鲁郡
①西晋改鲁国置,属豫州。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市县地。北齐改任城郡。②隋大业三年(607)改鲁州置,治所在瑕丘县(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曲阜、泰安、莱芜、汶上、宁阳、泗水、邹城等市县地。大业十三年(617)为徐圆朗所据。唐武德五年(622)平徐圆朗,改置兖州。天宝元年(742)又改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兖州。
· 訾姓郡望鲁郡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 仉姓郡望鲁郡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 唐氏郡望鲁郡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西汉高后(吕雉)元年(公元前187年)置鲁国,封女婿张偃为鲁元王。汉魏时期编辑西汉公元前180年,诸吕伏诛,张偃废为侯,鲁国为鲁郡。鲁郡治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领6县:鲁、卡、汶阳、蕃、驺、薛。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复为鲁国。新朝王莽新朝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废为鲁郡。东汉东汉时期,时为国、时为郡,仍治鲁县,领县如故。曹魏曹魏时期,沿袭东汉。2两晋时期编辑西晋统7县:鲁、汶阳、卞、驺、蕃、薛、公邱。刘宋移治驺县(今山东省邹城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