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于炎冰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7
转发:0
评论:0
教育背景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部后一直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1999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赴日本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和女子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任访问学者。201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righamandWomen’sHospital)神经外科及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任访问学者。学术及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及定稿会专家、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CCNS)第四届全国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

教育背景

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部后一直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1999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赴日本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和女子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任访问学者。201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神经外科及波士顿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任访问学者。

学术及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及定稿会专家、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CCNS) 第四届全国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枢痛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颅底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证与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Neurocritical Care 中文版编委、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委、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专业特长

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选择性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治疗脑瘫、脑和脊髓肿瘤及损伤等疾患引起的四肢痉挛状态,取得了满意疗效, 特别适用于症状单一的病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国内最早开展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小儿脑瘫,使症状复杂多样的脑瘫患者能够得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并对传统的SPR手术进行多项改进,在国际上首次将神经内窥镜应用到SPR手术中,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降到最低。在国际上率先采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取得优良疗效。目前已为万余例脑瘫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术总有效率在95%以上。为万余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患者施行了桥小脑角区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对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良,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在98%以上,并使并发症大为减少。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全切除及面听神经功能保留、面神经功能重建等的显微外科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积极开展颅底肿瘤切除术、脑干肿瘤切除术、巨大颅咽管瘤全切除、直接经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复发难治性脊髓脊膜膨出的再手术、脊髓拴系综合征显微手术、术中脑皮层电图监测下癫痫灶切除术、手术及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脑胶质瘤、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及寰枕区肿瘤全切除等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在PLOSONE、JNeurosurgery、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著100余篇,主编专业书籍4部,参编8部。

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科研计划、卫生部重点科研课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中日友好医院特色专科基金、中日友好医院重点科研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并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加国家“973”计划课题。培养研究生20余名。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著100余篇,主编专业书籍4部,参编8部。先后在国际、全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上做专题发言60余次。 曾荣获2013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度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2006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2008年度中日友好医院优秀教师奖,2004及2011年度中日友好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于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5年获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特病门诊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脑瘫专病门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冰寒于水
冰寒于水【成语意思】: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用法分析】:冰寒于水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成语来源】: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īnghányúshuǐ【英语翻译】:Iceismorecoldthanwater.【成语声母】:BHYS【冰寒于水的近义词】:后来居上、青胜于蓝【近似成语】:水涨船高: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水泄不通: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水乳交融: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水滴石穿...
· 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制冰避暑的?
今年的夏天有多热,大家深有体会吧。我们在这炎炎夏日里,可以吹空调,吃雪糕,喝加入冰块的饮料,因为有这些也使得我们在这个夏天没有那么难过,那么古代没有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古人是如何制冰避暑的?今天就跟着族谱网小编来看一看吧。图源自网络关于制冰技术,古人很早就已经掌握了,而且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冰箱了,当然这个冰箱与现在的电冰箱是不一样的,在那个时候的冰箱主要是起到一个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这个冰箱就是1977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战国青铜冰鉴,这“冰鉴”的内部是空的,只要将冰放在里面,然后再把食物放到冰的中间,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了。那么冰是如何来的呢?古人最早获得这冰的办法,那就是藏冰,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人就懂得利用低温冰镇的原理进行藏冰了,这是根据现代考古发现的,当时的人们,会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主动采集冰块,而之所以选择最冷的时候,还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冰块是最坚硬的,也不...
· 李冰有什么功绩关于李冰的儿子是谁李冰最后是怎么死的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之上,在世人的眼里它是一座完美的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都江堰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占有光辉的一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不仅成功解决了蜀地的水旱灾害,还使成都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今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的洗礼,都江堰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依旧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前的传奇诗篇。李冰此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修建了都江堰,李冰最开始是蜀地的太守,他来到蜀地完全是处于军事上的战略考虑。蜀地沃野千里,地广人稀,地势险要,极其具有战略位置,而发源于蜀地的岷江又可以作为河运的最佳选择,这位秦国来说都是个十分诱人。于是,在公元前316年,秦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矣“,将蜀地给攻克了。秦国据有了蜀地,也就抢占了战争的先机。蜀地本就紧邻着楚国,秦国占有了蜀地,不仅将蜀地作为自己的物资供给中心,还可以利用蜀地...
· 李冰有什么功绩关于李冰的儿子是谁李冰最后是怎么死的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之上,在世人的眼里它是一座完美的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都江堰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占有光辉的一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不仅成功解决了蜀地的水旱灾害,还使成都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今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的洗礼,都江堰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依旧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前的传奇诗篇。李冰此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修建了都江堰,李冰最开始是蜀地的太守,他来到蜀地完全是处于军事上的战略考虑。蜀地沃野千里,地广人稀,地势险要,极其具有战略位置,而发源于蜀地的岷江又可以作为河运的最佳选择,这位秦国来说都是个十分诱人。于是,在公元前316年,秦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矣“,将蜀地给攻克了。秦国据有了蜀地,也就抢占了战争的先机。蜀地本就紧邻着楚国,秦国占有了蜀地,不仅将蜀地作为自己的物资供给中心,还可以利用蜀地...
· 关于炎帝的故事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时代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则称为炎黄子孙。但是,炎帝和黄帝,仍然是神话与史话交相掺杂、传说和史实真假莫辨的千古谜团。我们先来看看记载中的炎帝。炎帝的称呼很多,如神农氏、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连山氏、伊耆氏等。从这些不同称呼来看,神农氏显然与农耕有关,说明其所在部族是依靠稼穑耕种的农业方式生存发展。列山氏、烈山氏、厉山氏,从读音看应当是一回事儿,只是同名异字而已。按《说文》的解释,“烈,火猛也”,《诗经·商颂》载“如火烈烈”,可见烈与炎一样,都与火有关。这个火即所谓刀耕火种的火,是秋收后或春耕前用焚烧的方式积肥或开荒。所以,烈山氏与神农氏基本同义,都与农业相关。连山氏,或与易经三种中的《连山》有关(连山、归藏、周易)。易经八卦起源于天文历法,甚至最初的易经根本就是历法,历法的产生又直接源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